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剂与贴膏剂

合集下载

软膏剂的分类

软膏剂的分类

软膏剂的分类
软膏剂根据其基础组成和药物成分的性质可分为多种分类,常见的包括乳膏、凝胶、乳霜、软膏、贴剂等。

其中,乳膏是以油脂和水为基础组成的,质地柔软温和;凝胶常常以聚合物或凝胶状物质为基础,具有良好的质地和渗透性;乳霜则是在乳膏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量的油类,从而使其质地更为丰富;软膏通常使用油脂作为基础,与大多数的病理皮肤病具有极佳的亲和性;贴剂是通过在药物含量较高的基质上附着药物,以便于药物在特定的病变部位发挥药理作用。

药物剂型分类

药物剂型分类
胶浆剂外用散及喷雾软膏剂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凝胶膏硬膏剂黑膏药橡胶硬膏巴布膏凝胶剂乳胶剂凝胶剂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外用散剂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滴鼻剂滴鼻剂滴鼻液气雾剂与吸入剂喷剂气雾剂鼻用喷雾剂喷粉剂喷雾剂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外用涂剂栓剂栓剂栓剂肛门栓阴道栓阴道用药w外用阴道膜
外用酊、
外用溶液剂、洗剂、冲洗剂、漱口剂、含漱液、
水、油、
外用溶液剂
搽剂、涂膜剂酊剂、油剂、外用混悬剂、外用酒
膏、贴、
剂、外用酊剂、灌肠剂;泡沫剂;胶浆剂(外用)
散及喷雾
剂(W)
软膏剂
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凝胶膏
硬膏剂
黑膏药、橡胶硬膏、巴布膏
凝胶剂
乳胶剂、凝胶剂
涂剂(膜剂)
涂剂、涂膜剂、涂布剂
贴剂
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
外用散剂
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
滴眼剂
滴眼剂、滴眼液
滴耳剂
滴耳剂、滴耳液
滴鼻剂
滴鼻剂、滴鼻液
气雾剂与吸入剂
喷剂、气雾剂、鼻用喷雾剂、喷粉剂、喷雾剂、 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 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 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 液
服酊、水、油、
胶浆剂、口服液、口服乳液、乳剂、胶体溶液、
膏剂)
合剂、露剂、、水蜜丸、滴丸、微丸、水丸、蜡丸、浓
口服丸剂(C)
缩丸、糊丸
口服颗
颗粒剂、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细粒剂、茶
粒、粉、
口服颗粒剂
剂、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剂、
散剂(A)

外用膏剂

外用膏剂

第十章 外用膏剂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软膏剂第三节 膏药第四节 贴膏剂第五节 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第一节 概 述一.外用膏剂的含义与分类二.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三.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一.外用膏剂的含义与分类1.含义:专供外用的半固 采用适宜的基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 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体或近似固体2.分类:按基质及形态分为:(1)软膏剂(2)膏药:黑膏药、白膏药(3)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剂、贴剂3.特点广泛用于皮肤科与外科;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上,可 保护创面、润滑皮肤或起局部治疗作用; 可以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经皮给药系统—全身作用)4.药物透过皮肤起全身治疗作用的优点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胃肠道刺激及吸收不良;维持恒定持久的释药速率;减少给药次数。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经皮吸收指其中的药物通过 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皮肤进入血液的过程。

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穿透及吸收包括释放释放、穿透阶段。

1.皮肤的构造(1)表皮可分角质层、透 明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等。

(2)真皮内有毛细血管、 淋巴管、神经、皮脂腺及汗腺等。

(3)皮下组织2.经皮吸收途径(一)皮肤条件 1.皮肤的用药部位。

角质层薄、毛孔多的部 位较易透入。

耳廓后部>腹股沟>颅顶盖>脚背>前下肢 >足底2.皮肤破损有利于药物穿透。

吸收速度增大,但刺激性和毒副作用也增加3.皮肤温度增加有利于药物吸收。

4.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能增加药物吸收。

T/ KCDA dt / dQ = 3.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二)药物性质 既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又具有适当水溶性 的药物的穿透作用最大。

(皮肤细胞膜 是类脂性结构,组织液是极性的) 分配系数愈大,愈有利于吸收,但高度 亲油的药物可能聚积在角质层而不被吸 收。

分子量愈大,难透过角质层,吸收愈慢。

T / KCDA dt / dQ =(三)基质组成 1.基质的类型与药物的吸收、释放关系吸收:乳剂型>吸水性基质(羊毛脂与凡士林)>油 脂>烃类释放:水溶性基质释放快,但难吸收2.基质对药物的亲合力(越大,不利于吸收)3.基质的pH (影响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吸收)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非离子型(分子型)药物有较高的渗透性4.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T/ KCDA dt / dQ = 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有利于水合作用,降低穿透阻力,透皮吸收效果较好。

