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汤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一、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麦冬一钱二分(5克)、生甘草五分(2克)、玄参一钱半(5克)、贝母八分去心(3克)、丹皮八分(3克)、薄荷五分(2克)、炒白芍八分(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四、功用养阴清肺。
五、主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
白喉一证,多由素质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所致。
《重楼玉钥》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喉为肺系,肾脉挟咽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疫毒上犯,故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治宜养阴清肺为主,兼散痠毒。
故郑梅涧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以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清虚火而解毒;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
综合全方,滋养肺肾,消肿利咽,微散表邪,对于肺肾阴虚,外感疫毒而病白喉者,确有良效。
若初起表证明显者,可加桑叶、金银花;热毒重者,可加连翘、黄芩;若音哑气急,多属危候。
七、文献摘录实验研究,养阴清肺汤(大生地一两、玄参八钱、麦冬六钱、炒白芍四钱、贝母四钱、丹皮四钱、薄荷二钱半、甘草二钱)对白喉杆菌有很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其中大生地、丹皮、白芍、甘草对白喉杆菌有极高的抑杀作用”;“中和”能力强的,有白芍、麦冬、玄参、贝母。
(《福建中医药》(5):p.2~3.1964年)。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

养阴清肺汤标准处方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养阴清肺汤的标准处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组成】。
石膏30克、知母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药物功效】。
石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麦冬,滋阴润肺,清肺止咳。
玄参,清热泻火,润肺止咳。
杏仁,化痰止咳,润肺止咳。
甘草,益气养阴,调和药性。
【适应症】。
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用法用量】。
将上述药物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分两次温服。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 忌与感冒药、抗生素等药物同服。
【疗效观察】。
连续服用3-5天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养阴清肺汤的作用机制】。
养阴清肺汤中的石膏、知母、麦冬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阴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抑制肺部炎症,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玄参、杏仁等药物还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加速病情康复。
【临床应用价值】。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在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疾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
养阴清肺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滋阴清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它的标准处方包括石膏、知母、麦冬、玄参、杏仁、甘草等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咳痰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的发挥,并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寒露节气养阴清肺百合汤

寒露节气养阴清肺百合汤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变得干燥,人体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
此时,养阴清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百合汤则是一款非常适合寒露节气的养生佳品。
百合,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和食材,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在寒露时节,饮用百合汤可以帮助我们滋养肺阴,清除体内的燥热,缓解因干燥引起的咳嗽、咽干等症状。
百合汤的做法多种多样,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做法。
一、百合银耳汤材料:百合 30 克、银耳 20 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去除根部,撕成小朵;百合洗净备用。
2、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 小时左右,至银耳软烂。
3、加入百合继续煮 15 分钟左右,至百合熟透。
4、最后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银耳汤口感爽滑,清甜可口。
银耳富含胶质,能够滋阴润肺、美容养颜;百合则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两者搭配在一起,功效相辅相成,是寒露时节的滋补佳品。
二、百合雪梨汤材料:百合 30 克、雪梨 1 个、冰糖适量。
做法:1、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百合洗净备用。
2、将雪梨块和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
3、加入适量冰糖,继续煮 5 分钟左右,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雪梨汤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作用。
雪梨水分充足,能够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百合则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在寒露时节,饮用这款汤可以有效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百合莲子汤材料:百合 30 克、莲子 30 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莲子用清水浸泡 2 小时左右,去除莲心;百合洗净备用。
