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片测量组桥方式

合集下载

桥式测量电路

桥式测量电路

R1、R2、R3、R4为4个应变片电阻,组成了桥式测量电路,R m为温度补偿电阻,e 为激励电压,V 为输出电压。

若不考虑Rm,在应变片电阻变化以前,电桥的输出电压为: V=e R R R R R R ⎪⎭⎫ ⎝⎛+-+434211 由于桥臂的起始电阻全等,即R 1 = R2 = R3 = R4 = R,所以V=0 。

当应变片的电阻R1、R2、R3、R4变成R+△R 1、R+△R2、R+△R3、R+△R4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变为: V=e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434211 通过化简,上式则变为: V=4e ⎪⎭⎫ ⎝⎛∆-∆+∆-∆R R R R R R RR 4321 也就是说,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与各臂电阻变化率的代数和成正比。

如果四个桥臂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相同,且R R ∆ = K ε,则上式又可写成: V=(4eK ε1 - ε2 + ε3 - ε4 ) 式中K 为应变片灵敏系数,ε为应变量。

上式表明,电桥的输出电压和四个轿臂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量的代数和成正比。

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4个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梁的4个敏感部位,传感器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

在力的作用下,R1、R3被拉伸,阻值增大,△R1、△R 3正值,R 2、R4被压缩,阻值减小,△R2、△R 4为负值。

再加之应变片阻值变化的绝对值相同,即△R 1 = △R3 = + △R 或ε1 = ε3 = +ε△R2 = △R4= - △R 或ε2 = ε4 = - ε因此,V=4eK ×4ε = e K ε。

若考虑 Rm,则电桥的输出电压变成:V=e Rm R R R R R RR R ⎪⎭⎫ ⎝⎛+⎪⎭⎫ ⎝⎛∆--∆+222 =e RR Rm R R ∆+2 = Rm R R 2+ K εe 令S U = eV ,则 SU =Rm R R 2+ K ε SU 称为传感器系数或传感器输出灵敏度。

应变测量原理

应变测量原理

应变片原理敏感元件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电阻应变片(简称电阻片或应变片)最简单、应用最广泛。

电阻片的应变­电性能(图1、图2)电阻片分丝式和箔式两大类。

丝绕式电阻片是用0.003mm‐0.01mm的合金丝绕成栅状制成的;箔式应变片则是用0.003mm‐0.01mm厚的箔材经化学腐蚀制成栅状的,其主体敏感栅实际上是一个电阻。

金属丝的电阻随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应变‐电性能。

电阻片在感受构件的应变时(称作工作片),其电阻同时发生变化。

实验表明,构件被测量部位的应变ΔL/L与电阻变化率ΔR/R成正比关系,即:∆∆比例系数 称为电阻片的灵敏系数。

由于电阻片的敏感栅不是一根直丝,所以 不能直接计算,需要在标准应变梁上通过抽样标定来确定。

的数值一般约在2.0左右。

温度补偿片温度改变时,金属丝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阻的变化。

因此在温度环境下进行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由两部分组成,即:∆ ∆ ∆∆ ——由构件机械变形引起的电阻变化。

∆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要准确地测量构件因变形引起的应变,就要排除温度对电阻变化的影响。

方法之一是,采用温度能够自己补偿的专用电阻片;另一种方法是,把普通应变片,贴在材质与构件相同、但不参与机械变形的材料上,然后和工作片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组桥。

电阻变化只与温度有关的电阻片称作温度补偿片。

利用电桥原理,让补偿片和工作片一起合理组桥,就可以消除温度给应力测量带来的影响。

应变花(图3)为同时测定一点几个方向的应变,常把几个不同方向的敏感栅固定在同一个基底上,这种应变片称作应变花。

应变花的各敏感栅之间由不同的角度α组成。

它适用于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测量。

应变花的角度α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电阻片的粘贴方法粘贴电阻片是电测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粘贴时,首先必须保证被测表面的清洁、平整、光滑、无油污、无锈迹。

二要保证粘贴位置的准确、 并选用专用的粘接剂。

测量电桥应用的试验

测量电桥应用的试验

测量电桥应用的试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电桥的应用,练习各种组桥并比较测量灵敏度。

二、实验原理:通过应变片可以将试件的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通常这种变化是很小的。

