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区域城市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惠州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含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 计

《惠州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含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 计

本规划区位于惠城江北新区,规划范围为东江、曙光路、小金河大道、北环大道、惠州大道、 广惠高速围合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44.0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核心区为规划白铁路、现状惠州大 道、规划倚山路、规划小金河大道、规划北环大道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 13.0 平方公里。
第二章 功能定位和规模
2.1 功能定位

7.3 污水工程规划


( 7.3.1 确定平均日污水总量约为 18.28 万立方米/日。

规 7.3.2 规划区内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为第五污水处理厂。第五污水处理厂现状日处理规模 5 万立方
分区 米/日,规划处理规模 12.5 万立方米/日,规划用地约 12.0 公顷,主要收集倚山路以北、小金口片区
施营业网点用地。
3.3.4 规划工业用地约 1.7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 M+B 为工业用地混合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以发展新型
产业,共计约 1.6 平方公里。
3.3.5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约 8.2 公顷。包括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线路用地等。
3.3.6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约 0.5 平方公里。包括供应设施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

稿

第五章 绿地系统规划


5.1 公园绿地规划
》 )
设计 5.1.1 规划综合公园 7 处,分别为风门坳湿地公园、麒麟山公园、三河滨江湿地公园、小金河湿地公
园、高铁中央公园、七娘坛公园、体育公园。


性 5.1.2 规划滨水带状公园,并沿小金河、风门坳等滨水两侧单块面积大于 1000 平方米设置广场绿地。

) 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我市未来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该站的建设将对我市的整体发展结构产

京山高铁站规划方案

京山高铁站规划方案

京山高铁站规划方案京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城市,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状况成为了当地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提高出行效率,京山市决定建设一座高铁站。

本文将就京山高铁站的规划方案进行讨论。

一、站点选择京山市在选址上经过了精心的考虑和调研。

最终,规划者们选择了位于城市东北部的一个较为开阔的区域作为高铁站点。

这个区域地势较为平缓,周围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同时距离市中心也相对较近,符合高铁站点选址的要求。

二、站点布局京山高铁站将按照现代化高铁站点的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布局。

站点总面积约为500亩,包括站房、站台、货运场和停车场等。

规划者们将以人性化、便利化为原则,不仅要满足高铁列车运行,还要兼顾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方便性。

1. 站房设计站房作为高铁站的门面,不仅要充分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还要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京山高铁站的站房设计将融入了当地特色的建筑元素,结合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站房内部将设置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售票处、咨询台、自助服务区以及商业设施等,以满足旅客的需求。

2. 站台设计京山高铁站将设置多座高铁候车站台,高铁列车停靠方便快捷。

候车站台的设计将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设备设施齐全,包括座椅、电子显示屏和紧急设备等。

此外,为了方便旅客的出行,站台将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3. 货运场设计京山高铁站的货运场将建设成集中化的货物集散中心,以满足当地物流需求。

货运场将设置多个货运站,包括装卸区、仓储区和配送区等。

规划者们将注重货运场的效率和安全性,采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4. 停车场设计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京山高铁站将建设大型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

停车场将设置成多层停车楼和露天停车场相结合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此外,规划者们还将考虑到充电桩的布置,以支持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使用。

三、周边环境京山高铁站的规划方案还考虑到了周边环境的改善和开发。

县市级高铁站前区域规划研究——以云梦县高铁新区规划为例

县市级高铁站前区域规划研究——以云梦县高铁新区规划为例

县市级高铁站前区域规划研究——以云梦县高铁新区规划为例一、规划背景云梦东站是汉十高铁孝感区域地级全落地式站台,距离孝感主城区不足8公里。

汉十高速铁路是武汉至西安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驱实施区段,。

该站位于云梦县集中建设区东部,是云梦县东部区域进入主城区的门户。

云梦东站按一般中间站设计,主要办理旅客列车到发、通过作业,是汉孝城际铁路和武西高铁武汉直通线的接轨站。

为带动云梦城区东拓,提速云梦城区发展,特形成本文针对县市级高铁站前区域的发展及规划加以研究。

二、规划重点(一)梳理交通格局,畅通“微循环”,汇入“大动脉”依托汉十高铁云梦东站的确立、云孝城际铁路互通接线、云梦东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理顺高铁区域与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县市、与孝感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实现云梦对外交通的快速连接,汇入国家沿江高铁大动脉,助力云梦在更大的战略平台谋求自身发展,建设云梦城区接受辐射和释放区域影响力的双向通道。

(二)强调城市新区整体性开发高铁片区既是云梦集中建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地区经济增长热点。