2、将莲子和百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 小时左右,至莲子和百合软烂。
3、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至冰糖融化即可。
百合莲子汤具有养心安神、健脾润肺的功效。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百合则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常用药方歌-108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人,时疫白喉急煎尝。
出自:清.郑梅涧《重楼玉钥》组成:生地、麦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本方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
喉为肺系,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燥热疫毒上犯,以致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
故《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君──生地──甘寒入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臣┤└麦冬──养阴清肺┌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佐┤白芍──敛阴和营泄热│┤浙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佐使──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
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白芍敛阴和营泄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
诸药配伍,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本方配伍特点是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使用注意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
”郑梅涧《重楼玉钥》卷上:“按白喉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
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
至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
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遏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
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大生地一两、寸麦冬六钱、生白芍四钱、薄荷二钱半、玄参八钱、丹皮四钱、贝母四钱、生甘草二钱。
喉间肿甚者,加生石膏(原用石膏)四钱。
大便燥结者,加清宁丸二钱、玄明粉二钱。
胸下胀闷,加神曲、焦山楂各二钱。
小便短赤者,加木通、泽泻各一钱,知母二钱。
燥渴者,加天冬、马兜铃各三钱。
面赤身热,或舌苔黄色者,加金银花四钱,连翘二钱。
白喉之证,间有服《白喉忌表抉微》诸方不效,而反加剧者。
曾治一贵州人,孙××,年二十,得白喉证。
屡经医治,不外《白喉忌表抉微》诸方加减。
病日增重,医者诿谓不治。
后愚为诊视,其脉细弱而数,粘涎甚多,须臾满口,即得吐出。
知系脾肾两虚,肾虚气化不摄,则阴火上逆,痰水上泛。
而脾土虚损,又不能制之(若脾土不虚,不但能制痰水上泛,并能制阴火上逆),故其咽喉肿疼,粘涎若是之多也。
投以六味地黄汤,加于术,又少加苏子,连服十剂全愈。
咽喉之证,热者居多。
然亦兼有寒者,不可不知。
王洪绪曰∶“咽喉之间,素分毫无病,顷刻之间,或疼或闷,此系虚寒阴火之证。
用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置碗内浸以滚水,仍将碗置于滚水中,饮药一口,徐徐咽下立愈。
或用乌附之片,涂以鲜蜜,火炙透至黑,取一片口含咽津,至片不甜时,再换一片,亦立愈。
”按王氏之说,咽喉陡然疼闷者,皆系因寒。
然亦有因热者,或其人素有蕴热,陡然为外感所束,或劳碌过度,或暴怒过度,皆能使咽喉骤觉疼闷。
斯在临证者,于其人之身体、性情、动作之际,细心考验,再参以脉象之虚实凉热,自无差谬。
若仍恐审证不确,察其病因似寒,而尤恐病因是热,可用蜜炙附子片试含一片,以细验其病之进退亦可。
赵晴初曰∶鸡蛋能去喉中之风。
余治一幼童喉风证,与清轻甘凉法,稍加辛药,时止时发。
后有人教服鸡蛋,顶上针一孔,每日生吞一枚,不及十枚,病愈不复发。
友人齐××曰∶平阳何××患喉疼,医者治以苦寒之药,愈治愈甚,渐至舌硬。
后有人教用棉子油煎生鸡蛋,煎至外熟,里仍微生,日服二枚,未十日遂大愈。
养阴清肺汤新用

笔者自1969年行医至今,用此方治人无数。
除治疗上述主治中的症状外,还可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
下面将本人临床中用养阴清肺汤新用之症公诸于众,以示同道鉴之。
1、肺癌。
丁先生,男,60岁,1977年收录,经某大医院确诊为肺癌,X光见3×4cm大小两个透明区,经治疗无效,回当地卫生院维持时日待命。
因子女孝顺,请我诊治,即以养阴清肺汤加百合固金汤合方于一,药用百合二地麦冬白芍甘草丹皮元参白芨土茯苓。
大剂量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各服一煎,10付大效。
已起床能干轻体力劳动,拾粪、种菜、推小车,几年余未犯。
后因气恼跌扑(脑溢血)而逝去。
2、失音。
赵宗起,男,77岁。
2005年6月因外邪乘肺而伤风感冒咳嗽月余。
突一日,说话完全不能出声。
吾根据肺如钟,撞则鸣,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
投养阴清肺汤合麻杏石甘汤治之。
2付水煎服,未服他药。
后病人告之,这药太神奇啦,两付好啦。
至今未犯。
3、梅核气。
咽部无红肿,饮食可下咽,但总觉得喉中有物,堵塞不爽,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本症书中认为多因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
吾按“顽痰久嗽,必伤其阴”之说,投养阴清肺汤加砂仁、苏梗、厚朴三味治之,多3—5付大效,7—10付痊愈。
病例:谷士田,饭店经理,男,56岁。
1976年春,患梅核气,经多家医院诊治均称慢性咽炎,中医称梅核气。
中西药服用数十种,无效。
别人介绍请吾诊之。
按其当领导,肯定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又喜抽烟喝酒,则日久肺肾热盛,痰涎阻滞喉中,又兼色欲太过定有肾气不足。
故投养阴清肺汤加大海、川柏、山萸肉、故子等,3付见效,药用12付痊愈。
4、慢性鼻炎。
周福琴,女,60岁,素患贫血,每日起刚一出门就出现鼻塞,不通气,只好用口呼吸。
此症状2年余不愈,曾用鼻通、滴鼻净、鼻炎胶囊、千柏鼻炎片、鼻斯敏、扑尔敏、强的松等中西药无效。
大医院确诊:过敏性鼻炎。
后经我投养阴清肺汤加白蒺藜、菊花、苍耳子三味药治之,10余付药后治愈,至今未犯。
5、肠口燥便。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组成] 大生地二钱(12克)麦冬一钱二分(9克)生甘草五分(3克)玄参钱半(9克)贝母八分,去心(5克)丹皮八分(5克)薄荷五分(3克)炒白芍八分(5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
正如《重楼玉钥》所说:“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之法。
