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乳腺癌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乳腺癌临床路径解读

乳腺癌临床路径解读

乳腺癌临床路径(2015年版)A路径一、乳腺癌标准临床路径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性;影像学发现的隐匿性病灶。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1.活检+根治性切除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有条件单位结合病人病情主观愿望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免疫八项;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3.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中文版NCCN指南(2015_v 2版)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发肿瘤≤0.5 cm或 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或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pN0 PN1mi
组织学类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BINV-5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浸润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辅助治疗
原发肿瘤≤0.5 cm 或原发肿瘤微浸润 pT1, pT2,或 pT3; pN0 或 pN1mi(腋窝 淋巴结转移灶≤2 mm) 组织学类 型: 导管癌 小叶癌 混合型癌 化生性癌 pN0 PN1mi 考虑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内分泌治疗(2B类) ±辅助化疗(2B类)
• • •
专家普遍认为,大于10 mm的切缘属阴性(但此切缘宽度也许过大,而且可能影响美观) 小于1 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对于范围在1~10 mm之间的切缘,一般切缘越宽,局部复发率越低。但是对于位于乳腺纤维-腺分界部 位(如靠近胸壁或皮肤)的肿瘤,手术边缘不足1mm并不一定要进行再次手术,但可以对肿块切除部 DCIS-1 位进行较大剂量推量照射(2B类)。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2015年NCCN指南解读

2015年NCCN指南解读
乳腺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 (version 3.2016)
乳腺癌
非侵袭性乳腺癌(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 IIIA(T0-3N2)-IIIC IV
辅助治疗
局部辅助治疗(放疗) 全身辅助治疗(化疗、内分泌、靶向、双磷酸盐)
新辅助
化疗、内分泌、靶向等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 类)。
I-IIIA(T3N1)保乳术后 高龄低危患者:7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腋 窝淋巴结阴性、T1肿瘤并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用乳 腺放疗,即他莫昔芬可替代放疗。
J Clin Oncol (Meeting Abstracts) June 2011 vol. 29 no. 18_suppl LBA1003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全乳切除术 ≥4个腋窝N+:胸壁放疗(1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 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1-3个腋窝N+ :胸壁放疗、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强 烈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但肿瘤直径>5cm或切缘阳性: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肿瘤≤5cm,但切缘距肿瘤<1mm(切缘不足): 胸壁放疗。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乳腺癌病例分析

乳腺癌病例分析

KRISTINE/TRIO-021 研究
KRISTINE/TRIO-021 研究
• 对于 HER2+ 早期乳腺癌,对比新辅助多西他赛 + 卡铂 + 曲妥珠单抗 + 帕妥珠单抗 (TCH+P) 与 新辅助 T的 pCR 率(56% 比 44%)更 高、保乳手术率(53% 比 42%)更高;而 TDM1+P 新辅助方案安全性更好.这是新辅助治 疗领域第一项不含标准化疗的 III 期研究,显示 安全性良好,无化疗的双靶向新辅助仍有不错 的 pCR,T-DM1 未优于联合化疗可能是由于偶 联于曲妥珠单抗上的抗微管药物靶向于肿瘤细 胞而缺乏了全身抗肿瘤效果。
或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戈舍瑞林或醋酸亮 丙瑞林 • ASCO 专家委员认为:高风险复发乳腺癌,在化疗基础上,标准 辅助性 TAM 单药相比,他莫昔芬(TAM)/ 芳香化酶抑制剂 (AI)联合卵巢抑制,并不改善总生存,但可改善无病生存和 远处复发转移。
• 卵巢抑制明显增加绝经期症状和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 3 级及 以上的毒副作用包括潮热、出汗、性欲减低、体重增加、焦虑、 抑郁和失眠,TAM 骨质疏松 3.5%,而 TAM 联合卵巢抑制为 5.8%
BG01-1312L 研究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的研 究结果显示,对于曾经接受过紫杉和蒽环 类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Utidelone (utd1) 联合卡培他滨可明显改善 PFS 及 ORR,安全 性可控。相对于其它埃博霉素类似物, Utidelone 则具有较低水平的骨髓抑制及肝 肾的毒副作用
• 之前有绝经后患者 TAM5 年 +AI 延长内分泌治 疗至 10 年的证据,而缺乏 AI+TAM 5 年后是否 要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研究证据。

乳腺癌最新讲座

乳腺癌最新讲座

孕激素
TAM治疗失败后,换用氟维司群500mg的PFS长达8.1个月
初始治疗
研究名字
二次治疗
N
客观缓解 (%)
临床获益 (%)
TTP (月)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三苯氧胺/ 其他AO 如托瑞米芬
To be continued……
使用不同类型AI的序贯治疗 中位TTP 3-5个月
初始治疗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 阿那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二次治疗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No.
118 217 389 532 122 70 586 138 119 605 306 186 232 523 184 0.1 0.3 0.5
HR (95% CI)
1.0 安慰剂更好
10.0
依维莫司更好
EVE=依维莫司;EXE=依西美坦;PLB=安慰剂 Baselga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2; 366:520-529.
• 全球全年新诊断:1,383,500例患者;死亡:458,400例患者
• 中国乳腺癌2008年新诊断:169452例;死亡:44908例 • 6-10%的乳腺癌患者诊断时为晚期乳腺癌 • 接受辅助治疗的早期患者中30%-40%会发展为晚期乳腺癌 • 根据预后因素,最多30%的淋巴结阴性和70%的淋巴结阳性患者会复发 • 近20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药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生存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2015版ASCO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照护指南解读

