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闻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现象与翻译

合集下载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与欣赏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与欣赏

英语知识三、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果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如双关、比喻、押韵等,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应尽可能体现原标题的修辞特色。

如:押韵:After TheBoom Everything Is Gloom.繁荣过后,尽是萧条。

(或译:繁荣好景不再,萧条接因而来。

) 双关:SoccerKicks 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借用典故:LibertyMother Of Invention.自由是发明之母。

幽默:AccuserAccused.原告没当成反而成被告。

比喻:MiddieEast: A Cradle Of Terror.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

四、灵活处理修辞差异。

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而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转换中如与汉语难以契合,则不妨意译,即舍弃原来的英语标题,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切忌生搬硬套,译成晦涩难懂的句子。

同时适当照顾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多用动词、尾韵、对仗等修辞手段。

如:押韵:DesperateNeed, Desperate Deed.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典故:1990: YearOf Marco Polo Chic.1990年:中国热的一年。

夸张:A Vow ToZip His Lips.誓将守口如瓶。

双关:'Silent'Office Workers Demand To Be Heard.“不闻不问”的办公室员工今后将不再不闻不问了。

比喻:Russian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俄罗斯改革新瓶装陈酒。

可见,要译好英语新闻标题,除了需要透彻地理解原文内涵,领悟其妙处外,还要善于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新闻标题的特点,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

!!2005年6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June2005第5卷第2期!!Researchin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Vol.5No.2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李红霞(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并结合大量实例分析各种修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然后提出了如何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修辞!一、引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是先预览标题,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看整篇文章。

标题在新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好的标题一定要能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与愿望,给读者留下清新而深刻的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标题就是新闻的广告(Leiter,Harriss&Johnson,2003)。

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刺激读者的阅读冲动,记者、编辑不惜努力,使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修辞、形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构成了独特的标题语言(head-linese)(转引自许明武,2003)。

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在英美主要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的标题,着重分析其修辞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的汉译方法。

二、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特点1.简约新闻标题追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在英美报刊上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单词式标题、短语式标题或短句式标题。

另外,使用简短小词,省略一切无实意的词语,如冠词、介词、连词、系动词等,也是常用的手法。

请看下面这则标题:NEETGeneration(TheGuardian,Nov.2,2004)NEET是not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的首字母缩写,指的是一群“不上学,不工作,也不参加培训的年轻人”。

文章讨论了目前在日本和英国的年轻人中存在的NEET现象,并探讨这种现象的社会源。

首字母缩写不仅使文章标题显得简洁,而且因为是作者新造的词,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色及汉译技巧浅议(2)

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色及汉译技巧浅议(2)

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色及汉译技巧浅议(2)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浅析文化意识与翻译热度: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热度:英语语言文化方面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热度:二、新闻英语标题的修辞特色及汉译对策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是为了强化主题、吸引读者,而修辞手段的采纳便是记者的匠心所在。

标题大多注意修辞、力求生动活泼新鲜,避免千篇一律。

标题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谚语典故的套用、押韵等手法。

1.套用谚语、典故谚语与典故历经历史的长期锤炼,往往能表现出复杂现象的本质。

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但使标题引人注目,并更具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如:“No Payne, No Games”,套用谚语:“No Pains, No Gains”。

这里指美国举行亚特兰大奥运会幸亏有Billy Payne(奥运会主席比利?佩恩),举办才得以成功。

再如:“President’s Heels Hurt”,套用典故:“Achilles Heels” 阿基里斯的致命弱点。

巧妙的运用典故,增添标题的吸引力。

2.借用小说中的文学形象或着作之名增强标题形象性与生动性的方法之一,便是借用众所周知的文学形象或文学着作之名。

如:T o Save or Not to Save,借用了莎士比亚在Hamlet(《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是生是死),译为“要不要储蓄?”;再如:All the President’s Perks(美国总统的一切额外权利),此标题套用美国作家Robert Penn Warren 的名着All the King’s Men(《国王班底》)。

