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名著选读

合集下载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学前教育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中外的学前教育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它们不仅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本中外学前教育名著的选读,探索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摩天楼的大脑:低年级教育的本质》本书是美国教育家Howard Gardner的经典之作。

Gardner认为,儿童的学习是由内在的兴趣和驱动力推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育者应该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教育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艺术和创意的教育》《艺术和创意的教育》由英国教育家和作家Herbert Read编写。

这本书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Read认为,艺术不仅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更是孩子们开发自己潜力的途径。

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还提到,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交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自信心。

教育者应该将艺术活动纳入学前教育的课程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意大利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的《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是一本不可忽视的学前教育名著。

Montessori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强调了儿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她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和学习者,教育者的角色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环境,引导他们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潜力。

Montessori教育注重个别差异的尊重和关怀,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和社会互动,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技能。

除了这几本名著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著作也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PPT课件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PPT课件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
(3)“名著”,永不过时。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
名著的内容是立体的;
“伟大书籍永远超过每个人的头脑。”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
名著的内涵是创造的。
14
2、教育名著
(1)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教育名著都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 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 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
21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论语学记孙子老子劝学墨子大学中庸乐记师说管子韩非子颜氏家训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陶行知文集不陶行知教育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庭教育陈鹤琴22四教育名著目录四教育名著目录外国外国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给教师的建议教学过程最优化巳班斯基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
19
研读教育名著的全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 个阶段:
读 议 省 写 用
20
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
《论语》、《学记》、《孟子》、 《老 子》、《劝学》 、《墨子》 、 《大学》、 《中庸》、 《乐记》 、《师说》、《管 子》、《韩非子》、《颜氏家训》、 《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 程》、《陶行知文集》与《陶行知教育 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 庭教育》(陈鹤琴)
成12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每组4人。 第三,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讨论工
作。包括课前的名著阅读、资料查阅、讨论组 织工作,以及课堂讨论中的主持安排工作。 第四,讨论的材料作为平时作业考核的部分。 因此,要求讨论的同学提交书面文字材料(提 纲或者讨论稿),并准备好幻灯片,以便演示。

初中12本必读名著和24本选读

初中12本必读名著和24本选读

初中12本必读名著和24本选读初中阶段,学生们通常需要阅读一些经典的名著,这些作品既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初中阶段的12本必读名著和24本选读的推荐清单:12本必读名著:1. 《红楼梦》曹雪芹。

2. 《西游记》吴承恩。

3. 《水浒传》施耐庵。

4. 《三国演义》罗贯中。

5.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6. 《儿子与情人》余华。

7.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8. 《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9.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10. 《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

11. 《老人与海》海明威。

12. 《1984》乔治·奥威尔。

24本选读:1. 《红与黑》司汤达。

2.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3. 《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4.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5. 《福尔摩斯探案集》阿瑟·柯南·道尔。

6.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廉·莎士比亚。

7.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J.K.罗琳。

8. 《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

9.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10. 《威尼斯商人》威廉·莎士比亚。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12.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13. 《红字》纳撒尼尔·霍桑。

14.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15.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16. 《小妇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17. 《荆棘鸟》哈珀·李。

18. 《人间失格》太宰治。

19. 《雪国》川端康成。

20. 《蝇王》威廉·戈尔丁。

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2. 《红与黑》司汤达。

23. 《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初中语文必读选读名著阅读书单完整版

初中语文必读选读名著阅读书单完整版

中考名著阅读书单优先选择语文教材中指定名著篇目。

今天于老师就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为例,给大家呈现一份中学教材名著必读书单,具体参见以下表格:《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围城》作者:钱钟书《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中小学「新」教材内容有变化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统编义务教育教材,至2019年,七至九年级已全面推行统编教材,课本中明确规定一些名著为必读书目,而且,中考语文也将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明确表示,名著阅读和课文的地位同等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教育者把名著阅读纳入了中考,分值会高达20分左右。

这都表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今天专门为大家罗列了最新统编教材初中七至九年级必读名著及已定选读名著书目。

七年级(上)必读书目:《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鲁迅先生以一个成年人的感悟回忆童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积极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在阅读时可以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方面展开阅读。

感受鲁迅是怎样叫醒沉睡的国人。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该《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人教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主编,含教师用书,该系名著书系与教材配套,适合大家使用,后边不做重复赘述。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吴承恩善意的嘲笑与辛辣的讽刺,将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

