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
妙玉判词赏析

妙玉判词赏析妙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贾府的女儿,聪明伶俐,才情出众。
妙玉判词赏析,就是对《红楼梦》中妙玉的形象描写和人物性格进行评价和欣赏。
下面将从妙玉的聪明才智、善良贤淑以及对爱情的态度三个方面来进行赏析。
妙玉的聪明才智是她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红楼梦》中,妙玉被描写成聪明过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她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看破红楼梦中各种虚伪的面具,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她对待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都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
妙玉的聪明才智使她在故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经常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智慧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给其他人以启迪和帮助。
妙玉的善良贤淑是她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妙玉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善良贤淑。
她对待家人、朋友和仆人都非常友善和体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她善解人意,懂得体谅他人,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处境困难的人。
在《红楼梦》中,妙玉经常以她的善良和贤淑的品质为他人排忧解难,为家人和朋友提供帮助和支持。
她的善良和贤淑使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妙玉对爱情的态度也值得我们赏析。
妙玉对爱情持有一种理性和淡泊的态度。
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和感觉。
她对待自己的婚姻也非常理性,不会盲目追求爱情的浪漫和激情,更注重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妙玉的理性态度使她能够看清现实,不会被虚假的情感所迷惑,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情。
妙玉的爱情观让人敬佩和欣赏,她的理性和淡泊让她在红楼梦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妙玉的聪明才智、善良贤淑以及对爱情的态度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备受赞赏和喜爱的角色。
她的形象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欣赏和赞叹,更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她的聪明才智和善良贤淑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品质,她对爱情的理性态度更是我们应该借鉴和思考的。
通过赏析妙玉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形象,她既是贾府的女儿,又是宝玉的表妹,她的形象丰满而独特。
首先,妙玉的美貌和智慧使她成为众人的瞩目。
她有着一张娇美的脸庞,一双剔透的眉宇,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
妙玉常年禁食,养成了苗条的身材,使她更加傲人。
此外,妙玉还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才华。
她能够熟练地玩乐器,擅长各种艺术形式,能够诗词曲赋,技艺高超。
她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她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
其次,妙玉的性格特点使她与众不同。
她温柔、善良,心地善良而又善解人意。
妙玉在红楼梦中一直扮演着照顾他人、关怀他人的角色。
她对待别人是充满了爱心和关怀的,从不计较得失,不求回报。
她能够透过外表看到内心,并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她是一个既纯洁,又坚定、乐观的的人,善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另外,妙玉的不幸命运也是她形象的一部分。
妙玉的一生可谓凄凉而又坚强。
她的父母双亡,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守护,只能依靠其他人的照顾。
她长期生活在贾府中,受尽了欺凌和挤压。
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疼爱。
然而,这些打击并没有让妙玉失去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相反,她通过学习和努力,积极生活,并且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最后,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妙玉象征着无私和纯洁的爱,她的存在使得红楼梦中的人们更加珍惜爱和亲情,更加注重道德和人伦关系的价值。
她以她的行动和品德引导了旁人,带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妙玉所扮演的角色,使得整个红楼梦故事更加有趣和动人。
《人物分析妙玉》课件

03
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表现
与贾宝玉的关系
妙玉对贾宝玉的情感
妙玉对贾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她既 欣赏他的才华,又对他心生爱慕。在 贾宝玉生日时,她偷偷送来贺卡,表 达自己的心意。
贾宝玉对妙玉的态度
贾宝玉对妙玉的特殊情感有些不解, 但他对妙玉的才情和为人处世颇为欣 赏,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友谊 。
05
妙玉的形象意义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妙玉在封建社会中,身世悲惨, 命运多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
酷无情和阶级压迫。
她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个体尊 严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
会的深刻批判。
妙玉的悲剧命运,是对封建社会 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反思与质
疑。
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妙玉的性格复杂多面 ,既有对世俗的厌恶 ,又有对情感的渴望 。
通过妙玉的形象,作 者深入挖掘了人性的 光明与黑暗,善与恶 。