〈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养阴清热,为君药。
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
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少量薄荷辛凉而散,疏表利咽。
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以为使。
合而成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并可配合应用《重楼玉钥》之吹药方:青果炭二钱(6克),黄柏一钱(3克),川贝母一钱(3克),冰片五分(1.5克),儿茶一钱(3克),薄荷一钱(3克),凤凰衣五分(1.5克)各研细末,再入乳钵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装备用。
[运用]1.本方为治疗白喉的常用方剂。
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以日服2剂。
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为证治要点。
2.阴虚甚者,加大熟地以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牛膝`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甚者,加大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
3.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属阴虚燥热者。
[文献摘要]《重楼玉钥》:“按白喉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
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
至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
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15克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
15克
肺癌方清肺养阴汤
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花粉15克,海蛤壳15克,麦冬12克,白薇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川贝粉(吞)3克,甘草6克。
适用于肺癌阴虚内热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兼咯血,胸闷气短,心烦口渴,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声音嘶哑,舌红而干,苔光剥或光净,脉细数。
临证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咯血加仙鹤草、墨旱莲、白茅根;咯血量多加生石膏;发热加生石膏、芦根、知母;胸痛加丹参、赤芍、蜈蚣、参三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阴清肺汤【处方】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
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
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
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
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
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治以滋阴补肾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24克,山药18克,山茱萸18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佛手9克,山栀9克,龟板12克,知母9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外涂方如前不变。
二诊时腰膝酸软大减,黄褐斑消失50%以上。
前方略加变通内服、外涂二月有余,颜面肤色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治疗组予自拟疏肝补肾消斑汤,醋炒柴胡10g,郁金12g,白芍20g,当归12g,熟地、山药、茯苓各20g,苡仁30g,山茱萸10g,泽兰、桃仁各10g,白芷、陈皮各12g,甘草6g。
临症加减:月经过少,色黯红有块者加益母草15g,红花6g;经前乳房、胸胁胀痛者加莪术、香附各12g;带下量多黄稠者加萆薢、土茯苓各15g;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12g,莲米15g;大便硬结者加杏仁12g,生大黄5g,每天1剂,水煎服,分3 次饭后1小时服用。
对照组予舒肝散(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治疗。
每次10g,水冲服,每天3次,饭后服用。
(《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
水煎服。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方析】肝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
肝肾阴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气郁不畅,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肝气不疏,肝脉郁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
治宜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兼以疏肝行气之品。
方中重用生地黄、枸杞子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使肾阴充足,则肝阴、肝血充盛,是为滋水以涵木。
北沙参、麦冬为臣,滋补阴液,养肝柔肝,且能养阴润肺、滋润胃燥,使肺金强盛而能克制肝木,胃气强盛而不为肝木所侮,是为清金制木、培土抑木之法,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佐以当归养肝血而荣肝体,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阳之弊。
本方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为指导,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培土以抑木。
实以滋养肺、胃、肾三脏之阴而达到补肝阴、养肝血之目的,使肝阴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气得疏,则胸脘胁痛等症可解。
滋阴养肝之中兼以疏肝行气,照顾到肝体阴用阳的特性。
其次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阳血。
【证治要点】本方主治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为滋阴疏肝的代表方。
临证运用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苦,少加黄连。
【现代应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气滞者,均可加减治之。
