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悬架四连杆导向机构的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平衡悬架的设计要点(转)

汽车平衡悬架的设计要点(转)

要求对称于平衡轴: 1 2 要求对中、后桥相关位臵相同: 1 2 从图中可知:
2 2 (1) 1 1 (2) 2 1 , 代入式(1),得 将 2 1 , 1 1 , 1 1 , 代入式(2),得 1 1 2 1 ,
a 布臵下推力杆位臵,并核对离地间隙是否满足要求。 2
对于一根上杆、两根下杆的常规设计,这种布臵使上、下杆受力基本相同。 3) 推力杆的斜度 (1)下推力杆斜角 2 决定轴转向效应,即 ε tan 2 式中ε
d 为轴转向效应系数,而 为轴转向角, 为侧倾角。 d
一般纵臵的中、后桥布臵,稳态转向特性往往具有偏大的不足转应效应。将 2 设计成如图 1 所示的布臵,可减小不足转向,使转向灵活些,减少轮胎磨损,同时, 簧载质体的离地间隙也高一些。 (2)上推力杆斜角 1 的布臵,应结合 2 的状态,决定中、后桥的瞬时转动中心位臵和 倾角变化。 若 1 < 2 ,即上、下推力杆延线交点(瞬心)在平衡轴中心线一侧,这样当车 桥跳动时,中、后桥间的那根传动轴的运动干涉(花键窜动量和夹角变化)会比较 小。反之, 1 > 2 ,则对中桥前的那一根传动轴的干涉较有利。因为一般设计,中、 后桥间传动轴较短,所以较常采用 1 < 2 。若采用 1 = 2 ,为平行四连杆机构, 中、后桥作平移运动,跳动时无倾角变化。 4) 推力杆的长度 在平衡轴支架及横梁结构允许条件下,推力杆应尽量选长一些,这样可减小车 轮跳动时的纵向窜动量。最好选取优先数作为长度值。 除非结构布臵上的原因,绝大多数设计都选取上、下杆等长。不等长上、下杆 往往造成中、后桥跳动时有倾角变化。纵臵四连杆机构不像双横臂独立悬架,一般不 采用不等长上、下臂结构。但是,国外也有少数厂家采用上短下长的推力杆,以适度 的倾角变化来换取轮胎接地点在纵向的移动量(轴距变化)达到最小,减少了轮胎磨 损量。 推力杆在横向平面的布臵

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学 分析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机构设计
引言
液压支架是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支撑顶板和护帮,以 保证作业安全。四连杆机构是液压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架的支撑力和稳定 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次演示将介绍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旨 在为优化支架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在仿生机器人的研究领域中,四足仿生马机器人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案例。四 足动物,尤其是马,具有非常优异的运动性能和适应能力,因此模仿其运动特征 的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驱动的四 足仿生马机器人的构型设计与运动学建模分析。
该仿生马机器人主要由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驱动装置和四肢关节等组成。其 中,凸轮连杆组合机构是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模拟马腿部的运动特 征,包括马腿的伸展和收缩。驱动装置则是控制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运动的关键部 件,其作用是提供动力,使机器人可以自主运动。四肢关节则是连接凸轮连杆组 合机构和驱动装置的枢纽,其作用是传递运动和动力。
1、降低摩擦损失:减少活塞、连杆和曲轴之间的摩擦是提高内燃机效率的 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低摩擦材料和润滑技术来降低摩擦损失。
2、优化结构布局:通过改变活塞、连杆和曲轴的结构布局,可以改善力的 传递路径,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可以改变活塞形状、连杆长度和曲 轴半径等参数来优化结构布局。
3、精确控制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内燃机工作的核心过程之一。通过精确 控制燃烧过程,可以优化燃烧效率,减少废气排放。例如,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燃 油喷射、点火时间和进气流量等参数来优化燃烧过程。
4、优化冷却系统: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冷却系统的设计,可以降低内燃机的温度,减少热损失, 提高效率。例如,可以通过优化散热器、冷却风扇和循环管道等部件的设计来优 化冷却系统。

