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

合集下载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途径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途径

免疫接种途径动物的免疫方法可分为个体免疫法和群体免疫法。

前者免疫途径包括注射、点眼、滴鼻、滴口、刺种、擦肛等,后者包括饮水、拌料、气雾免疫等。

选择合理的免疫接种途径可以大大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1.注射免疫接种适用于各种灭活苗和弱毒苗的免疫接种。

根据疫苗注入的组织不同,又可分为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肌内注射。

注射接种剂量准确、免疫密度高、效果确实可靠,在实践中应用广泛。

(1)皮下接种这种方法多用于灭活苗及免疫血清、高免卵黄抗体接种,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

大家畜宜在颈侧中1/3部位;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犬和羊宜在股内侧;兔在耳后;家禽在颈部背侧下1/3处,针头自头部刺向躯干部。

注射部位消毒后,注射者右手持注射器,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使之形成一个囊,沿囊下部刺入皮下约注射针头的2/3,将左手放开后,再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疫苗徐徐注入。

然后用酒精棉球按住注射部位,将针头拔出。

(2)皮内接种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

大家畜选择颈侧、尾根、眼睑,猪在耳根后,羊在颈侧或耳根部,鸡在肉髯部位。

注射部位如有被毛的应先将其剪去,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左手将皮肤捏起形成皮褶,或以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几乎与注射皮面平行刺入0.5cm左右,即可刺入皮肤的真皮层中。

应注意刺时宜慢,以防刺出表皮或深入皮下。

同时,注射药液后在注射部位有一小包,且小包会随皮肤移动,则证明确实注入皮内,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针孔及其周围。

皮内接种疫苗的使用剂量和局部副作用小,相同剂量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比皮下接种高。

(3)肌内注射多用于弱毒疫苗的接种。

肌内注射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副作用较小,药液吸收快,免疫效果较好。

应选择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

疫苗要注入深层肌肉内。

牛、马、羊注射部位在颈侧中部上1/3处,猪选择耳根后,注射时避开耳道。

禽宜在胸肌或大腿外侧肌肉。

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呈45°,避免疫苗的流出。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2023-11-10
目录
• 动物防疫概述 •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 动物防疫技术与方法 • 动物防疫的实践与应用 • 动物防疫的挑战与对策 • 动物防疫案例分析
01
动物防疫概述
动物防疫的定义
动物防疫是指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 措施。
动物防疫工作包括免疫接种、疫病监测、疫情处置、消毒灭源、动物卫生监督等内 容。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研究病 原体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
免疫学方法
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疫苗免疫机制 和免疫保护效果。
生物安全措施
通过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提高动物抵抗病原 体入侵的能力。
药物防治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 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动物防疫的标准化流程
01
制定防疫计划
动物防疫是一项社会性、技术性和强制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致 富。
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防止疫 情扩散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提高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 交流合作。
疫情爆发
描述禽流感疫情如何在某地区爆发,对当地家禽产业造成 的影响。
防治措施
详细阐述在禽流感疫情爆发后,当地政府和养殖户采取了 哪些措施进行防治,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防治效果
分析采取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 制。
案例三:口蹄疫的爆发与控制
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牛、羊等偶

(整理)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整理)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一、概念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二、免疫接种(一)免疫接种的类型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和临时接种。

1、预防接种。

指在经常发生某类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类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类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

2、紧急接种。

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

紧急接种应先从安全地区开始,由外向内,逐头(只)接种,以形成一个免疫隔离带。

3、临时接种。

指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发生传染病而进行的预防免疫接种。

(二)免疫接种的准备1、器械。

(1)接种器械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法、畜禽的大小,准备所需要的接种器械。

注射器、针头(大小)、镊子、刺种针;点眼(滴鼻)滴管;饮水器、玻璃棒、量筒;喷雾器等。

(2)消毒器械剪毛剪、镊子、消毒灭菌器等。

(3)动物保定器。

(4)带盖瓷盘、疫苗冷藏箱、冰袋、体温计、听诊器、废弃疫苗瓶收纳器等。

(5)动物防疫人员防护用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帽、防护目镜、防护口罩等。

2、药品(1)注射部位消毒75%酒精、5%碘酊、脱脂棉等。

(2)防疫人员专用消毒药及肥皂等。

(3)抗应激过敏药品 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3、注意事项(1)器械清洗一定要保证清洗的洁净度,不能有污染。

(2)灭菌后的器械一个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要重新消毒灭菌。

(3)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因为用化学消毒药消毒后,器械上难免会残留化学消毒剂,与疫苗接触会造成疫苗的失效。

(4)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内,开袋要马上使用,不能开袋在空气中放置太长时间,以免造成污染。

动物病疫防治工作制度

动物病疫防治工作制度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科学养殖、规范管理、全面防疫、及时扑灭疫病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保障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

第五条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单位和个人疫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推广等机构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水平。