软膏剂与贴膏剂

软膏剂与贴膏剂
仅能吸收本身重量5%的水
凡士林
分(加羊毛脂、表面活性
剂提高吸水性 )
石蜡
分固体和液体石蜡两种, 主要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
9
油脂性基质
2、 类脂 (高级脂肪酸与高级醇化合而成的酯)
羊毛脂
淡黄色粘稠半固体, 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吸收本身重量2倍左右的
水,而形成W/O型乳剂。
蜂蜡与鲸蜡
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 不易酸败,常取代乳剂基质中部分脂肪性物质以 调节稠度或增加稳定性。
一、 工艺流程:
药物的处理
包装材料的处理
基质处理→配制软膏 →灌装 →包装
✓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可保护、软化皮肤 ✓ 释药性差,油腻 ,不易洗除 ✓ 适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 ✓ 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损
7
(一)油脂性基质
分类 :
烃类, 类脂类, 油脂类, 二甲硅油。
8
油脂性基质
液体烃与固体烃的半固体混
合物,
分为黄、白两种,
1、 烃类(石油或页岩油) 性质稳定、无刺激性,
❖ 释放药物及皮肤穿透性能好,不适用于有多
量渗出液和糜烂面的皮肤;
❖ W/O型油腻性较小,润滑作用和稳定性比O/W
型好。
14
(二)乳剂型基质
❖组成(与乳剂相似)
水相 油相 乳化剂
➢ 水、可溶于水的成分, ➢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 ➢ 防腐剂(尼泊金类、三氯叔丁醇、 山 梨酸)
➢ 油脂性基质、
可生成不溶物
26
二、软膏剂中的透皮促进剂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1)皮肤的条件(部位、状况) (2)药物性质/皮肤细胞具有类脂质特性,脂溶性药物 比水溶性药物易穿透皮肤,而组织液是极性的,因此既 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药物更易穿透 (3)基质性质/ 包括种类、pH、对药物亲和力、对皮肤 水合作用 (4)附加剂/ 包括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 (5)其他因素/ 例如药物浓度、用药面积、应用次数、 应用时间等

软膏剂与凝胶剂

软膏剂与凝胶剂

(三)水溶性基质
PEG的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固体PEG和液体PEG混合可得半固体基质。 长期应用引起皮肤干燥,刺激感。 不适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
聚乙二醇
甘油明胶
明胶、甘油、水加热制成。 舒适,涂后能形成一层保护膜。
基质的选择
基质类型
油脂性基质
选择原则
一般不单独使用,为克服其强疏水性,常 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 一般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 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 疱和脓泡症。 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 排除,也常用于腔道黏膜,常作为防油保 护性软膏的基质。
• 无油腻感,润滑舒适
【实例】卡波普水性凝胶基质 【处方】
卡波姆940 乙醇 甘油 聚山梨酯80 羟苯乙酯 氢氧化钠 纯化水 10g 50g 50g 2g 1g 4g 加至1000g (水性基质) (溶剂) (保湿剂) (增溶剂) (防腐剂) (pH调节剂)
制法:将卡波姆与聚山梨酯80及300ml纯化水混合,氢氧化钠 溶于100ml水后加入上液搅匀,再将羟苯乙酯溶于乙醇后逐 渐加入搅匀,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制法】:取PEG4000和甘油置烧杯中微热至完全溶解,加入 吲哚美辛混匀,SDB-L-400加入800ml水在乳钵中研匀后,将基 质与PEG4000、甘油、吲哚美辛混匀,加入苯扎溴铵,搅匀, 加水至1000g,搅匀即得。
二、基质
(二)原位凝胶剂基质(两相)
凝胶剂 双相凝胶剂
乳胶剂——乳剂型
混悬型凝胶剂
二、基质
(一)凝胶剂基质(单相)
特点:涂布性好,不油腻,易洗除,能吸收组织渗出液, 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黏滞度小,故有利于药物的释放。 缺点:润滑性较差,易失水,易霉变。

软膏剂与贴膏剂共67页

软膏剂与贴膏剂共67页
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软膏剂与贴膏剂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