给定位置设计四连杆机构的方法

给定位置设计四连杆机构的方法

给定位置设计四连杆机构的方法
设计四连杆机构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1. 定义机构的要求和运动轨迹:首先确定机构所需完成的任务和要求,例如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等。

2. 确定关键点和固定点:根据所需运动轨迹,确定关键点和固定点。

关键点是机构中需要移动的点,固定点是机构中位置固定不动的点。

3. 选择连杆比例:根据机构的要求和运动轨迹,选择合适的连杆比例。

连杆比例是各连杆长度的比值,可以通过解析几何或者图解法确定。

4. 绘制初始示意图:根据选择的连杆比例和关键点,画出初始的机构示意图。

示意图可以是用平面图或者3D模型表示。

5. 进行运动分析:使用运动分析方法,如连杆运动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等,来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确保机构满足要求。

6. 进行校核和优化:对机构的各部件进行校核和优化,确保满足强度、刚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7. 进行机构仿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构的虚拟仿真,验证机构的运动性能和可行性。

8. 进行实物制造和测试:根据设计结果,进行实物制造和测试,检验机构的实际性能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过程,具体设计方法还会因应用领域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设计四连杆机构需要结合工程设计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四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大纲)一、四杆机构概述1.1四杆机构简介1.2四杆机构的应用领域二、四杆机构设计步骤2.1确定设计目标2.2分析四杆机构类型2.3确定机构参数2.4选择合适的材料2.5计算运动与动力参数2.6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三、四杆机构设计方法3.1几何法3.1.1尺度法3.1.2位置法3.2解析法3.2.1矩阵法3.2.2微分方程法3.3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3.3.1CAD软件3.3.2仿真软件四、四杆机构设计实例4.1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实例4.2双曲柄机构设计实例4.3双摇杆机构设计实例五、四杆机构设计注意事项5.1运动副间隙的考虑5.2刚度与强度的校核5.3疲劳寿命分析5.4安全系数的选择六、四杆机构设计总结与展望6.1设计成果总结6.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6.3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一、四杆机构概述以下是对四杆机构设计步骤和方法中的四杆机构概述部分的撰写:1.1 四杆机构简介四杆机构是由四个杆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们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

这四个杆件分别是:曲柄、连杆、摇杆和机架。

四杆机构根据其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直动四杆机构、摆动四杆机构、转动四杆机构等。

四杆机构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设计和研究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图法设计四连杆机构huzhenpeng

作图法设计四连杆机构huzhenpeng

2.4.3 用作图法设计四连杆机构已知条件是支架的最大高度max H 和支架的最低高度min H 。

要求在这范围内掩护梁上铰点上下运动时的轨迹是一条直线或近似直线。

水平偏移量不允许超过75mm 。

在图2.1中,先画基线AB ,由AB 向上取max H ,在m a x H 顶端向下取一定距离(顶梁顶面至掩护梁的铰接轴中线的距离),得到I 点。

由I 点向下取(max H -min H )的长度得到H 点。

以AB 作为底座的底线,在AB 上取一定的长度得B 点,由B 点向上一定距离得J 点,J 点作为后连杆和底座得铰接轴。

由H 作一斜线HC 与水平线成角λ,必须使λ> 15。

在J 点作β角,再取JC 一定长度与HC 交于C 点,C 点作为后连杆与掩护梁得铰接轴。

以J 点为圆心,JC 为半径画一弧ab 。

以I 点为圆心,以HC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弧ab 交于点E 。

C 点和E 点就是后连杆在支架为最低高度和最大高度时的极限位置 。

在CH 上取一长度CD ,必须CD <CJ 。

D 点作为前连杆与掩护梁的铰接轴。

在IE 上,由E 点取EF ,使CD EF =。

作D 和F 连线的垂直二等分线,在垂直二等分线上取G 点,必须使DG 成为最长杆,又使GJ >DC ,这样CD 就是最短杆。

而且要使DG CD +<JG CJ +。

于是G 点成为前连杆与底座的铰接轴。

IH 之间的轨迹的校核。

在弧CE 内平均取几点,例如1、2、3点,依次地以1、2、3为圆心,以CD 长为半径画弧,与以G 点为圆心GD 为半径的弧交于1′、2′、3′点,连接11′、22′、33′,并都给予延长得1″、2″、3″点,使11″=22″=33″=CH 。

