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学分: 3分

学时: 54学时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

课程类别:综合必修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课程通过考察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制,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义、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精髓。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的、实事求是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培养艰苦奋斗、为大局、为民族的革命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要求

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同时注重联系中国实际。增加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参考表)

说明:如遇节假日停课情况,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学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开卷笔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部分构成。

1、开卷笔试。考试以小统考方式进行,即按专业、办班学院、教学点实行局部范围统考。

2、平时成绩。由读书报告(或课外实践报告)和课堂表现组成。

六、选用教材

李招忠田杨群主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授课内容 章绪论 节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大学生认识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了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 能力目标: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情感目标: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让大学生坚定“中华儿女定能用青春与担当托起中国梦,让祖国走向复兴,实现自己的青春梦”的信念。 教学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教学 难点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教学 方法 讲授,案例、视频、讨论、情景模拟 教具教材、教案、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学生活动】:“新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A:出门不用带钱包卡啦,一部手机搞定所有事情,微信呀、支付宝呀这些电子支付方式,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学生B:我也想说手机,我跟我家人之前都用苹果、三星这些国外品牌,现在我们用上国产手机了,我爸、我妈用华为,我自己在用小米,国产手机又便宜又好用。 学生C:我觉得我们国家起来越厉害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都会背我们的古诗会唱中文歌曲。 学生D: 近年来,中国铁路频频亮相世界舞台,用共建共享共赢的思想向国际社会充分释放友谊的信号。大国重器在世界各个角落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为我国人民送去了看得见的“快速方便”的实惠,让大国担当更加彰显,让大国科技更加闪亮。 二、讲授新课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步人人生新阶段,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需要对新时代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 【学生活动】 什么是大学?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但不是道德楷模,不是宗教之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学分: 3分 学时: 54学时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学生 课程类别:综合必修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课程通过考察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制,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义、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精髓。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的、实事求是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培养艰苦奋斗、为大局、为民族的革命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要求 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同时注重联系中国实际。增加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参考表) 说明:如遇节假日停课情况,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学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开卷笔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部分构成。 1、开卷笔试。考试以小统考方式进行,即按专业、办班学院、教学点实行局部范围统考。 2、平时成绩。由读书报告(或课外实践报告)和课堂表现组成。 六、选用教材 李招忠田杨群主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实施方案,于2006年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 一、背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根据“05”方按,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两课”之一,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而起到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ZYB-B型可调式渣油泵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做为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门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法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依据高职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ZYB系列渣油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按照高职学院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了“重点讲授,自学辅助,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三、设计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把课程设计为5个模块(3+2),3个教学模块,2个实践模块。3个教学模块为理论教学模块、自ZYB可调压渣油泵学模块、专题教育模块,2个实践模块是公益劳动模块、社区义工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全部采用讲座形式,围绕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以发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载体,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劳动观和职业技能的新一代人才为教学目标,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教学的逻辑体系。

20XX,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案

20XX,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案 篇一: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 篇二: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三:20XX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元教学设计 20XX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元教学设计1 第1页共52页 第2页共52页 第3页共52页 第4页共52页 第5页共52页 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整体教学设计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所属系部:制定人:合作人: 制定时间:20XX年7月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级各类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 1.岗位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初次就业:普通幼儿教师 二次晋升:班主任幼儿教师、园教学能手,业后3-5年。未来发展:学科组长、县市省教学能手,业后8-10年。2.普通幼儿教师工作流程(见课件)3.普通幼儿教师工岗位需求 知识需求: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六大领域教育活动知识。 能力需求:.唱、跳、画等专业能力,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保育保健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 素质需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素质,尤其要对幼儿充满爱心,较强的团队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课程异同:与普通高校相比,对理论体系的完整 性不做较高要求,更侧重于践行能力的提高;与中职相比,中职不开设此课程,相关理论分散在政治课的有关教材中,且不系统,较浅显;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3 学时:总学时5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 课程代码:NO7004 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一年级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能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交往、心理调适、恋爱、职业规划、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和苦恼,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能够在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发展而服务。 2、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本课程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着重解决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新生活、新转变所出现的思想困惑与理论不足的问题。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旨在培养和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学校秉承创办特色高职院校、培育优秀职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为此,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作为具体目标;并在教学上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重点讲授,学思互促,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 2、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全校所有的专业的一年级学生。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大学生能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综合素质上契合我院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而难点在于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能进一步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所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 教学主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

