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新理性主义解析
新理性与新方法

当西方学人陷于非理性和解构性思维走上不归之路的时候,中国学人提出了“新理性主义”的观点是极具救正意义的。
但是钱中文先生所说的新理性,主要着眼于对人文精神的呼唤,还不是全面救正西方非理性和解构性思维意义上的新理性主义,仅是这一文化总策略的重要方面。
因此本节花些篇幅,讨论一下新理性主义的主要内涵及其特征,以及它的方法论要求。
一、新理性主义的主要原则从前文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提供的机遇,中国学人目前讨论的新理性主义的课题,正是历史所呼唤的思维发展的前沿性课题。
从世界性看,它应当是将人类引向新历史境域的一面旗帜;从中国的角度看,它更是中国学人摆脱历史重负,迎头赶上世界性文化思潮,走出被动局面,参与人类文化理论建设的总策略。
它对于未来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20世纪中国的影响。
因此,我主张从文化和思维总体性上去理解和宣扬新理性主义[1]。
关于新理性,我以为它应当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它是指当下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清醒的、冷静的、深思熟虑后的理性的选择,即一种合乎理性的价值趋向。
例如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实践理性即伦理理性的张扬,就表明了一种思想家的睿智;再如钱中文先生多年来对人文精神的呼唤,这至少是中国学界应当追求的理性选择,它表达了我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愿,它至少证明我国文论界有人是相当清醒,相当理性的。
这里所倡导的新理性精神,明显是处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层面上。
当然这种价值取向并非处于一般世俗功利如工具理性的层面上,它是立足于人类长远利益,至少是关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着想的理性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非常实际的。
因为这种理性实际上处于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职业人格的核心地位上,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从事艺术创造和理论创造之前灵魂上自我拷问的出发点,也是其艺术创造和理论创造的归宿点。
同时,也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能够保持一份超越性的“孤独”,“举世皆醉我独醒”,发出理性的呐喊呼唤,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某些制衡作用的深层原因。
新理性主义

感谢您的聆听
THE END
对罗西而言,建筑设计就是通过捕捉城市中“集 体记忆”的“原型”,来揭示建筑文化的永恒性。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1931-1997)
“我一直认为我的建 筑是永恒的,我不是 沉迷于建筑,但我是 一直试图以一种真实 的方式来做建筑”
罗西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
从立面上来看,两边地,中间高,形成了一个山形的走势。
建筑的轴线
立面上是完全对称 的,对应的平面外 墙也同样如此,但 是内部为了满足功 能的需求,不没有 完全对称,做了一 定调整
北立面
南立面
·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
·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虚实处理
三个建筑实体自然而然的 夹出了两个半开敞的空间, 这是罗西比较善于运用的 方法,这种空间处理的方 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 个是照顾房间的采光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可以使整个 空间布局给活起来。
创作历程
社会政治阶段
城市阶段
各种方法设计阶段
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阶段
罗西的四个阶段
1:这个阶段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卷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潮流中,在这阶段当中他思考了文化 问题,这些文化问题,成为了他晚些时候的理论框架,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对城市进行文化渊源的探讨, 学生时代的他兴趣是新古典主义,后来又侧重文化渊源的探讨,继而又转向了意大利城市论战,1964前后则 关注在城市层次上类型学与形态学之间的关系。 2:城市阶段:从1965-1969年,在此期问他参加了编辑,出版工作,并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 的兴趣,对他的思维演化至关重要。在兼做《城市建筑》编辑时,将建筑确定为自主的对象,并认为建筑的 正确与否应通过历史上的惯例来确立。他将建筑作为严格的精神领域,建筑是理性的构建起来的,并认为存 建筑领域中任何一个操作均有严格的意义。他的理性思想在此阶段充分体现。 3:各种设计方案阶段:1970-1980年,罗西的理沦建立起来了,并将理沦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此阶段, 设计和写作对他同等重要,但他更偏爱用图像媒介来表达他的思想。1971年是其生活的转折点,他由由于支 持学生运动而与其他八位教授一起被免去了职位。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心理学思想

Baruch de Spinoza
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 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 茨齐名
(1632~1677)
心身一元论
心身合一的双边论
世界只有一个实体
心灵和身体是统一实体的两个属性
接受环境中物理刺激而生感觉反应是身体属性的功能,由感觉而生 知觉、而形成记忆,则是心灵属性的功能。
“我思故我在”(怀疑)
相信灵魂存在
理由:无论我看什么,或想什么,我可以怀疑我看错了,想 错了,看见蜡,其实不是蜡,想外界的东西,其实没有东西;
可是,无论如何,看错也好,想错也好,总有个在看,在想
的主体。所以这个主体必定是存在的。这个主体就是灵魂。 因此他的公式就是:“我思,故我在”(他所谓思,是广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
I.