阅读时可把内容中的谚语俗语等摘抄下来,感受来自明代的智慧和汉语言传承的魅力。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加简介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加简介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加简介高中生要是有一本必读名著导读,读书就简单方便多了。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一起来看看。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论语》中有许多记述孔子与其弟子日常生活片段的小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为孔子温文尔雅、思想明晰、深沉老练、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的动人形象溢彩增辉。

并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绘出孔门弟子的群像,点染出他们各具典型特点的不同性格。

如子路的鲁莽率直,颜渊的安贫乐道,子贡的善于辞令,曾参的沉稳谦虚……作者和时代背景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早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引起外国学者的注意与重视,并传播到海外。

据日本学者林泰辅《(论语)年谱》统计,古今中外介绍、研究《论语》的著作多达三千种。

在二十世纪中叶,《论语》被译成外文的种类之多,以及出版发行数量之大,已居世界十大名著的第二位。

《论语》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不仅施强大影响力于国人,而且其影响早已超越国界与种族的限制,远播五洲,历来为世界进步人类所重视。

西方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早就注意到了《论语》所阐释的儒家思想的道德意义与政治意义,并给以褒扬的评价。

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精读过《论语》等许多儒家文化经典。

认为孔子的伦理学说有助于建立幸福与理想的社会。

伏尔泰把《论语》中记载的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孔子的画像悬挂在个人的小礼拜堂中,朝夕膜拜。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也深受《论语》的影响。

一七九三年,他在起草著名的《人权宣言》中庄重地引用了《论语》中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以表述对“自由”的“道德界限”的看法;后来,那段文字写进了法国的宪法。

高中生必读名著导读:内容简介为使读者在漫游中身心受益,本书帮助读者选读、速读,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以历史为经,以作者为纬。

具体到每篇作品,又以作品档案、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人物欣赏和精彩片断平面展开,纵向点击。

《教育名著选读》试题库

《教育名著选读》试题库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题库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1.儒家重要经典《论语》的作者是()。

A.老聃 B.孔丘 C.孟轲 D.荀况2.集前代注疏之大成的《<论语>集注》的作者是()。

A.马融 B.何晏 C.皇侃 D.朱熹3.孔子“性相近也”中的“性”字是指()。

A.性别 B.性格 C.天性 D.习性4.“有教无类”中的“类”字通常认定是指()。

A.族类 B.阶级 C.类别 D.类型5、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明确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6.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高足弟子是()。

A.颜回 B.子路 C.冉有 D.子贡7.《学记》的成书年代通常认定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8.《学记》是出自儒家“六经”中的()。

A.《易经》 B.《书经》 C.《礼经》 D.《春秋经》9.“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的字义为()。

A.学生 B.教 C.学习 D.校10.“严师为难”中“严”字的字义为()。

A.严格 B.严厉 C.尊敬 D.严选11. 西方最早论述优生问题的思想家是()。

A. 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2. 柏拉图主张教育由()。

A. 家庭管理B.学校管理C.国家管理D.社区管理13.在西方,最早倡导教育性教学的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14.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为()。

A.18世纪 B.19世纪 C.17世纪 D.16世纪15.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为()。

A.《世界图解》 B.《人的教育》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大教学论》16.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证了班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为()。

A.杜威 B.蒙台梭利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17.洛克详细论证了()。

A.“白板说” B.内发论 C.泛智论 D.“灵魂回忆说”18.《教育漫话》一书的主题是()。

A.绅士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文雅教育 D.科学教育19.“外铄论”这一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宗师为()。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课件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课件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课件一、概要本课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教育名著,探索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精髓,从而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素养。

通过选读经典教育著作,我们将一起探索教育历史的长河,领略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并反思现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我们将从古代教育名著入手,了解早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脉络。

这些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还揭示了教育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与作用。

通过阅读《学记》、《论语》等古代教育经典,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对于教育目标、方法和意义的独到见解。

我们将转向近代和现代教育名著的选读。

这些著作代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通过阅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经典著作,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发展。

本课件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主题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精神。

我们还将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教育名著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提升教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还将学会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件将引领学生踏上一段探索教育智慧的旅程,让他们在经典著作的熏陶下,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

1. 介绍教育名著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教育领域,名著不仅仅是经典之作,更是智慧的结晶。

这些书籍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能够闪耀出耀眼的光芒,为我们提供关于教育的深刻见解。

智慧的启迪:教育名著汇聚了众多教育家的智慧和心血。

阅读这些著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碰撞与融合,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教育视野。

