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介绍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介绍
8
A.岩心、野外露头裂缝观察
270 12
10 8 6 4 2
6
4
2
2
4
6
8
45
10
④平衡剖面法应用实例(辽河某碳酸盐岩油田)
12
100Βιβλιοθήκη 31 512 90
频率%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岩心裂缝方位统计图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倾角
构造建模
确定统计特征参数
随机模拟
确定性模型
沉积相建模
相控
储层参数建模
储层参数输出
建模流程框架图
⑤碳酸盐岩储层建模中的主要问题:
A.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横向变化大, 给井间储层参数的预测带来难度; B.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井网较稀,井距较大,给变差函数的求取 带来困难; C.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既有孔隙、裂缝,还有溶 洞,不同的储集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储渗特性差别巨大,其分布 规律及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这给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带来困难; D.碳酸盐岩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需要我们进行三维可视化和 交互式编辑,修正一些井点控制不到的地方;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介绍
主要内容
1、研究意义及现状 2、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3、碳酸盐岩储层的主控因素
4、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技术
(1)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碳酸盐岩储层占沉积岩的20%,却占油 气探明储量的50%以上;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不断深 入,在渤海湾、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相继发现 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展示了碳酸盐岩勘探的巨大潜 力; 在四川盆地,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 初发现了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和普光等多个大中型 气田,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之一;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逐部实施,迫切需要寻找 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就是其重要战略接替区之 一。因此进行碳酸岩盐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6, 6(2), 86-9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journal/ag/10.12677/ag.2016.62011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Tendency of Carbonate ReservoirHeterogeneityYuedong Sun*, Nian Chen, Ya Gao, Yuanqing Lu, Zhonggui Hu#College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Mar. 30th, 2016; accepted: Apr. 19th, 2016; published: Apr. 22nd,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Reservoir heterogeneity refers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various internal attributes of reser-voir are uneven,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iagenesis and tectonic in the proces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as well as redevelopment of the residual oil in old fields, so it has been the difficulty and emphasis of reservoir research. With most of continental clastic oil-gas fields entering into the middle or last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carbonate oil- gas field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the exploration of marine carbonate oil-gas fields in Tarim, Sichuan Basin made a major break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cha-racteriz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by referring to large amount of data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clastic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research tool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f reservoir geo-logic modeling, carbona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research will reach a new stage.KeywordsCarbonat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Lorenz Curve,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Reservoir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孙跃东*,陈念,高雅,卢苑青,胡忠贵#*第一作者。

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AAPG百年纪念暨会及展览综述

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AAPG百年纪念暨会及展览综述

碳酸盐岩是指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页岩和渐新统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油气储存和富集层。

因此,对于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组合,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沉积环境条件。

通过对不同沉积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的水动力条件、水质条件以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对于碳酸盐岩的沉积相研究主要通过岩心、测井数据和物探数据进行。

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二是成岩作用研究。

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岩在埋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

成岩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岩体的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及演化、流体运移等信息,对于碳酸盐岩的储集层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成岩作用的研究主要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

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热点之三是储层评价和预测。

储层评价和预测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和预测,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储层评价和预测主要通过岩石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等参数的测定和分析进行。

当前,随着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成像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应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的来说,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沉积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和储层评价和预测等方面。

随着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碳酸盐岩沉积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并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研究进展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研究进展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研究进展碳酸盐岩是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储量。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特征和评价储层的方法,以指导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

本文将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及其勘探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类型与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裂缝孔和压实孔。

其中,溶蚀孔是碳酸盐岩储层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形成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裂缝孔是由于地壳运动等造成的岩石破裂而形成的,其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

压实孔则是由于地层沉积作用造成的岩石压实而形成的孔隙。

2. 储集特征与分布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与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常见的碳酸盐岩有浅海生物礁、海底碳酸盐堆积和碳酸盐碎屑岩。

浅海生物礁常常是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类型,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

海底碳酸盐堆积则以物理碎屑和胶结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孔隙和颗粒间隙。

碳酸盐碎屑岩则以颗粒间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二、勘探技术研究进展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在碳酸盐岩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有效地解决碳酸盐岩多孔介质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发展,如反射地震、正演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等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碳酸盐岩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2. 岩心取样与分析技术岩心取样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获取岩心样品,并针对样品进行岩相分析、孔隙结构特征描述、物性测试等,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储集规律。