要实现测量,必须用适当的办法检测电阻值的微小变化。

为此,一般是把应变片接入某种电路,使电路输出一个能模拟这个电阻变化的电信号。

常用的电路有三种,即电位计、惠斯登电桥和双恒流源电路。

应变电桥一般采用交流电源,因而桥臂不能看作是纯阻性的,这将使推导变得复杂,对于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而言,其一般规律是相同的,为了能用简单的方式说明问题,我们分析直流电桥的工作原理。

(一)直流电桥在图1-1中,设电桥各桥臂电阻分别为R 1、R 2、R 3、R 4,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是应变片电阻。

图1-1 直流电桥电桥的A 、C 为输入端,接上电压为U AC 的直流电源,而B 、D 为输出端、输出电压为U BD ,且4411R I R I U U U AD AB BD −=−= (a )由欧姆定律知)((344211R R I R R I U AC +=+=)=固有344211R R U I R R U I ACAC +=+=, 将I 1,I 4代入(a )式经整理后得到))((43214231R R R R R R R R U U ACBD ++−= (1-1)当电桥平衡时,U BD =0。

由(1-1)式可得电桥平衡条件为4231R R R R = (1-2)设电桥四个臂的电阻R 1=R 2=R 3=R 4,均为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应变片,且在构件受力前电桥保持平衡,即U BD =0,在构件受力后,各应变片的电阻改变分别为△R 1、△R 2、△R 3和△R 4,电桥失去平衡,将有一个不平衡电压U BD 输出,由(1-1)式可得该输出电压为))(())(())((44332211442233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ADBD Δ++Δ+Δ++Δ+Δ+Δ+−Δ+Δ+=将(1-2)式代入上式,且由于△R 1«R 1,可略去高阶微量,故得到)(444332211R R R R R R R R U U AC BD Δ−Δ+Δ−Δ=根据KRR /Δ=ε,上式可写成 )(44321εεεε−+−=KU U AC BD (1-3) 上式表明:4KU AC 为一常数,由应变片感受到得)(4321εεεε−+−,通过电桥可以线性地转变为电压的变化U BD 。

金属箔式应变片与电桥测量电路

金属箔式应变片与电桥测量电路

金属箔式应变片与电桥测量电路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与电桥测量电路本实验包含两个部分:(1) 单臂电桥说明金属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2) 单臂、半桥、全桥特性比较。

实验1.1 单臂电桥一、实验原理:况。

本实验说明金属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应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牢固地粘贴在被测件表面上。

当被测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电阻值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将其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

电桥电路是非电量电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电桥平衡时,即 R1=R2 、R3=R4 ,电桥输出为零。

在桥臂 R1 、 R2 、 R3 、 R4 中,电阻的相对变化分别为? R1/R1 、? R/R 、? R2 , R2 、? R/3R3 、? R4/R4 。

桥路的输出与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当使用二片应变片时,如二片应变片工作,差动状态。

则有用四片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R1=R1=R3,R4=R ,于是,所以,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二、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测微头,电压表(毫伏表)三、实验步骤1. 按图 1 所示将全部部件连接其中差动放大器和毫伏表使用前都要调零,(电压表可不必调零)。

毫伏表放在500mV 一挡比较合适,图1 电桥电路连接2.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正负输入端连接起来,然后将输出端接到毫伏表的输人端,调整差动胶大器的增益旋钮,使增益尽可能大,同时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按钮,使毫伏表指示到零,调好后旋钮就不可再动。

3. 确认接线无误时开启电源4. 在测微头离开悬臂梁,悬臂梁处于水平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系统愉出为零。

5. 装上侧微头,调整到系统输出为零,此时测微头读数为梁处于水平位置( 自由状态),然后向上旋动测微头,从此位置开始,记下梁的位移与电压表指示值,继续往下悬臂梁,一直到水平下 7 一 8mm为止,并记下对应位置的电压表的值。

实验2: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2: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2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

二、基本原理:1. 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

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2. 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 、半径为r 、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2ρρπ==g L L R A r ..................(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 、截面积A 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 、dA 、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 。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 为:2ρρ=-+dR dL dr d R L r ..................(1-2) 式中:dL/L 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 dr/r 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

由材料力学知识可得:εL = - μεr ..................(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将式(1-3)代入式(1-2)得:()12ρμερ=++dR d R ..............(1-4),该式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

3. 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dρ⁄ρ。

应变片在测量中的布片组桥方法

应变片在测量中的布片组桥方法

六、数据记录

桥路图
应变片编号
应变读数(µε)
桥臂系数





拉伸
全桥
1、2、3、4
30
31
30
2(µ+1)