2015版ASCO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照护指南解读

2015版ASCO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照护指南解读
裘佳佳;陆箴琦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17(017)006
【摘要】对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联合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照护指南》中关于乳腺癌患者长期生理和心理社会症状的评估与管理及健康促进部分主要内容加以解读.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裘佳佳;陆箴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HMGB1相关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J], 傅春燕;程雪;潘颖;陈述政;徐民
2.加拿大泌尿外科学会实践指南解读:勃起功能障碍(2015版) [J], 王万荣
3.miR200c-3pCXCR6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 [J], 李珊珊; 夏重升; 苏修军; 李扬; 李雪芹; 山长平
4.Ⅱ~Ⅳa期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2021年CSCO/ASCO国际循证指南解读 [J], 周亚娟;牟艳花;胡德胜
5.ASCO关于上皮性卵巢癌胚系和体系肿瘤检测的指南解读 [J], 欧阳振波;尹倩;钟碧婷;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2015版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2015版

乳腺癌全身治疗
乳腺癌全身治疗
• HER-2 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 (1)可以用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环
磷酰胺,每 21 天 1 次,共 4 个周期,序贯每 周 1 次紫杉醇 12 次或多西他赛 4 个周期,紫 杉类药物同时应用曲妥珠单抗周疗剂量为 2 mg/kg(首次剂量为 4 mg/kg),或 3 周 1 次剂 量为 6 mg/kg(首次剂量为 8 mg/kg),共 1 年。 或者采用剂量密集方案每 2 周 1 次的化疗方案: 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 4 个周 期序贯紫杉醇 4 个周期,紫杉醇同时应用曲妥 珠单抗,靶向治疗持续 1 年(剂量如上)。
• (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大于等于 5 cm,或肿瘤侵 及乳腺皮肤、胸壁。
• (2)腋窝淋巴结转移大于等于 4 枚。 • (3)淋巴结转移 1~3 枚的 T1/T2,目前的资料也
支持术后放疗的价值。其中包含至少下列一项因素 的患者可能复发风险更高,术后放疗更有意义:年 龄小于等于 40 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 10 枚 时转移比例大于 20%,激素受体阴性,HER-2/neu 过表达等。
乳腺原位癌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的诊疗
•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 65%~75%,而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 27%~50%。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 (SREs)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常 见的并发症。
•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可以作为初筛检 查,X 线、CT、MRI 可以明确有无骨转移, PET/CT 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乳腺癌全身治疗
• HER-2 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 2)不适合蒽环药物的患者可以用 TCH:多西
他赛 75 mg/m2,卡铂 AUC6 ,每 21 天为 1 个 周期,共 6 个周期,同时曲妥珠单抗周疗, 化 疗结束后曲妥珠单抗 6 mg/kg,3 周 1 次,至 1 年。 • 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治疗策略:拉帕 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 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继续使用曲妥珠单 抗,更换其他化疗药物。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十一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二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三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十四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五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六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9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参见附录I)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岁。