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
12
第二节 软膏剂
一、概述 1.含义: 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
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分类: 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乳剂型基质; 3.作用: 保护皮肤、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多用于慢性皮肤病,
禁用于急性皮肤疾患。少数软膏中的药物能经皮吸收,产 生全身治疗作用。 4.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①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粘稠性; ②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无刺激性; ③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④用于创面的软膏应无菌。
水相
[制法] 取硬脂酸、白凡士林、硬脂醇 、液状石蜡、硬脂山梨坦-60置
容器中水浴上加热熔融,另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水溶解
混匀,两相加热至80℃左右,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
冷凝。
(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O/W型乳化剂 平平加O(peregol O)、乳化剂OP 例: [处方1]:平平加O 25-40g,十六醇50-120g,液状石蜡125g, 甘油50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 [处方2]:硬脂酸114g,蓖麻油100g,液状石蜡114g,三乙醇胺 8g,乳化剂OP 3ml,尼泊金乙酯1g,甘油160ml,蒸馏水 500ml。
2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作用、特点与分类
4.分类 (1) 软膏剂: 根据基质组成——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软膏。 根据分散系统——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软膏。 (2) 硬膏剂: I.铅硬膏: 以高级脂肪酸铅盐为基质,如黑膏药、白膏药。 II.橡胶硬膏: 以橡胶为主要基质,如胶布,伤湿止痛膏等。 III.巴布膏剂: 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基质。 IV.透皮贴剂TDS: 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药物 可透过皮肤起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 如东莨菪碱贴剂、硝酸甘油贴剂。

第五章 软膏剂与贴膏剂习题

第五章 软膏剂与贴膏剂习题

2、关于乳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O/W型乳剂型软膏剂也称为“冷霜”
B.乳剂型基质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 两种
C.乳剂基质的油相多为固相
D.O/W型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与透皮吸收较快 E.一价皂为O/W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 【正确答案】:A
3、下列关于油脂性基质的正确叙述为
A.硅酮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D.促渗
E.保湿
【正确答案】:E
17、属于油性基质的物质是
A.十八醇
D.硅酮
B.硬脂酸
E.甘油明胶
C.聚乙二醇
【正确答案】:D 18、下列属于类脂类基质的是 A.凡士林 B.氢化植物油 C.蜂蜡
D.液状石蜡
E.固体石蜡
【正确答案】:C
19、用来增加油性基质吸水性的物质是
A.凡士林
D.羊毛脂
B.石蜡
B.软膏剂应有良好的药物吸收能力 C.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吸收与基质性质无关 D.某些软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E.凡士林经漂白后宜作为眼膏基质
【正确答案】:D
11、下列关于水性凝胶剂的错误的叙述是
A.水性凝胶剂基质易于涂展与清除,无油腻感
B.水性凝胶剂基质能吸收组织液,不妨碍皮肤正常生理 C.水性凝胶剂基质对药物释放快 D.水性凝胶剂基质润滑性好 E.水性凝胶剂基质易失水与霉变,常需要加保湿剂和防 腐剂 【正确答案】:D
D.多价皂是W/O型基质的乳化剂 E.制备乳剂型基质时,乳化剂常混合使用以调节适宜 的HLB值 【正确答案】:B
22、关于O/W型乳剂基质的错误叙述为
A.O/W型基质含水量大、易霉变,故需加入防腐剂
B.O/W型基质具有反向吸收作用,忌用于化脓性创面 C.保湿剂的用量一般在5%以下 D.含有乳化剂可使油脂性基质易于洗除 E.用硬脂酸制成的乳剂基质外观光滑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蜂蜡与鲸腊



弱W/0型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的作用 调节乳剂型基质的稠度或增加基 质的稳定性
〈三〉油脂类

麻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常与熔 点较高的蜡类等固体油脂性基质熔合,得 到适宜稠度的基质。
氢化植物油等较稳定,不易酸败,也可用 作基质

(二)水溶性基质
一、概述
1、定义: 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胶溶 在水中形成的半固体凝胶。 2、特点 涂展性好,无油腻性,易洗除; 释放药物及皮肤穿透性能好; 易霉败,水分易蒸发,需加入保湿剂与防腐剂 常作为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
第二节 软膏剂的基质
一、软膏基质的选择
1、基质的作用:赋形剂、药物载体 (使软膏剂具一定的稠度、粘着性、涂展性)
2、选用适宜的基质是制造符合治疗要求、品质优 良的软膏剂的关键。
3、选择依据:据药性、基质的性质及用药目的来 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理想基质的要求
1、性质稳定 2、无生理活性、刺激性和过敏性 3、有适宜的稠度,易涂布,在不同温度、不 同气温下很少变化 4、有一定的吸水性 5、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释药性能好 6、易洗除,不污染皮肤和衣物
3、高级脂肪醇和多元醇酯类
①十六醇(鲸腊醇)及十八醇(硬脂醇) : 主要起辅助乳化剂(w/o型)作用,在O/W型乳 剂基质的油相中起稳定、增稠作用 。 ②硬脂酸甘油酯 :同上 ③脂肪酸山梨坦(司盘)与聚山梨酯(吐温)类 4、聚氧乙烯醚衍生物类:o/w型乳化剂 ①平平加o :需加入辅助乳化剂 ②乳化剂OP :乳化力强,常与其它乳化剂合用
作业
1.什么是软膏剂? 2.软膏剂按照所属的分散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 3.软膏剂的基质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
第三节 软膏剂的制备与举例


