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英文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英文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英文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在英文新闻标题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使标题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隐喻通过将一个概念或想法与另一个概念或想法进行比较,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以下是一些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常见的隐喻类型:
1.战争隐喻:新闻标题中经常使用战争相关的词汇来描述事件,例如“战斗”、
“胜利”、“敌人”等。

2.动物隐喻:动物是另一种常见的隐喻对象,例如“狮子”、“狐狸”、“狼”等。

这些动物通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行为或策略。

3.自然现象隐喻:自然现象如“风暴”、“地震”、“洪水”等也被用来形容事件
或情况。

4.机器隐喻:机器和科技相关的词汇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事件或情况,例如“崩
溃”、“故障”、“更新”等。

5.食物隐喻:食物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例如“糖果”、“面包”、“香料”
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经济风暴来袭,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使用自然现象隐喻)
2.“狐狸般的政客,狡猾地操纵了选举结果”(使用动物隐喻)
3.“新的科技革新,如同闪电般快速”(使用自然现象隐喻)
4.“经济崩溃,投资者纷纷逃离”(使用机器隐喻)
5.“政策如同香料,需要适量添加才能让经济更加美味”(使用食物隐喻)
这些隐喻的使用使标题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 1。

论英汉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论英汉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常用的翻译方法有:
1、直译法:在英汉广告中,对于一些具有共性的隐喻可以直接进行字面翻译。 如英文广告中的“Taste the difference”(品味不同),中文译文为“品 味非凡”。
பைடு நூலகம்
2、意译法:当直译无法准确传达原隐喻的含义时,可采用意译法。如英文广 告中的“Relax your body and soul”(放松身心),中文译文为“舒缓身 心”。
隐喻翻译的案例分析
1、Coca-Cola广告
在Coca-Cola的英文广告中,原隐喻为“Coke is it”,强调Coca-Cola是最 佳的选择。在中文翻译中,“这就是可乐”被选为相应的喻体,强调可乐独特 的口感和品质,同时保留了原隐喻的简洁性和生动性。
2、Nike广告
Nike英文广告中的原隐喻为“Just Do It”,强调行动的力量和追求卓越的 精神。在中文翻译中,“想做就做”被选为相应的喻体,保留了原隐喻的简洁 性和生动性,同时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
2、寻找相应的喻体
在理解原隐喻的基础上,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喻体。这需要我 们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3、融合文化元素
成功的隐喻翻译不仅要传达原隐喻的含义,还要尽可能地保留其文化内涵。在 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融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元素,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审美 和认知习惯。
谢谢观看
隐喻翻译的特点
1、简洁性
英文广告中的隐喻通常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传递出 丰富的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保持这种简洁性,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原隐喻的 含义。
2、生动性
隐喻的生动性表现在其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上。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这种生动性,尽可能地用具有画面感的词汇和短语来传达原隐喻的意象。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近年来,英语新闻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英语新闻中,隐喻是一种充满着色彩和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往往非常丰富和深刻,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进行浅谈。

一、英语新闻中的隐喻隐喻是一种将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启示或暗示某种事物的本质或特点。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通过隐喻的使用,英语新闻可以更好地传达某种事件或现象的真正含义和价值,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1.生命如此脆弱在英语新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报道。

这些报道中往往会使用到一些比喻和隐喻,以表达灾难的严重性和破坏力。

比如,“地震如天崩地裂,以毁灭性的力量威胁着整个地球。

”这句话中,地震被喻为天崩地裂,强调了地震对地球的威胁和破坏力。

2.强调合作者重要性除了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关于社会舆论、政治事件和环保等方面的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隐喻通常被用来强调某种行为,例如合作者的重要性。

比如,“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克服眼前的难关。

”这个隐喻意味着在某些困难的场合,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3.描述比较的场面此外,在英语新闻中,隐喻也经常被用来来描述一些类比的场面,比如,“生命单薄如蛛丝,爆发力量如狼牙棒却寻不到愿望深处”这句话充分地描述我们人类的无力,还有生命脆弱的一面。

读完这句话,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二、隐喻翻译研究隐喻的翻译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在英语到中文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多隐喻无法一一找到中文的对应词。

这需要翻译者用心去理解原文的隐喻含义,然后用适当的中文表达方式来传达它的精神蕴含和价值。

在隐喻翻译中,首先要理解原text所蕴含的隐喻含义,然后通过合理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将其翻译成中文。