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 矛盾,反映了人性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妙玉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其命运 的不幸和无奈,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 的低下和生存困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妙玉的人生经历,激发了人们对女性 权益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性别平等 的追求。
作者通过妙玉的形象,对女性命运进 行了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THANKS
感谢观看
聪慧敏感
妙玉虽然孤僻冷漠,但实际上 非常聪慧,能够敏锐地观察到 身边人的言行举止。
她善于思考,对事物有着独到 的见解,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 。
妙玉的聪慧敏感使她在处理问 题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和决策。
执着坚定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的外貌特征
妙玉是一位容貌俊秀的女子,面庞姣好,肌肤白皙,眉目如画,容色清丽,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她那一双明亮的眸子里透露着聪颖和独特的个性,让人难以忽视。
妙玉的性格特点
妙玉性格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善良温柔。
她对待他人总是满怀善意,待人接物有礼貌亲切,不与人争斗,但心态坚定。
她虽出身贵族,但并不傲慢自大,反而谦逊谨慎,喜欢与人交流,近人如兄如弟,颇具人格魅力。
妙玉的内心世界
妙玉内心深藏着对人世间的疑问和对世俗的反感。
她对于虚伪、浮华的社会有一种无奈和不满,渴望追寻一种真挚和纯粹。
她对于感情也充满矛盾和迷茫,深思熟虑,不轻易付出。
她比较独立,不依赖他人,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妙玉的社会关系
妙玉在社会关系中属于较为独特的存在。
她虽然处于贵族家庭,但与其说是被束缚于世俗规则,不如说是在批判和颠覆这种规则。
她与宝玉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既是亲情,又带有爱情的暧昧,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妙玉的命运之路
妙玉的命运注定是充满坎坷和挣扎的。
她一生追求着一种真挚和纯粹的爱情和友情,但最终却遭受到了社会的无情打击和摧残。
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辛酸,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直至最后,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说。
总结
妙玉是一位独特而鲜明的女子形象,她的外貌、性格、内心世界、社会关系和命运之路构成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形象。
她在《红楼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诉说着自己的坎坷命运和对于真理的追寻。
她是小说中一位令人难忘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

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妙玉是《红楼梦》中极为安静的人物,也是曹雪芹喜爱的一个人物。
妙玉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最闪亮的一次登场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在这一回中,妙玉用来献茶的茶具和泡茶的水让人印象深刻。
跟“文若其人”一个道理,器物也是识人的一个好办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一、人物简介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人家。
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拢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
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
二、气质美如兰——妙玉之貌《红楼梦》中几乎没有正面介绍妙玉的容貌,对于这位绝世女子的容颜,作者仅借下人之口赞了句“模样儿又极好”。
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中,妙玉也只是岫烟眼中的一个侧影:“头带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持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这种婉曲的叙事方式既为幽尼妙玉增添了些神秘色彩,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正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可见,同黛玉一样有着天生不足的妙玉,宁静素淡,加之几分仙风道骨,真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其实,曹雪芹在勾勒妙玉容貌时,是参照了黛玉这一形象的。
黛玉是“仙草化身”那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如“捧心西子”。
而妙玉的美却总是隔着一层面纱,看不清、猜不透,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位重要人物,虽然《红楼梦》书中涉及到她的篇幅很少,一共只有6处,总计不过4000字左右,但在伟大作家笔下这极简省的文字,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作者也是用“世难容”三个字,作为评述妙玉的曲牌名,这三字不仅概括妙玉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又概括了妙玉的曲折独特的一生,妙玉的思想性格和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作者深远的思想意义,也表达出作者对妙玉的复杂的感情。
提起妙玉,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但是每当我们想到她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却并不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形象,而是一个天赋聪颖、资质不凡的少女,就是因为书中每次提及妙玉的时候,全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突出强调她的才艺。
妙玉尚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林之孝之口使读者对她产生不同寻常的印象。
第十八回林志孝在王夫人面前首次提到妙玉,说她“模样又极好,文墨也极通”,而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她虽然少小出家带发修行,林之孝却说她“经文也不用学了”,真是涉猎既广且又无师自通。
妙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自有见地。
