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

合集下载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物理特征、岩相组成及生物群落等,确定沉积环境的方法。

该方法旨在揭示沉积作用背景下的地貌发展、气候演变等地球科学领域的问题。

沉积相分析方法日益成为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逐渐成为石油地质、地质灾害等领域最为常用的技术。

沉积相分析主要使用多种地质、生物学方法,以较为清晰的序列——沉积剖面(又称震源资料组)为基础,分析沉积相和物源分布情况。

常用技术包括多波束测深、岩芯、化石、地球化学、地震记录等多种方法。

其中,多波束测深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形、海沟、海峡、海岸线、水深等地质信息,为沉积相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岩芯是从地下岩层中取出的实际的岩石样品,由于取样深度的不同,能够记录不同时间、地层各自的沉积过程,是研究沉积相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岩芯中颗粒的分析,可以定量地描述颗粒粒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从而确定沉积相、古环境等信息。

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的化石、遗骸以及痕迹化石的分析,来确定当时的生物特征,进而判断出沉积相环境。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古生物群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地层区划及环境指示意义。

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岩芯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某些元素含量和组成、同位素等进行的分析,来推导出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变化、地球物理学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沉积相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沉积物,推断出当时地理环境及其特征,从而确定相应的沉积相。

常用的沉积相有低地沉积相、海侵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河流沉积相等。

其中,低地沉积相多由淤泥、砂、卵石等非生物成分组成,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环境;海侵沉积相是海水侵入陆地形成的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是位于海岸或岛屿沿岸的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沉积相。

沉积相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规律的必不可少的技术。

通过对沉积剖面的分析,可以研究区域地貌演化,为勘探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提供依据。

沉积相标志

沉积相标志

沉积相标志沉积相标志是指在沉积岩中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过程的特征和特殊的沉积作用。

通过对沉积相标志的研究,可以揭示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沉积历史以及油气等资源的分布规律,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沉积相标志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粒度沉积岩中的粒度分布可以反映颗粒的沉积环境。

根据粒度分布曲线,可以初步判断沉积相类型。

例如,细粉砂和黏土颗粒含量较高的粒度曲线往往与淤泥沉积相相关,而粒度较粗、含砾石的曲线往往与冲刷沉积相相关。

2. 沉积结构沉积结构是指沉积物中颗粒的排列、连接和堆积方式。

根据沉积结构的特征可以判断沉积相的类型。

例如,波浪痕结构常见于潮间带和海滩沉积相,蛇纹状结构常见于河流沉积相。

3. 生物痕迹化石生物痕迹化石是古生物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痕迹,可以反映生物的活动和生态环境。

例如,化石化的足迹、取食痕迹等可以揭示当时的动物活动,对于重建古生物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4. 化石组合化石组合是指一定地层或区域内出现的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化石组合的研究,可以判断当时的生态环境、水深和水温等。

例如,海洋沉积岩中出现大量的浮游有孔虫化石,可以判断该地层是在古海洋环境中形成的。

5. 地层叠置及其不整合关系地层叠置是指不同地层之间的叠置关系,通过对地层的叠置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过程。

例如,上覆地层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的叠置关系,可以判断上覆地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

6. 物理化学特征沉积岩中的物理化学特征可以提供沉积环境的信息。

例如,岩石颜色、结构、成分、石英砂含量等特征可以揭示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

例如,赤铁矿的存在可以指示当时的缺氧条件。

综上所述,沉积相标志是通过对沉积物中一些特征的研究,揭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粒度、沉积结构、生物痕迹化石、化石组合、地层叠置及其不整合关系等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不同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过程。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
28
地质学基础
29
地质学基础
一、概述 二、河流相的亚相类型 三、河流标准相层序 四、古代河流鉴别标志 五、河流相砂体与油气的关系
30
一、概述
地质学基础
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四种类 型:
1.平直河流 弯度小,弯度指数小于1.5,通常又称低弯度河。 平直河流比较少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 距离内,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 沉积层。
22
地质学基础
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23
地质学基础
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 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 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 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 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 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
6
地质学基础
7
地质学基础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 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 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 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 形式,称为相模式。
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 两个重要手段和钥匙。
8
地质学基础
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的 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 坡积和坠积物,形成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13
地质学基础
14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地质学基础
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 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 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 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 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 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 扇的根部。