一些较为常见的翻译方式包括直译、比喻、转换和解释等。

浅析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浅析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浅析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刘晓燕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6)005
【摘要】在新闻英语中,隐喻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深化信息、表达思想、改变社会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隐喻是新闻工作
者在进行媒介工作时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语言的信息功能的有机结合产物,利用
隐喻的特殊效果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无法产生的感染力,将语言信息更
加深刻地传达给读者.在进行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时,译者一方面要对其含义进行
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技巧使译文尽量生动形象,保证新闻信息和
读者的认知互动成功.本文阐述了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对直译法、套
译法和意译法三种隐喻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刘晓燕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新闻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J], 苏学雷;高海涛
2.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J], 王新平
3.浅析新闻英语翻译中伴随信息的传递 [J], 周勇祥
4.浅谈新闻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J], 孔丽芳
5.浅析认知视角下科技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的视角 [J], 刘慧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策略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策略

1.2 英语新闻与隐喻 英语新闻中很多新词的创造是基于隐喻之上的袁
与此同时袁 隐喻为很多原有词汇披上了一层面纱袁赋 予其新的意义遥
渊1冤金融报道中运用隐喻袁帮助读者理解晦涩难懂 的 抽 象 概 念 遥 例 如 院 circuit breaker 渊 熔 断 机 制 冤 尧 back door listing 渊 借 壳 上 市 冤 尧 alternative investment 渊 另 类 投 资 冤 等遥
junk food - - underscoring just how powerful these feelings
are . 译文院叶美国科学院院报曳 在本周一发表的研究报
告中指出袁 那些渴望垃圾食品的人愿为它们付出更多
. Al钱l袁 可Ri见g这ht种s感 受Re多s么er强v烈ed遥.
肉联系冶袁这是对源语目的认知域的跨域映射遥 为实现 目的认知域的映射结果袁 同时满足目标语读者的认知 经验袁 对认知价元进行替换袁 采用舍弃喻体形象的归 化译法遥 2 . 4 变 价 映 射 要要 要 异 化 译 法
翻译过程中袁如果在源语的认知模式中袁源认知域 与目的认知域的映射关系不能被目的语认知经验所理 解和接受袁 那么只得依据其目的认知域袁 改变译出语 源认知域中的价元袁 以符合译入语的认知经验 (王子 颖 袁 2015 ) 遥 也 就 是 说 仍 使 用 源 认 知 域 进 行 表 达 袁 采 用 异 化译法袁 保留源语言中已有的认知概念或表达方式袁 通过改变目的认知域的价元来匹配源认知域中的隐喻 部分袁即变价映射遥
英语新闻翻译要从认知角度出发袁 根据目标域中 译语隐喻与源域中源语隐喻间形成的相似或相异 野映 射关系冶袁采取直译尧意译策略袁准确传达源语信息遥 2 . 1 等 价 映 射 要要 要 直 译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2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3 电影《八月迷情》与小说《雾都孤儿》的对比4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5 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6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7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8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9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1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11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12 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中似非而是的隽语对现实世界的重塑1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14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15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16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17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18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1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20 网络英语中的新词探究21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22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23 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及相对应的培养策略24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25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26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27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28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29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30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31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32 《嘉莉妹妹》中女性自我意识探析33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34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35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36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37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38 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39 英文商标的汉译40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41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42 语境视角下《边城》中对话翻译研究43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44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45 委婉语和礼貌原则46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47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48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49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50 论贫困对简爱性格发展的影响51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52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5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54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55 中英身份名词翻译中的不对等性56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57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58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59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60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61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62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63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64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65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66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67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68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69 Redefinition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70 Etiquette and Protocol o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71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72 On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Languag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73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74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75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76 分析《基辅怨》中雅柯夫的“受难”主题77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78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7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80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81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82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83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84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85 论《红字》的模糊性86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87 徒劳的追求——对《宠儿》中黑尔的悲剧分析88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89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90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91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92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93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94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95 《走出非洲》中的非洲因素与女主人公性格完善的关系96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97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98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99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100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101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 102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 103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104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105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106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107 跨国广告的在华本土化策略浅析108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109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110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111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112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13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114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115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16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17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18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119 英汉词汇及文化差异研究120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121 CET-和IELTS阅读培训课对比研究122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123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124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125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126 魔幻现实主义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应用127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128 浅析苔丝的悲剧129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130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131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132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133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34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135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36 英汉语言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差异研究137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138 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139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40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141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142 The Emerging Tendency of Marketing—Network Marketing143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44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45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46147 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148 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49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150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151 Sense and Sensibility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152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53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154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155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体现156 An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157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158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15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160 钱钟书翻译研究161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162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163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164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165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66 The Basketball Cultures of China and America167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168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169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170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71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172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173 《圣经<箴言>》的修辞分析174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175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176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177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178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179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180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181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182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8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84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185 《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186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187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18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189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190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191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192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193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94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95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196 流行语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97 从目的论看电影《音乐之声》中对白的汉译198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199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200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王新平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7(000)024
【摘要】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有广泛的应用,存在于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之中.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英语中语法隐喻的英语与翻译措施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78-179)
【作者】王新平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新郑 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新闻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J], 苏学雷;高海涛
2.网上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分析 [J], 江云霄
3.浅谈新闻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J], 孔丽芳
4.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翻译探析 [J], 刁莹莹
5.国际贸易合同中的语法隐喻及翻译策略研究 [J], 张一凡;林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