二、动物疫病预防第八条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一)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合理选择养殖品种,科学规划养殖布局;(二)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按照免疫程序和国家规定,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三)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和排查工作,发现疑似疫病,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四)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九条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措施,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第十条动物疫情发生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第十一条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兽医主管部门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信息。

三、动物疫病治疗与控制第十二条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疫病,应当及时采取治疗和控制措施,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兽医主管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及时派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和诊断,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疗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

动物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第一节疫苗基础知识一、疫苗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给动物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疫病。

二、疫苗种类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常规疫苗。

常规疫苗按其病原微生物性质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

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免疫化学等技术研制的疫苗,称为新型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例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猪瘟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11型)、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等。

1、活疫苗的优点(1)免疫效果好。

接种活疫苗后,活疫苗在一定时间内,在动物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机体犹如发生一次轻微的感染,所以活疫苗用量较少,而机体所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而持久。

(2)接种途径多。

可通过滴鼻、点眼、饮水、口服、气雾等途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

2、活疫苗的缺点(1)可能出现毒力返强。

一般来说,活疫苗弱毒株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由于反复接种传代,可能出现病毒返祖现象,造成毒力增强。

(2)贮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

一般冷冻干燥活疫苗,需~15℃以下贮藏、运输,因此必须具有低温贮藏、运输设施,进行贮藏、运输,才能保证疫苗质量。

(3)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活疫苗接种后,疫苗菌毒株在机体内有效增殖,才能剌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如果免疫动物在此期间用药,就会影响免疫效果。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绵阳市平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王鑫一、概念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二、免疫接种(一)免疫接种的类型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和临时接种。

1、预防接种。

指在经常发生某类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类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类传染病威胁的地区,为了预防这类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

2、紧急接种。

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

紧急接种应先从安全地区开始,由外向内,逐头(只)接种,以形成一个免疫隔离带。

3、临时接种。

指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发生传染病而进行的预防免疫接种。

(二)免疫接种的准备1、器械。

(1)接种器械根据不同的免疫方法、畜禽的大小,准备所需要的接种器械。

注射器、针头(大小)、镊子、刺种针;点眼(滴鼻)滴管;饮水器、玻璃棒、量筒;喷雾器等。

(2)消毒器械剪毛剪、镊子、消毒灭菌器等。

(3)动物保定器。

(4)带盖瓷盘、疫苗冷藏箱、冰袋、体温计、听诊器、废弃疫苗瓶收纳器等。

(5)动物防疫人员防护用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帽、防护目镜、防护口罩等。

2、药品(1)注射部位消毒75%酒精、5%碘酊、脱脂棉等。

(2)防疫人员专用消毒药及肥皂等。

(3)抗应激过敏药品 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3、注意事项(1)器械清洗一定要保证清洗的洁净度,不能有污染。

(2)灭菌后的器械一个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要重新消毒灭菌。

(3)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因为用化学消毒药消毒后,器械上难免会残留化学消毒剂,与疫苗接触会造成疫苗的失效。

(4)使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内,开袋要马上使用,不能开袋在空气中放置太长时间,以免造成污染。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前准备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前准备

免疫接种前准备1.熟悉疫情动态和动物健康状况为了保证免疫接种的安全和效果,最好于接种前对部分幼畜禽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接种。

了解本地、本场各种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依据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如流行季节)做好各种准备,免疫工作在疫病来临之前要完成。

接种前要观察动物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凡疑似发病、体温升高、体质瘦弱、妊娠后期等的动物均不宜接种疫苗,待动物健康或生产后适时补充免疫。

2.选用合格的生物制品结合免疫程序,根据疫情选择合适的疫苗,特别是疫苗类型。

应选购通过GMP 验收的生物制品企业的疫苗。

产品要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

说明书应注明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的有效性、疫苗含毒量等。

3.免疫接种器械的准备免疫接种的注射器、针头和镊子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针头要经常更换,可以将换下的针头浸入酒精、新洁尔灭或其它消毒液中,浸泡20min后,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后重新使用。

接种过程也应注意消毒,接种后的用具、空疫苗瓶也应进行消毒处理。

4.选择接种途径根据疫苗的种类不同、剂型不同、饲养规模不同,采取不同的免疫接种途径。

免疫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样。

5.正确进行疫苗稀释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选用规定的稀释液,按标明的头份充分稀释、摇匀,注意注射器、针头及瓶塞表面的消毒。

稀释后的疫苗,如一次不能吸完,吸液后针头不必拔出,用酒精棉球包裹,以便再次吸取,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不能吸液,以免污染疫苗。

各种疫苗使用的稀释液、稀释倍数和稀释方法都有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稀释疫苗用的器械必须无菌,否则不但影响疫苗的效果,而且会造成污染。

