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腾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合集下载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腾伯格提出(Robert J·Sternberg)。

作者对爱情进行了各种分析,认为爱情存在三个要素: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第一要素:亲密(intimacy)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

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亲密抱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

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

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

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

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

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

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

5.跟被爱方互相理解。

情侣应互相理解。

他们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对方的感情和情绪心领神会,懂得以相应的方式互相作出反应。

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

爱方应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

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应分享他们的财务,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

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

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应该这样。

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

这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具有这一因素。

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提出了爱情三元论。

这一理论认为,爱情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激情、决心和依恋。

第一层面是激情。

这种爱情主要是指初恋或浪漫的、情感上的吸引。

在这个阶段,个体往往对另一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通常会感到充满活力和刺激。

激情的阶段往往充满着浪漫的幻想和强烈的欲望。

第二层面是决心。

在这个阶段,爱情变得更加承诺和稳定。

决心的爱情不再只是情感上的吸引,而是建立在理性和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

个体往往决定为对方付出,并为了维持关系而做出努力和取舍。

第三层面是依恋。

这种爱情是建立在长期共同生活基础上的,强调亲密和陪伴。

依恋性的爱情是通过共享生活、相互依赖和互惠互利来维持的,它强调长期的稳定和信任。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理解爱情的角度。

它认为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吸引,也需要决心和依恋的支撑。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爱情关系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
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是1960年由西班牙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一种人
际交往理论,认为这一爱情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激励、适应和快乐。

其中,激励是指一种积极的心情,由某种刺激在头脑中产生的情绪;适应则是指相互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和自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乐则是指两个人相处的愉快与满足感,是双方沟通交流的结果。

把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用到建筑中来,可以让居住者在空间内分享维护、
快乐和欢乐的情感;激励的作用可以给居民以生活目标,也可以让居住者在空间内感受新鲜感;适应和快乐这两项因素则可以细化及丰富建筑空间内的氛围,营造起舒适、轻松、惬意的居住环境;而在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内,美感饱满地可以包含艺术、音乐、园林等众多元素,以及使用精心设计的礼宾区,这些都可以增强双方的快乐与满足感,进而促进彼此感情的发展。

推行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的设计理念的建筑,可以让居住者体验到自然与艺术的结合、美丽与惬意的完美结合;房屋采用宏伟精致的低矮造型,结合庭院、景观和视觉元素;用以表达建筑的雅致美学、优雅宽敞的室内外空间和内在的灵气;家居的建造以及家具的安排细节更可以洋溢出几许甜蜜的家的感情,以及温暖的气氛,让使用者可以更加愉快的在其中度过时光,追求深厚的爱情。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2009-08-20 11:32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爱情三角理论-理论概述社会心理学家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只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爱情三角理论-亲密第一要素:亲密(Intimacy)“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

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

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

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

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

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三角形理论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他将爱分成三个元素,并把他们形象的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他们分别是亲密(意即与伴侣亲近和相联系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你只愿同某人分享秘密,而别人一无所知)、激情(是爱情的动力,可以理解为生理上的吸引或性)和承诺(意即双方决定开始一段感情,愿意承认这段感情并承诺维持这段感情)
1、不具备爱的三个元素=无爱
2、具备一种爱的元素:
亲密→喜欢式爱情(通常存在与友情之中)
激情→迷恋式爱情(即一见钟情式)
承诺→空洞式爱情(通常处于一段濒临破裂的感情的最后阶段,亦或是感情的初始阶段)
3、具备三种之中的两种元素:
亲密+承诺→友谊式爱情(即彼此之间亲密无间,并承诺一生一世,但有无激情无关痛痒,“柏拉图式”的爱情)
亲密+激情→浪漫式爱情
承诺+激情→愚蠢式爱情
4、具备三种元素:
亲密+激情+承诺→完美式爱情(完整的爱情)
5、LOVE分别的含义:
L→listen,代表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的倾听对方的需求。

O→only,代表唯一,意即对唯一的人做出唯一的承诺
V→valued,代表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
E→excuse,代表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6、学会爱的艺术
学会表达爱
爱需要呵护
失恋的心理调适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位置
处理好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三角理论又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来的。

他们是由5个要素组成的: 1。

激情( passion)。

这种感觉到的强烈的吸引力或爱慕之情。

2。

亲密( intimacy)。

指双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结合为一体。

3。

承诺( commitment)。

对另一半忠诚不渝、至死不变的决心。

4。

投入( investment)。

全身心地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

5。

性满足( sexual satisfaction)。

性生活中获得快乐与高潮。

根据这五点,可以把爱情分解为三类:第一类是浪漫式的爱情;第二类是伴侣式的爱情;第三类则是完美式的爱情。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角色和任务,并且必须按照规范去做事才能维持关系。

比如说,女孩子会认真考虑男朋友的职业发展前景,而男孩也应该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等。