强调城市新区整体性开发,统筹考虑高铁片区功能定位、功能布局、交通系统、水系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城市发展新区。

(三)整体化考虑地块的用地性质依据综合高铁站点地区圈层发展理论,将土地的建成形态、产生的动态氛围同步考虑,把各地块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为地块开发的重要参考,把整个区域的用地进行统一设想。

全局观、整体性、集约式、人性化地进行用地性质的安排和规划。

(四)为开发、建设、管理提供法定依据为指导高铁片区的开发建设,统筹安排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加强规划管理,为开发建设提供法定依据,实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三、规划策略(一)建立内外畅通的交通连接对外交通连接:以云梦东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已建成的新G316、即将建成的新G316孝感西北外环和现有的省道S211(云安线)、省道S334(云陡线)等四条公路为依托,打通云梦对外、云梦城区与孝感主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通道。

《丰城市高铁客运站站前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公示简要说明

《丰城市高铁客运站站前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公示简要说明

《丰城市高铁客运站站前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公示简要说明1、规划背景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横八纵”的干线路网布局,京港高铁-昌吉赣客专将于2019年竣工,届时丰城将正式迎来高铁时代!目前,丰城东站正处建设中,将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配合火车站的运营,须完善站前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为此,特启动丰城市高铁客运站站前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等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区原有控规调整主要原因如下:(1)区域发展新格局。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确定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发展定位为:联动“一带一路”的内陆开放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聚集区、国家绿色城镇化先行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水文化旅游区。

丰城作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1+2”复合城镇发展走廊的重要节点。

《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确定丰城作为南昌大都市区的两座副中心城市之一,是“一核、三组、七廊”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中的丰樟城镇组群的重要发展极,形成南昌西南面的昌赣产业廊道。

丰城在区域格局中的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应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主动承接南昌经济辐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南昌大都市。

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对片区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2)重大交通设施变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横八纵”的干线路网布局,京港高铁-昌吉赣客专将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丰城东站正在建设当中,但其选址与《丰城市商贸物流城详细规划》中丰城东站的原规划位置有所调整,以致对整个东站站前区域的范围及功能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3)落实新政策及要求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对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在建设规模、站成一体融合发展、集约用地、完善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次规划需结合相应的要求予以落实。

2、规划目标立足基地生态资源优势及优越的交通条件,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丰城市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紧凑复合的商贸中心、绿色生态的游憩中心以及特色魅力的形象窗口。

试析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

试析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

试析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如明确小城市高铁站片区功能定位、严格控制高铁站片区建设规模、协调控制用地结构等,以期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改进策略;1国内高铁工程发展背景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建成通车,从宏观角度来说,这预示着我国高铁建设事业的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截止到2017年末,已形成覆盖全国33个省份的高铁运输网络,且高铁站点多达600个。

为维护各地域经济发展平衡,部分高铁站点进入中小城市,同时,高铁新区也成为各中小城市继科技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后的核心力量。

2高铁站片区基本功能高铁站片区规划设计源于高铁线路的完善和高铁站点数量的增长。

高铁站的功能直接决定了交通运输功能。

且高铁站的功能定位决定了高铁站的服务范围。

基于各高铁站与中心城区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同,各层面的发展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铁站片区的功能定位。

2.1高铁站功能及其拓展功能高铁站的核心是交通配套设施,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

同时,高铁站也是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起止点。

根据高铁站的社会性质与经济属性可知,其基本功能为:城市内、外部空间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站场、为基层群众提供出行服务,并提供运输经营与辅助产业经营场地。

2.2高铁站片区外延功能如今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高铁站片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各类多元化资源的空间与时间流动加快,进一步完善了高铁站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城市功能。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跨领域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枢纽;旅游人群的集散场所;站点与片区的转折区。