方法的借鉴:名著中不仅包含了教育理念,还往往涉及到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往往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工具。

人性的探索:教育不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人性的培养和塑造。

初中经典的书目

初中经典的书目

初中生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目录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华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初中生课外选读文学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社会科学与艺术《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苏菲的世界》《理想国》《法律的故事》《漫话圣经》外国文学名著《哈姆雷特》《唐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人物传记《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我的父亲邓小平》《拿破仑传》《林肯传》《甘地自传》《丘吉尔传》《罗斯福传》《牛顿传》《达尔文》《爱迪生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华罗庚》《杨振宁传》《贝多芬传》《肖邦传》《梵高传》《卓别林传》《松下传》《比尔·盖茨传》《永远的乔丹》科普读物《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科学的历程》《魔鬼出没的世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华罗庚科普著作选》《宇宙》《趣味数学》《从元素到基本粒子》《元素的故事》《昆虫记》《森林报》《基因的故事》《克隆的世界》《人类的故事》《数字化生存》《未来时速》《寂静的春天》《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经济》人生教育《人生宝典》《傅雷家书》《人性的弱点》《富兰克林自传》《海伦·凯勒传》《红岩》文学艺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哈利·波特》《郑渊洁故事集》《花季·雨季》《西方美术史话》《美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教育名著选读一、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代表作:《语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论教育适应自然;论教学原则;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夸美纽斯的主要观点: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

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

在他看来,世上万物都有一种秩序,即规律,人及人类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有其自然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规律。

在夸美纽斯看来,童年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

学校教育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

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教育除了要适应其本身的自然规律以外,还要合乎儿童身心发展的天性,适合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照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挎美纽斯的教育原则:(一)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主张尽可能地用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实际观察是首要的,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他认为,经过直观而获得的知识是最可靠的,也最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教学应当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的时候,应当使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

夸美纽斯还详细提出了直观性教学的一些具体要求。

(二)系统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进行。

他主张教学科目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教学要遵守严格的时间,不能随意打乱计划;教学要系统连贯。

(三)自觉性原则夸美纽斯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认为这样做是违反自然的。

他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

为此,学校要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吸引力;学校要美化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乐于上学。

(四)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在于领会,而且在于巩固和运用。

他要求,首先要理解知识,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忆;其次要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夸美纽斯反对死记硬背,反对把记忆当作唯一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将人从出生到成年分成四个时期,与此相适应,儿童应进入四种学校接受教育,即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文学校和大学,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学校制度。

这种前后衔接的全民教育体系是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贡献。

夸美纽斯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因此儿童应不分贫富、性别,全部入校学习。

他要求实行学年制,所有学校应在一年的同一时间开学,同时放假;每年招生一次,秋季开学;年终要实行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学校应制定工作计划,按年、月、日、时安排工作。

与此同时,夸美纽斯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

根据这种制度,学生被组织成班级,每个班又分成几个小组;一名教师向全班授课,一个教师可同时教几百个学生;学生组长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

对夸美纽斯的评价: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

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坚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教学应该遵循的几大原则,这在西方教育史上还是首次,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

他所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更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后人广泛采用,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所编写的教科书流传各地,成为儿童喜爱的读物。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受其时代所限,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例如,他过分夸大了直观教学的作用。

他一方面主张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神学的教学,宗教色彩十分浓厚。

尽管如此,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约翰·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的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道德教育论杜威的主要观点:杜威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教育是实现有效联系和交际的渠道。

教育的职能是延续社会生命。

不管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密切结合,因此杜威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杜威还十分重视儿童这一环节,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杜威提出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调动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

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并能保证人类永远进步。

杜威视教育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学校,把参加现实生活作为媒介,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改造为儿童活动的园地和生活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

“学校即社会”,但学校决不是成人社会的翻版。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

理想的学校是对成人社会进行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便是它的范例。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

他认为教育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有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

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

“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杜威认为,从广义上说道德就是教育。

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

在实施德育方面,杜威首先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生活于其中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有关善恶的知识,从而就能知善而行善。

其次,杜威认为应结合智育进行德育。

最后,杜威还很重视教育方法的教育作用,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对杜威的评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新教育,他被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国,功绩是巨大的。

但由于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轻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曾导致学校教育知识质量的下降,其理论因此而受到批评。

杜威是20世纪美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教育家。

三、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一)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或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

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学、教育和教养的统一论者。

(二)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

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三)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

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

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

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教育实际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

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