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高铁站前区城市设计(规委会)
铜陵市主城区商业用地土地级别面积、划分范围表.

三
4.0010
3.43%
①市区:螺丝山广场——笔架山广场——金山东路南侧50米——新光路西侧50米——铜官大道——火车站——北京路北侧50米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②五松镇:县汽车站——天井湖——南湖路——县一中——县政府——观湖东苑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38.52%
定级范围内除一至五级地以外剩余部分。
合计
116.5729
(不含障碍物)
备注
具体范围详见定级图
③横港区域:横港街道两侧50米。
五
53.1232
45.57%
①市区:沿新大道东侧——北京东路——铜都大道南段——铜港路——滨江大道——翠湖六路北侧50米——职教基地西侧50米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②狮子山区:三二一地质队东侧——曹山路——双狮东村——青霞路——狮子山铁路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六
44.9057
土地
级别
土地面积
(KM2)
占总面积
百分比
土地级别划分范围
四
12.4022
10.64%
①市区:翠湖一路东段(兴达阀门厂)——天山大道东侧50米——铜都大道北段——解放东村——工人公园——金口岭东村——金苑小区——金山西路——滨江大道——笠帽山路北侧——翠湖一路北侧50米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②狮子山区:龙湖路东侧50米——狮子山街道——青霞路——市五中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铜陵市主城区商业用地土地级别面积、划分范围表
土地
级别
土地面积
(KM2)
占总面积百分比土地级别划范围一0.3935
0.34%
市区:铜都大道与长江中路交叉口——有色运输部铁路——淮河大道中段——长江中路北侧50米所围成的封闭区域;
设计说明

1分析研究1.1基地区位及用地范围铜陵市位于西湖湿地公园南侧,规划为西湖排水分区,汇水面积为8.4KM2。
景观规划范围纵向上沿秀水河(七坝沟)方向,自翠湖一路起,至翠湖六路,全长2.8公里;横向上至各建设用地边界的围合地块,总建设面积约25万平米。
基地所处的秀水河(七坝沟)发源于铜陵市乌木山,流经车站新区、西湖新区,最后汇入西湖,全长5.4公里,是狮子山区西湖新区主要水系之一,也是狮子山区重要的景观廊道,其两侧主要有居住、商业、教育、体育等用地。
1.2铜陵市概况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处于长三角的西部,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安徽省皖江城镇带和安徽省南北中心发展轴线上,为皖江城镇带城市群的三个重点发展中心城市之一。
目前铜陵市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普济圩农场。
区域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9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5万人。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铜陵市城市性质为“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
城市规划为“2010年铜陵市城区居住人口为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63平方公里;2020年城区居住人口为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80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人口规模为100-120万人”。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一城二区,一主两副”组团式结构。
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托老城,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增长极,重点发展主城区;以沿江快速通道为发展轴,依托顺安、钟鸣两镇和金桥工业区,积极构建东部城区;以横港、大通为基础,以横港物流园建设为动力,构建南部城区,形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三个城区之间以交通干道相联系,以山体、水体、农田等风景林地和生态湿地相隔离,形成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人居环境优良的三个城市组团。
1.3.自然条件及人文资源铜陵临江、含湖、依山,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境内拥有天井湖公园4A级风景区、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景观,具有生态山水铜都的独特魅力。
铁北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目录一、引言 (2)二、调研时间以及调研措施 (2)三、现实状况概况与分析 (3)1、区位分析和规划界线 (3)2、自然条件与环境条件分析 (3)2.1气候条件 (3)2.2地形地貌 (4)2.3既有土地使用对地段环境影响 (4)3、土地运用现实状况 (5)4、道路、交通设施状况 (6)交通设施 (6)4.1公交系统 (7)4.2轻轨、地铁等轨道系统 (7)4.3出租车系统 (8)4.4凯旋客运站 (8)道路状况 (8)5、公共设施配套状况 (10)6、地段景观环境分析 (10)四、地段现实状况综合分析 (11)良好旳现实状况条件: (11)存在旳现实状况问题: (12)长春站北地区都市设计调研汇报一、引言都市中旳火车站站前地区,由于特殊旳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鲜明旳特点,往往成为引人注意旳区域。
首先,作为一种都市旳大门,它能代表一种都市旳姿态或者形象来向人简介这个都市旳活力与文;再次,作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公交、地铁、轻轨等市内交通旳互相衔接旳交通枢纽,它是一种都市交通状况旳缩影。
在《长春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报批稿)中,提出了“北部城区应通过老工业基地和棚户区旳改造,整合铁北、宋家等北部空间成为都市重要旳生活区。
