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第一章:引言本讲义旨在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研究阶段。

通过本讲义,学生将能够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能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初中物理回顾本章将概述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学生将回顾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2.1 力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复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学生还将通过题进行实际应用。

2.2 热学回顾这一小节将回顾初中热学的主要概念,如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延伸应用。

2.3 光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回顾光学的主要概念,如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生将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2.4 电学回顾本小节将回顾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将通过电路图和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

重点将放在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3.1 力学延伸学生将研究初中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入应用,如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等。

3.2 热学延伸本小节将探讨初中热学知识的扩展,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

3.3 光学延伸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研究初中光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3.4 电学延伸本小节将介绍初中电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如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高中物理研究建议本章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得到研究方法指导。

4.1 研究重点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并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2024年初升高物理无忧衔接衔接点13 重力与弹力(解析版)

2024年初升高物理无忧衔接衔接点13 重力与弹力(解析版)

衔接点13重力与弹力课程标准初中 1.通过实例和实验,认识重力和弹力。

2.会用测力计测力和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3.知道二力平衡高中 1.理解重力及重心概念,会用二力平衡知识确定重心。

2.知道形变的概念及产生弹力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4.理解胡克定律,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异同点重力重力初高中物理对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和重心的认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高中物理中对于重力的方向重点强调了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也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但垂直于水平面,这一点在初中物理中不会有太多强调;同时,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也在高中物理中有了进一步说明。

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初中物理只是要求会画力的示意图,并不要求画力的图示,但高中物理要求会画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需要画图前先要选好多长的线段代表多大的力,也就是说需要先选择线段和力的“标度”。

当然在高中物理实际的应用中主要画力的示意图。

弹力弹力初高中物理对于弹力的定义和条件是一样的,但在高中物理中对于弹力方向的认识,所涉及的情况要比初中物理的多,主要涉及到面、绳、杆三大类,同时要求会判断弹力有无的问题和弹力大小的求解。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初中物理只是涉及到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弹力的大小,定性的说明了弹簧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但高中物理中通过胡克定律明确了弹簧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且还通过F-x 图像更加形象直观的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二、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 重力—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三章)

1 重力—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初升高衔接预习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和弹力第一部分重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说明:(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作用点: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说明:(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重心的确定方法: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5.重力的测量(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物体的重力一般用它来测量。

(2)对应状态:要准确测量某物体的重力,应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测量原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力为平衡力,若物体只受重力及另外一个力,则另一个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知道另一个力,则可以知道重力。

(4)测量方法:将被测物体悬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或是放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初高中衔接优质ppt课件

初高中衔接优质ppt课件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无限次复制特权 内容特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享的决文特定档权。下有载效特期权为自1个V月IP,生发效起放每数量月发由放您一购次买,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自 随1每5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P发类共放型享的决文特定档权。下有载效特期权为自1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每数量月由发放您购一次买,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自 随1每5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高一衔接班物理讲义

高一衔接班物理讲义

初升高衔接班课程讲义科目:高一物理教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质点参考系一、机械运动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可以忽略,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三、参考系1.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

如以飞机为参考系,看到投下的物体沿直线竖直下落,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

【例二】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2011)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2011)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 体会什么?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 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 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 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 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 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初高中物理衔接讲座
主讲人:李开武
特别声明
本讲座内容对同学们仅作参考,个人言论, 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本讲座以物理为例,讲解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版权没有,任意拷贝
新的文盲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 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生存》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 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 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 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 如关于速度v
例:人教版教材的引子
关于苹果下落
苹果越落越快(直观) 苹果下落怎么个越来越快法?(需要假设、测量、 推理、 归纳、验证等) 平常的实验难以得到结论(因为实验干扰因素多) 需要特殊设计的落体定律!!!!!!!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知识对比(二)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思维对比(一)
前面提到的形象与抽象 形象思维仍是很重要的,抽象思维是高一个层次 的思维方式,抽象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推理、判 断等方法归纳出结论 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看就能形成,思维加工过程 简单,抽象思维需要主动思考,再学习一些特殊 方法(归纳、类比等),不断形成
一、初高中物理的对比分析
二、高中物理的学习建议