真理来自理性,人的理性是神赋予的先天本质
II. 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使心具有主动功能
III. 理性助人合理思维,从而明了真理,获得知识
René Descartes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的先驱 近代哲学之父 (1596~1650)
认识论与方法论
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 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 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 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 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 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 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 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
类型学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方方面面:定义、历史、作为城市本体论的类型学,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阿尔甘的类型学,维勒的类型学,柯尔孔的类型学,克里尔的实用类型学,和罗西的城市建筑类型学。
【关键词】类型学“元”理论理性主义类似性城市城市记忆类推方法L·克里尔罗西随着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人们对类型学重新开始重视,这就是类型学的复兴。
对类型学的重视也是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因为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结构主义为类型学的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作为结构主义基础的符号学理论,在任何符号系统中符号传达意义的能力有赖于特定系统中约定俗成的关系结构,而不在于符号与外在的先存在,或与外在现实的某种固定联系上。
建筑与语言相似,在这两个领域内,历史呈现的过程不是那种一个阶段彻底抹去前一个阶段的过程,而是每个阶段都有遗痕留存,这些不同阶段的痕迹又保持在今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上。
类型犹如语言,语言总是先存在于个人的或团体的语言能力之前。
建筑的系统总是先于个体建筑师和某个建筑历史阶段之前。
正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类型使得该系统得以传输意义。
类型与历史中任何一个时刻呈现在建筑面前的的任务互动而形成整个建筑系统。
类型学的重兴属于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而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类型学不是从纯形式或纯语言学角度入手的,而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新理性主义讲演PPT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意】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2、建筑作品: 1976年 圣.卡塔多公墓 1979年 威尼斯双年“水上剧场” 1970年 格拉拉公寓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六、小 结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二、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1926年,意大利米兰“理性主义” 七人集团的成立标志了理性主义的开 端,他们追求真诚和理性、普遍规律 及与传统的结合。理性主义建筑往往 采用简洁单纯的几何形状,倡导将 “有机”的观点引入建筑,将环境作 为现代与历史、建筑与传统之间联系 的纽带、桥梁。
1.起源及发展
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 建筑思潮。起源于60年代意大利对城市建筑的 讨论。代表人物有:罗西、格拉西、阿莫尼洛、 格里格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一、发展概况
1、发源地:60年代,意大利 2、理论背景:
政治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2)理性主义及理性主义建筑
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发展
意大利理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在第 2次世纪大战以后,虽然理性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已经不存在, 但它的思想和语汇,引起更多的关注,作为意大利建筑的 成熟标志, 理性主义建筑 也是对世界建筑的重要贡献, 其 影响遍及世界各 国, 影响了迈耶、 路易 康、 詹姆斯 斯 特林、阿尔 瓦 奥托等建筑大师的创作道路, 形成了赫尔辛 基文化宫、 巴西议会大厦、 孟加拉国议会大厦等lism)
特征
重视逻辑性,采用国际风格的纯洁的语言,意大利理性 主义称之为“理性”。 不反对传统,认为传统是不可能被割断的。他们批判未 来主义。 将意大利传统文化精神,如新古典主义的端庄,融入现 代建筑语言。 反对学院派的复古主义。30年代以后,意大利理性主义 在压力下,虽然向法西斯靠拢,还是受到官方文化的打 压。
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2、先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的建筑。
3、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为中心、以小资产阶级意识兴起的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建筑形式。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叶~20世纪初,欧美盛极一时的建筑形式,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也称“集仿主义”。
5、分离派:1897年,一部分人从维也纳学派中分离出来,成立“分离派”,声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