同时,还可以进行物性-相态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和油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岩石物理勘探技术碳酸盐岩具有复杂的物性特征,通常需要借助岩石物理勘探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岩石物理勘探技术包括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电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物理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弹性参数等,为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4. 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涉及到多重物理、化学过程。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引言
湖相碳酸盐岩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
的沉积岩石类型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也
日益深入,对于认识地球历史、探究地球演化、研究环境变化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与湖泊环境密
切相关,因此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湖泊,包括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亚洲等地区。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湖泊环境演化、碳酸盐岩的成因、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古气候变化等方面。

三、意义
1. 认识地球历史
湖相碳酸盐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沉积岩石类型之一,通过对湖相碳
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进而认
识地球历史的发展和演化。

2. 探究地球演化
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与地球演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为探究地球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证据。

3. 研究环境变化
湖泊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可以了解湖泊环境的演化和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
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认识地球历史、探究地球演化,还可以研究环境变化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人类认识地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评价新方法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评价新方法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评价新方法目前国内外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损害机理以及相关保护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机理认识、应力敏感以及水锁效应等几个方面。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与常规的孔隙型砂岩储存相比较,其损害机理以及评价方法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在实际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存钻井液体系进行评价的时候会存在很大的变化。

标签: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钻井液;储层伤害;评价方法引言碳酸盐岩储层通常情况下都具有非常强的非均质性,而且其裂缝也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在实际针对这种类型组成进行评价的时候具有较高的难度。

与常规的孔隙型砂岩相比较,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实际的基质渗透率相对都比较低,因此可以完全忽略工作液对基质的入侵伤害,该类型储层中主要的渗流通道以及储集空间都是裂缝,因此在实际针对裂缝性储层进行损害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主要针对裂缝损害进行探讨。

1 天然碳酸盐岩岩心人工造缝评价方法裂缝性储层通常情况下都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因此在实际进行取芯作业的过程中,因为岩心中含有裂缝,当时到达地面的时候,会产生应力释放现象,从而导致在地面测量的裂缝宽度会与实际较大误差,这也是导致实验室储层测试参数与实际数值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在我国主要是使用天然碳酸盐岩岩心进行人工造缝模拟来实现对碳酸盐岩储层的伤害评价[1]。

人工造缝的主要方法是对天然岩心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就能够让岩心样品从轴向方向产生出贯穿缝。

为了让人工造缝的实际裂缝宽度能够达到实际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金属丝来对裂缝进行支撑。

但由于金属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其处于弹性范围内的时候才能适用于虎克定律,一旦超出了金属丝的弹性范围,其实际产生的变形是不可逆的。

另外,加入裂缝中的金属丝很有可能会出现脱离支撑面的现象,当流体通过裂缝的时候会导致金属丝出现一定的位移,这样就会使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裂缝的宽度不能够精确的确定,在此情形下,也会导致钻井液的储层伤害评价结果与实际作业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

3 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与方法
3.3 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从岩性分为白云岩及石灰岩两大类。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 中,晚前寒武纪-奥陶纪及三叠纪碳酸盐岩储层多数为白云岩储层,而白垩纪 -第三纪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石灰岩。
油气田数量(个)
70
60
58
50
40 36
30
20 10
10
0
18
8 4
13
最终可采储量(MMBO)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探明可 采 总 量 :1434.5亿吨 探明可 采 石 油 : 750.1亿吨 探明可采天然气: 684.4亿吨
油气田 :313个 油 田 :208个 气 田: 105个
1886-19215 9251926-19315 9351936-194159451946-195519515956-19615 9651966-197519751976-198159851986-199159951996-20025005
世界目前已确认的7口日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油井,也都产自 碳酸盐岩油气田。至于日产量稳产千吨以上的油井,也绝大多数是 在碳酸盐岩油气田中。
1
9
2 世界碳酸盐岩资源现状
2.3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藏及分布
世界上在一些沉积盆地中发现了大量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如在 美国、加拿大、苏联、墨西哥、利比亚、印度和中国都在碳酸盐中 发现了这类油气藏,其中有一些属于大油气田。由于碳酸盐岩沉积 体系的多样性及成岩作用的复杂性,很难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类型 进行定义及分类。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及几何形态,可以划分 出六种油气藏类型,即碳酸盐滩、生物建隆、泥质白云岩/泥灰岩、 白垩、不整合及岩溶型、晚期埋藏成岩型(图)。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 研究目标储层损害是指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降低了储层的产能和可采程度。