这样,I 3″2″1″H 所形成得曲线要接近直线。

如果差别太大,要改变四连杆的尺寸或角度,以上述的过程画出间的轨迹,使近似于直线。

同时参照液压支架各主要部件尺寸参考表最终确定前连杆长为1207mm ,后连杆长为1126mm 。

抽油机四连杆机构综合设计法

抽油机四连杆机构综合设计法

摘要 : 针 对抽 油机 四杆机 构 采 用传 统设 计 方法 求解 困难 的 问题 , 根 据 平 面 四连 杆机 构 的设 计 经验 ,
将常 用的 图解 法和 解析 法相 结合 , 进行 抽 油机 四连杆 机构 设计 , 克服 了图解 法比较 直观但 不精 确而
解析 法精确但 又很 复杂 的缺 陷 。该 综合 设计 法 可以避 免设 计结 果不 能满足 设计参 数要 求 的情 况。 关 键词 : 抽 油机 ; 平 面四连 杆机 构 ; 图解 法 ; 解 析 法
中图分 类号 : T E 9 3 3 . 1 0 2 文献标 识码 : A
A S y nt h e s i s Me t h o d f o r Pl a n a r Me c h a n i s ms De s i g n
J I A Ta n , LI U J i n — r o n g , CHEN Xi — j u a n 。 , LI Ai — x i a n ,
me t h od, e xp e r i me nt a l me t ho d a n d a na l y t i c a l me t ho d. Gr a phi c me t ho d i s m or e i nt u i t i v e bu t i n a c c u —
La n z h o u 7 3 0 0 7 0, Ch i n a; 3 . Ma c h i n e r y Ma n u c t u r i n g Pl a n t , Ji l i n Oi l fi e l d C o mp a n y,
So ngyu a n 1 3 80 0 0, Chi n a; 4. Xi an Wo r k e r s Te c hni c al As s o c i at i o n, Xi a n 71 0 07 7, Chi n a; 5. Ni n t h Re s e ar c h I n s t i t ut e 1 6 t h Re s e ar c h Se c t i on, Th e Chi n a Ae r o s pac e Sc i e nc e an d Te c h no l o gy Co r p, Xi an 71 01 0 0, Chi n a; 6 .H ao ji n g Col l e ge, Sh aa nxi

液压支架四连杆建模及优化设计资料

液压支架四连杆建模及优化设计资料

四连杆机构的建模及优化设计四连杆机构的建模及优化设计摘要四连杆是掩护式支架和支撑掩护式支架的最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

一是当支架由高到低变化时,借助四连杆机构使支架顶梁前端点的运动轨迹近似双纽线。

从而使支架顶梁前端点与煤壁间距离的变化大大减小,提高了管理顶板的性能;二是使支架承受较大的水平力。

这篇文章就是讨论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的。

在文章里,我们研究了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及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解决的方法。

文章研究的是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是矿上机械——液压支架的关键部件。

文章对四连杆机构和液压支架整体进行了研究。

文章还对四连杆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了SolidWorks中的COSMOSMotion 进行建模和运动仿真。