研和法 制备方法 熔和法 乳化法 药物与基质的性质 选择依据 制备量 设备条件
制备过程:基质处理→配制软膏→灌装→包装

一、基质的处理(油脂性基质)
5、适用:O/W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皮肤一 般比其他基质快,适用全身作用的软膏
〈二〉常用乳化剂
1、肥皂类 一价皂——最常用的是有机碱与硬脂酸形成的 基质(o/w型),涂后水分蒸发成硬脂酸膜而保 护。 多价皂 ——由二三价的金属(钙、镁等)氢 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 w/o型乳剂基质 2、硫酸化物类: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 月桂醇硫酸钠),用于配制O/W型乳剂基质
按药物作用深度分类: 局限在皮表作用 透过表皮在皮肤内发挥作用 穿透真皮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作用
四、质量要求
(分组讨论)
1、选用适宜基质,均匀、细腻,无刺激性及 其他不良反应 2、药物中有不溶性的固体药物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 3、可加入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吸收促进 剂等附加剂 4、粘稠性适当,易于涂布, 5、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 6、用于溃疡创面的应无菌 7、除另有规定,软膏剂应遮光密闭储存 8、包装材料不与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固体石蜡和液状石蜡
S(solid):调节基质硬度 L(liquid):调节基质稠度
3、硅酮 :理涂布,不妨碍皮肤正常 功能,穿透好,不污染衣物。 阻挡日光对皮肤晒伤的作用,可用于防晒霜 不适宜作眼膏剂基质(对眼有刺激)
〈二〉类脂类
为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化合而成的酯及 其混合物。
1、质纯:直接取用 2、质差:
加热 基质 熔融 细布 纯基质 或七号筛热滤

特点:多与油脂性基质合用,增加其吸水性,有 乳化作用(W/O型)

常用基质 1、羊毛脂 2、蜂蜡与鲸腊
1、羊毛脂


为淡棕黄色粘稠半固体, 微臭,熔程36-42℃ 吸水性强,吸水后为W/O型乳剂基质; 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过于粘稠,不单独用作基质; 常与凡士林合用,增加其吸水性与皮肤穿透 性
二、常用基质
1、甘油明胶:特适于含维生素类营养性软膏 2、淀粉甘油:可用作眼膏剂的基质 3、纤维素衍生物类: 不能与强酸及汞、铁、锌等重金属离子配伍 。 4、聚乙二醇类:重要的亲水性基质 不可与苯甲酸、鞣酸、苯酚合用,不能与含酚 类的防腐剂(羟苯酯类)合用 润滑、保护作用差,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干燥 主要作防护软膏



油脂性基质(强疏水性基质)分类 烃类 类脂类 动、植物油脂等
〈一〉烃类
凡士林 ——最常用的油脂性基质
1.
凡士林(软石蜡)
(1)分类: 黄凡士林、白凡士林 (2)特点 优点:无嗅味、无刺激性,有适宜的粘稠性和涂 布性,可单独用作基质 缺点:释药性、皮肤穿透性差,吸水性差 (3) 适用:能与多数药物配伍,特适于遇水不稳定 药,特适于皮表病变 不适用:急性炎症和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不能与较大量的水性药液配伍 (5)加入羊毛脂、鲸蜡醇等可增加吸水性;
二、软膏基质的种类
油脂性 水溶性 乳剂型(W/O型,O/W型)
(一)油脂性基质

优点 润滑性好,无刺激性,涂于皮肤上能形成封闭 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皮肤保护、软化作用 强,不易长菌;较稳定,可与多种药物配伍。 缺点 油腻性大、疏水性强 ,释药性能差,不适用于 有多量渗出液的创面,不易用水洗除。 适用 适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三)乳剂型基质 (又称乳液型基质)
〈一〉概述
1、定义:乳剂型基质是油相与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最后在室温下形成半固 体的基质 2、组成:油相(固体或半固体)、水相、乳化剂 3、类型 (1)水包油(O/W)型:又称“雪花膏” (2)油包水(W/O)型:又称“冷霜”
4、特点 对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对皮肤正常功能 影响小,易洗 释放药物及皮肤穿透性能均比油脂性基质强 不适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一、概念
1、软膏剂: 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 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乳膏剂: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 质中形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3、糊剂:含有大量固体粉末的软膏剂 。
二、用途

局部治疗、保护、润滑
全身治疗: 透皮治疗系统 (硝酸异山梨酯乳膏)

三、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 混悬型 乳剂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