2.3高铁站片区城市功能主导功能实现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转换,如公共汽车、小汽车、出租车等,让片区成为交通与人流密集的区域,从而为经贸往来提供便利;扩展功能打造高铁站片区商务圈,成为城市片区级商业中心,为商业展览、文化交流与旅游开发提供便利;完善功能远期经济实力较强的小城市高铁站片区逐步扩张,促使商业圈膨胀与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完善周边功能,形成有机整合体。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高速铁路站场地区空间规划
Ab ta t: I n at mpt or v a pa epln i atr nt evci— sr c na te e e l t s c a nngp tensi h i n
境 的极 大 改 变 与重 构 。根 据 日本 、法 国 、德 国等 高速 铁
路 ( 下简 称 “ 以 高铁 ”) 对 发 达 国 家 的发 展 经验 ,高 铁 相 站 场 建设 将 对城 市 或地 区发展 带 来难 得 的发展 机 遇 ,集
te r t a td fc re r cie ot b o d a d t o e a d po— h o ei l u y o u rnt a t sb ha r a n a m , n r c s p c h p ssa “ - n o e 3 Rig” s ta tu t r atr n ie s lci nd o pailsr c u e p te i st ee t n on a c n— sr c in o g —pe d ri sai n . n _ o e i o 15 k 2 a tu to fhih s e al tto s Rig I c v rng lt . m nd faurn et i “rgdi i h ra t tp o d sdie ts r c s e t ig a c ran ii t y” s te a e ha r vie rc evie t a s n r o a d fo t ehih—p e altr ia;Ri If t e o p s e gest n r m h g s e d r i e m n l ngI urh r
e tn s3t m 2 o t ads i u ci a p a l g a ds plm e — xe d o 5k uw r .saf n t on l rw i n up e n s n

城镇高铁规划设计方案范本

城镇高铁规划设计方案范本

城镇高铁规划设计方案范本概述本城镇高铁规划设计方案旨在建设一条便捷的高铁交通线路,连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并提升城镇的发展和经济实力。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规划的目标、线路设定、站点规划、建设时间和预算等内容。

规划目标1. 建设一条高效、快速、安全的城镇高铁交通线路,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2. 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3. 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4. 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线路设定本高铁线路的起始站点设在A市,终点站点设在B市,全程约XXX公里。

考虑到线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本方案将站点设计为C市和D市。

线路将通过以下地形区域和城市区域:1. 穿越山区:因地形复杂,将采取隧道工程来穿越山区,确保线路稳定和安全;2. 经过农田和乡村地区:将适当提升线路高度,并加设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农田和乡村的影响;3. 穿越城市核心区域:将与现有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连接,避开重要建筑物和居民区。

站点规划1. C市站点:该站点位于C市中心区域,是基于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人流情况选定的。

将建设现代化的高铁站点,包括候车室、站台、行李寄存和车站广场等设施。

2. D市站点:该站点位于D市发展区域,是为了促进该区域的发展选定的。

将建设与C市站点相似的现代化高铁站点。

建设时间和预算1. 建设时间:本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设周期约为X年;2. 预算:本规划设计方案的总预算约为XX亿元。

城市影响和社会效益1. 提升城市形象:高铁的建设将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增加城市对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

2. 促进经济发展:高铁的开通将促进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流,推动经济发展。

3. 减少交通拥堵: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将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4. 节约能源:高铁的运行能效较高,可节约大量能源和减少空气污染。

环境保护和工程安全1. 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应城高铁站规划方案

应城高铁站规划方案

应城高铁站规划方案第1篇应城高铁站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应城高铁站项目作为我国铁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本项目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应城市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高应城市铁路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2. 促进应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交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4. 实现高铁站与城市交通的无缝对接,提高综合交通效率。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应城市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高铁站及相关设施。

3. 环保节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4. 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关注旅客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四、规划内容1. 站房及站前广场(1)站房:站房设计应满足旅客流线、功能布局及景观要求,采用现代风格,体现应城地域特色。

站房面积根据预测客流量及未来发展需求合理确定。

(2)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作为高铁站的重要配套设施,应满足旅客集散、交通组织、休闲娱乐等功能。

广场布局应简洁明了,绿化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

2. 铁路站线及配套设施(1)铁路站线:根据国家铁路网规划,应城高铁站设置高速、普速铁路站线,满足不同速度等级列车的停靠需求。

(2)配套设施:配置信号楼、牵引变电所、动车所等设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高效。