书中第七十六回写她在中秋之夜与林黛玉、史湘云论诗,她主张诗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使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可见其真知灼见非常人可比。
妙语亦能作诗,而且诗路敏捷,才情出众。
在那个天清月朗的中秋之夜,她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长篇连句作序。
只见她乘兴挥毫,不假思索,运笔如流,十三韵一挥而就,致二人叹赏不已,皆称妙玉为“诗仙”。
妙玉还擅长养花修木。
在她修行的陇翠庵中“花木繁盛”“比别处越发好看”,花木得到贾母称赞,就连心如枯木死灰一般的李纨也为之神动。
妙玉确实不同凡响,她虽然离群索居,但争奇斗艳的群芳仍旧遮蔽不住她异样的光彩,她虽然自甘寂寞,但喧嚣扰嚷的尘世淹没不了她独特的声音,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曹雪芹以生动的文笔为妙玉唱出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美诗。
浅论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

浅论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聊聊《红楼梦》里的妙玉,这姑娘可真是个妙人儿。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头,妙玉算是挺特别的一个。
她不像是大观园里的那些小姐丫鬟,整天围着家长里短、情情爱爱转,她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清净之地。
妙玉住在栊翠庵,那地方清幽雅致,跟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是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但你可别小看了她,她可不是那种天天念经敲木鱼、不问世事的尼姑。
妙玉心里头,装着不少事儿呢。
首先说说妙玉的相貌,那可是真真儿的标致。
书中虽然没有详细描写她的五官,但从那些个侧面描写里,咱们也能猜出个大概。
她定是有着一副清冷脱俗的面容,眉眼间透着股子不俗的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个凡人。
妙玉的性子,那也是独一份的。
她清高孤傲,不轻易与人打交道。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虽然各有各的性子,但大多还是热热闹闹的,喜欢凑在一起玩耍。
妙玉呢,她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品品茶,赏赏花,偶尔写写诗,过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别看她平时不怎么跟人说话,就以为她是个不近人情的人。
其实啊,妙玉心里头是有热乎劲的,只是不轻易表露出来罢了。
比如那次宝玉生日,妙玉悄悄派人送了一张粉红笺纸写的贺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头藏着多少心意啊。
宝玉看了,也是一头雾水,后来还是经了岫烟的点拨,才明白了妙玉的深意。
这一来二去的,宝玉和妙玉之间,也算是有了那么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
妙玉虽然是个尼姑,但她对世俗的事情,也并非全然不知。
她心里头明白,大观园里的那些繁华,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所以她不愿意掺和进去,更愿意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
但世事无常,大观园最终还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妙玉呢,她的结局也是挺让人唏嘘的。
据说她是被强盗劫走了,下落不明。
想想也是,她这样一个清高孤傲的人,落在那些强盗手里,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但话说回来,妙玉这一辈子,也算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她虽然身处红尘,但心却像那栊翠庵里的梅花一样,高洁脱俗,不染尘埃。
人物分析——妙玉

二、“世难容”与“世能容”
——与《玉簪记》陈妙常的比较
陈妙常是明代传奇《玉 簪记》中的另一个空门女 弟子形象。陈妙常,是南 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 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 之家,只因躲避南宋靖康 之难,削发为尼。她与妙 玉有着相似的内质,却但 她们的心路历程、性格特 征、处事方式等又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差别,最终走 向迥异的结局。
——妙玉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 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 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 佛门,带发修行。当时十八岁,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贾府为了点缀大观园,修盖了栊 翠庵,聘妙玉为庵主。妙玉“为 人孤癖,不合时宜”。但愈是孤 傲怪癖,命运愈是捉弄,最后被 一伙强盗劫往南海。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 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No Image
/10/29
.
16
一、“阆苑仙葩”与“槛外人”
——与林黛玉的比较
同:
1、黛玉、妙玉气质相似,才华相似。太
虚幻境“红楼梦”曲子说黛玉“世外仙妹, 同苑仙葩”,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 薄比仙”。可见二人在作者心里都是神仙 般的姑娘。
2、黛玉、妙玉为人相似,品格相似。一 个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一个则“万人不 入他的耳目”。
一、“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 种雅洁之气。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 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 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 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 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 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 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妙玉人物分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上,这令很多人不解。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
那么妙玉的身世究竟如何?她在贾宝玉的人生途程里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曹雪芹设置这样一个人物,意图何在?