规划期内要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区生活环境质量;结合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培育都市北部综合服务中心”旳都市政策措施。
二、调研时间以及调研措施调研时间:2023-11-9 、2023-11-16调研措施:文献法、观测法、访谈法三、现实状况概况与分析1、区位分析和规划界线本设计区域位于长春市宽城区,铁路线北侧。
整个区域南侧紧靠铁路线,以东西向旳铁北一路作为与铁路用地旳分隔线,西侧为凯旋路,北侧为台北大街,东侧为亚泰北大街。
区域内部整体上由南北向旳北人民大街、北二条街(九台路)、北四条街和东西向旳铁北二路贯穿整个地段。
整个规划地段,征地面积为1 162 958㎡。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
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
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
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
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
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
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
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
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
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
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
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
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3.04.18
•【字号】绍政办发〔2023〕15号
•【施行日期】2023.04.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
分工的通知
绍政办发〔2023〕1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由市长总负责,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政府工作落实年"活动要求,锚定目标、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确保全年任务高质量完成。
各责任单位要通过"政易钉"督查督办系统,每月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举措。
附件:2023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8日
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
附件
2023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9月27日站前区规划座谈会新闻稿

市规划局专题研究部署
站前区规划编制工作
9月27日,市规划局在八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对站前区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政府副市长杜延安、副秘书长于亮,市规划局局长梅一峰、总工程师刘社会,上海市政院、浙江省规划院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浙江省规划院做的关于站前区综合规划汇报,并就站前区交通组织、竖向设计、城市风貌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会议指出,站前区综合规划关系到我市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今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站前区概规和城市设计已完成初步方案,下一步,规划编制单位要结合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统筹考虑站前区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站前广场城市风貌、景观特色等问题,修改完善规划方案,经市规委会审查后,上报市政府审批。
会上,杜延安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
杜市长要求:
1、要理清思路,站前区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车站设计,而是一个城市新区的设计,要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高定位来规划;
2、要突显特色,站前区的规划要结合黄山特色、突显黄山特色,将徽派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经多种方案比
较之后选定最优方案;
3、要抓紧时间,在充分吸纳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规划方案,为今年的投资任务提供强有力保障;
4、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站前广场规模问题,站前广场规模要尽量大,展现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风貌;二是要统筹安排、快速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三是要确定路网建设时序,开展前期建设工作。
黄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黄山经济开发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功能定位是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总体布局呈“一心一轴四片区”的规划结构形态。
“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一轴”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梅林大道为贯穿开发区南北并联通四大片区的城市主要交通轴。
