养阴清肺汤新用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养阴清肺汤的标准处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组成】。
石膏30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药物功效】。
石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麦冬,滋阴润肺,清肺止咳。
玄参,清热泻火,润肺止咳。
杏仁,化痰止咳,润肺止咳。
甘草,益气养阴,调和药性。
【适应症】。
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用法用量】。
将上述药物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分两次温服。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 忌与感冒药、抗生素等药物同服。
【疗效观察】。
连续服用3-5天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养阴清肺汤的作用机制】。
养阴清肺汤中的石膏、知母、麦冬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阴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抑制肺部炎症,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玄参、杏仁等药物还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加速病情康复。
【临床应用价值】。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在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的标准处方包括石膏、知母、麦冬、玄参、杏仁、甘草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的发挥,并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文王幸福:养阴清肺汤】

【常文王幸福: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古方新用刚看到王幸福老师书中这一章节感到很惊奇,因为上学时候学到的养阴清肺汤主治是这样写的:“养阴清肺,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从毕业之后基本没用过这个方剂,因为明确写的就是治疗白喉,而我从没碰到过这个疾病。
虽然方解中有咽喉肿痛,初起发热,但是我一直都是认为是白喉的并发症。
所以并没有考虑用养阴清肺汤来单独治疗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
但是王幸福老师书中却写到:“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这类病的治疗,西医一般是注射抗生素,约需要1周时间,甚至还有1周多仍然不愈的。
中医治疗,我用养阴清肺汤为主加减,治愈此病,毫不逊色于西医,而且费用低,时间短。
因此,在这里表一表养阴清肺汤的功劳。
”这令我使用养阴清肺汤打开了另一扇门,因为我平时门诊呼吸科疾病是比较多的,所以我决定试一试用养阴清肺汤来治疗呼吸道疾病。
第1个病人是一个气管炎的病人,男,22岁,咳嗽,咳痰,咽痛。
在某医院输液治疗三天效果不明显,由于他奶奶总在我这里看病,比较相信我,所以带他来到我这里治疗。
我诊疗之后说给他开中药治疗,病人和家属都有怀疑的态度,吃中药能吃好这种感染的疾病吗?会不会太慢了?中药不是比西药慢吗?中药只能治疗慢性病啊?通过我的耐心劝说和家属对我的信任,病人决定服用中药治疗。
刻诊:舌红,苔厚黄,脉弦滑数,咽痛,咳嗽痰黄,低热。
辨证:痰火郁肺。
照搬王老师书中的中医处方:【处方】生地黄30g,麦冬30g,玄参30g,白芍12g,浙贝母15g,生甘草10g 牡丹皮10g,薄荷10g后下,黄芩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北沙参3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咽痛,咳嗽痰黄,低热均好转。
病人和家属很高兴,并且表示以后感冒发烧,咳嗽,希望用中药治疗。
寒露节气养阴清肺百合汤

寒露节气养阴清肺百合汤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变得干燥,人体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
此时,养阴清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百合汤则是一款非常适合寒露节气的养生佳品。
百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和食材,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在寒露时节,饮用百合汤可以帮助我们滋养肺阴,清除体内的燥热,缓解因干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症状。
百合汤的做法多种多样,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做法。
一、百合银耳汤材料:百合 30 克、银耳 20 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去除根部,撕成小朵;百合洗净备用。