主张造型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6、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以比利时布鲁塞尔为中心,以在绘画、装饰及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特点为目的的运动。
特点:①极力反对历史样式②主张采用新的简化建筑装饰题材并大量使用易于制作曲线的生铁构件③主要特征表现在室内。
6、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特点:高层建筑、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立面。
7、草原式住宅:20世纪初,赖特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特点:①在造型上力求新颖②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③平面常作成十字形④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又大,室内光线往往比较暗淡⑤惯用水平线条⑥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⑦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8、德意志制造联盟:为了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上和英国抗衡,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建筑观: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使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在建筑形式当中体现出来9、表现主义: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戏剧。
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10、未来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发源于意大利的流派。
理性主义与新理性主义

响着人 们 的精 神 与思 维 。建 筑 中 , 性 主义 正 是 理
在 这样 的一 种大背 景 下产 生 的 。1 2 9 6年 , 意大 利
米 兰“ 理性 主义” 人集 团 的成立标 志 了理性 主义 七
单 深化 与更新 ?这 里做 一个 初步探 讨 。 在《 现代 汉语词 典 》 , 于 “ 中 对 理性 ” 一词 的解 释 是这样 的 :1 指 属 于 判 断 、 理 等 活 动 的 ( “. 推 跟
Ab ta t Th an r p e e t t e ,wo k ,a d t e d sg rn i ls o to aim n w to sr c : em i e r s n ai s v r s n h e in p icp e fRain l s a d Ne Ra i—
理 性 主义提 供 了理 论基 础 。
呈 的历史 , 这段 历史 由多位建 筑大 师所 组构 , 为形
形 色色 的建筑 与 流派 所 弥 合 , 为 一 个 完整 而 凝 成
1 理 性 主义 及 理 性 主义 建 筑
1 纪后 期 , 洲古 典哲 学 在 黑格 尔 之后 渐 9世 欧
渐衰落 , 出现了许 多新 的哲学 派别 , 这些 新 的科 学 主义 的哲学 流派重 视 客观实 际 , 视实 证经验 , 重 提
化, 并且 总是 表现 出新 的东西 … -1。他们追 求 [ 3
概 念 的界定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为我 们 了解 理性 与 新
收 稿 日期 :0 60 -8 2 0—92 作者简介 : 王
真诚和 理性 、 遍 规 律 及与 传 统 的 结合 。理 性 主 普
涛 ( 9 5 )女 , 程 师 , 士 , 要研 究 方 向 为城 市 规 划 。 17 一 , 工 硕 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M·昂格尔斯 作品
• 1982~1988年 瑞士卢加诺的戈塔尔 多银行(Bank of Gottardo,Lugano, Switzerland) 1995年 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1996年 马尔堡市利特街的住宅群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Ritterstrae,Marburg,Germany)
新理性主义 建筑
New Rationa Lism 也称坦丹札 学派La Tendenza
代表人物
• 意大利建筑师、建筑理 论家A.罗西 • 建筑师及理论家格拉希 • M.博塔(Mario Botta) • 德国建筑师O·M·昂格尔 斯 • 卢森堡建筑师R·克里尔 (Rob Krier) • L·克里尔(Leon Krier)
阿尔多.罗西
• 他的著作是《城市建筑》 • 1971年 圣。卡塔多公墓(San Cataldo Cemetery,Modena,Italy) • 1970~1973 米兰的格拉拉公寓 (Gallaratese 2residential complex,Milan,Italy) 一个超乎寻常的长条形建筑, 长182米,进深仅12米,由于 地形高差而分成两部分。
格拉希
• 他的著作《建筑的逻辑结构》是倡导 新理性主义思想的又一力作。
M.博塔(Mario Botta)
• 提契诺学派Ticenese School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备受关注的瑞士建筑师 • 1972~1973年作品 圣·维塔莱河旁 的住宅群
O·M·昂格尔斯
• 德国建筑师及理论家 他探讨了建筑生 成的结构原理。“建筑的新抽象”(New Abstraction in Architecture) 还原 空间的基本概念。
R·克里尔(Rob Krier)
• 他的著作是《城市空间》
L·克里尔(Leon Krier)
• 1974 伦敦的皇家敏特广场(the Royal Mint Square Project ) • 1976 巴黎的拉维莱特区规划(La Villette Quarter in Paris) • 1978 卢森堡市中心规划(the Center of Luxembourg City)
• 他们追求的理性建筑是“用恢复城市 空间的精准形式的方法来反对城市分区 所造成的一片废墟”
1974 伦敦的皇家敏特广场(the Royal Mint Square Project ) 1976 巴黎的拉维莱特区规划(La Villette Quarter in Paris) 1978 卢森堡市中心规划(the Center of Luxembourg City)
谢谢观赏 ~~上剧场 (Teatro del Mondo,Venice,Italy,) 罗西后期的作品日渐显现出了对更丰富 的材质与构造的追求以及对地方历史的 更戏剧性的提炼。 1990~1994年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博尼芳丹博物馆(Bonnefanten Museum,Maastricht,Hol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