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

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一、暗喻的概念“Metaphor”发源于希腊语“metaphora”,意思是“传递”。

自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关注语言应用领域的研究之后,暗喻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传统语言学研究的修辞工具。

暗喻的过程是将两种事物的属性进行对比的语言学过程。

Lakoff.G.(Lakoff.G.1980)和M.Johnson(M.Johnson,1980)则认为暗喻了解两种不同定义结构的过程。

根据Cooper的理论(Cooper,1986)暗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系统性、创新性和相互默契性。

暗喻和明喻都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但是它们有不同之处。

相较于明喻,暗喻的比较更加隐蔽,这是区分两者的有效方法。

二、英文报刊标题中的暗喻及其翻译方法由于中英新闻标题简洁性的特点,缩略词和习语在翻译中得以广泛应用。

英语新闻标题朴实无华,中文新闻标题更注重文采。

前者常常忽略新闻的某些细节,比如人物、地点、人物地位,以及事件的背景,但是这些信息是后者的必要因素。

因此,在将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这些信息应该有所体现。

翻译中,首先要确定本体和喻体间的关系,需要涵盖本体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层关系,可以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从而进行翻译。

此外,翻译还应遵循报刊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事实上,新闻标题暗喻的喻体总是单独出现的,所以,翻译标题不能逐字翻译。

本文将使用暗喻修辞的英文报刊标题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短语四类,并分别介绍四种翻译方法,即异化、归化、扩大、删减法在这四类隐喻类型的具体应用。

其中,名词类暗喻翻译将作重点介绍。

每种类型的具体翻译原则运用,如下所列:1.异化翻译(1)名词类暗喻此类暗喻多以“X”是“Y”的形式出现。

英语系动词“is”在标题中总是被省略。

“Y”就是所谓的喻体。

举例如下:①Middle East:A Cradle of Terror 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林丽霞)②Emperor’s Visit:A Milestone in Bilateral Ties天皇访华:(中日)双边关系的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及其翻译摘要: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英美报刊的新闻报道中也被广泛采用。

准确理解新闻报道的隐喻是准确到位地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

通过对所选取隐喻的实例分析,着重讨论隐喻的分析理解过程与翻译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英语新闻报道;隐喻;理解;翻译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英语中有数千词用于隐喻意义,这种用法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或诗歌语言,它同样出现在报刊的新闻报道中。

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是向受众传播信息,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在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下,英语新闻报道往往恰当而巧妙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段,隐喻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新闻报道是记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在二者之间起着交流的媒介作用。

因而在对英美报刊中的新闻报道进行汉译时,正确理解并表达出隐喻的意义对于读者阅读理解英语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隐喻的特点与分类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利用凸现的事物去认识比较隐蔽的事物,利用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未知的事物。

一般来说,隐喻就是利用具体、生动、常用、熟悉的概念来说明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的概念。

隐喻不仅在口语中大量使用,正式场合也不少见。

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

英语中有很多词用语隐喻意义,这种用法也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但是,人们对有些词的隐喻意义用法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很多母语为英语的人在用其隐喻意义时已不在去想其字面意义。

(Alice Deignan,2001:iv)隐喻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它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章。

比如“He hatched a cleverscheme”,其中的hatch就是一个隐喻,它把一项计划的产生比作孵化过程。

认知语言学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已经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

隐喻涉及两个概念的比较,一个概念借用另一概念加以识解惑诠释。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知识从始源域( 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 target domain)的心理投射过程。

隐喻被描述为目标域和源域,目标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

隐喻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以表明两者的相似之处。

但它不用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从构成方式上,有人将隐喻分为显露式隐喻( visible metaphor)和非显露式隐喻(invisible metaphor)两种。

这两种隐喻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出现本体。

不出现本体即为非显露式。

非显露式隐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出现,喻体缺;另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缺。

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Johnson 将隐喻分成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纽马克将英语隐喻分为六类:死隐喻、陈腐的隐喻、常用的隐喻、有所改变的隐喻、最近形成的隐喻和新颖的隐喻。

( Peter Newmark.2001:106)从句法结构上,隐喻可以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和副词性隐喻等等。