2、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 小时左右,至银耳软烂。
3、加入百合继续煮 15 分钟左右,至百合熟透。
4、最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银耳汤口感爽滑,清甜可口。
银耳富含胶质,能够滋阴润肺、美容养颜;百合则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两者搭配在一起,功效相辅相成,是寒露时节的滋补佳品。
二、百合雪梨汤材料:百合 30 克、雪梨 1 个、冰糖适量。
做法:1、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百合洗净备用。
2、将雪梨块和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
3、加入适量冰糖,继续煮 5 分钟左右,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雪梨汤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作用。
雪梨水分充足,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百合则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在寒露时节,饮用这款汤可以有效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百合莲子汤材料:百合 30 克、莲子 30 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莲子用清水浸泡 2 小时左右,去除莲心;百合洗净备用。
2、将莲子和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 小时左右,至莲子和百合软烂。
3、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莲子汤具有养心安神、健脾润肺的功效。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百合则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大生地一两、寸麦冬六钱、生白芍四钱、薄荷二钱半、玄参八钱、丹皮四钱、贝母四钱、生甘草二钱。
喉间肿甚者,加生石膏(原用石膏)四钱。
大便燥结者,加清宁丸二钱、玄明粉二钱。
胸下胀闷,加神曲、焦山楂各二钱。
小便短赤者,加木通、泽泻各一钱,知母二钱。
燥渴者,加天冬、马兜铃各三钱。
面赤身热,或舌苔黄色者,加金银花四钱,连翘二钱。
白喉之证,间有服《白喉忌表抉微》诸方不效,而反加剧者。
曾治一贵州人,孙××,年二十,得白喉证。
屡经医治,不外《白喉忌表抉微》诸方加减。
病日增重,医者诿谓不治。
后愚为诊视,其脉细弱而数,粘涎甚多,须臾满口,即得吐出。
知系脾肾两虚,肾虚气化不摄,则阴火上逆,痰水上泛。
而脾土虚损,又不能制之(若脾土不虚,不但能制痰水上泛,并能制阴火上逆),故其咽喉肿疼,粘涎若是之多也。
投以六味地黄汤,加于术,又少加苏子,连服十剂全愈。
咽喉之证,热者居多。
然亦兼有寒者,不可不知。
王洪绪曰∶“咽喉之间,素分毫无病,顷刻之间,或疼或闷,此系虚寒阴火之证。
用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置碗内浸以滚水,仍将碗置于滚水中,饮药一口,徐徐咽下立愈。
或用乌附之片,涂以鲜蜜,火炙透至黑,取一片口含咽津,至片不甜时,再换一片,亦立愈。
”按王氏之说,咽喉陡然疼闷者,皆系因寒。
然亦有因热者,或其人素有蕴热,陡然为外感所束,或劳碌过度,或暴怒过度,皆能使咽喉骤觉疼闷。
斯在临证者,于其人之身体、性情、动作之际,细心考验,再参以脉象之虚实凉热,自无差谬。
若仍恐审证不确,察其病因似寒,而尤恐病因是热,可用蜜炙附子片试含一片,以细验其病之进退亦可。
赵晴初曰∶鸡蛋能去喉中之风。
余治一幼童喉风证,与清轻甘凉法,稍加辛药,时止时发。
后有人教服鸡蛋,顶上针一孔,每日生吞一枚,不及十枚,病愈不复发。
友人齐××曰∶平阳何××患喉疼,医者治以苦寒之药,愈治愈甚,渐至舌硬。
后有人教用棉子油煎生鸡蛋,煎至外熟,里仍微生,日服二枚,未十日遂大愈。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组成] 大生地二钱(12克)麦冬一钱二分(9克)生甘草五分(3克)玄参钱半(9克)贝母八分,去心(5克)丹皮八分(5克)薄荷五分(3克)炒白芍八分(5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
正如《重楼玉钥》所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之法。
〈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养阴清热,为君药。
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
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少量薄荷辛凉而散,疏表利咽。
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以为使。
合而成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并可配合应用《重楼玉钥》之吹药方:青果炭二钱(6克),黄柏一钱(3克),川贝母一钱(3克),冰片五分(1.5克),儿茶一钱(3克),薄荷一钱(3克),凤凰衣五分(1.5克)各研细末,再入乳钵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装备用。