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A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学分: 3分 学时: 54学时 先修课程:无 授课对象: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生 课程类别:综合必修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主要课程。本课程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要求,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以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友情和爱情,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之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指导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教育学生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和依法办事的习惯。 4、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在授课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演讲教学、音视频资料教学等,同学生形成互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参考表) 说明:如遇节假日停课情况,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学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开卷笔试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两部分构成。 1、开卷笔试。考试以小统考方式进行,即按专业、办班学院、教学点实行局部范围统考。 2、平时成绩。由读书报告(或课外实践报告)和课堂表现组成。 六、选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案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实践教案的目的与任务 实践教案旨在借助于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案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以此达到教案目的。 三、实践教案的形式与流程 实践教案的形式有大学校园调研、人才市场调研、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其中,大学校园调研针对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修身问题及生活方式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人才市场调研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就业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对优秀校友学长专家学者访谈,有助于从中汲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经验教训,感悟为人处世的珍贵之处;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有助于大学生领悟正确的人生目的与人生价值。 实践教案的流程是,本学期开学初,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每班自由组合成人左右的数个团队、选定主题和题目、确定调研方案和计划,在本学期中后半段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撰写。 四、组织实施 .第周,占用课内学时,教师要详细讲解实践教案活动的目的、要求、操作程序、成果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其中,教师要重点讲解成果形式,社会实践报告的格式和写法。 .第~周,学生自愿分组,推选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协商并制定本小组实践活动计划安排,选定主题和题目、确定调研方案和计划并与任课教师交流,修改定稿。小组负责人上交本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教师建立起与小组负责人通畅的联系渠道,建议建立网络交流群(飞信群或群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有利于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4、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一)基本含义: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 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指,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不可逃避,不能推卸。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 (二)明确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生活中,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有责任是人性的光辉,是人作为人的自觉,而不是束缚,不是紧箍咒。有意义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且为之奋斗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人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意识,以产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任的自我要求即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担当起这种责任和使命。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 作贡献。 本章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 人的责任和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本章提示: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2、领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3、理解人的责任和使命的基本含义 4、领会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5、综合应用相关概念、理论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 业中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总学时:42(3学分)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以及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思修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各项任务;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困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加强自身道德建设,锻炼道德品质修养,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能促进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 (二)设计思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出发,直面他们在新时代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答他们的困惑。课程突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去思考问题,结合现实来理解书中观点,从而实现书本与生活的对接。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通过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学习,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二)知识目标 该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 (三)能力目标 1、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能够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作用于自己的行为。 4、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四、课程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内容

绪论:一、1、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二、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2、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基本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体。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三、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练升华,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巩固马克西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画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一、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可能性,差异性,实践性);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的主要特征:复合性,稳定性,科学性)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1、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曲折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一、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全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Law》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 教学目的: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 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 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内容简介: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 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中的道德与法律 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 规范知识教育等。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版,2006年。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高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1版,2003年。 2、《法律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法部法制宣传司, 3版,2004年。 3、《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黄蓉生,1版,2005年。 主讲教师:龙艺副教授王国桢副教授黄宇副教授闫硕讲师斯洪桥讲师顾土龙教授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员必修的课程。其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学员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员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面向商业、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旨在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着重培养学员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较完善的职业法律素质,为学员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本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本课程具有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确立以“厚德强能”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基本思路 我们的基本思路从加强高职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与高职学生的实际和职业生活紧密联系: 1.教材的基本思想政治理论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在遵循教育部、中宣部有关精神前提下,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强调“厚德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思想政治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2 .教材的基本思想政治理论与职业现实问题相结合。从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十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十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1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二个框题的内容,第八课的主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分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逐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哺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会中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仍是不够,因此将能力目标定制为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加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诱惑,尤其是要认清不良诱惑存在的危害。 教学难点: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重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只有了解身边不良诱惑的危害,才会有意识去避免不良诱惑的侵蚀。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发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对身边的不良诱惑控制力度不够,因此在学会一定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

•学法 我们的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对于本框题的存在的理论知识,学生还不清晰,所以只有通过一定的讲授法,才能使框题的理论观点更加细致化,让学生更易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会穿插讨论法,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让学生更完善更快捷地了解身边不良诱惑到底存在哪些危害,才能更加全面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因此我对本框题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将会给学生讲述一名技巧运动员的故事。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分组竞赛和插入短暂的小品。采取分组竞赛的原因,是因为其一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其二可以使全体的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体性。关于小品是对电脑的诱惑,插入这个短暂的小品,是因为这个小品是较接近初中生的生活,许多的学生都面临着这个诱惑,更是有的学生因为抵制不住对电脑的诱惑而耽误了学习。因此对于这个小品,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各种诱惑就在我们的身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学时)》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课程编号:1400050 学分:2.0 学时:32(24理论教学+8实践) 一、课程教学对象 遵照教育部和省高工委、省高教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05方案的有关精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对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进行教学。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法学专业的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24学时)和实践教学(8学时)两个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以适应“以德治国”、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使大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和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2、提高大学生对“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性的认识。 3、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无特殊要求。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24学时理论教 学部分)

五、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理论课教材: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2013年8月第6版; 教参1、刘书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总学时:48课时,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大学生活的特点;掌握应对适应问题的方式、途径;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 1. 适应人生新阶段 2.肩负历史新使命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

标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和特征;掌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三)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掌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培养爱国热情、确立报国之志和践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教学内容: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人生价值的涵义和特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态度的涵义与类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掌握人生价值选择和评价的原则及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世纪新阶段对人生态度的要求;人生价值观的正确选择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1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别:普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理论+实践):36 学分:2.5 开课学期:第1学期 选用教材: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3年。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年版。 2.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4年。 5.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3学时)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5学时)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4学时)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学时)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4学时)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4学时)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4学时)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6学时)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综合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