3.运用押韵、对比等修辞格为使标题便于记忆、韵律铿锵而又生动,往往运用押头韵、幽默、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格。

如:Assembly: Answer to Saving Private Ryan,译成“《集结号》:回应《拯救大兵瑞恩》”。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本文旨在对比汉语及英语标题的特点,着重论述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有修辞现象的英语标题并对其翻译方法有一定认识。

标签:标题;修辞;翻译新闻撰写者写标题时都十分注意在语言上狠上功夫。

他们力图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语言活泼生动,具有特色。

本文让读者在对英汉标题各自特点有一定认识,着重论述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并就新闻标题出现的种种修辞现象及其与翻译举例进行阐述。

1 汉英新闻标题对比1.1 概括程度不同在概括程度上,汉语标题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完整地综述新闻要点,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而英文新闻标题相对简单,常以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一点概括出来,以点带面。

例:天象奇观,3000年一遇我国将同时看到彗星与日全食Rare solar eclipse, comet to coincide(王治奎,315)1. 2 措词手法各异动词在中英文新闻标题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英语标题出于对节约版面的考虑,常选用简短小词(Midget Words),如用ban代替restrain, 用back代替support 等,而汉字大小相同,无此顾虑。

例:公众支持北京奥运Public back Beijing’s Olympics(王治奎,313)1. 3 时间表达有别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用动词不定式表示“将”发生的事。

而中文新闻标题借助时间副词“昨天”“明日”“将”等表示时间关系。

例:武装分子枪杀29 人;脆弱的和平破灭Militants Kill 29; Weak Peace Shattered.(The New York Times)2.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与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善用各种修辞使语言更具吸引力,翻译此类具有修辞现象的英语新闻标题,不但要熟知英汉新闻标题的特点,遵循各自的语言特色,而且在语言的转换中则应注意与汉语的契合,做到流畅地道,毫无斧凿痕迹。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Stay Away From Birth, Gulu Tells Dads- to- be权威人士告诉准父亲们, 无须一旁伺产( 比喻的使用, Gulu 为古印度教领袖, 原指大宗师, 此处指权威人士, 标题中使用比喻是新闻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突出鲜明)
Chrome- plated Independence 电镀的独立( 讽刺的使用, 在每年铬出口量只有80 吨的某小国家, 有人扬言要“完全自力更生”, 使用讽刺的标题发人深省, 意味隽永)
Spirit Valentine' s Day Can Last All Year 一年四季情人节( 基本直译)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直译)
When It Comes To Romance, Listen To Your Friends 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 基本直译)
2.2 语态
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 一定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高于被动语态。而即使在使用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的“be”也常常被省略, 只留下过去分词, 也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 18 岁少女遭强暴
Love For Labor Lost? ( Newsweek, Oct.16,2000) 工党失宠了吗? ———英首相布莱尔支持率下降( 设问的使用,能够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其看个究竟)
Thank Heavens For Brussels 欧盟有救了( 借代的使用, 布鲁塞尔(Brussels)是比利时首都, 欧盟总部所在)Accusers Accused 告人不成, 反被人告( 幽默的使用, 诙谐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一、本文概述英语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它们不仅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还通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来引导公众的关注点。

英语新闻标题通常具有信息性强、语言精炼、表达准确、结构紧凑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在有限的字数内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我们将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我们将讨论如何将这些特点应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以确保译文既保留原标题的信息和风格,又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英语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英语新闻标题通常追求简洁明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它们通常采用简洁的词汇和短语,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种简洁性不仅有助于快速传达信息,还能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内展示更多的新闻内容。

英语新闻标题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它们以事实为基础,通过精确的语言表达新闻的核心内容。

标题中避免使用夸张或主观性的词汇,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新闻的真实情况。

英语新闻标题还常常采用吸引眼球的修辞手法,如使用疑问句、感叹句或倒装句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新闻报道。