⑵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 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 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5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 类)。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 T≤0.5cm,pN0 (2B类)(2011版是不用辅助治疗) T≤0.5cm,pN1mi或T0.6-1cm T>1cm (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三阴乳腺癌
T≤0.5cm,pN0 不用化疗。
T≤0.5cm,pN1mi或T0.6-1cm,考虑化疗。 T>1cm (1类)、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
侵袭性乳腺癌
组织学类型良好(小管癌,粘液癌)
激素受体阳性 T≤1cm,pN0或pN1mi ,不用辅助治疗。 T ≥ 1cm, pN0或pN1mi,辅助内分泌。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
Whelan,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513-20
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 41.6Gy/3.2Gy/f 、39Gy/3Gy/f、40Gy/2.67Gy/f ):肿 瘤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研究 CALGB 9343研究 入组人群 保乳术后, ≥70 岁,T1,N-,ER+ 局部复发率 生存率
10年 10年OS 1% vs 5%(P<0.001) 67% vs 66% ( P=0.64)
PRIMEⅡ研究
保乳术后, 5年 ≥65 岁,T1-T2(≤3cm), 1.3%vs4.1% ( P=0.0002) N-,ER+或PR+,切缘(≥1mm) 注意:1.组织学分级3级 或有脉管侵犯也符合入 组标准,但两者同时存 在时剔除;2.HER2状态 未知。
80 mg/m2 (P1)
100 mg/m2 (D3)
环磷酰胺 600mg/m2
35 mg/m2 (D1)
多西他赛
JA. Sparano et al., 2005 SABCS; Abs 48
E1199:无病生存
1.0 0.8
无病生存比例
0.6
4年无病生存比例(%)
泰素三周:80.6
多西他赛三周:83.1 泰素每周:83.5 多西他赛每周:80.5
pN1mi:辅助内分泌,或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序贯内分泌。 T0.6-1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 T>1cm或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 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1类)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 T≤0.5cm,pN0 或pN1mi ,辅助内分泌(2B类)。
放疗原则
全乳照射:剂量45-50Gy,23-25次,每次1.8-2Gy;可考虑大分割
40-42.5Gy,15-16次,每次2.66Gy。局部复发高危患者(50岁以下,
高级别肿瘤),推荐对瘤床进行推量照射,标准剂量为10-16Gy, 每次2Gy。
胸壁照射:靶区包括同侧胸壁、手术瘢痕和可能的引流部位。
腋窝N-,但肿瘤直径>5cm或切缘阳性: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肿瘤≤5cm,但切缘距肿瘤<1mm(切缘不足): 胸壁放疗。 N+、直径>5cm、切缘不足、侵犯皮肤或筋膜 腋窝N-、肿瘤≤5cm,且切缘距肿瘤≥ 1mm:不用放疗,除 非有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不进行放疗(2B类) 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2B类)
大于10mm的切缘属阴性 小于1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保乳术后
对高龄低危患者可免放疗。
在选择性低危患者亦可考虑行部分乳腺短程放疗(APBI)。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
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 41.6Gy/3.2Gy/f 、39Gy/3Gy/f、40Gy/2.67Gy/f ):无 病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40Gy组乳房挛缩、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 更低
Jones,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4939-4947
侵袭性乳癌
原位癌
但切缘阳性推量放疗不获益!!!
Jones,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4939-4947
Back
MA.20研究发现,全乳放疗+区域淋巴结放 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OS无改善
Back
JAGSI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5. 62:1035–1039
内乳淋巴结照射,无生存获益。 (无论原发肿瘤的位置及N转移情况)
Hennequin,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2013 86:860-866
新辅助 姑息治疗
化疗、内分泌、靶向等
辅助放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非侵袭性乳腺癌
小叶原位癌
手术切除活检后证实为小叶原位不伴其他癌,按《NCCN乳腺癌
降低风险指南》以及《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指南》进行检测。
非侵袭性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全乳放疗(1类)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全身辅助治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
T≤0.5cm,pN0: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2B类);
N+、直径>5cm、侵犯皮肤或筋膜的患者能从辅助放疗中获益。 Back
Nielsen,et al. J Clin Oncol 2006 24:2268-2275
N-患者无法从辅助放疗中获益,除非有高危因素
EBCTCG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14; 383: 2127–35
辅助内分泌治疗
对ER阳性患者,口服他莫昔芬5年,可降低同侧乳腺癌的风险 (1类) 降低对侧第二癌的风险(2B类)
每6-12月随访1次(体格检测,乳腺X线片,如口服他莫昔芬,
加行妇科检查及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辅助靶向治疗
Her-2阳性的判别: FISH检测是金标准
免疫组化(IHC) FISH检测
CTV:瘤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乳腺。 剂量、分割:38.5Gy/10次,每天2次,间隔>6小时。 选择性低危患者:≥60岁、T1单灶肿块、未接受新辅助治疗、切 缘阴性、无脉管受浸、无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激素受体阳性的浸 润性导管癌或其他预后良好的浸润性癌。
Back
N-也可从全乳放疗中获益
Back
Lancet 2005; 366: 2087–2106
区域淋巴结照射:对于锁骨附件和腋窝淋巴结照射深度取决于患者
体型。剂量为50-50.4 Gy,每次1.8-2Gy。
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 42Gy/16f ):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Whelan,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513-20
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 42Gy/16f ):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0.4
0.2 0.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辅助内分泌治疗
NCCN绝经定义 1、双卵巢切除; 2、年龄≥60岁; 3、<60岁,且无化疗、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无卵巢功能抑制,在自然条件下停经≥1年,同时FSH、ER符合 绝经后水平。
我国绝经定义
1、自然状态下同NCCN定义; 2、年龄≥50岁:化疗、内分泌治疗期间需闭经≥1年(子宫切除 者化疗后≥1年)//年龄在45-50岁:需闭经≥2年(子宫切除者化 疗后≥2年)。且FSH、ER连续间隔>1个月测定3次达到绝经后 水平【FSH>40U/L,E2<30pg/ml(或110pmol/L)】。 3、年龄<45岁或无法判断月经状态时,按未绝经处理。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 类)。
I-IIIA(T3N1)保乳术后 高龄低危患者:7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腋 窝淋巴结阴性、T1肿瘤并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用乳 腺放疗,即他莫昔芬可替代放疗。
辅助内分泌
10他莫昔芬
绝经前:辅助他莫昔芬10年VS 5年 (ATLAS研究)
Davies ,et al. Lancet 2013; 381:
Davies ,et al. Lancet 2013; 381:
10年
5年
子宫内膜癌累计发生率: 3.1% 累计死亡率: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