物理名师尹建尊谈初高中物理衔接

物理名师尹建尊谈初高中物理衔接

3. 课上不清楚的,下课马上解决
4.及时总结改错
积累 反思
积累规范
积累本规范使用
错题改正: 错因+详解+点评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等) 错题集锦: 把同类习题归类积累 错题变形: 改变条件、选项、根据原条件设置新 问题 错题回首: 经常翻阅、温故知新
反思:
贵在及时、贵在持之以恒
团 结 画图(受力图、光路图、轨迹图、运动过程图、等 协 效电路图) 作
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 关于“谁”的,哪个“过程”的,什么原理,什 么方程
书写规范
第 三 部 分 团 结 协 作
积累规范
1.及时整理好笔记 2.消化理解课上所讲内容
措施二、重视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24
3、学以致用
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 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 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等。 要在不断地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 学会对具体问题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措施三、善于观察和联系生活
4、数学工具
以数学知识为工具,研究物理现象和 物理过程,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 其他一些物理理论,解决物理问题,甚 至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这是研究和 学习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15
为什么学物理
(2)物理与科技
为什么在那儿能“飘”起 来?
16
为什么学物理
1、物理学是有用的 (1)物理与生活 (2)物理与科技 (3)物理与社会 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理发明提 高了生产力。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 机的发明、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初升高衔接班第8讲加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初升高衔接班第8讲加速度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8讲 加速度1.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的速度改变量,故又叫做速度变化率。

用公式表示:a=tv ∆∆=t v v t ∆-0。

式中v 0为初速度,v t 为末速度,Δt 为所用时间,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Δv 相同 单位为米/秒2,符号为m/s 2。

2.对于匀变速运动来说,根据定义,其加速度应该是恒定不变的(包括大小和方向)所以匀变速运动又叫做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

例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D .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答案:C例2: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 速度达到36km/h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min 速度从54km/h 增加到144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 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到墙上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的时间为0.2s 。