英语新闻标题还具有文化背景的特点。

由于英语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新闻标题往往会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它们会采用普遍认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接受。

英语新闻标题以其简洁明了、准确客观、吸引眼球以及文化背景的特点,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有效手段。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原则在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吸引力。

浅谈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和汉译技巧

浅谈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和汉译技巧

浅谈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特色和汉译技巧摘要:新闻标题以高度精练的文字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

透析英语报刊中新闻标题的功能、结构和特点,才能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翻译新闻标题时,既要忠实地再现原语的语义,又要维护并传递标题的美感,尽可能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以发挥其祈使功能。

标题简洁、准确、抢眼,堪称新闻的“眼睛”。

本文从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修辞手法的采纳两方面来探究语言的独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新闻英语标题语言特色汉译技巧标题,作为英语新闻版面上最为明显的地方,应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形式独特,使读者在浏览中能从标题中发掘主题、领悟内涵、各取所需。

但现实中,不少标题却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新闻英语标题在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段的采纳方面有其特色,翻译标题时应遵循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吸引读者视线的关键所在。

在国际报道中,英语新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标题又被当作英语新闻报道全文的精炼概括。

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编辑们往往采用各种手法以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同时给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了不少挑战。

一、新闻英语标题的词汇特色及汉译对策无论什么翻译,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交流的目的。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繁荣,在中国与国际各领域接轨日益加速的时代,为使翻译学得以更好的发展,在注意到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性的同时,必须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在译学领域加强交流,跨越不同的传统与体系,进行中西译论体系间双向互补、借鉴和相互渗透,以达到中西译学的交融与共生。

而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则多简洁、醒目,追求新奇、文简而意丰的双重效果,具有较强的信息功能与美感功能。