【使用注意】由于方中滋腻之药较多,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金匮要略》)【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桂枝、附子各4克。
水煎服。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用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析】本方主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难经•八难》说:“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虚弱、水肿、痰饮、脚气,以及转胞等。
本方所治为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失常所致。
治宜补肾助阳为法。
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阳翳”之意。
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
以上三味以滋补肾阴为主,使肾阴充足,阳气化生有源。
加少量辛热的附子、桂枝,温助命门之火,蒸化肾精,化生肾气,此即《内经》“少火生气”之意。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
肾助阳,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方中滋补肾阴药居多,温肾助阳药用量较轻,其立方之旨,在微微生火,以化生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肾阳。
柯琴谓:“此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本方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之中配人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证治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
临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
【现代应用】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加减变化】方中地黄,现多用熟地黄;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则更好。
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助壮阳起痿之力。
【注意事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阳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附:右归丸(《景岳全书》)本方系肾气丸去泽泻、茯苓、牡丹皮,加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肉桂、制附子、当归等组成。
(用法:每服6~9克,以滚白汤送下。
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熟地黄12克,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各9克,炮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各6克。
用法:生姜、大枣、薄荷为引,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弱。
肾虚闭经方:鹿角霜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术30克枳壳15克生半夏10克昆布10克坤草20克。
同时送服穿山甲粉,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刺激卵泡突破卵泡膜,恢复排卵。
风热感冒中药方是怎样的?风热感冒中药方你了解不?风热感冒中药方,在这为你解答。
1)生姜性微温,有一定解表散风寒作用。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可用生姜50克、红糖30克煎成姜茶频频饮用。
若能盖上被子出点汗,效果更佳。
2)葱白有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作用。
用于风寒型感冒轻症,常与淡豆豉煎汤饮用。
3)淡豆豉为大豆加工制品,既能疏散表邪,又能宣散郁热。
感冒之风寒型、风热型均可应用。
4)菊花有疏散风热的作用。
可用于风热型感冒,尤以杭菊较佳。
常入药粥、药茶中使用。
复方食疗方1)薄荷茶薄荷10克,广藿香10克,苏叶10克,生姜3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频频饮用,治疗夏季暑湿感冒。
2)葱豉黄酒汤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
先煎煮豆豉约10分,钟再放入洗净切碎的连须葱白,继续煎煮5分钟,滤出煎液,加入黄酒,趁热服用。
1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3)五神汤荆芥9克,苏叶9克(洗净),茶叶6克,生姜9克,煎煮,滤汁去渣,加入红糖30克,搅拌使糖浴解。
1日内分数次服用。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4)神仙粥生姜6克,糯米100克(淘洗净),共煮一、二沸,放入洗净切碎的连须葱白30克,继续煮,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10毫升,稍煮,趁热服用。
服后宜盖被静卧,微出汗。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5)荆芥粥荆芥9克,薄荷3克,淡豆豉9克,煎煮,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
每日2次,温热服食。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6)菊花芦根茶6克,芦根21克(鲜者加倍),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7)桑菊饮桑叶、菊花、金银花各9克,薄荷、淡豆豉各6克,芦根15克(鲜者加倍)。
水煎,1日内分数次饮服;或开水沏,代茶饮。
患风热型感冒者宜服。
8)薄菊粥薄荷、菊花、金银花各9克,桑叶、淡竹叶各6克。
水煎,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
每日分2次服食。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9)薏米扁豆粥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共煮成粥。
每日分2次服食。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10)藿香代茶饮鲜藿香叶、鲜荷叶各12克(干者减半),白糖适量。
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11)香薷扁豆茶香薷9克,白扁豆12克(炒黄捣碎),陈皮3克,荷叶6克,白糖适量。
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此外,还应多喝水,多休息;游泳、慢跑等锻炼方式强身健体,也可提高机体【补肺虚】气阴耗伤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觥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以育阴养营,填补精血;地骨皮、黄柏、知母、柴胡、莲心以滋阴清热;厚朴、陈皮理气运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