[运用]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
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以日服2剂。
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为证治要点。
2.阴虚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牛膝`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甚者,加大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
3.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燥热者。
[文献摘要]《重楼玉钥》:“按白喉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
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
至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
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15克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
15克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
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15克,海蛤壳15克,麦冬12克,白薇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川贝粉(吞)3克,甘草6克。
适用于肺癌阴虚内热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兼咯血,胸闷气短,心烦口渴,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声音嘶哑,舌红而干,苔光剥或光净,脉细数。
临证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咯血加仙鹤草、墨旱莲、白茅根;咯血量多加生石膏;发热加生石膏、芦根、知母;胸痛加丹参、赤芍、蜈蚣、参三七。
医案传奇十六-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

医案传奇十六-养阴清肺汤古方今用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这类病的治疗西医一般是打抗生素,约需要一周左右,甚至还有一周多仍然不愈的。
中医我用养阴清肺汤为主加减,治愈率几近百分之百,毫不逊色于西医,而且费用低,时间短。
故此,在这里表一表养阴清肺汤的功劳。
“养阴清肺汤”原方载于《重楼玉钥》,据说系清代郑梅涧所撰,郑的平生史实已不可考,只知郑氏精针法治喉科有奇效,其方药以养阴清肺汤为主。
按养阴清肺汤原方仅八味,以生地、玄参、麦冬为主药(生地30克,玄参24克,麦冬18克),即《温病条辨》之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生地各24克),丹皮、白芍、贝母、甘草、薄荷为辅药。
在《重楼玉钥》书中此方治白喉,后世亦据此方治白喉。
由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达,白喉疫苗预防的注射,临床上已很难见到该病了。
病没有了,方不能作废了。
白喉是一种病原体,现代急性扁桃炎、咽炎、气管炎的感染也是一种病原体,且都是发生在上呼吸道,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移方养阴清肺汤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气管炎的治疗应是可以的,也是行得通的。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包括化脓性的)、咽峡炎时我常加入升降散(片姜黄、蝉衣、僵蚕、大黄);治疗急性气管炎时加入金荞麦、黄芩、鱼腥草各30g,则收效更为快捷。
曾治一病男孩,12岁,叫王XX,感冒后,引起扁桃体发炎化脓,在儿童医院西郊门诊部注射头孢曲松钠一周,仅控制住发烧,嗓子仍红肿疼痛,咳嗽有痰,来到我处要求中医治疗。
根据捡查情况,我认为是热毒郁滞咽喉,属中医的双蛾喉,处方:生地30g 麦冬30g 元参30g 白芍12g 浙贝15g 僵蚕15g姜黄10g 蝉衣6g 大黄10g 丹皮10g 薄荷10g 山豆根15g 三付水煎服。
三天后复诊,嗓子红肿巳退,不咳亦不吐痰了,观双侧扁桃体还有点红,因服药后大便稀,每天2---3次,故减量上方,又续二付,痊愈。
最近,又治一例68岁老太太,西电公司退休职工,姓贺名XX。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处方】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
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
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
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
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