“四片区”是1.一般工业片区;2.科技产业片区;3.综合服务片区;4.旅游商务、物流市场片区。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主要为四大产业集群:1.机械电子;2.生物医药;3.食品加工;4.新型材料。
黄山新城区简介:黄山新城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和徽州区三区县交界地带。
西至合铜黄高速公路,南至慈张公路,北至徽州区西溪南镇,东至屯溪区新潭镇,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起步区4。
2平方公里。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黄山新城区建设以工业为主体且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园区的要求,提出了“成片开发、配套联动、内引外联、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完成了近期开发地段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的编制工作,加大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五通一平”(路、电、上水、下水、通讯、土地平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市与长江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地缘区位,要素成本,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显现,黄山新城区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
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30)简介第一篇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滁州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滁州经开区月亮湾和高铁站区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pd

4
六安路
0.77
2
13.8 上海路至杭州路
1.25
2
13.8
铜陵路以南
1.41
5
杭州路
1.25
2
16.8 铜陵路至六安路
2
16.8 六安路至汽车城路
0.51
2
13.8 汽车城路至扬州路
6
监控中心
721
1
/ 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7
泵房
380
1
/ 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铁站区
1
全椒路
0.88
2
14.7 洪武路至滁阳路
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以期为项目实施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
据。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地下管廊选用缆线综合管廊,主要实施干支线混合管廊和直线管廊。管廊
舱室实行单舱、双舱并用。入廊管线包括:电力、供热、给水、通信等市政管线。项
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下表。
表 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
绿化面积
/
总投资(万元) 133056
环保投资 (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
98
投资比例
0.074%
评价经费(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8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两种
以上(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铺设在一个构筑物
(2)区位因素分析 按照上位规划,依托徽州路城市发展轴以及月亮湾景观资源优势,结合现状建设 态势,形成“绿廊串联,功能复合”总体结构的愿景。月亮湾区的功能布局包括月亮湾 休闲环、城北活力中心、创智街区、居住组团、产业组团,形成了围绕区域内各主干 道路分布的格局。 3)综合管廊布局 结合地下综合管廊沿道路敷设的原则,为同时满足管线入廊、干支线管廊覆盖主 要功能布局的原则,形成月亮湾综合管廊布置,详见图 1。 4) 结论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后,月亮湾区地下综合管廊初步确定的实施路段为:六安路、 安庆路、铜陵路、杭州路、徽州路。 3.1.2 经开区高铁站区域综合管廊 1)综合管廊分类及管道类别 市政综合管廊一般分为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干支线混合管廊和缆线管廊等形式。 根据高铁站区管网布局情况,主要考虑设置干支线混合管廊。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本区域近 期无轨道交通规划)、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及管 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的布局。 2)确定综合管廊布局的主要因素 综合管廊的布局主要对给水主干管、天然气主干管、热水主干管及地下管线复杂 道路进行管廊适应性分析,同时考虑用户密集程度和地块的建设程度等因素确定综合 管廊的总体布局。 a.主要管道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设计定位
交通门户的效率
各类客流的高效集散是高铁门户的首 要功能,道路网络和交通组织应当确保交 通门户的效率。
城市客厅的魅力
高铁门户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开放空间和建筑群体应当彰显城市客厅的 魅力。
商贸核心的活力
高铁门户将会有效地提升区域的交通 可达性,吸引商务者、通勤者、旅游者、 居住者,由此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业 态组合和功能布局应当提升商贸核心的活 力。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1.2 现状分析
1.2.1 现状地形
规划范围内有山体余脉,地形起伏较大,整体 上西低东高。现状高程在7-44米之间,坡度大部分 在10%以下,山体边缘局部达到15%。
站前广场设计
• 设计概念 • 功能布局 • 交通组织 • 空间形态
