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空城计》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课件《空城计》PPT课件

2、发挥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扬长避短,实现目标。
课外拓展:
诸葛亮几乎成为 智慧的代名词 ,有关他的故 事,你还知道 什么?
三 國 鼎 立
掌握生字
分析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兵临城下 临危施计 司马中计 孔明释计
• 试结合故事的情节,说一说诸 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 的特点以及为了表现人物所运 用的描写 方法。
明确 •
•
正面描写
临危不惧
诸 镇定自若 外貌描写
葛 亮
谨慎小心 知己知彼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空 城 計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散
海人,山西太原人。
《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
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2020/3/22
2、司马 懿简介
• 司 马懿 是 魏 国 的名 将,才 智 多 变,文 武 双 全。虽然 为 魏 国 立下 不 少汗 马 功 劳,但是 一 心 却 想毁 灭 魏 国,建 立 自 己的 王 国,以便 统 一 三 国, 建 立 新 王朝。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的笑
(想: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五万大军,我只有 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
抚掌而笑→ 如释负重的笑
(想: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 成功自豪的笑
(想: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司马懿,还 Nhomakorabea让他吃个 败仗,司马懿你真是太傻了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

空 城 計
盡古 付今 笑多 談少
一 慣白 壺 看髮 濁 秋漁 酒 月翁
三 國 演 義
中事 喜 春江
相 風渚 卷
逢
上首
詞
幾青 是 度山 非 夕依 成
浪滾 花滾 淘長
三 國 演
陽舊 敗 盡江 義
紅在 轉 英東
頭 雄逝 卷 立
第 六 段
孔 明
│
敵 的 道 理
孔 明 解 釋 不
释 计
能
逃
避
強
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处乱不惊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司 马 懿
疑心病重 主观武断 老谋深算 马失前蹄
作者运用那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 段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 “尽皆失色”来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二段,城 外尘土冲天、大兵压境的环境描写与诸葛亮在城楼 上悠闲自在的弹唱表演,突出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 气度。第四段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 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五段司马军尽去,众官“无 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突出诸葛亮的与众 不同。第六段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 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空城计》课件(56张PPT)

哨”:巡察,探察。 模:mú(模样)(模子mú zǐ);mó(模型) (模糊) 笑容可掬(jū ):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 捧着。 麈 尾 zhǔ :即拂尘。 旁若无人: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抚fǔ掌:拍手表示高兴。即“拊掌而笑”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 chéng 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遁:dùn 逃跑,逃离。 言讫(qì ):说完。讫:完结,终了。 “得不为wéi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 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 相当于“被”。
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
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
长 篇 篇 篇
分 类
中 短
小小说(微型小说)
我来介绍空城计的背景:三国时魏主曹
丕新亡,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 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 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 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 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 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 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 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 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式万分危急。
空城计
1、掌握文中重要生字词的拼音及解释。 2、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 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1、生字: dùn nì hài jīng fén zhǔ
jū fǔ
《空城计》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空城计》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空城计》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空城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课前己利用课余时间初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初一学生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敢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根底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根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
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故事梗概。
1、复习字词懿(yì) 氅(chǎng)纶(guān)笑容可掬(jū)遁(dùn)隐匿(nì)无不骇然(hài) 言讫(qì)2、介绍作者和作品(三)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1、诸葛亮为什么要实施“空城计”?A、军力比照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
七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课件 语文(通用)

•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2021/5/112021/5/112021/5/11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说一说:空城计何以成功?
之疑 际中 奇生虚 而疑者 复,虚 奇刚之 。柔,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专家告诉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4:56:36 AM
•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13. 空城计
罗贯中
讲一讲 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比一比:
谁知道的歇后语多?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三十六计-空城计》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十六计-空城计》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十六计-空城计》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三十六计败战计空城计【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空城计》解析知识讲解

C.小说的情节通常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D.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有概括介绍,也有具 体描写;有外貌描写,也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点拨】《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创作上采取“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基本史实取自《三国志》,主要事件和人物历史上的确存在,但书中有大量的虚 构,即使是历史上确有的事件和人物,也几乎都经过了艺术加工,不能等同于历 史。
【点拨】A项“模”读mú; C项“纶”读 guān D项“懿”读yì。
➢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C)。
➢ A.分拨 峰拥 笑容可掬
➢ B.凭栏 旌旗 忘行出入
➢ C.抚掌 洒扫 故作姿态
➢ D.塵尾 焚香 旁若无人
【点拨】A项“峰拥”应为“蜂拥”; B项“忘行出入”应“妄行出入”; D项“塵尾”应为“麈尾”。
《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 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止, 共97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 体长篇历史小说。五十回以前(赤壁 之战以前),写出了中华大地上无数 军阀割据的局面及这些军阀各自消长 沉浮的命运;五十回以后,则集中写 魏、蜀、吴三个政权各自的发展及相 互间的关系。
关于故事背景
➢1.找出文中描写 诸葛亮“笑”的语 句,认真品读。
➢仔细揣摩诸葛亮 当时的心理活动。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的笑
(想:……)
三笑 抚掌而笑→ 如释负重的笑
(想:……)
拍手大笑→ 成功自豪的笑
(想:……)
找出描写司马懿“疑”的词语,并说说从 中表现了司马懿怎样的性格呢?
《空城计》原文和翻译译文