3. 交通接驳(1)公共交通:规划公交线路,实现高铁站与市区、周边乡镇的便捷联系。

(2)私家车及出租车:设置地下停车场及出租车候客区,满足私家车及出租车出行需求。

(3)长途客运:结合高铁站,规划长途客运站,实现长途客运与高铁的无缝对接。

4. 商业配套设施围绕高铁站,规划商业、餐饮、酒店等配套设施,满足旅客及居民消费需求,促进高铁经济发展。

五、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法97
4.3.1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土地利用98
4.3.2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公共空间102
4.3.3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交通规划106
4.3.4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景观规划111
4.4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导则113
4.4.1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导则114
5.4.4景观规划129
5.5小结130
6结语133
6.1主要研究成果133
6.2展望136
1
II研究背景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柯布西耶曾论断:“拥有速度的城市将赢得成功。” 在历史的车轮前进过程中,这一论断也不断被证实,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进少在 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来我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 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交通运输需求也在急剧增加,然而落后的交通状况将成为经 济发展的桎梏。因此,突破现有的传统交通方式,在我国发展一种速度更快、运 输量更大的交通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1.2技术革新背景
1996年日木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标志着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的产生,新干线 的建成不仅解决H本多个大城市交通运输问题,同时给其周边城市带来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之间,世界各国争相成为国家紧随着日本的脚步在国内建 设高速铁路,亚洲除H本外,韩国、印度及我国台湾地区也发展了高速铁路,美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积极的发展或筹备高速铁路的建设。
2.3.1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分类41
2.3.2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空间特征43
2.3.3高铁客运站对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影响43
2.4小结48
3我国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49
3.1案例选取依据49
3.2案例分析对比研究49
3.2.1一二线城市案例研究49
3.2.2三线城市案例研究53
3.2.3方案比较及经验总结82
1.6.1研究关键问题与方法29
1.6.2研究框架31
2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与影响33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33
2.2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35
221宏观层面——区域可•达性与城市网络空间37
2.2.2中观层面——城市副中心的形成38
223微观层而——圈层式空间布局与开发40
2.3高铁客运站对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影响研究41
首先从交通运输状况上来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 相对有限且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大能力、全 天候、高速度、低能耗、少排放等显著技术经济优势的高速铁路,具冇重要的战 略意义;从经济发展来看,具冇我国现阶段的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高速公路等 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一直处于一个高负荷、低效率的不良境地,这与经济全球 化所要求的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各个城市.之间、甚至是各个国家之间跨 地域快速、自由、灵动的合理分配是互相矛盾的;其次从社会生活上来看,随着 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节奏的加快。商务出行、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等第 三产业相关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的同时,对出行条件或时间的敏感度也在逐渐增 加。综上所述,在我国发展髙速铁路是从国情出发的最现实的选择。
4.4.2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空间构架导则116
4.4.3高铁客运站周边弛区交通组织导则117
4.4.4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公共空间导则118
445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景观环境导则119
4.4.6高铁客运站周边弛区建筑设计导则120
4.5小结121
II
5泰安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123
5.1背景与现状分析123
5.2高铁站周边地区与泰安城市空间的关系124
5.3高铁站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目标125
5.3.1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存在的问题125
5.3.2高铁站客运站周边地区发展目标125
5.4泰安高铁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126
5.4.1打造城市东西向功能轴线126
5.4.2土地利用127
5.4.3交通流线组织128
4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83
4.1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要素83
4丄1城市设计的分类及范畴83
4.1.2联系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内容及耍素89
4.1.3城市设计对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的引导94
4.2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原则95
4.2.1整体性原则95
4.2.2生长性原则96
4.2.3多元化原则97
市区城市设站区域城市规划设计
高铁站区域城市规划设计
1绪论I
1.1研究背景I
1.1.1社会发展背景1
1.1.2技术革新背景2
1.1.3高铁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3
1.2研究口的与意义4
1.3基本概念界定5
1.3.1三线城市5
1.3.2高速铁路客运站周边地区6
1.4国内外研究现状7
1.4.1国外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规划研究现状7
1.4.2国内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规划研究现状12
1.4.3高铁客运站周边地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经验借鉴21
1.5高速铁路对城市影响相关理论24
1.5.1交通引导开发——“TOD”理论24
1.5.2高铁影响下的城市空冋结构——“点一轴线”系统理论25
1.5.3片区开发的联动效应——“触媒”理论27
1.6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29
1.1.1社会发展背景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余年内,由于实施“两步走”战略,部分重点城市由于 自身具有优势的发展条件,而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得到了政府大量的財政 支持利优惠的政策条件。除了这些城市外的其他大部分城市受制于区位要素、资 源禀赋、历史原因等不可•控因索的影响,在经济层面逐渐变得并不平衡,在此基 础上,国家提出了如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的策略来鼓励带动三线城市•的发展。众 所周知,“固步自封”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不便是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元凶”随着三线城市这些年来发展的加快,但是相对落后的交通状况将成为制约其经济快速 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现在内外交通联系的窘境就是当前面临解决的问题。 因此,突破现有的传统的交通方式,在我国发展一种速度更快、运输量更大的交 通方式就势在必行,这无疑给了相对一一线城帀在交通资源流通方面处于弱势的 三四线城市一个发展的契机。因此,高速铁路在三线城市设立站点对当地的经济 发展起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速交通体系来实现物资流通是城市-发展的基本 保证,即“以导为通”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