关键词:四连杆,SolidWorks,COSMOSMotion,运动仿真FOUR-BAR LINKAGE DESIGN OF THE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ABSTRACTFour-link is the shield support bracket and support shiel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ts role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First, when the support changes from high to low, with four-bar linkage so that the front support beam trajectory point approximation lemniscates. So that the front support beam points away from the wall of the changes with the coal greatly reduce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roof; Second, the level of support to withstand greater force.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four hydraulic linkage mechanisms.In the article, we study the four-bar linkage hydraulic problems, and can be considered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the solu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ur hydraulic linkage, hydraulic four-bar linkage is mine machinery - the key hydraulic components. Article on the four-bar linkage and hydraulic support the overall studied.Paper also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our-bar linkage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lidWorks COSMOSMotion in mode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KEYWARDS:Four-link, SolidWorks, COSMOSMotion, motion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1引言 (1)1.2 SolidWorks软件简介 (1)1.2.1 SolidWorks功能描述 (1)1.2.2 CAD技术概述 (3)1.2.3 CAD系统 (4)1.2.4 CAD技术的应用 (4)1.2.5 COSMOSmotion简介 (6)2四连杆机构建模 (7)2.1四连杆机构的作用 (7)2.2四连杆机构的几何作图法 (8)2.3 四连杆机构优选方法 (12)2.3.1 目标函索的确定 (12)2.3.2 四连杆机构的几何特征 (12)2.4运用SolidWorks建立四连杆机构模型 (12)2.5 本章小结 (15)3 对四连杆机构进行COSMOSMotion运动分析 (16)3.1COSMOSMotion软件的应用 (16)3.2四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过程 (17)3.2.1选择马达和设置马达参数 (18)3.2.2仿真机构的运动设置 (19)3.2.3 仿真机构的参数设置 (19)3.3 仿真数据处理 (20)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1绪论1.1引言液压传动时一项新兴技术,他被引用到工业领域只有很短的时间,液压支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煤矿井下支护,它具有初撑力大、恒阻、安全和高效等特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的工作面支护设备。

(整理)四连杆

(整理)四连杆

2.2.5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有作图法、解析法及实验法三种;其中作图法是重点。

用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是根据设计要求及各铰链之间相对运动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来确定四个铰链的位置。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类型:1)按预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①已知连杆 BC 的三个预定位置B 1 C 1、B 2 C 2、B 3 C 3,设计此四杆机构的实质是求固定铰链中心的位置。

此类问题可用求圆心法来解决,即作铰链 B 的各位置点连线B 1B 2、B 2B 3的中垂线,两中垂线的交点即固定铰链A 的中心。

同样,作铰链C 的各位置点连线C 1C 2、C 2 C 3的中垂线,两中垂线的交点即固定铰链 D 的中心。

若仅给定连杆 BC 的两个预定位置则设计的四杆机构有无穷多解。

②若给定固定铰链中心A 、D 的位置及连杆上标线EF 的三个预定位置,设计此四杆机构的实质是求活动铰链中心B 、C 的位置。

此类问题要用反转法求解,即把机构转化为以原连杆第一位置 E 1 F 1为机架,原机架 AD 为相对连杆,再仿上求得活动铰链 A 的三个相应位置A 、A 2’、A 3’,它们所在圆的圆心就是其相对固定铰链(实际活动铰链)B 的位置B 1,可用前述求圆心法求得。

2)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如已知两连架杆的三组对应位置及机架长度l AD 、原动件长度l AB ,设计此四杆机构的实质是求活动铰链C 的位置。

此问题可用反转法求解,即把从动杆CD 的第一位置C 1D 看做机架,原动件AB 看做连干,求得活动铰链B 的三个相应位置B 、B 2´、B 3´,他们所在圆的圆心就是其相对固定铰链C 的位置C 1,若仅给定两连架杆的两组对应为止,则设计的四杆机构有无穷多解。

3)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K 设计四杆机构已知行程速比系数K 及某些其他条件(如曲柄摇杆机构CD 的长度l CD 、摇杆摆角φ),设计此四杆机构的实质问题是确定曲柄的固定铰链中心A 的位置,进而定出其余三杆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00 + s 900 −1.5s
l
sin θ