首先探究妙玉的身世。
关于妙玉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
通过旁人介绍、评价人物,给读者留下印象,是曹雪芹常用的一个写作手法,对妙玉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那么这个仆人向王夫人说完这些以后,本来就想提建议,但是书里边的行文就很有趣。
大家知道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性格,王夫人这个人心里面往往是很有看法的,但是这个人凡事一慢二看三通过,性格是比较沉稳的。
甚至她驱逐金钏那一次,她也把贾宝玉和金钏他们两个调笑的话听完,等到她觉得金钏罪证确凿之后,她才突然起身,打了金钏耳光,发起怒来。
要是别样性格的人,听第一句可能就要蹦起来,王夫人不是这样。
包括对晴雯的处置,她也隐忍了很久,后来她坦白地说,她老早就看着她不顺眼,看到一个模样像林妹妹的那么一个大丫头在那儿骂小丫头,老早就觉得不对头,但是她都能隐忍,所以说她是一个很沉稳的人。
但是书里面在这个地方请你注意曹雪芹的行文,他说王夫人不等说完,没等仆人说完,没把汇报听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
很痛快,人家还没有说完话呢,她就做决定了。
这意味着什么?一会儿到后面我会回过头再解释这一点。
但是这个仆人把话也说在前头,说这个妙玉可不太好请,她说了,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妙玉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孤高自赏、万人不在她眼里的怪人;另一方面则说明,妙玉的家庭背景应该不是侯门公府一类的,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靠科举一步一步考上去,才成为一个仕宦之家的--应该是那样的家庭,否则她不会那样说,因为如果她自己也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子,她说这个话就等于把自己家也骂了。
但是王夫人这个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奇怪,王夫人听到仆人这么说,丝毫不犹豫,主动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呢。
王夫人主张下帖子请她,一下帖子,这就是一个白纸黑字的东西,是不是啊?后来果然这个仆人就照办了,书里面就交代,命书启相公写了帖子,去请妙玉,第二天就派人备车轿把妙玉接进大观园,住进栊翠庵。
《红楼梦》里的道具都不是随便出现的,这个帖子我估计八十回后,会有有关情节涉及到它。
既然前面交代是写帖子请的,抄检大观园,先是内部自己抄自己胡闹,后来外面抄进来,皇帝治罪,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个帖子早晚是要被抄出来的,抄出来后会是什么后果?八十回后估计会有相关情节。
这是曹雪芹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又一例证,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仆人在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是妙玉第一次侧面出场。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发现他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给他留下一个拜帖,一个祝寿的帖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贾宝玉看了以后很高兴,很珍视,觉得应该有所回应,人家给你一个帖子,你应该有一个回信给人家,所谓有来有往,但是怎么写呢?他就想找人解决这个问题,找谁?自然是找林妹妹,能找宝姐姐吗?这种事不能找宝姐姐,这种事要找林妹妹。
可是还没找到林妹妹,就看对面颤颤巍巍走来一个美女,是谁呢?就是邢岫烟。
他就问邢岫烟,他也没想跟她请教,因为书里在这段情节以前,邢岫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显得比较寒酸,没有出众的才华见识,对她以礼相待就是了,谁会去请教邢岫烟什么啊,所以他就随便问一句,说你去哪儿?邢岫烟说我去栊翠庵。
宝玉一听,好家伙,这个妙玉是万人不接待的,是不是?怎么你去栊翠庵呢?于是邢岫烟跟他讲了一番话,通过邢岫烟就又交代了妙玉一些情况,补充了前面那个仆人向王夫人所介绍之外的另外一些情况。
邢岫烟把这些告诉宝玉,让宝玉大吃一惊,原来邢岫烟和妙玉老早认识,关系极好。
邢岫烟就跟贾宝玉讲她们两个的交往经过,说她也未必那么真心重我,为什么别人不理,专接待我,就是因为我和她做过十年的邻居--邢家当时赁的房子就是庙里面的房子--在十年之间,当时可能还是个小姑娘,邢岫烟就经常到庙里面去跟妙玉做伴,她认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给她的,所以邢岫烟就概括她跟妙玉的关系,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是那么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
底下邢岫烟再说的情况,就是听说了,也是一个模糊信息了,因为后来他们家就离开了。
她说,因为妙玉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
这妙玉不合时宜,关于她这样一个定评多次出现。