储层保护技术旨在预防或修复储层损害,保障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目前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和专利数据库,收集了大量关于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成果。

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方法和应用案例。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部分文献中提到的关键技术或观点。

3. 研究发现3.1 储层损害的类型和机理储层损害可分为物理性质改变、化学反应和流体运移三个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改变包括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弹性模量变化等;化学反应主要涉及酸碱侵蚀、矿物溶解沉淀等;流体运移方面主要指油水相互作用导致的剩余油饱和度升高等。

这些损害机制相互交织,对储层产能影响较大。

3.2 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目前,储层保护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防止储层损害:通过合理的生产操作措施,减少或避免对储层的不良影响;•修复受损储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恢复受损储层的物性;•强化储层保护: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储层的抗损害能力。

3.3 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储层损害类型和机理,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展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通过制备、处理和测试储层样品,模拟真实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损害机理和效应;•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储层损害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地质工程实践:在实际油气田中进行试验、监测和改良,验证并优化储层保护技术。

3.4 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案例目前,储层保护技术已经在许多油气田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酸化剧烈蚀损区域,通过注入缓蚀剂来减缓酸侵蚀速率;在高含水期或水驱过程中,通过注入聚合物改善油水分离效果;在地下封堵作业中,使用微生物堵剂来修复渗透率降低的储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岩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岩层之一,其储层损害机理
及保护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度和范围
的不断扩大,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
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碳酸盐岩储
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
值的文章。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损害机理入手,深入探讨碳
酸盐岩储层的形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碳酸盐岩储层由碳酸盐矿物
组成,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形影响,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

然而,由于地层压力、温度、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储层
也容易发生溶蚀、孔隙结垢、胶结物侵袭等损害,降低储层的物性参数,限制了油气的产出。

我们将从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广泛盘点当
前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成果。

在现有技术上,人们采用化学防护剂、物理治理技术、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来
保护碳酸盐岩储层。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还研究出了纳
米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新型保护技术,并尝试在实际油田开发中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深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
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
开发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技术必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
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碳
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并积极推进新型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提
高油气田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我将共享我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应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油气资源的综合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深入介绍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
展趋势,我相信读者对此话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
希望能够加强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
发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总字数超过3000字,着重围绕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进行深入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讨论。

碳酸盐岩储层是石
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岩层之一,其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损害机理以及保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
一步扩展讨论,探讨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
的挑战,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挑战。

让我们回顾一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损害机理。

碳酸盐岩
储层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

然而,地
层压力、温度、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碳酸盐岩储层发生溶蚀、孔隙结垢、胶结物侵袭等损害,降低储层的物性参数,限制油气的产出。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碳酸盐岩储层的损害及保护问题是
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化学防护剂、物
理治理技术、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手段来保护碳酸盐岩储层的应用情况
及研究成果。

在现有技术上,这些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
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现有的保护技术大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成本较高。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地层条件进行个性化处理,这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也增加了技术应用的难度和复杂度。

现有的保护技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例
如化学防护剂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这也使得保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
到了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以改进碳酸盐岩
储层的保护技术,提高其应用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索基于纳米技术的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精密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可以在分子或原子尺度上对储层进行精确修复和保护。

通过纳米材料
修复储层孔隙、提高渗透性等,可以有效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纳米材
料的渗透性可以帮助传统防护剂更好地渗入到储层中,提高防护效果。

除了纳米技术,智能监测技术也是未来保护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手段。

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储层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等,及时发现储层的损害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智
能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储层保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储层的长期
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另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基于生物修复的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

微生
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通过合理利
用地下微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解储层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储层的自
然修复和更新,提高储层的可持续性。

未来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纳米技术、智能
监测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碳酸盐岩储
层的保护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路,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加有
效的技术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保护技术在实际开发中
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油气资源的综合开采效率提供更好的
支持。

我们也需要注重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索碳酸盐岩储层的
地质特征和损害机理,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技术必
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基础
理论研究,积极推进新型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推动我国油气勘
探开发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关注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