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示范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经典传统民间故事《梁祝》,不仅是我国浪漫爱情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化所代表的经典文化。
而音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在对以往经典故事进行继承的同时,也有一些新意的涌现。
本篇文章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进行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
一、学生分组活动:读书小组根据学生数量,将全班同学划分为n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最好不超过4人。
每个小组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学生是在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方面有特殊优势的学生。
老师可以在小组中培养领袖的角色,让其负责小组的学习和运作。
二、教师的课前备课工作在上课前,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音乐教学PPT,故事解读,以及高中音乐的相关视频教学。
输出语句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了解《梁祝》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感悟梁祝文化内涵对于社交礼仪和人文风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利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程安排第一部分:故事讲解•了解梁祝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故事的主线和情节;•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爱情的发展和进程。
第二部分:音乐欣赏•学生听取音乐故事之后,通过欣赏相咐的作品,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音乐审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部分:学生讨论和总结•学生讨论《梁祝》文化内涵,对于社交礼仪、人文风尚的影响;•学生总结《梁祝》故事中所呈现出来的正面品质,包括勇气、忠诚、真挚的友谊、博爱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五、教育评估•通过mathjax在markdown中输入分数和公式,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制作、书面汇报、文学鉴赏、小组互评等形式来展示他们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综合评估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多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结语在教育中,学生对于故事和文化的了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情感。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欣赏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意义,感悟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2.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相关知识。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冲突,拓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越剧、民间艺术等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审美能力。
4. 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了解学生对爱情与命运冲突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 影像资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相关民间艺术图片等。
3. 参考书籍: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越剧艺术的研究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文讲解与分析:2课时。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1课时。
3. 欣赏与讨论:2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倾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在对比、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3.知识与技能(1)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2)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作曲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难点:感受不同的音乐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等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4、导入随老师钢琴伴奏朗诵歌曲《化蝶》歌词,并提问:同学们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吗?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
比如说:全国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戏曲种类多达 43 种,如京剧、吕剧、越剧、豫剧、昆曲、沪剧、河北梆子等;曲艺种类多达 23 种,如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山东琴书等。
5、老师提问: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形式有哪些?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6、老师提问: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由小提琴作为独奏乐队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的演奏形式又叫什么呢?7、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呈示部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音区有什么特点?主奏乐器是什么?聆听爱情主题,边听边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是如何运用音乐来刻画“爱情”的?随音乐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主题: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目标:通过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及文化内涵;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用现代的语言解释;2. 尝试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板书:主题和目标;3. 听力材料:电影《梁祝》片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话题(5分钟)将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Step 2:学习故事(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节;2. 播放电影《梁祝》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感受故事;3. 整理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Step 3: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20分钟)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其中的人生道理;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4: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 分组讨论并列举现代生活中可以应用这些道理的例子;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5:小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教学资源: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电影《梁祝》片段;3. 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
《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教会学生以下学法: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
3.在欣赏过程中,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将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从而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由教师进行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XXX与XXX。
同学们,XXX与XXX的故事家喻户晓。
现在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要求学生分组,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教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都听说过XXX与XXX的故事。
现在请分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XXX的资料。
学生:分组介绍。
教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XXX是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的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XXX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
中国人民深深喜爱XXX,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XXX!人们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感受乐曲情感;
2.了解协奏曲及奏鸣曲式。
3.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奏鸣曲式结构;
2.了解乐曲各部分主题,体会音乐情绪及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是哪几个吗?
学生回答:《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
1. 介绍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
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2.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思考:乐曲分为几个主题?
学生回答:三个主题:相爱、抗婚、化蝶。
3.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
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且往往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4. 介绍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
它的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
5. 再听乐曲,分析乐曲结构。
(1)聆听引子
思考:这段音乐用哪种乐器演奏?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
学生回答:长笛;鸟叫声。
教师补充:这段音乐用长笛和双簧管演奏,营造出了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场景。
(2)聆听呈示部
思考:
a)这段音乐展现的是什么内容?
b)这段音乐用到了哪些乐器?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
a)展现的是梁祝相遇相爱的过程。
b)用到了小提琴、大提琴;音乐情绪欢快活泼。
教师补充:展现了梁祝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的场景。
(3)聆听展开部
思考:这段音乐展现的是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展现的是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的场景;体现了悲伤、悲痛的音乐情绪。
教师补充:体现了封建势力的残暴无情。
(4)聆听再现部
思考: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景?
学生回答:梁祝化蝶。
教师补充:给人们创造了神化的意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分组演奏
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演奏三个主题,共同演奏一首完整的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情绪和情感。
三、小结
感人的爱情故事,动人的音乐旋律,在这份美好中我们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化蝶》,继续聆听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提出下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