省略虚词、选用短小词、运用缩略词和采用新造词,是新闻英语标题的显著特点。

1.省略虚词省略是新闻标题最明显的特点。

英文报刊标题修辞与翻译 2003

英文报刊标题修辞与翻译  2003

总之,翻译方法还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把常 用的几种做个介绍。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报刊英 语新闻的内容,深刻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必须 透彻地把握新闻标题的含义及其翻译方法;有 些读者“孤陋寡闻”,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 识,因此在阅读、翻译和理解报刊英语标题时 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和偏误,甚至闹出笑话。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英语习得和英语阅读过程 中必须注意点滴的积累,不断熟悉英语国家的 历史掌故、文化背景、传统习俗、文艺作品以 及常用的英语修饰手段和翻译方法等,以便透 过标题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的内涵。
visa[法]签证等
(五)常用新词
• 随着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 大量的新词在英文报刊中不断地被创造和被引用,并逐 渐为大众所认可。如:comsat(communication+satellite 通 信卫星); lu-nacast (lunar+telecast 登月电视广播)
2.采用意译的方法(Free/Liberal Translation) 在翻译报刊英语新闻的标题时,如果标题在汉 译时找不到完全对等的目标语言而使得译文标 题晦涩难懂,或者标题中包含某种修饰手段, 这时可采用意译法。 如:1.(比喻)India Mending Fences 印度正在改善与邻国的关系 2.(夸张)A Vow to Zip His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3.(押韵)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三、 英文报刊标题的修辞特点
在报刊标题中,修辞的使用也是非常常见的。有借代, 比喻,双关,仿拟,夸张等是报刊英语标题中常用的 修辞手法。
(一)借代
在英语报刊标题中,常常借用地名、建筑物的名 称代表相应的国家、政府机构等如: White House为 美国政府, Foggy Bottom 为美国国务院, Wall Street 为美国金融业等。借代通常能够使行文简洁, 避免重 复, 增强表达。如: Talks onAfrica at No. 10。在此 No. 10 借指 “英国政府” , 因为英国政府所在地是 在伦敦的唐宁街 10 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舍 “形 ”取 “意 ”
确是个大手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种调侃和讽刺的口吻, 使读者的
英汉两种语言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大量的文化上的差异所
胃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强烈地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
造成的思维模式上的不同, 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法, 往往在语
( 3) Re tire me nt Rule s Gone , the Ivory Towe r Goe s Gra y
年的席卷亚洲许多国家的金融风暴使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 原告是如何成了被告呢? 两个在意义上一正一反的词, 使人立即兴奋
打击, 其影响也波及到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 百倍, 探个究竟。
化的年代, 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该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段, 将亚洲金
( 5) S occe r Kicks Off With Viole nce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 以新教师角色转换为切入点, 探讨原因, 明确对策, 以更好地实现新教师角色的转变, 尽快适应教师职业。 【关键词】新教师; 角色转变; 高职院校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高校师资需求的增加, 高职院 校也在不断的发展, 大批年轻教师加入了高职教师队伍。新形势下, 如 何使新教师由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 如何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是目前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主题, 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 关系着高职 院校的发展。
( 1) A Vow To Zip His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这是一则摘自《读者文摘》中的标题。在标题中, 编辑为了追求新
若按照原文直接翻译, 则是: 发誓用拉链拉上他的嘴巴。不但会使
颖, 给人联想以及 一 种 亲 切 感 , 往 往 还 会 套 用 谚 语 , 成 语 , 典 故 或 名 著 人无法理解, 读来也很僵硬, 更无法体现出原来句子的神韵。但若采用
科技信息
○高校讲台○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32 期
略谈新闻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现象与翻译
陈文华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 上海 201261)
【摘 要】在英语新闻中,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 编辑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生动性和 渲染力。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融危机比作流感, 形象地反映了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影响。这一标
原文中的“kickoff”指足球比赛中“开赛”或 “中 场 开 球 ”, 但 与 后 面
题比喻新颖别致, 机智俏皮, 其中的幽默风趣跃然纸上。
的 “violence”( 暴 行 ) 一 词 并 用 , 立 即 在 读 者 头 脑 中 映 出 一 副 拳 打 脚 踢
在翻译时应尽可能 地 体 现 原 文 修 辞 特 点 , 如 双 关 、比 喻 、押 韵 等 , 使 译 思索, 便不难发现这种译法不对, 因为在汉语中不 说 “无 底 坑 ”, 而 是
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 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 说“无底洞”, 意思是永远填补满的洞, 但若将首席的话翻 成: “中 国 市
名书。在此标题中, 编 辑 就 套 用 了 谚 语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意译的手法, 翻出其句子的寓意, 并且运用惯用的夸张的手法, 耳熟能
Jack a dull boy.”意为: “只为工作而不玩耍, 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详的成语, “守口如瓶”, 来表示坚守秘密, 清楚明白, 言简意赅。
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上大做文章, 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幽默, 夸张, 词熟语, 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这个标题翻译则成功地套用了
讽刺, 双关, 比喻, 借喻, 头韵, 对照等, 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生动 家喻户晓的名句, “成功是失败之母”, 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性和渲染力, 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例如:
因其文化的溯源, 欧洲的文化从很大的程度上讲也是葡萄酒的文
一气呵成的感觉。
化, 所以西方人一眼就能体会出其用意, 但对于中国( 下转第 271 页)