(1) a 1=10m/s 2 (2) a 2=0.14m/s 2 (3) a 3=-120m/s 2【相关试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 ,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BD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2.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那么在任意1S 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2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2m/s .思路点拔: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 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 ,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在任意1s 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 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 的初速度已经过2s ,当a=2m/s 2时,应为4m/s .答:B .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 ,1min 后变成54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km/h ?分析:题中给出了火车在三个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设为v 1、v 2、v 3,火车的运动示意图如图2-33所示.由v 1、v 2和时间t 1可以算出火车的加速度a ,再用加速度公式就可算出t 2. 解: v 1=10.8km/h=3m/s ,v 2=54km/h=15m/s ,v 3=64.8km/h=18m/s ,t 1=1min=60s所以 22112/2.0/60315s m s m t v v a =-=-= s s a v v t 152.01518232=-=-= 说明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恒定),也就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所以也可以不必求出加速度而直接用比例法求出时间t 2.即由(v 2-v 1)∶(v 3-v 2)=t 1∶t 2,得 s s t v v v v t 15603151518112232=⨯--=--= 利用v-t 图(图2-34)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上述关系.3.加速度是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与速度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习惯--预习
课前预习,每次新课前都翻翻书,看看有些知识
是不是初中学过的,高中有什么不同,能不能把 旧知识顺应过来,减小梯度,完成升级 预习不是追求一步到位,只是熟悉一下,感觉哪 儿可能会是难点,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注意与解 决 预习不是机械的,形式的。比如完成一个学案? 完成一份试题?写个预习笔记?
海伦· 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
初高中物理衔接
教师:王寒猛
一、知识对比
二、思维方式对比
三、课堂对比
四、学习方法对比
五、心态对比 六、建议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对比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实现了三个过渡:
(1)从标量到矢量:如力的合成分解;运动合 成分解 (2)从简单到复杂:如二力平衡到力的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3)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
能自己解决,基本不需要讨论或请教老师。成绩 相对稳定,同学之间学习差异小… 高中:课堂 上可能能听懂,课后题基本不会做, 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自己解决,想讨论也不知从 何讨论起,问老师也不敢或不好意思。成绩波动 大,同学之间差异大…
四、学习方法
学习动力--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如感情 只有深入进去才会感到其中的乐趣 通过调动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培养物 理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物理的魅力培养兴趣,成为物理的Fans 通过发现物理老师的“好”,与老师成朋友,一 起学物理 ………………………..
与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质疑老师、超越
老师 与同学:合作、分享、讨论、相互学习 与外界:教材、参考书、网络…(要注意学习不 以拥有素材的多少来衡量,而以吸收消化理解了 多少来衡量)
No matter what happens, start all over again, you will grow stronger, until you can do and finish what you wanted to do.
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
体会什么?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 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
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 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 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 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初中物理(力学)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中物理(力学)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 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衡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 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二、 三定律)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 一定律)
功和机械能
功、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对比(三)
重视解题能力的提高
学习以方法为第一,解题以思路为第一 掌握一般方法
物理强调建立物理情景和模型,指明研究对象,了解 物理过程与状态,分析相互关系等等 特殊问题特殊方法:隔离、临界、极值,假设 相信解题有方法,做题有技巧 做后多思考与归纳,一题多解与多用,举三反一。
重视讨论与交流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
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 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 加以抽象、整理与归纳才能得出
如关于速度v
关于苹果下落
苹果越落越快(直观) 苹果下落怎么个越来越快法?(需要假设、测量、六、ຫໍສະໝຸດ 议 加强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不是天生的 分析、判断、归纳、总结是抽象思维的特征,把
这些形成习惯 遇到问题先分析,不要拿来就用,不要见问题就 套公式 重结论,更重思维过程。没有经过思考消化学来 的结论是没有活力的。
重视研究、探究式的学习
物理实验只是训练与提高同学们探究与研究能力
学习习惯-作业
高中也有套公式或结论就能解决的作业 反复培养自己解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如何审
题、如何突破、如何分析、如何作答) 注意积累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习物理解题规范,掌握其特殊格式
五、心态对比
初中很优秀,高中很平凡
天天很刻苦,就是学不好 作业完成好,考试就不会 讲座没少听,越听越糊涂 天天做习题,题都看不懂 物理入门难,一看就害怕 考试个位数,怎么见爹娘 ………………..
推理、 归纳、验证等) 平常的实验难以得到结论(因为实验干扰因素多) 需要特殊设计的实验装置或是进行理想实验 ………………………. 最终得到落体定律!!!!!!!
知识对比(二)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重在定性分析,定量
计算基本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等 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即要作定性分析,而且 要进行大量的,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对数学要 求高,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 向量(矢量)、极值等。
要用到假设、推理、判断等手段,对思维能力要 求高
三、课堂对比
初中:课堂容量小,课堂内反复解决一个或两个
问题,同学参与度高,表现活跃(计算量小,思 考量小) 高中:课堂容量大,计算量大,物理思维明显, 一节课要解决很多问题,牵涉的物理量多,概念 抽象,同学理解相对困难
学习效果
初中:课堂上能听懂,课后题会自己做,有问题
三、思维对比
思维对比(一)
形象思维仍是很重要的,抽象思维是高一个层次
的思维方式,抽象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推理、判 断等方法归纳出结论 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看就能形成,思维加工过程 简单,抽象思维需要主动思考,再学习一些特殊 方法(归纳、类比等),不断形成
思维对比(二)
初中研究的物理问题多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 高中很多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分析问题需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初中为“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 状态为止”这种表述更加科学严密。 表明①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 性质,即物体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初中知识很多可以有直接经验,大多研究单一对
象、单一过程、静态问题 高中知识有些远离生活经验,甚至无法实验室实 现,需要理解实验,经常研究多个关联的研究对 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
知识对比(四)
初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和解释都简单粗
略 高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 理问题的分析推理严密科学,阅读难度大。
的载体,通过物理实验或其他的活动提高自己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 的方法,养成探索研究习惯。 一般实验方法:实验->得出数据->绘制图形->分 析关系->得到结论
重视数学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学公式:10个 数学公式的物理限制
s-t,v-t,a-t图像
三角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 函数思想:自变与因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