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复习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一、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满足,更注重质量和安全。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了解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知识,掌握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食品污染及其危害(一)生物性污染1、细菌污染细菌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等症状。
2、霉菌污染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肝脏危害极大。
3、病毒污染如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引发传染病。
(二)化学性污染1、农药残留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如果残留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2、兽药残留动物养殖中使用的兽药,如抗生素、激素等,在动物体内残留,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3、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不合理的土壤施肥等,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含量超标,长期摄入会损害肾脏、神经系统等。
4、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或违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杂质、放射性物质等。
杂质如沙石、毛发等可能混入食品中,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放射性物质污染主要来自核泄漏等突发事件。
三、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甜味剂、酸味剂、香料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1、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防腐剂。
2、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如着色剂使食品色泽更诱人。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题食物中毒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C)A.伤寒B.甲性肝炎C.肉毒中毒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E.禽流感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B)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A)A.家畜、家禽B.海产品C.人化脓性伤口D.苍蝇E.尘埃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C)A.高烧+腹泻B.高烧+呕吐C.呕吐+腹泻D.不吐不泻E.呼吸困难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D)A.奶类B.畜禽肉类C.蛋类D.海产品E.粮豆类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D)A.山东B.湖北C.浙江D.新疆E.广西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C)A.鱼肉B.血液和皮肤C.卵巢和肝D.肾和眼睛E.胃肠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D)A.加热不彻底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C.贮存不当D.误食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哪种解毒剂?(B)A.EDTA—Na2CaB.美蓝C.阿托品D.巯基解毒剂E.抗生素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A)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CE)A.传播媒介——食物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2.下列哪些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ABCDE)A.食物中毒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包括哪些?(ABD)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哪些?(BC)A.禽蛋B.奶油蛋糕C.剩饭D.还带E.植物性食物5.下列哪些属于感染性食物中毒?(ACD)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第一篇: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1、什么是食品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下,食物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改变2、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与种类和数量有关(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营养成分、水分活度、渗透压、pH值(3)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氧、光线预防措施:低温、干燥、杀菌、避光、增加渗透压、化学添加剂保藏3、蛋白质食品腐败变质主要发生什么变化?评价指标有哪些?变化:(1)脱氨反应:氨基酸生成酮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2)脱羧反应:氨基酸脱羧后生成胺类评价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4、油脂酸败的化学过程如何?产生自由基,产生过氧化物,自由基消失产生羰基化合物5、简述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与污染过程(1)食品原料的污染(2)生产、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环境、设备、器具的污染(3)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4)食品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6、哪些因素会影响霉菌产生毒素?基质、水分、相对湿度、温度、空气流通7、黄曲霉素主要由哪些霉菌产生?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的毒性?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产生污染:粮油及其制品,胡桃和杏仁等干果,动物性食品(咸鱼)、家庭自发酵食品毒性:靶器官未肝脏,黄曲霉素为一类致癌物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慢性中毒:引起肝脏慢性损害(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升高,肝糖原降低,脂肪肝等),食物利用率下降,体重降低,生长发育迟缓等8、展青霉素要由哪些霉菌产生?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的毒性?主要由霉菌、青霉、丝衣霉共3属16种真菌产生污染:水果及其制品,尤其是苹果、山楂、梨、苹果汁和山楂片等毒性:导致神经.呼吸和泌尿等系统的损害,使人神经麻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并有致癌作用9、伏马菌素要由哪些霉菌产生?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的毒性?主要由串珠镰刀菌、多育镰刀菌两种真菌产生污染:粮食及其制品,尤其是玉米毒性:抑制神经鞘脂类代谢、可能的人类致癌物10、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与来源有哪些?污染食品的特点是什么?途径:食品接触了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水、土壤、手、呕吐物及其污染的水,接触感染者存在的环境等特点(1)微量即可致病(2)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3)严格在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水和食物中繁殖(4)在寄主细胞以外的环境中相当稳定,有较强耐酸性11、简述肝炎病毒污染食品的来源,对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来源: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患者直接接触食品,用具或其粪便污染食品、水源危害:甲型肝炎——发病初期病情发展迅速,常有发热,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症状乙型肝炎——发病可急可缓,并伴有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预防:(1)加强管理,控制传播(2)切断传播途径(3)预防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12、简述禽流感的特点,污染食品后对健康的危害特点:禽类中很容易相符感染,一般不能在人体中进行有效复制。
2023年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题库带答案

2023年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题库带答案1. 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答案: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害、卫生、合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状态。
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确保食品安全可以预防食物中毒、疾病传播等问题,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3. 食品中常见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答案: 食品中常见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残留物等。