设计导引
• 规划控制单元 • 规划控制策略 • 设计控制图则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1 空间形态结构
空间形态结构可以概括为: T形格局,两核三轴,双重网络
功能片区:T形格局
商贸会展片区和商业休闲片区形 成T形格局,商务片区和居住片 区形成两翼分布。
空间形态:两核三轴
两核:站前广场+中央公园 三轴:空间形态主轴+空间形态 次轴
街道格局:双重网络
城市道路网络 街区步行网络
3 设计策略
3.4 景观轴线和空间序列
3.4.1 景观轴线
林荫道(景观主轴)和运河街(景 观次轴)与东部新城的路网格局形 成空间对位关系,强化互为对景的 效果。
图例
景观主轴 景观次轴
东部新城中心
3 设计策略
高铁门户 生态公园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高铁门户
中央公园
专业市场
会展贸易
林荫道 商务办公
居住社区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3 街区肌理
3 4 景观轴线和空间序列
3.4.2 空间序列
从高铁门户到生态公园,建 立形态和视觉廊道,形成收放相 间、高低错落的空间序列。
收放相间
高铁站前广场(开放)-林荫大 道(收敛)-中央公园(开放)-林荫 道和运河街(收敛)-生态公园(开 放)形成收放相间的空间序列。
高低错落
沿着景观轴线,多层、小高层、 高层、超高层建筑形成错落有致的 高度格局。 。
高程分析图
1 项目背景
坡向分析图
坡度分析图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1.2 现状分析
1.2.2 现状用地
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及 少量农村居民点用地。京福高铁及铜 陵北站站房区域正处于施工状态。
基地西南侧临河流水系,来自山 体汇水,支流较为发达,局部支流位 于规划范围内。
图例
1 项目背景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1.2 现状分析
建筑图底
肌理类型
3 设计策略
街区肌理
行列式 围合式 团块式
小 体 量
建中 筑体 体量 量大
体 量
图例
复合式肌理 行列式肌理 围合式肌理 团块式肌理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营造生活氛围浓郁的休闲空间。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3 街区肌理
3.3.2 肌理分布
结合功能片区,形成街区肌理的分 布格局。
周边条件 城市设计范围的东侧为京福高铁线、西侧为概念规划确定的
生态公园、南北两侧为规划居住片区。
上位依据 高铁片区作为区域交通门户,是东部新城五大发展力源之一
的引力元素。城市设计涉及范围包含高铁站前区、商贸会展区、 商办休闲区和部分居住区。
1 项目背景
居住区
生态公园
居住区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5 开放空间和建筑界面
3.5.2 建筑界面
各类建筑界面是城市开放空间品质 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围合界面和积极 界面。
低碳生态原则
提供良好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网络,体现低碳环保理 念;通过绿地和水体廊道,形成区域生态网络的有机组成部 分。
2 设计理念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基于不同的功能板块和建筑体量,形 成相应的街区肌理特征及其分布格局,进 而产生丰富的空间场所类型。
团块式肌理
(1)大体量的团块式肌理 交通门户建筑、专业市场、会展贸易、
运河商业街区以团块式肌理为主,形成大 体量建筑的城市界面效果。
围合式肌理
(2)中体量的围合式肌理 站前商业设施、商务办公街区以围合式
高铁站
第一圈层 第二圈层
3 设计策略
第三圈层
商务 者
居住
高铁
通勤
者
门户
者
旅游 者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2 功能布局
3 设计策略
各个开放空间分为三种类型和 两个层级。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开 放空间形成主次分明、形态丰富、 功能多样的连续空间体系。
站前广场
A 线状开放空间
主要线性开放空间
•活力林荫道 •魅力运河街 次要线性开放空间
•休闲步行径
中央公园
B 块状开放空间
主要块状开放空间 •站前广场 •中央公园 次要块状开放空间 •街区院落
1.2.3 现状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
规划范围东侧临京福高铁线,在建的铜陵北 站位于基地东北侧的中央部位。规划范围内有一 条现状乡村道路自南向北通过,等级较低,可利 用价值不大。基地东南侧有现状220KV电力线经 过,上位规划确定将其改线。
1 项目背景
1.2.4 现状绿化与水系
规划范围内整体生态情况较好,主要为山 体林地和农田,西侧临自然河道,地势平缓, 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特征。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2 功能布局
参照相关案例的成功经验,以高铁站点为 核心,形成三个不同时距的功能圈层。
第一圈层(5分钟)
肌理为主,形成中体量建筑的城市界面效 果。
行列式肌理
(3)小体量的行列式肌理 南北两侧的居住板块采用顺应道路走向
的行列式肌理,南北朝向满足住宅建筑的 采光和通风要求,形成小体量建筑的城市 界面效果。
复合式肌理
(4)多体量的复合式肌理
林荫商业街区采用多种建筑体量的复合
式肌理,形成灵活多变的城市界面效果,
3 设计策略
运河街
生态公园
林荫道
林荫大道 站前广场 中央公园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3.5 开放空间和建筑界面
3 设计策略
3.5.1 开放空间
1 项目背景
京福高铁铜陵北站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FOR NORTH TONGLING STATION AREA OF BEIJING-FUZHOU HIGH-SPEED RAILWAY
1.1 设计范围
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京福高铁铜陵北站及其所在片区,位于
铜陵东部新城中心发展带的东段,用地面积约2.03平方公里。
3.5 开放空间和建筑界面
3.5.1 开放空间
城市触媒
Urban Catalyst
城市开放空间具有 “触媒”效应,活力林荫 道、魅力运河街、休闲步 行径形成城市开放空间的 主体网络,能够激发商业、 文化、娱乐、休闲用地的 场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