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治以滋阴补肾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24克,山药18克,山茱萸18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佛手9克,山栀9克,龟板12克,知母9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外涂方如前不变。
二诊时腰膝酸软大减,黄褐斑消失50%以上。
前方略加变通内服、外涂二月有余,颜面肤色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自1969年行医至今,用此方治人无数。
除治疗上述主治中的症状外,还可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
下面将本人临床中用养阴清肺汤新用之症公诸于众,以示同道鉴之。
1、肺癌。
丁先生,男,60岁,1977年收录,经某大医院确诊为肺癌,X光见3×4cm大小两个透明区,经治疗无效,回当地卫生院维持时日待命。
因子女孝顺,请我诊治,即以养阴清肺汤加百合固金汤合方于一,药用百合二地麦冬白芍甘草丹皮元参白芨土茯苓。
大剂量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各服一煎,10付大效。
已起床能干轻体力劳动,拾粪、种菜、推小车,几年余未犯。
后因气恼跌扑(脑溢血)而逝去。
2、失音。
赵宗起,男,77岁。
2005年6月因外邪乘肺而伤风感冒咳嗽月余。
突一日,说话完全不能出声。
吾根据肺如钟,撞则鸣,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
投养阴清肺汤合麻杏石甘汤治之。
2付水煎服,未服他药。
后病人告之,这药太神奇啦,两付好啦。
至今未犯。
3、梅核气。
咽部无红肿,饮食可下咽,但总觉得喉中有物,堵塞不爽,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本症书中认为多因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
吾按“顽痰久嗽,必伤其阴”之说,投养阴清肺汤加砂仁、苏梗、厚朴三味治之,多3—5付大效,7—10付痊愈。
病例:谷士田,饭店经理,男,56岁。
1976年春,患梅核气,经多家医院诊治均称慢性咽炎,中医称梅核气。
中西药服用数十种,无效。
别人介绍请吾诊之。
按其当领导,肯定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又喜抽烟喝酒,则日久肺肾热盛,痰涎阻滞喉中,又兼色欲太过定有肾气不足。
故投养阴清肺汤加大海、川柏、山萸肉、故子等,3付见效,药用12付痊愈。
4、慢性鼻炎。
周福琴,女,60岁,素患贫血,每日起刚一出门就出现鼻塞,不通气,只好用口呼吸。
此症状2年余不愈,曾用鼻通、滴鼻净、鼻炎胶囊、千柏鼻炎片、鼻斯敏、扑尔敏、强的松等中西药无效。
大医院确诊:过敏性鼻炎。
后经我投养阴清肺汤加白蒺藜、菊花、苍耳子三味药治之,10余付药后治愈,至今未犯。
5、肠口燥便。
陈某,女,19岁,信用社会计,未婚,突有一日,右少腹疼,到某医院B超见结肠部有一肿物,1.8×2.6大小,质硬,提示结肠肿物待查。
查血、尿、便均阴性,经补液止痛处理,回单位上班。
时隔一日,疼痛又发作,经信用社主任介绍找我诊治,观其右手大肠区部位红白点多,诊其大便发干。
患者说已5日未大便,从输液至今,自认为是吃得少,无便意。
经询问平素吃得少,新鲜蔬菜更少,常在有意识的少吃,这是减肥的方法。
我忽然明白,她肯定不是结肠肿瘤,定是肠中燥便。
即投养阴清肺丸2盒,每次5丸,一日二次。
以大量养阴清肺以润肠中燥便。
第二天下午3点多觉右少腹隐痛下坠,有便意,半小时后发现其便下物如羊便,其硬度用大铁锤都砸不烂。
再检查其右下腹,松软无比,也不痛了,也无硬块了,姑娘开心地笑了,次日卫生院B超检查,未见异常了。
6、高热不退。
田晴,女,7岁,素爱吃鸡鸭鱼肉,体胖,87斤,身高1.30米,经常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39—41℃,经常患咽喉部肿痛,引发高热不退,全家人甚是紧张。
2004年6月10日,又持续高热41℃,输液先锋6号、菌必治好转,下降到39℃,停药后体温又回升到40—41℃,故而坐出租车来我家诊治。
问及高热一周还不退,扁桃体、咽喉部都已经红肿呈紫红色,大便5日前曾有一点,至今未有便意。
我即投大剂量养阴清肺汤加大黄、双花、生石膏,水煎服,8小时后有便意,泄下半小时后,体温下降到38.8℃,2付后,体温正常,回去上学。
后又复发,仍投上方治之,3—5付即愈。
7、慢性支气管炎。
本村韩氏,62岁,患气管炎数月,中西药无效,于73年8月初请我出诊。
问及干咳无痰,咽喉发痒,遇风遇异味马上开始阵阵咳嗽,胸闷,憋气,胁痛。
经诊察后投养阴清肺汤加百部、柏子仁、冬花,冰糖为引,3付水煎服,药后大效,又3付即愈。
8、小儿肺炎。
李彬,男,9岁,辛庄村。
2岁半开始每年3—4次患小儿肺炎,每次就诊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每次住院4、5千元不等,后经人介绍来我诊所诊治。
检查完毕,看过医院各种报告单,按阴
虚肺热治之,投养阴清肺汤加鱼腥草、百部、沙参、柴胡、黄芩、白茅根、地骨皮、三棱、莪术、桃仁,5至7付痊愈,至今6年,现已经不再犯病。
小结:养阴清肺汤一方,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至今应用不衰,有其独到之处。
笔者认为,纵观中医各种古籍珍本,任何养阴方剂都不如本方。
本人将养阴清肺汤定为鼻祖,称“养阴第一方”。
五脏六腑之杂病,久病多药不效、久治不愈者,同道不妨一试也。
经书有云:“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是也。