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之辨

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之辨

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之辨任何一块由沉积而形成的岩石都凝聚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岩石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被称为“沉积相”。

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在此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换言之,沉积相包括了沉积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海、陆、湖沼、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和地势的高低,还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等以及沉积时的构造背景是隆起还是坳陷(凹陷),沉积时期水介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条件。

由于这些条件的不同,沉积物就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为区别它们就引入沉积相概念,以便展现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中的分布。

岩石的岩性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等)以及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它们被叫做相标志,用以区别不同的相类型。

“海相”是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

根据形成的海水深度与在海洋中的位置可以分为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和深海相。

“陆相”是在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包括湖泊相、河流相、河湖过渡相、沼泽相以及火山沉积相。

一提到海相沉积,人们就想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的确,海的规模是湖无法相比的。

此外,海水的盐度高,是咸的;而地质历史中绝大多数湖泊盐度低,是淡水,只有少部分湖泊盐度较高。

海洋有潮汐作用,而湖泊没有。

湖与海的诸多差异导致了湖相沉积与海相沉积有很大的区别。

(1)沉积规模的差异:海相沉积的规模大,同一个相带分布范围一般都很大,例如奥陶纪的海相沉积分布在华北,其可对比性要比当地后来形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大得多。

(2)湖相沉积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沉积不到1%,而海相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比例较大。

在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发育浅海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

湖相沉积的规模小,相带分布范围窄,湖盆面积大者万余平方千米,小者不足数百平方千米。

(3)海相碎屑岩的成分较单一,结构较简单,以分选好的石英砂岩为主。

而湖相碎屑岩的成分复杂,结构差异大,既有分选好的石英砂岩,又有分选差的长石砂岩或岩屑砂岩。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①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 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②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③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 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 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 度; ⑤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 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及化学组成等。上述条件的综合即为 沉积环境。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剥蚀环境——以剥蚀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沉积物的供给地区,称为剥蚀区或母 岩区。 ②沉积环境——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地区,是接受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
(3)动态模式:又叫相层序,能表示形成一个特征的 沉积体的沉积作用全过程的沉积模式。例如一个推进的堡 岛模式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垂直层序;又如一个曲流河模式 为一个向上变细的垂直层序;又如一套沉积层代表雨量逐 渐增加而造成的从碎屑旋回过渡到化学旋回的变化等。
(4)静态模式:表示在一个特定时间的沉积层 内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沉积物的相变规律。这种模式 能用来予测物源区的位置,予测资料不足地区的古 沉积环境,以及再造古地理。以现有资料不断检验 这个模式,还可以不断修改和提炼,使之更精确、 完善。 (5)比拟实验模式:以模拟实验所获得的沉积 特征为基础而作成沉积模式,有助于查明有特殊沉 积特征的沉积物成因的可靠准则。 (6)数学模式:为以数学方法模拟复杂的沉积 作用过程的模式。如以数学方法表示海平面上升或 降雨量增加和沉积物供给量增加的相互关系而作成 的模式,有助于对比和预测。
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由于古代的环
境已经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而消失,留下的仅仅是
一些不完整的地质记录。所以,人们只能通过对地 层中各种沉积特征的全面考察,并结合地层与大地 构造背景资料的综合分析加以推论。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及研究进展一、沉积岩概述1.定义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沉积物),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它是地壳中三大岩类之一,具有岩石的共同属性;是地壳中地质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中是稳定的;是矿物的集合体。

2.基本特征①沉积岩(主要)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在地壳表层。

②沉积岩与岩浆岩、变质岩具有相似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但仍有很大差别。

外动力地质作用③生物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④沉积岩具有特殊的复杂多样的结构与构造。

⑤沉积岩形成过程的空间与时间跨度大,阶段性明显,分异作用普遍。

3.分布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十分广泛。

具体地说,①面积陆地的大约3/4被沉积物(岩)所覆盖,而海底几乎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②体积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和变质岩约占95%。