67
65
66

弯曲
半桥
1、3
17
22
22
2

41
48
46

扭转
全桥
5、6、7、8
69
73
70
4
141
142
141
七、分析说明与结论

分析在不同的布片、组桥方案下各观测值之间的关系。
应变片在测量中的布片组桥方法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所在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所在班级:车辆工程12-1班 小组成员:常浩 孙庆杰 马世辰 指导教师:刘丰 2015年4月
一、摘要

悬臂梁在多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复合变形时,研究 如何只测量其中某单一应变成分,排除其它应变量的影 响。在已完成实验1-6的基础上,注重学习实际测量中布 片组桥技术的具体应用。将电阻应变电桥的和差特性应 用于实际测量中,可以对受几种形式(拉伸/压缩、弯曲、 扭转等)的力共同作用而产生复合应力/应变的试件,做 到只测量其中某一应力/应变值而排除其它不需要测量的 应力/应变成分干扰。这需要对被测量构件的受力状态做 具体分析,正确地布片与组桥。本实验利用拉压弯扭实 验装置研究如何针对具体受力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通 过布片组桥测得物体在受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总之,这次三级项目的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
九、组内分工

常浩:实验、项目报告

动态应变测量实验报告

动态应变测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态应变测量实验报告篇一:应变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变片粘贴、使用的基本方法2、学习电桥的联线方法及电桥的测量原理和特点3、学习使用ws-3811应变仪测量应变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惠斯登电桥原理进行测量三、实验仪器微型计算机、ws-3811数字式应变仪、桥盒、应变片及其附件四、实验内容1.选择与桥盒内置电阻相匹配的应变片;2.用砂纸打磨钢片表面测点,使测点表面平整、光洁,并做清洁处理;3.用胶水把应变片和转接片贴到测点上,尽量使应变片与被测物紧密贴合,如图1所示;4.放置几分钟,使它自然干燥;5.如图2把导线接到桥盒插头上;6.打开应变数据采集程序,进行测试和设置:应变量程设置为±40000με,滤波频率设置为20hz,界面如图3;7.校准仪器,选择“自动校准”,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8.动态应变数据采集。

把桥盒连接到试验仪上,试验仪已与电脑连接。

把被测金属长片的一端用手按在桌沿,使它伸出桌面。

设置好参数,点击“开始示波”,此时波形为一条直线,说明连接正常,再用手拨动金属长片伸出桌面的那一端使它振动,这时波形如图5,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9.截图,保存数据。

实验完成。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六、思考题1.半桥接法应用于两个应变片,1/4桥接法应用于一个应变片,前者的桥盒上多接了一根两个应变片的共用线,少了一个短接插片。

2.清零操作是为了使开始的电压偏移量变为零,而校准的目的是使测试值更加精确,减少仪器的误差。

篇二: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1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一、实验目的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比较单臂、半桥和全桥金属箔式应变片三种桥式应变测量方式的各项性能
指标,以确定实验系统采用哪种应变电阻测量方式更为合适。

实验原理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通过钢带和金属铋素材以及其他电子组件构成的应变测量系统,它以电阻变化反映外力作用于它所处位置上应变参数比如应力、压力、位移等的变化。


式应变测量系统主要把箔式传感器通过桥式电路连接,采用桥式方式结成形成的放大系统,以及与之相配的信号处理装置,能够检测更小的微小应变,从而实现压力、位移等多变量
的实时测量。

实验装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微工控机,一台注塑机(模具温度可调),10只单臂、半桥和全桥金属箔式应变片,三种不同的应变测量系统,以及一套由计算机驱动的数据采集
系统。

实验方法
1.首先,我们调节注塑机的温度到所测试的温度等级,保持它处于恒定的温度状态。

2.然后,给定三种桥式应变片金属箔所处的表面位置,将10只应变片分别安装在相
同位置,连接到同一个微控机上。

3.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做240次应力波动,每次应力值为奇数,持续时间为一小时。

4.计算一小时内每只应变片的平均应变值,并记录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误差。

5.回算比较三种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特性,最终选出最佳的应变测量方式。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通过比较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到半桥式箔式应变片的平均应变值小于
单桥式和全桥式,误差也最小,使用效果最好。

因此在实际系统中采用半桥式的应变测量
更为合适,能够取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变片测量组桥方式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下图为1/4桥(类型I)轴向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下图为1/4桥(类型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1/4桥(类型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单个有效应变计元素位于轴向或弯曲应变的主方向。

