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赏析附习题
部编版语文古诗《使至塞上》赏析(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古诗《使至塞上》赏析(含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唐体裁:五言律诗题材:边塞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诗佛”之称。
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运用典故燕然勒功,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胜利。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疆的将士)和经过的地点,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同时“单车”二字暗示了作者此次出塞是受到了朝廷的排挤。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运用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幽微难言的心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炼字:“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孤寂情绪。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叙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赞美将士的爱国精神。
中心: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幽微难言的心情。
1. 《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王维《使至塞上》诗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作者】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名句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
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2分)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春天2、激情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相关试题】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0.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81.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80.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81.“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8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暗示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1.本题赏析考查诗句。
第二联对仗,构成对偶的词语分别为“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征蓬”“归雁”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使至塞上》《从军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①吹角动行人②,喧喧行人起。
笳③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④颈,归来献天子。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诗人王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写下了这首诗。
②行人:征人。
③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
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④名王:指匈奴首领。
15.“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在这里如何理解?16.两首诗均为王维所作,所表达情感却不一致,请具体分析。
【答案】15.“征蓬”指飘飞的蓬草,王维用“征蓬”自喻,写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16.《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诗人看到塞外风光后的豪迈、豁达;《从军行》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
“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
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写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乙诗,“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意为: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古诗《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及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使:②征蓬:③胡天:④侯骑:3.近人王国维称颈联为"千古壮丽'的名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答:4.(2023,广西玉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首联写出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访的孤独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方,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妙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美的塞外风光图。
(以下是07年铜仁中考题)5.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6.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千古壮丽'。
答案: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①出访②飘飞的蓬草③指西北地区④担当侦察,通讯的骑兵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3. 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秀丽壮阔的景象。
《使至塞上》课文讲解+课堂作业+答案

《使至塞上》课文讲解+课堂作业+答案使至塞上唐王维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作品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派诗人,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开元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
乱平后。
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
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
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诗。
通过田园山水的描,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二、写作背景开元25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三、体裁:五言律诗题材:边塞诗。
四、韵脚:边,延,天,圆,然。
押an韵。
节奏:二/三五、整体感知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属国”是诗人自称。
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边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与失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豁达。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奇瑰丽,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首联交待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
“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
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
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
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
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
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
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使至寨上》
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2012年广西柳州市】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
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
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