4. 如何预防食品中毒?答案: 预防食品中毒的方法包括购买食品时选择有资质的商家和可靠的品牌,注意检查食品外包装是否完好,避免购买过期食品;在食品加工、储存和烹饪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和清洁,彻底煮熟食物,避免生食。
5.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有哪些?答案: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卫生安全;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保证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保留食品生产经营记录等。
6. 如何识别食品是否合格?答案: 识别食品是否合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检查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查看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从可靠渠道购买有相关认证的食品;注意食品的味道、气味和外观是否异常,以及食物是否过于廉价等。
7. 在家中如何存储食品以保证食品安全?答案: 在家中存储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干净、无异味的储存食品;将易腐食品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将生食和熟食放在同一内;密封储存开封后的食品;定期检查食品是否过期,及时处理过期食品。
8.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
9. 怎样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答案: 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个人食品安全知识研究,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举报违法行为,将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关注食品安全新闻和动态,了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最新政策和措施。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含答案)1. 什么是食品安全?答:指食品不含有任何与人体生理机能有害的、有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害物质,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危害。
2. 食品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答:食品污染主要来源分为四个方面:自然来源,人工来源,环境来源和生产过程来源。
3. 常见的食品中毒的表现有哪些?答:常见的食品中毒的表现有:胃肠症状、神经症状运动系统症状、过敏症状等。
4. 食品中毒防治措施有哪些?答:食品中毒防治措施主要有:学会正确的食品卫生知识,加强对食品的监管,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等。
5.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答:食品添加剂是指能够增强食品的色、味、香、保持食品特性、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和保质期的化学物质,包括色素、香料、增稠剂、防腐剂等。
6.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哪些限制?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食品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可以使用但仅能使用限量,并且应当特别醒目标明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有欺骗性。
7. 近年来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答:近年来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害物质、使用过期食品、无证生产等。
8.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哪些?答: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都有哪些?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食品中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标识标准等。
10. 食品流通管理中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食品流通管理中的主要措施有:明确责任,加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实施分级管理,分类监管等。
以上是食品安全学的复习题和答案,希望对准备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知识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知识复习资料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知识复习资料一、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
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吃甜食多多益善吗?各种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
摄取过多的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
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床”。
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
四使人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使人聪明的营养食物有: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5、每周吃蘑菇1—2次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7、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五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1、饭前便后要洗手;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1:什么是食品安全学?答:食品安全学是一门综合应用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检验、微生物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学科。
2: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答:按食品中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3类。
(1)生物性污染:由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媒介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其中,以微生物的污染最为常见.(2) 化学性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化学性污染物。
例如,放射性降解产物烷基环丁酮. (3)物理性污染: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如玻璃片、木渣、石块、金属片或放射性核素超过规定的含量而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联系。
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均是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区别。
首先,涉及范围有一定差异。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从农田到餐桌。
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其次,侧重点不同。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含结果安全与过程安全两项内容,但是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答:1、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与感官性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食品成分降解并伴随着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的改变,从而使食品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这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和霉菌占优势,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有选择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从而使食品成分分解,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腐败变质。
食品安全复习题100(答案).