l1 )
ADAMS/建模仿真分析:设计变量有 l,l1, s,θ ,图 6 为四连杆导向机构模型。
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优化分析结果:
Iter. OBJECTIVE_2
图 6 四连杆导向机构模型
DV_a2
长度的影响比较小,故在保证不发生动力波动的情况下可取小值,本次设计取
1225mm ,此时侧倾中心高度约为1445mm 。
4.悬架导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悬架导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体现在车桥跳动时连杆及铰的受力情况。按照传 统的设计方法,需要先建立悬架导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 析;按照现代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直接通过 ADAMS/View中的Measure来实现[8,9],并能产生力随车桥位移的关系曲线,如图 7 和图 8 所示分别为车辆加速度为 a = 0.5g 时铰所受力与力矩和后桥垂直位移的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油气悬架四连杆导向机构的设计
梁晓东
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系 北京(100083)
E-mail: liangxiaodong839@
摘 要:悬架导向机构是悬架系统的主要元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和操纵稳定性。按照悬架导向机构的现代设计方法,本文对某型 45 吨矿用铰接车整体式后 轴驱动后悬架导向机构设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分析了悬架导向机构的选型,建立了悬 架导向机构的抗纵倾及侧倾模型,并进行了导向机构的运动学优化设计及动力学设计。车辆 纵倾模型分析基于 Matlab 平台,得出了纵倾三维图;车辆侧倾及动力学分析基于 Adams 平 台,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得出了车辆在加速、制动和转向三种工况下的动力学分析曲线。 在以上优化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铰和连杆的结构强度设计。 关键词:悬架导向机构、优化设计、MATLAB、ADAMS、ANSYS 中文图书分类号:U461.1
x
l1 l
下臂
上臂
横向平面分析—俯视图
y
l2
z
纵向平面分析—侧视图
图 1 四连杆导向机构布置图
3 悬架导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根据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需要对导向机构的进行纵倾和侧倾的优化设 计。纵倾借助 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分析,目标函数为车体的俯仰角;侧倾则借 助 ADAMS 软件进行分析,目标函数为侧倾中心高度。
Wrs + ΔWr A
e r
d Fx
Wrs
+
Wh gL
ax
图 2 加速过程中作用在后驱动轴上的力分析模型
∑ 对 A 点取矩:
M
A
=
(Wh gL
ax

ΔWr
)d

Fxe
=
0
驱动力:
Fx
=
W g
ax
后悬架载荷变化: ΔWr
=
Wh gL
ax
−W g
e d
=
Krδr (悬架挠度压缩为正)
前悬架载荷变化: ΔWf
DV_l
DV_l2
DV_s
0
1202.3
6.0000
1200.0
600.00
150
1
1244.8
8.0000
1225.8
700.00
200
2
1245.0
8.0000
1300.0
700.00
200
3
1245.1
8.0000
1300.0
700.10
200
由优化结果可知,所有设计变量对后桥侧倾中心高度呈正相关变化,但连杆
(1)当车轮与车身产生相对运动时,保证轮距变化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免 轮胎过早磨损。
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当车轮上下跳动时,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 (3)转弯时,应使车轮与车身倾斜方向相同,增加汽车的不足转向效应; (4)车辆加速和制动时能保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的可能性; (5)制动时,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应使车身具有抗点头的作用;加速时有抗
俯仰的作用; (6)行程恰当的侧倾中心,保证悬架有足够的侧倾刚度; (7)各铰接点处受力尽量小,减少橡胶元件的弹性变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8)导向杆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强度。 本文设计对象是整体式后驱动轴悬架导向机构,主要设计参数有抗前仰、抗 点头和抗侧倾。考虑到矿用车辆行驶路面条件恶劣,为保证悬架对侧向力的足够 传递能力,选用四连杆式导向机构,布置方式如下图 1 所示。
系曲线。同理,车辆制动减速度为 a = 0.5g 时及侧向加速度 a = 0.4g 时也可以得 到相应曲线,分别如图 9 ~ 12 所示。
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图 7 纵向加速度 a = 0.5g 时铰力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图 8 纵向加速度 a = 0.5g 铰力矩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
Wh gL
ax
+W g
e d
= −Krδr (悬架挠度压缩为正)
Hale Waihona Puke 前悬架载荷变化: ΔWf=
Wh gL
ax
=
Kfδf
4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车体俯仰角:θ p
= δr −δ f L
=W g
ax (−
h L
1 Kr
−h 1 L Kf
−e d
1) Kr
(2)
图 5 车减速过程车体俯仰角θ − e, d 关系曲面
图 9 纵向加速度 a = −0.5g 铰力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7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图 10 纵向加速度 a = −0.5g 铰力矩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图 11 侧向加速度 a = 0.4g 铰力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图 12 侧向加速度 a = 0.4g 铰力矩与后桥垂直位移关系曲线 由图 7 ~ 12 可知,由于弹性元件的缓冲作用,铰力和铰力矩随后桥位移的变 化平缓,冲击作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从图 7 ~ 12 中还可以看出由于连杆
3.1.2 抗点头分析
取后驱动轴为自由体,如图 3 所示,建立抗后蹲悬架导向机构数学模型,如
式(2)所示。
Wrs + ΔWr
A
e r
d Fx
Wrs + ΔWr 图 4 减速过程中作用在后驱动轴上的力
∑ 对 A 点取矩:
M
A
=
(Wh gL
ax