《空城计》原文和翻译译文1、《空城计》原文和翻译译文《空城计》原文和翻译【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解释】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
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
解,卦名。
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
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
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
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
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按语】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
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恼惧。
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
版干裁立,敌又暴至。
略无守御之具。
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
守圭日:“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
”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
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
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
廷不关城门。
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
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
廷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空城计【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怪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鹤氅ch ng:用羽毛编成的外衣。
纶gu n巾:用青色丝带编的头巾。
敌楼:筑在城上,用来观察敌情的城楼。
笑容可掬j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莫非:莫不是,大概。
表示推测。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骇h i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q :说完。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
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
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
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
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2、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
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大学图书馆。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
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不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描写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诸葛亮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慎谋能断,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二、文章脉络课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兵临西城。
第二部分:发展,临危施计。
第三部分:高潮,司马中计。
第四部分:结局,孔明释计。
三、重难点导析⑴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先弄清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人物塑造是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小说是否成功。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小说的环境是人物生存的条件。
三者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篇或一部小说的整体。
⑵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
《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描写了他的语言、神态、肖像、动作,这些都是属于正面描写。
同时也描写了次要人物——众官来从侧面衬托;还描写了反面人物司马懿的多疑从反面来衬托。
通过以上的描写,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⑶如何理解诸葛亮的“笑”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
一是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自己表现得越轻松,司马越生疑,但毕竟太危险了,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孔明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自己所料不错,司马果然中计,因而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
三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而笑”。
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
”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但毕竟比自己略逊一筹,不出自己所料。
【类文品读】狗风波办公室主任调走了,位置空出来了。
新调来的黄局长说,马上从机关里提拔一名干部担任此职。
不少人都期待着黄局长的恩泽降临自己的头上。
但普遍认为,办公室副主任马波最有希望。
一是他干办公室副主任多年;二是他已过不惑之年,如果这趟末班车坐不上,今后也许就没机会上升了。
黄局长上任没几天,也说马波同志不错。
马波不敢掉以轻心,工作兢兢业业,对领导毕恭毕敬。
没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小狗的突然出现,搅乱了他的好梦。
小狗是黄局长家的。
从黄局长搬进机关宿舍的第一天起,这只小狗每日总有几次要窜马波的门,在屋里吃饭拉屎,在每个房间嗅出嗅进,俨然一副主人神态。
马波的儿子对这只小狗很烦,一日,高抬右脚,正要猛踢小狗,恰好被马波看见,他立即制止道:“不许胡来!打狗欺主。
黄局长刚上任不久,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事闹得黄局长不高兴。
”儿子不服气地嘟哝:“我们家简直成了狗窝!”马波也不理睬儿子,连忙从橱柜里端出好菜好饭让小狗享用。
看着那条小狗贪吃的馋劲,马波言不由衷地说:“这只狗还真可爱!”一日,马波忽听得小狗在黄局长家发出挨打后的叫声,他正纳闷,又听得黄局长在高声责骂儿子:“打狗就是欺主!你如果再敢打它,你就再别进这个家门!”马波这才进一步明白了小狗在黄局长家的地位,更加不敢得罪这只小狗。
可马波的儿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日,在家里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
马波慌得手足无措。
幸好那日黄局长一家都外出作客了,否则,马波真的只有跳楼了。
一连几日,马波不敢正视黄局长的脸,害怕黄局长询问小狗受伤之事。
没料,还有更大胆之人,竟然把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了。
黄局长知道那只小狗死后,表情严肃,一连几天都紧绷着脸。
马波很想对黄局长解释,说明自己的儿子只是打伤了狗,并没有打死它,但一见到黄局长那阴沉沉的脸,又不敢说了。
黄局长几次碰到马波,总像有话要说,但又没说。
马波很紧张。
那日,黄局长终于上了马波的家。
马波连喘气都觉得困难了。
黄局长说:“你们家那只小狗很可爱,从我搬来的第一天起,它就经常到我家去玩,可我儿子不小心,竟然失手把它打死了。
我觉得很对不住你……”原来小狗不是黄局长家的,而是一只野狗!马波大喜过望,致使血压陡然上升,眼前一黑,便晕乎乎瘫倒在沙发上。
黄局长见马波瘫倒在沙发上,慌忙叫人把马波送进了医院。
回家的路上,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唉!”不久,新办公室主任到职,但不是马波。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2.造成马波思想感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当马波误认为狗是黄局长家的时,对狗的态度是怎样的?4.文中“黄局长高声责骂儿子打了小狗”这一段描写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当他的儿子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后,马波的反应是怎样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6、当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后,马波更是紧张,而黄局长更是表情严肃。
这时他们各自又是怎样的心理活动?7、黄局长到马波家说的那一段话,在故事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对马波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结合故事内容,理解一下黄局长说这番话的巧妙之处。
参考答案:1、①马波②因为他的表现最能反映出深刻的主题。
2.狗的主人是谁。
3.小心伺候,不敢怠慢。
4.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形成悬念。
5、①慌得手足无措。
②胆小怕事,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得罪领导。
6、马波紧张是因为怕黄局长误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打死了狗,黄局长表情严肃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失手打死了小狗,而双方都把狗的主人弄错了。
7.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达到高潮。
②使马波大喜过望,乐极生悲。
8、提示:马波大喜过望,进而晕倒,黄局长并不知个中缘由,误以为受不住狗死之事的打击造成的,从而产生新的误会,以为是对黄局长的得罪,因此,马波没能荣升办公室主任一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构思实属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