食品安全复习题100(答案).食品安全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为防止油脂酸败,不宜采取的措施是加防腐剂B 加抗氧化剂C 避免金属污染D 严格精炼,提高纯度E 避光、隔氧、低温存放2. 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A .河豚鱼中毒B .木薯中毒C .毒蕈中毒.肉毒中毒E .发芽马铃薯中毒3. 蔬菜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 土壤B. 空气C. 工业三废D. 肥料E. 农药4. 对霉变甘蔗中毒的描述,正确的是.引起中毒的毒素是一种神经毒B .霉变甘蔗不易鉴别,故易引起中毒C .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D .有特效的药物治疗E .病人预后良好5. 食用油脂中有害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除了A. 真菌毒素B. 芥酸C. 棉酚N-亚硝基化合物E. 多环芳烃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食品的化学性污染A. 农药残留B. N-亚硝基化合物真菌污染D. 多环芳烃E. 瘦肉精7.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部位是A 肌肉B 皮肤卵巢D 脾脏E 血液8.河豚毒素首先作用于神经系统B 肺脏C 呼吸中枢D 肝脏E 肾脏9.引起苦杏仁中毒的毒性物质是A 毒蛋白B 毒氨基酸C 生物硷氰甙E 毒肽类10.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B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C 化学性食物中毒D 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E 真菌毒素11.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列哪种食物而引起的A 有毒食物腐败变质的食物C 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细菌D 动物性食品E 植物性食品12.致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B 霉菌C 酵母D 病毒E 以上都不是13.根据其对人体的致病性,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细菌属于致病菌B 非致病菌C 腐败菌D 条件致病菌E 霉菌14.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是:A .无季节性B .发病预后不好C .发病后即死亡D .发病常有传染性有一定的季节性15.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是:A . 潜伏期一般较短,无季节性B .发病预后良好C .发病后即死亡D .发病常有传染性E .潜伏期相对较长,有一定的季节性16.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的区别在于A 有无恶心、呕吐有无腹痛、腹泻C 有无体温升高D 病死率不同E 潜伏期不同17.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不传染B 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病人出现C 有一定潜伏期D 有相似症状E 以上都不是18.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B 进食熟肉类食品多C 人口流动性大D 夏季食物易受污染E 生熟交叉污染19.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有:A .全年皆可发生,夏秋季较多B .主要有动物性食品引起C .临床症状的轻重主要与进食量有关D .往往是由于食品储存和加工不妥以上都是20.巴氏消毒法主要杀灭食品中的A 芽孢B 繁殖型微生物C 非致病菌致病菌E 腐败菌21.引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A 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B 海产品及盐渍食品肉类及肉类制品D 奶类及奶类制品E 淀粉类食物22. 属于食物中毒的疾病是.痢疾B .消化不良C .长期摄人低剂量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D. 有毒蜂蜜中毒E .急性酒精中毒23.沿海喜食海产品的地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下列哪项较为多见A 沙门菌食物中毒B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C 河豚鱼中毒副溶血性弧菌E 葡萄球菌中毒24.以下疾病属于食物中毒范畴的是A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B 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 特异体质引起的过敏性变态反应食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引起的急性胃肠炎E 长期,少量摄入有毒食品引起的慢性毒害25.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等可引起何种食物中毒A 沙门菌B 副溶血性弧菌C 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E 变形杆菌26.对醋较为敏感的细菌是.副溶血弧菌B .沙门氏菌C .葡萄球菌D .变形杆菌E .蜡样芽胞杆菌27.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A 蔬菜、水果B 豆类及其制品C 谷类肉类、奶类及其制品E 植物油类28. 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爆发中毒性肝炎, 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与玉米收获时适逢暴雨,场地玉米严重霉变有关,患者均实用过该霉变玉米,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兼有呕吐、厌食和发烧,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肝脾增大及肝硬变,用发病村庄一些家庭剩饭喂狗,狗出现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学复习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复习题选择10,判断10,填写空白20,名词解释10,简短回答30,大问题20 1,名词解释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根据其原始目的准备和食用食物时不受损害的保证。
2.食品卫生:食品卫生是指在食品链的各个阶段为确保食品安全和适宜性而必须采取的所有条件和措施。
3.新资源食品:是指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
4.变质:一般指食品在某些环境因素和微生物主导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或降低食品食用价值的所有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各种变化。
5.发酵:是指人类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如酶)等生产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
6.条件性致病菌:存在于人体某些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当身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疾病。
7.转续宿主: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进入正常终宿主后,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8.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实质等同原则:也就是说,如果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成分与现有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则可以认为它们是安全的。
10.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11.动植物的天然有毒物质;指一些动植物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或因储存方法不当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成分。
12.无污染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指原产地环境、生产工艺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并经专门机构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的食品。
13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二、填空1.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1)农药控制物质(2)农药残留(3)食品添加剂(4)动植物天然毒素(5)真菌毒素(6)食源性病原体和病毒。
2.CAC:食品法典委员会3粮农组织:粮农组织4世卫组织:世界卫生组织5.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7.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1)微生物(2)食品特性(3)环境因素8.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1)产生厌恶感(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3)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
一9.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原理:(1)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2)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3)杀死微生物。
10.食源性疾病的特点:(1)食物为传播媒介(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3)临床特征为急性感染或中毒。
11.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和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12.霉菌产毒有三个特点:(1)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是不断变化的。
(2)产毒菌株产生的毒素没有严格的特异性。
(3)产生毒素的霉菌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毒素。
霉菌污染食物并在食物中繁殖是前提,霉菌能否在食物中繁殖与食物种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
13.病毒产毒特点3个:个体极小;专性寄生;没有细胞结构。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五个步骤:吸附、入侵、复制、组装和释放。
15.饮食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四个来源:(1)食品添加剂;(2)自然环境中氮的吸收和生物有机体的利用;(3)使用含氮肥料(包括无机和有机肥料)和杀虫剂;(4)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直接来源是食品添加剂,主要来源是肥料的广泛使用。
16.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6)激素的副作用。