二隐喻的理解与表达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步骤。

理解是在原文中选义的过程,表达是在译文中选词的过程,即在译文中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法。

(冯庆华,2002:14)纽马克指出,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的反映尽可能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的反映相似;而语义翻译力图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意义。

( Peter Newmark.2001:46 -47)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交际翻译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以及产生效果的功能。

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映,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来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在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将隐喻分为三类(即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基础上,下面将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隐喻实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理解与表达的方法。

首先探讨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的概念是指人类以自身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

实体隐喻可应用于各种目的。

实体隐喻可以给非清晰地实体一个有界的平面,把时间、行为和状态概念化为实体。

实例如下(句中下划线部分为隐喻,余同):(1)…But if oil prices continue to rise,and the subsidy dam breaks,…(The 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Newswe ek)句中的dam为名词,其前有定语subsidy,对dam进行限定,说明其具体所指,属于名词性隐喻。

dam原义为:水坝,水闸,屏障。

分析: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原文指出:针对汽油价格上涨,美国政府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汽油补贴,以减缓油价暴涨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作为应对汽油暴涨的措施,dam这里采取直译法,可以使语言形象、易于理解。

此句可译为:……汽油补贴这道屏障也会失效……。

(2)…fiscal responsibility that tended to dampen globalinflation by exporting cheap goods and services--(The Coming Energy Wars, May 31, 2008, Newsweek)句中dampen为动词,宾语为global inflation。

dampen本义为潮湿,弄湿,这里取其隐喻义:抑制,这里采用引申翻译法。

本句可译为:通过出口廉价商品和服务旨在抑制全球性通胀的财政责任。

(3)…“It&amp;acute;s afalse god,”says Robin West,…(The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 Newsweek)本句可译为:……“这(绿色科技)也是靠不住的。

”鲁宾·韦斯特如此说道。

……分析过程:下文有“There will be step changes in technology, but people forget the scale ofthe oil business. Ethanol production was5 billion gallons last year, with huge subsidies to farmers and rising food pnices.But that&amp;acute;s the size of one production platform off the coast ofWest Africa.”意思是,一年的乙醇产量只相当于西非海岸不远处的一个采油平台的开采量,依然无济于事。

god意为上帝,基督教中上帝是全能全知,可以拯救世人,在民众眼中是上帝可以依靠的。

god在此处为名词性隐喻,其前有修饰语false,为否定之意。

此处意指绿色科技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的过程,其惠及人类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

另外,作为绿色科技产物的乙醇的产能与石油的开采量也有天壤之别。

(4)…big Buicks are all the rage,and small cars go beg-ging.(Honey,I Shrunk the Car, March 24, 2008, News-week)句中rage为名词,原指风浪、火势的狂暴、肆虐,而在此句中以为广受欢迎,大出风头。

本句可译为:……别克大型车风头正劲,而小型车却无人问津。

(5)…But auto executive say it&amp;acute;s a pocke tbook issue: USgas prices have doubled tlus decade.(Honey,I Shnnk theCar, March 24, 2008, Newsweek)此处pocketbook为名词,原指钱包、皮夹子,修饰名词issue。

这里指的是个人消费支出。

本句可译为:……然而汽车客户专员却表示,这意味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因为美国的汽油价格这十年已经涨了一倍。

(6)Japanese bloggers and commentators routinely invokeApple&amp;acute;s success as a wake - up call for a country that onceruled the consumer - electrorucs market.( Not Made in Japan,Feb. 25, 2008, Newsweek)句子中的wake - up call原指宾馆的叫醒服务铃声,这里指的是一种警示,因为日本昔日控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风光地位已经不再了。

此句可译为:日本的许多博客撰写人和评论员通常都会提到苹果公司的成功,以当做对日本的警示。

因为日本曾经控制过消费电子产品市场。

(7) The lithe Sony of Morita&amp;acute;s day has given way to a fatconglomerate,with interests in everything from finance to mov-ies that stumbles over its own feet.( Not Made in Japan,Feb.25,2008,Newsweek)本句中的stumble为动词,意指绊住脚,此处翻译采用直译,译文显得明确、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索尼公司失势的原因。

句子可译为:森田时代轻盈灵巧的索尼公司已经变成一个尾大不掉的企业集团,它涉足从金融到电影的各种行业,而这使他绊住了自己的脚。

接着探讨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植根于人们的经验。

结构隐喻是用一个已被高度结构化、清晰描绘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

有如下实例:(8) But none of these can happen full stop in six t0 24months, (The Coming Energy Wars,May 31, 2008, News-week)句中full stop的意义已经很熟悉,其意为句号、句点,句号的意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的话语即将开始,用于提示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