具有补偿电阻(1/4桥完整电桥结构电阻)和半桥完整桥结构电阻。

温度变化可降低测量精度。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1/4桥(类型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2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3是1/4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称为补偿电阻。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1/4桥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R L是导线电阻,R g是额定应变计电阻。

下图为1/4桥(类型II)轴向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下图为1/4桥(类型I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1/4桥(类型I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有效应变计元素和无效应变计元素(1/4桥的温度传感元素,称为补偿电阻)。

有效元素位于轴向或弯曲应变的方向。

补偿应变计位于连接至应变样本的温度电阻附近,但并未连接至应变样本,通常平行或垂直于主要的轴向应变方向。

该配置常被误认为是半桥(类型I)配置,在半桥(类型I)配置中,R3为有效元素且连接至应变样本,用于测量泊松比的效应。

完整桥结构电阻可使半桥保持完整。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1/4桥(类型I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2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3是1/4桥的温度传感元素,称为补偿电阻。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1/4桥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R L是导线电阻,R g是额定应变计电阻。

下图为半桥(类型I)轴向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下图为半桥(类型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半桥(类型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两个有效应变计元素,一个位于轴向应变方向,另一个平行或垂直于主要的轴向应变方向,作为泊松应变计。

完整桥结构电阻可使半桥保持完整。

轴向和弯曲应变的灵敏度较高。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对主应变测量总效应的补偿由材料的泊松比确定。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半桥(类型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2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3是有效应变计元素,用于测量泊松效应(-ε)导致的收缩。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半桥(类型I)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v是泊松比,R L是导线电阻,R g是额定应变计电阻。

半桥(类型II)配置仅适用于测量弯曲应变。

下图为半桥(类型I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半桥(类型I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两个有效应变计元素分别位于应变样本顶部的轴向应变方向,以及应变样本底部的轴向应变方向。

完整桥结构电阻可使半桥保持完整。

弯曲应变的灵敏度较高。

不能测量轴向应变。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1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半桥(类型I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2是半桥的完整电桥结构电阻。

R3是用于测量收缩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电阻。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半桥(类型II)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R L是导线电阻,R g是额定应变计电阻。

全桥(类型I)配置仅适用于测量弯曲应变。

下图为全桥(类型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全桥(类型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四个有效应变计元素;两个位于应变样本顶部的弯曲应变方向,两个位于应变样本底部的弯曲应变方向。

弯曲应变的灵敏度较高。

不能测量轴向应变。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可补偿导线电阻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全桥(类型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用于测量收缩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2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3是用于测量收缩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全桥(类型I)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

全桥(类型II)配置仅适用于测量弯曲应变。

下图为全桥(类型II)弯曲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元素:
全桥(类型I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四个有效应变计元素。

两个位于弯曲应变方向,一个位于应变样本的顶部,一个位于应变计样本的底部。

两个作为泊松应变计,一个位于应变样本的顶部,一个位于应变计样本的底部,分别平行或垂直于主要的轴向应变方向。

不能测量轴向应变。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对主应变测量总效应的补偿由材料的泊松比确定。

可补偿导线电阻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全桥(类型I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用于测量收缩泊松效应(-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2是用于测量伸展泊松效应(+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3是用于测量收缩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全桥(类型II)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v是泊松比。

下图为全桥(类型III)轴向应变配置中的应变计电阻:
全桥(类型III)配置仅适用于测量轴向应变。

全桥(类型III)的应变计配置具有下列特性:
四个有效应变计元素。

两个位于轴向应变方向,一个位于应变样本的顶部,一个位于应变计样本的底部。

两个作为泊松应变计,一个位于应变样本的顶部,一个位于应变计样本的底部,分别平行或垂直于主要的轴向应变方向。

可补偿温度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不能测量弯曲应变。

对主应变测量总效应的补偿由材料的泊松比确定。

可补偿导线电阻对测量产生的影响。

1000 με时的灵敏度为~ mV out/ V EX输入。

上级主题:
相关概念
全桥(类型III)的电路图
电路图使用下列符号:
R1是用于测量收缩泊松效应(-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2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3是用于测量收缩泊松效应(-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R4是用于测量伸展应变(+ε)的有效应变计元素。

V EX是激励电压。

R L是导线电阻。

V CH是测量电压。

通过下列方程将全桥(类型III)配置的电压比率转换为应变单位。

V r是虚拟通道用于电压—应变转换方程的电压比率,GF是应变计因子,v是泊松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