ΔWr
)d
+
Fxe
=
0
驱动力:
Fx
=
W g
ax
后悬架载荷变化: ΔWr
参考文献
[1]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编,2008 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跟踪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惟信. 汽车设计.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4] 吴灵智.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和试验研究。浙江大学,2000 [5] 徐石安主编,汽车构造—底盘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 Thomas D. Gillespie 著,赵六奇和金达锋译.车辆动力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 Julian Happian-smith 主编,张金柱译,现代汽车设计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8] 石博强等编著,ADAMS 基础与工程范例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9. [9] 李增刚编著,ADAMS 入门详解与实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 [10] 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四版
铰设计即销轴的设计,以最大挤压应力和最大剪切应力进行设计及校核[10]:
剪切应力设计: d ≥ 4 nFmax ,其中 d 为销轴直径; π [τ ]
挤压应力设计: l = Fmax ,其中 l 为销轴的挤压长度; dn[σ bs ]
连杆设计即杆材料的选取和截面积设计,材料为 45 钢,截面为矩形且长宽 比为 l = 3 ,设计准则为最大轴向应力。
后桥前虚拟旋转中心高度:
h1
=
r

l1 2
+
1800l sinθ 900 −1.5s
后桥后虚拟旋转中心高度:
h2
=
r
+
l1 2

ls sinθ 900 −1.5s
后桥侧倾中心高度(目标函数):
h
=
h2
+
0.5s 900
(h1

h2
)
=
r
+
l1 2

ls sinθ 900 −1.5s
+
0.5s 900
45吨铰接式矿用汽车采用油气悬架系统,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不能用来传 递纵向力与力矩及侧向力与侧向力矩,这部分功能由导向机构来实现。
2.悬架导向机构结构形式选择
导向机构承受传递车轮传递过来的纵向力和力矩以及侧向力。并有一定得抗 纵倾和抗侧倾能力,同时不能引起动力波动及与转向不稳定性。悬架导向机构的 设计要求[2,3,4,5]:
3.1 纵倾分析
纵倾分析需要考虑两种工况:一种是车加速过程工况,即进行抗后蹲和抗前 仰分析;另一种是车减速过程工况,即进行抗点头分析。
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1.1 抗后蹲和前仰分析
取后驱动轴为自由体,如图 2 所示,建立抗后蹲悬架导向机构数学模型,如 式(1)所示[6,7]。
h4 即: l ≥ 3nFmax 。
4[σ ]
图 14 连杆和销轴强度 ANSYS 分析 由图 14 中 ANSYS 分析可仿真分析连杆和销轴的强度。 由于悬架导向机构在绕铰接点转动的过程中,吊环沿销轴轴线方向有位移, 故在进行铰的强度设计之后还需要保证铰两端有足够的间隙:由于双向补偿作 用,据图 13 取间隙 lc = 1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