17.动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1)人体遗传因素(2)过敏反应(3)食用量过大(4)食品成分不正常。
18.食品辐照射线应满足三个条件:(1)充分穿透;(2)食物分子的原子结构破裂不足以制造食物放射性物质;(3)考虑到成本和操作的简单性。
19.影响食品辐照效果的4个因素;(1)辐照剂量(2)食品接受辐照的状态(3)辐照过程环境条件(4)辐照与其他保藏方法的协同作用20.毒理试验4个阶段;(1)急性毒性试验(2)遗传毒性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4)慢性毒性试验。
21.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在四个方面的差异(PPT表);21.无公害食品标志有效期3年,管理部门为农业部二22.绿色食品标志有效期为3年,管理部门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23.有机食品标志有效期1年,管理部门为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三、简答1.GMP和SSOP的定义和区别:gmp:食品gmp是一种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其宗旨是在食品制造、包装和贮藏等过程中,确保有关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均能符合良好的生产条件,防止食品在不卫生的条件下,或在可能引起的污染或品质变坏的环境中操作,以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稳定。
SSOP:又称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是食品企业为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洁、消毒和卫生维护,使加工食品符合GMP规定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操作性文件。
gmp与ssop的关系:1.不同状态:GMP规定了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的基本要求。
由政府食品卫生主管部门以监管和强制性标准的形式发布。
食品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加工食品不得上市。
SSOP的主要内容是将GMP法规中的健康要求具体化,并将其转化为非强制性的操作指导文件。
2、表现形式不同:gmp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是相关食品企业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ssop的规定是具体的,主要是指导卫生操作和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当于iso9000中的作业文件,制订ssop的依据是gmp,gmp是ssop的法律基础,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食品是制订和执行ssop的最终目的。
2.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简介,包括主要内容(六项标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5)绿色食品储运标准(6)其他绿色食品相关标准食物3.当食品受到辐射剂量不足产生后果有哪些;(1)辐射对食品中微生物菌丛的选择性提高。
(2)存活微生物的突变几率提高。
(3)亚致死辐射剂量被重复使用,以提高抗辐射能力。
(4)辐射后,微生物的鉴定特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类或菌株不能正确的鉴别。
(5)有毒细菌或霉菌的毒素生成增加。
4.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例子:(1)人→环境→人,如隐孢子虫、贾第虫、蛔虫、钩虫。
(2)人类的→ 环境→ 中间宿主→ 人类,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肝带绦虫。
(3)保护宿主→ 人类,还是保护宿主→ 环境→ 人类,如旋毛虫和弓形虫。
5.简要描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特性:(1)标记基因使受体植物在自然界的竞争力下降(2)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3)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变成杂草3(4)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抗虫转基因效应的潜在危害(6)产生新病毒的可能性6环境污染的三个特征:(1)环境污染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环境中的环境污染通过生物或物理化学作用转化、中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质和浓度,产生不同的有害影响。
(3)环境污染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
7.如何有效控制兽药残留:(1)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体系建设(2)加强合理用药(3)严厉查处违禁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4)谨慎使用抗生素(5)饲料生产中药物添加剂污染的控制(6)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药物的最高残留量(mrl)8.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塑料包装材料安全存在的问题:(1)基本要求:有机物不能被释放到食物中;它不能与食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2)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和健康问题:A.塑料包装的表面污染。
b塑料制品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及其塑料制品的降解产物向食品迁移的问题。
c油墨、印染及加工助剂问题。
d回收问题。
E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
9.何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哪五个要求: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质量、色、香、味、防腐和加工工艺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使用时应满足五个要求:1、食品添加剂本身原则上经过规定的《食品安全发生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无害,也不应含有其他有毒杂质;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2.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最好参与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通过正常的脱毒过程脱毒后完全排出体外,或因其不能被消化道吸收;3、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加工目的后,最好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被破坏或排除,使之不能摄入人体,则更安全;4.食品添加剂应有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度;5.食品添加剂不得用于掩盖食品缺陷或作为伪造手段。
10.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考虑的因素:(1)人的可能摄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人群)四(2)人体资料(3)动物毒性试验和体外试验数据(4)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一般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但应随情况而改变。
(5)原则上,代谢试验数据应尽可能使用与人类代谢途径和模型相同的动物菌株。
(6)综合评价,必须在受试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间进行权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结论不同。
四、大题1.食品添加剂根据安全性分为几类:第一类;为安全使用的添加剂,即一般认为是安全的添加剂,可以按正常需要使用,不需建立adi值第二类是A类,是ADI和JECFA制定的暂定ADI的添加剂。
它分为A1和A2a1类;经过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经制定出adi值的添加剂。
a2类;jecfa已经制定出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允许用于食品。
第三类为B类。
JECFA已进行了安全性评估,但毒理学数据不足,ADI值尚未确定,或未进行安全性评估,分为B1和B2两类b1;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评价,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建立adi值。
b2;jecfa未进行安全评价。
第四类为C类。
JECFA进行了安全评估。
根据毒理学数据,应禁止或严格限制的食品添加剂分为C1和C2c1;jecfa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应该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c2;jecfa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种特殊用途使用的添加剂。
2.ssop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八个基本内容:SSOP:又称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是食品企业为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洁、消毒和卫生维护,使加工食品符合GMP规定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操作性文件。
八项基本内容:1、与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和安全3、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4.操作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设施的维护和卫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