③厚度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各处的具体厚度变化很大。

有的地方可达几十公里,如高加索地区,仅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厚度就达20~30km;但有的地方则很薄,甚至没有沉积岩的分布,直接出露着岩浆岩和变质岩。

④分布区域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大量沉积的场所为: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拗陷带。

4.分类沉积岩的分类是沉积岩石学研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①分类的原则A.分类要明确清晰而有系统性,要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

B.分类切记要能够便于应用和操作。

②综合分类(冯增昭,1982,1992)首先根据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划分大类和基本类型,然后根据粒度、主要成分特征及是否可燃等细分。

我们采用的分类方案。

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单元。

如山地、高原、冲积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2.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塞利,1970年)。

即是说有沉积物堆积并保存的环境区域,如河流、湖泊、三角洲、滨海、浅海、深海等。

沉积相部分名词解释

沉积相部分名词解释
10.辩状河:为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成辩状。河道宽而潜。其宽深比>40,弯度指数<1.5,心滩发育,多发育在山区和河流的上游河段
11.网状河:具有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成网状。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12.牛轭湖: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被消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称为牛轭湖。
19.陆棚与潮坪:陆棚指的是靠近大陆的近海,通畅指水平水深200米内的海域,是海洋沉积中最活跃的地区。潮坪是沉积作用按潮汐作用控制的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底(波基面):是指波浪波及的最大深度面,其深度大约相当于1/2波长。
21.礁核:指礁体中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那部分,乃礁的主体,其生物含量很高。
22.扇三角洲:从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23.三角洲: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渐携带之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
24.河口湾:河流与海洋交汇,河水与海水混合的水域。
7.冲积扇:只山麓地区由洪水作用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其顶端指向山口。
8.相模式:是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为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9.曲流河:为单河道,其弯曲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40,边滩发育,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1.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2.相序:在一连续的地层剖面中出现的沉积相的排列称为相序,它反映了某地质时期内该沉积环境内的变换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相沉积与湖相沉积的特征及其经济意义
摘要:一个地区的沉积层受到该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特征。

由于环境和外营力作用有序地变化,沉积物的综合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称为相变。

早在1894年,德国J.瓦尔特就提出“相的连续定律”来阐述沉积相在横向上变化与垂向上变化的关系。

他指出:垂向上所见到的沉积相序列也可在横向上见到。

在连续沉积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现在并列出现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剖面中互相叠置,而没有间断。

这种相序关系使人们在勘探中,可以从垂向上出现的沉积相序列来推断相邻地区横向上的类型和系列,为勘探油气、煤炭、地下水和其他沉积矿床服务。

沉积相的研究,也能推动地貌学、古地理学和沉积学研究的深入。

不同的沉积相的经济和工程意义不经相同,近期阅读了一些关于海相沉积和湖相沉积的文章,故本文将叙述一下两者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海相沉积;湖相沉积;特征;经济意义
1 海相沉积
海相沉积指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包括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火山灰和宇宙尘等。

具有海洋环境的一系列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

其特点是颗粒较细而分选好,且在海水温度比大陆温度低而变化小的环境下沉积。

海相沉积易产石油,生成的石油十分广泛,一般情况下也最丰富。

海相沉积又可细分为:
滨海相沉积(水深0~20米),又称海岸带沉积,位于正常浪基面以上,沉积成分中粘土占80%。

浅海相沉积(水深20~200米),有的达500m,主要为陆架环境下陆源型沉积,又分大陆架滩、大陆架盆、递变大陆架、碳酸盐大陆架与礁、蒸发盆等沉积环境,其成分主要为砂、软泥、生物与碳酸盐,沉积结构具有斜层理和冲蚀、生物碎屑等海水剧烈运动的痕迹,以及鲕粒结构和周期性多变的沉积层。

半深海相沉积(200~2000米),又称大陆坡沉积,基本以陆源物质沉积终点为界,沉积物为蓝色、红色等暗色软泥及灰质软泥。

深海相沉积(水深>2000m),主要为抱球虫软泥、红色粘土、硅藻软泥、放射虫软泥,沉积速度仅1~0.5毫米/年。

海相沉积另一特点是化学沉积比例较大,尤其碳酸盐沉积。

1.1 海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一)岩石类型
海相沉积的岩石类型极为丰富,如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岩盐等在海相沉积中广为分布,尽管他们在陆相组中都有出现,但其发育特征仍有不同。