什么叫做不合时宜?这个不合时宜不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语汇,这是在俗世社会里面非政治性的一个贬语,就是说这个人做的事可能不犯法,但是跟别人做的事不一样,特古怪,一般人见了以后,都讨厌。
妙玉她有一些行为是不合时宜,但是她这个不合时宜又导致了什么?又导致了权贵不容。
按说一般人讨厌她也罢了,一般人讨厌她,也不能把她怎么样,最后显然又惹怒了权贵,为权贵所不容,所以才投奔到这儿来。
这是邢岫烟的一个解释,但这也只是她听说的,曹雪芹写得迷离扑朔。
妙玉认为这两句诗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对人生有一种她个人的特殊看法,这种看法正巧和古代范成大的两句诗呼应了。
这是一种很悲观的看法,这是一种悲剧性的人生观,就是看破红尘,认为所有荣华富贵都没有什么意义,人生追求长寿也没有多大意思,到最后谁都逃不过死亡,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蕴。
邢岫烟介绍了妙玉欣赏这两句诗以后又说,妙玉最爱读庄子的文章,认为文章就只
有庄子写得好。
那么庄子有的文章里面就讲到畸人,畸零之人--《庄子》里面伪造了一句孔子的话,《庄子》里面引的孔子的话语都不可信,都是为了写文章方便,故意说什么什么事孔子怎么说,其实代表庄子他自己的观点--这个庄子的文章里面就借孔子的口说畸零之人,说这种人是非常个别的古怪的人,他和其他的众人绝对不一样,合不来,但是和谁比较和谐呢?他和天,和亘古永存的自然宇宙是和谐的,这样一种生命叫做畸人。
孔子恐怕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庄子的文章里面,他说孔夫子听到人问,就这么解释这种人。
妙玉喜欢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
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
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我前面讲秦可卿,讲贾元春,讲了书里书外很多的政治,书外是康、雍、乾三朝的政权更迭与明争暗斗,特别是乾隆登基以后,还有弘皙逆案的发生;书里呢,有义忠亲王老千岁,有月喻太子的文字,有北静王府和忠顺王府争夺蒋玉菡,等等。
因为是一环环地讲,前面各环里政治斗争的气氛浓浓的,使得一些听讲的人误以为,我就是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曹雪芹除了政治影射不写别的。
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既关心政治,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却又能超越政治。
他所塑造的妙玉这个形象,就体现出他这种超越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接着说邢岫烟跟宝玉的对话,听了拜帖的事,得知宝玉为不知怎么回帖子犯愁,邢岫烟就给宝玉出主意了。
她说妙玉不是自称槛外人吗?你就要自谦,你别跟她拗着来,你就说自己是槛内人;如果她说自己是畸零之人,你就说自己是世中扰扰之人。
就是她怎么说,你就怎么跟她反着说,她就高兴。
什么叫扰扰之人?一天到晚奔波忙碌干嘛,谋吃谋喝谋享受谋快乐,是不是?俗人,对吧?当然也不是坏人,就是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一个小生命。
你这么说她就高兴了。
她要说是槛外人,你就说槛内人,你承认自己是铁门槛里面的,这样你就合她的心了。
宝玉听了,顿觉醍醐灌顶--这是一句佛教用语,意思是立刻大彻大悟。
后来贾宝玉果然就听取邢岫烟的建议,写了一个自称是槛内人的回帖,也没有直接给妙玉,到了栊翠庵,从庵门的门缝塞了进去。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也是一个侧面介绍。
通过前面仆人向王夫人汇报的内容,以及现在我给你详细重复的书里面写到的邢岫烟对妙玉的介绍,妙玉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就立起来了,我们了解了她的基本身世,她的生命到十八岁为止的轨迹,她的交往,她喜欢的诗喜欢的文,她怎么看自己怎么看别人,这些就基本清楚了。
妙玉的前后两次暗出,已经让读者领略到了她的孤傲和清高。
一般来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曹雪芹都要单独为她立传,被作者珍视的妙玉当然也不例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妙玉的正传。
在这一回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四处参观游玩,当走到栊翠庵时,就歇了脚,喝口茶,这样就引出了妙玉敬茶的故事。
妙玉在经过了他人的交代之后,也正面走出来和读者见面。
那么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郑重其事地为妙玉写照立传,在这一回里面,写妙玉出场,到这场戏结束,贾母她们离开栊翠庵,一共才多少字呢?我查阅了各种古本以及现在的通行本,上下出入字数不到五个,大体上是一千三百五十个字--很少的字数。
妙玉在这一场里面只说了十二句话,或者严格来说,某一次开口,断句,分成几句,是十二次开口。
曹雪芹在一千三百五十个字里面,就让这个角色开了十二次口,就够了,这个人就站出来了,性格就凸现了。
所以我确实
佩服曹雪芹,佩服《红楼梦》,甚至他还不光是写这个人的性格,他把很多信息都传达出来了。
那么我们就把她的十二次开口,像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