但是,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两者之间仍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因此就产生了“亲密”这样一个概念。

所谓亲密,就是彼此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毫无隐瞒地表达内心世界。

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那么你首先就要怎么看待别人。

我们总是期盼着被喜欢的人欣赏,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渴求着让喜欢的人接受。

很显然,没有谁会拒绝跟自己相处愉悦的人交往。

3。

承诺( commitment)。

对另一半忠诚不渝、至死不变的决心。

4。

投入( investment)。

全身心地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

5。

性满足( sexual satisfaction)。

性生活中获得快乐与高潮。

根据这五点,可以把爱情分解为三类:第一类是浪漫式的爱情;第二类是伴侣式的爱情;第三类则是完美式的爱情。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追寻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幸福——婚姻。

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夫妻却过早地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甜蜜。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研究证明,主要是因为缺乏沟通造成的。

许多年轻人虽然已经走进了围城,甚至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但是他们依旧沉浸于恋爱阶段,整天忙碌于各种社交场合,却忽略了与配偶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得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与承诺.激情就是爱情中得性欲成分,就是情绪上得着迷;亲密就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得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得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社会心理学家提出得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得爱情体验都就是由激情、亲密与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得,激情指一种情绪上得着迷,个人外表得与内在得魅力就是影响激情得重要因素。

亲密指得就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得感觉,包括对爱人得赞赏、照顾爱人得愿望、自我得展露与内心得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得预期,就是爱情中最理性得成份。

亲密就是“温暖"得,激情就是“热烈”得,而承诺就是“冷静"得。

亲密可以瞧作就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得情感性投入。

就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得一种体验。

简单说来,就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得感觉体验。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得幸福。

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她/她得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得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得幸福——但就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爱方喜欢跟自己得情侣在一起.(3)、当她们在一起做事情时,她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得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得慰藉与力量.而且,共同分享得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4)、尊重对方。

情人必须非常瞧重与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得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得整体尊重. 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

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

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5)、跟被爱方互相理解。

情侣应互相理解。

她们知道各自得优缺点并对对方得感情与情绪心领神会,懂得以相应得方式互相作出反应。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

简述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
1 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
斯滕·伯格(Sören Kierkegaard)的爱情三元论是他的一个重要
的哲学观点。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分为三种:理性爱、现实爱和神圣爱。

这三种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互相支撑着,使得一个人能真
正去爱。

1.1 理性爱
理性爱是对对方的理性赞美,通过思想、知识、技能和才华来欣
赏对方。

理性爱强调了赞美,是一种纯粹、客观、无私的爱,基于共
同顺应整个未来、共同实现人生目标的理性思考。

1.2 现实爱
现实爱是对对方的实际赞美,强调的是人的情感和追求真实的感觉。

也就是说,纯粹的实际感受和体验是爱的一种形式和维度。

人们
通常从表面上表达爱意,重视形式,这称为现实爱。

1.3 神圣爱
神圣爱是一种超越欲望、超越自私和超越物质的爱,它去看待爱
的本质,它不会考虑男女之间的关系、秋冬的变化,而是一种永恒的、不可能改变的爱。

斯滕·伯格认为神圣爱是一种力量,能够使人们超
越自身,彼此像神一样之间相爱。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为世界的哲学家和爱情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他的观点强调应该具备同理心和容忍,更强调感情的特性,为爱情赋予了真正的价值,以促进爱情的幸福和对对方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腾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

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

亲密(Intimacy)
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

爱方应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

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应分享他们的财务,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

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

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应该这样。

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

这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具有这一因素。

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

在逆境下,爱方应与被爱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

9.跟被爱方亲切沟通。

爱方能够跟被爱方进行深层次和坦诚的沟通,分享内心深处的感情。

当你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为难时,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爱方交谈,这时你所经历的就是这种沟通。

10.珍重被爱方。

爱方要充分感到对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你认识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更为重要时,就知道你对被爱方具有这种珍重和珍爱。

激情
激情(passion)
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

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

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激情的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①由于意识控制减弱,身体的变化和表情动作越来越失去控制,细微的动作由于高度紧张而发生紊乱。

人的行为服从于所体验着的情感。

②人失去意志的监督,发生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这些动作在事后回想起来会感到羞耻和后悔。

③出现在激情爆发之后,此时会出现平静和某种疲劳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精力衰竭,对一切事物都抱着不关心的态度,有时还会精神萎靡,即所谓激情休克。

激情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的激情能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正常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引起冲动行为。

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的人能控制自己消极的激情。

承诺
承诺(commitment)
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

1.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

2.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

也就是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是一种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承诺。

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

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喜欢式爱情(Liking)
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情。

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只有激情体验。

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

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爱情。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有承诺。

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

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

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伴侣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

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

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完美爱情(Consummate love)
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

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斯坦伯格很聪明,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

另外一种类型叫做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