笔者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辨证治疗咽痛、咳嗽、咯血等症,收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1 咽痛
患者,男,20岁,1995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一周前不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自服速效伤风胶囊等,寒热消失,但咽痛日甚,咽喉有灼热感,干咳无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查:咽部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证属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麦冬15g 生地黄15g 玄参15g
石斛15g 木蝴蝶9g 射干9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甘草6g
重楼9g 牡蛎3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剂后,咽喉疼痛减轻,仍有灼热感,口干。
守原方加黄芩,猫爪草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3剂,咽痛消除,诸症消失。
按:咽喉为肺之门户。
外感风热,日久不愈,肺阴耗损,虚火上炎,热结咽喉,则咽痛;津液被灼,则口干,咽喉灼热感。
以麦冬、生地黄、玄参、石斛养阴润燥;黄芩、重楼、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木蝴蝶、射干清利咽喉;佐以牡蛎、猫爪草化痰软坚散结,共奏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软坚散结之功。
2 咳嗽
患者,女,50岁,1997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咳嗽、干咳无痰反复1个月。
自述1个月前不慎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全身骨节 痛等,自服强力银翘片、麦迪霉素片等,热退、头身疼痛渐除,但咳嗽未愈。
症见:干咳,入夜尤甚,咳时无痰,胸闷不适,口干舌燥,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阴虚肺燥,治以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味:
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桑白皮15g 生地黄12g 牡丹皮12g
紫菀12g 知母10g 黄芩10g
薄荷10g 川贝母10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干咳、胸闷减轻,但咽喉仍有干燥之感,应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兼用宁肺止咳之品,守原方加沙参、百部各10g,再服6剂后,食欲增加,咽干、口渴、胸闷等症消除而痊愈。
按:阴虚内燥,肺失滋润,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
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故以麦冬、生地黄、玄参、沙参、百合滋阴润燥;知母、黄芩、牡丹皮清热宣肺;紫菀、桑白皮、百部、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共奏养阴润肺,宁嗽止咳之效。
3 咯血
患者,男,65岁,1998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咳痰反复2年,加重伴咯血4天而来就诊。
自述2年来因咳嗽咳痰、咯血,在我院住院2次,经多项检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
用过雷米封、利福平、乙胺
丁醇和中药等。
诊见:消瘦、潮热、盗汗,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色鲜红,咯血量每日约80~100ml,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乏津,脉细数。
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鱼腥草15g 百部12g 侧柏叶12g
仙鹤草12g 生地黄10g 浙贝母10g
地骨皮10g 白及10g 甘草6g
山栀子炭12g 牡蛎3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
服2剂后,咳嗽减轻,咯血减少。
守原方加重楼9g,藕节12g,又服4剂后,咯血渐止,诸恙悉平。
继以养阴润肺之品以资巩固,并嘱按时复查。
按:本例痨虫蚀肺,肺阴受伤,肺失清肃,久咳则肺络损伤,血液不循脉道而外溢,故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苔薄黄乏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以百部、麦冬、贝母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生地黄、玄参、白芍养阴清热凉血;地骨皮、牡蛎滋阴清热止汗;鱼腥草、重楼清热;侧柏叶,山栀子炭、仙鹤草、藕节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咯血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