227
科技信息
○职业教育○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年 第 32 期
浅谈高职院校新教师角色的转变
王 静 尹德玉 张 伟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山东 日照 276826)
言的转换中很难和汉语相对应, 尽管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 应以
该标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原因正是因为编 直译为主, 但其前提是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
辑 运 用 头 韵 的 修 辞 手 法 , 如 Retirement 和 Rules 以 及 Gone,Goes 和 难。若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则不妨意译。即舍弃原来的英语标
可供选读的报刊杂志令人眼花缭乱, 因此, 为能抓住读者百忙之中匆 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 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
匆地一瞥, 或 为 了 尽 量 吸 引 读 者 , 编 辑 往 往 不 遗 余 力 地 在 新 闻 标 题 的 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 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诗
和 fret( 烦恼) , 构成了英语中 常 用 的 头 韵 ( all iteration) 修 辞 手 法 , 读 来 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仿拟( parody) 修辞手法, 因为 Rules 与 Rues 读 音 几
很有节奏感。汉语没有这种修辞方式, 但译文通过押韵加叠词的手段, 乎一样, 意义却相去万里, 所以, 不难想象富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看了标
( 4) Accus e rs Accus e d 原告成了被告
( 1) Ca tching the As ia n Flu 华尔街患上“亚洲流感”
这则标题显然是一种幽默的体现, 译者充分地保留了原文的风
这 是 一 篇 关 于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使 华 尔 街 的 股 票 大 跌 的 报 道 。1998 味, 给人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感觉, 使读者顿时产生一种浓烈的好奇感,
【关键词】新闻英语标题; 修辞与翻译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 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
( 3) Libe rty is the True Mothe r of Inve ntion 自由是发明之母
闻中,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而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 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
500 人。不过运动员显得颇有风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他们表示对此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不列颠统治海洋), 将 “rules”( 统 治 ) 改 为
并不介意。原文两行标题结尾处用了由两个 f 起首的单词 fans( 球迷) “rues”( 悲悼) , 意在讽刺日益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角度来看, 这
Gray, 给人以一种诗的韵味, 一种美感, 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标题的可 题的形, 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但与此同时, 应尽量地多用比
读性, 激发起读者的一种强烈的通读全文的欲望。
喻, 压韵, 对仗等修辞手段, 尽可能地体现原文的风采。例如:
( 4) All Work, Low P a y Ma ke Nurs e s Go Awa y
精彩的新闻标题总是能以其醒目的形式, 准确的信息, 生动的表
( 2) The Chine s e Ma rke t, A Bottomle s s P it
达和精练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兴趣, 启发读者去思考。既有效地传递一
这是曾经来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所讲的一句话, 此
些微妙的隐含信息, 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 句中的 the bottomless pit, 第一反应可以把其译为 “无 底 坑 ”, 但 稍 加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 育教学活动的角色,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要言传身教用人格魅 力和道德力量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具备一定专 业技能, 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材的目标。
一 、新 教 师 现 状 ( 一) 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思想 随着人材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是本科( 或 以上) 学历, 大部分新教师参加工作之前从未真正脱离校园, 生活环境 比较单纯, 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思想; 而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来自社 会, 社会阅历丰富, 心理比较成熟, 这对新教师产生一定压力, 导致学 生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 二) 对教师职业缺乏认知 高职院校引进的新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 没有 接受过正规师范专业训练, 对教师这一职业了解不够, 心理准备不充 分、工作目 标 不 明 确 , 对 自 己 将 要 从 事 的 教 育 工 作 的 内 涵 和 要 求 等 知 之甚少, 存在语言不规范、不注意仪表等问题。而高职院校有一定特殊 性, 与专业技术挂钩, 因此, 高职院校的新教师更需要加强认识, 加快 磨合, 尽早实现自身转变。 ( 三) 面临适应环境的困惑 与缺乏职业认知相适应, 新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后, 面临新的工作 和生活环境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新教师能 否顺利实现转变的关键, 另外, 高职院校的新教师还面临着专业技术 与就业接轨的迫切问题。新形势下, 新教师容易产生困惑, 面对落差产 生挫败心理, 影响工作积极性。 同时, 现代教育群体协调性很强, 而部分新教师认识不到除了教 学之外, 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以及互相合作非常重要。 二 、角 色 转 变 原 因 ( 一) 适应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材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后, 新 教师除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与教学水平, 还应注意与时俱进, 立 足现实, 注重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 以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 ( 二) 个人发展的需要 要想尽早成为合格的教师, 顺利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 新教师必 须尽快完成磨合, 实现角色转变, 这既是高职院校的利益所在, 也是新 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者, 更 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教师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