用于注射的活苗一般配备专用稀释液,若无稀释液,可以用蒸馏水稀释。

稀释前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疫苗的瓶盖,然后用灭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的蒸馏水注入疫苗瓶中,充分振荡溶解后,抽取溶解的疫苗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再用蒸馏水把疫苗瓶冲洗几次,使全部疫苗所含病毒(细菌)都被冲洗下来,然后按一定剂量加入蒸馏水。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动物疫病的预防和免疫接种1.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2.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1)有病原体,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有免疫性,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4)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传染病病程发展有什么规律?动物传染病病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4.什么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

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5.什么是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6.什么是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7.防治传染病应抓好哪些环节?防治传染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

8.什么是一类疫病?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疫病。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施封锁。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施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施封锁。

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施封锁。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杀疫病。

(3)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内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它限制性措施。

9.什么是二类疫病?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

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出等控制、扑灭措施。

10.什么是三类疫病?发生三类动物疫病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发生三类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

11.什么叫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农业部公布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 : 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迅速报告疫情;(2)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和查清疫情来源;(3)隔离和处理患病动物;(4)封锁疫点、疫区;(5)受威胁区要严格防范,防止疫病传入受威胁区;(6)兽医和卫生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在现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和人间疫情的处置工作;(7)解除封锁。

12.我国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包括哪些?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猪瘟防治技术规范、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规范、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等。

13.什么是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根据免疫接种进行的时机不同,可将其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大类。

14. 免疫接种包括哪些途径和方法?免疫接种的途径包括:肌肉、粘膜、皮肤等。

免疫接种的方法包括:饮水免疫法、滴鼻点眼免疫法、刺种免疫法、皮内注射免疫法、皮下注射免疫法、肌肉注射免疫法等。

15.什么叫疫苗?如何购买、运输和保存疫苗?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1)购买。

购买的疫苗应必须当面检查,凡无瓶签或过期,或瓶子有裂纹,或瓶塞松动,或无详细说明书,或瓶内疫苗性状与说明书上所叙述的不符,均不要购买。

(2)运输。

运输前须妥善包装,防止碰破流失;运输中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温度要求进行运输,避免日光暴晒,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3)保存。

保存疫苗时,应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掌握疫苗的保存要求,按照规定的保存温度进行保存;按照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存放;建立疫苗进出库管理台帐;在保存过程中,应保证疫苗的包装完整无损。

16. 使用疫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阅读有关说明。

疫苗使用前,要详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疫苗的用途、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

(2)用前检查。

检查疫苗瓶外观,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得使用: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松动、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

(3)疫苗使用。

不需要稀释的疫苗,先除去瓶塞上的封蜡,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塞。

需注射途径接种的疫苗,在瓶塞上固定一个消毒的针头专供吸取药液,吸液后不拔出,用酒精棉包裹,以便再次吸取。

给动物注射用过的针头,不能吸液,以免污染疫苗,弱毒冻干苗或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的疫苗,按要求加入专用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或纯净的冷水稀释,不能用含氯的自来水和热水稀释。

吸取和稀释疫苗时,必须充分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4)剩余或残留疫苗的处理。

剩余或残留疫苗液的处理。

已经打开瓶塞或稀释过的疫苗,必须当天用完,未用完的疫苗经加热处理后废弃,以防污染环境。

吸入注射器内未用完的疫苗应注入专用空瓶内同前处理。

17. 乡村兽医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按照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疫苗。

(2)免疫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

凡是有病、体质瘦弱、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都应暂缓接种。

(3)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必要时先做小群动物接种试验,然后再大群免疫。

(4)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免疫,注射部位要准确,操作要规范,剂量要适当。

18. 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免疫失败?动物免疫接种后,在免疫有效期内不能抵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仍发生了该种传染病,或者效力检查不合格均可认为是免疫接种失败。

出现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一些原因可归纳为三大因素。

(1)疫苗因素:主要包括①疫苗本身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

②疫苗毒(菌)株与田间流行毒(菌)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或流行株的血清型发生了变化,或疫苗选择不当甚至于用错疫苗。

③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或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

④不同尖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2)动物因素:①接种活苗时动物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的抗体,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

②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或在接种时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

③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或有其他疫病存在,使免疫力暂时下降而导致发病。

(3)人为因素:主要包括①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

例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足,疫苗稀释错误或稀释不均匀,接种量不足,接种有遗漏等。

②免疫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例如只能注射的灭活苗却采用饮水法接种。

③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性药物,或在活菌菌免疫时使用了抗菌药物。

19. 如何减少或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保持动物圈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2)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3)免疫接种前,动物避免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反应。

免疫前后3~5天可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VC、VE等以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给动物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力;(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疫苗;(5)免疫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

凡有病的,体质瘦弱、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都应暂缓接种;(6)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劣质的疫苗;(7)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免疫,操作要规范。

20. 什么是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计划就是根据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所确定的免疫接种的病种和区域。

21. 为什么我国要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接种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强制免疫计划;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和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22.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疫苗是免费的吗?是23.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疫苗包括哪些?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24.为什么要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

其中,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部要求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25.为什么要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