一般来说,海相组中各类岩石的厚度大、分布广、岩性稳定;碎屑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高、圆度及分选好。

(二)沉积构造
海相沉积中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层理、波痕、雨痕、泥裂及其他沉积构造,由于各类沉积构造在判断沉积环境时的多解性,很难确定哪种构造在海相沉积中是最特征的。

然而某些构造组合可能在海相沉积或海相沉积的某些部分发育是较为特征的。

例如低角度交错层理、槽状印模、滑动及流动构造在海相沉积中发育,而水平层理等在深海盆地中发育,冲洗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痕、雨痕、泥烈在滨岸地区发育。

(三)自生矿物
海绿石是海相沉积中常见的特征自生矿物,常与碎屑岩、颗粒石灰岩共生,纯泥岩中罕见。

一般认为它在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的海水中缓慢形成,强氧化、强还原环境和快速沉积作用对其形成不利。

海绿石形成的深度范围20-2000m,而以30-200最佳;形成所需要的温度一般在15-20℃。

鲕绿石也是海相沉积的特征自生矿物,多形成于温度20℃的较暖的浅海中,分布局限于水深60m以内的热带浅海。

自生磷灰石也是海相沉积中常出现的自生矿物,形成深度范围一般在30-300m。

大陆沉积中也可出现自生磷灰石,但是数量少,且主要是由脊椎动物的骨骼组成,故可与海相成因者分开。

(四)生物化石
不同种类的生物,对水的含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同。

耐盐度有限的生物称狭盐性生物,属于典型的海相狭盐性生物有:红藻、绿藻、放射虫、球石藻、有孔虫、钙质海绵、珊瑚、腕足类、棘皮类、苔藓类、头足类,以及现代已灭绝的生物,如古杯类,层孔虫、软舌螺、三叶草、笔石等,这些生物化石为海相沉积所持有。

海洋中的生物分布与海水的深度有密切关系。

海洋中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三类。

底栖生物的生活范围可从高潮线至深海海底,但以100m以上的海
底最集中,100-200m浅海下部分大为减少,半深海至深海底则就更少了。

【1】1.2海相沉积的经济意义
浅海之中生活着极小的动物——“浮游生物”,每年都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死去并且沉到海底。

河流又把大量枯萎的植物和淤泥带到海洋,植物和浮游生物混合在一起,然后淤泥和盐分又把它们覆盖起来,于是在海底形成一种沉积物。

淤泥沉积物越积越厚。

海水加在淤泥上的压力很大,这时候,淤泥沉积物结晶成岩——海相沉积岩后,深埋地下一定深度,就开始生成油气。

这一过程不断地进行着。

根据这一理论,欧洲、美洲、中东等许多地区,都找到了海洋环境生成的大量石油。

海相盆地含油区的石油产量、储量规模及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石油分布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研究海相沉积对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将陆相沉积与海相沉积对比,也对勘探油气田具有参考意义。

【2】2011年9月,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发现气藏最大埋深6950米的大型海相天然气田——元坝气田,正式通过国土资源部的审定,第一期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92亿立方米,探明含气面积155平方千米,这是截止2011年为止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

【3】
2 湖相沉积
湖相沉积,形成于湖泊中,具有湖泊环境下原生沉积特征的沉积物。

决定湖相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通过雨量、蒸发量、温度控制风化作用的性质以及汇水区的土壤与植被的性质。

此外,进入湖盆的碎屑物数量、类型也取决于河流流量的季节性变化。

湖相沉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①碎屑湖相沉积。

1932年特温霍费尔(w.H.Twinhoffer)给出湖泊中碎屑沉积物的标准图式,从湖盆边缘向湖心依次为湖滨砾外带、砂带、砂质泥灰质内带、中心部分的泥带。

这与湖水能量从湖岸向湖心逐渐减小相一致。

因湖水主要是静水环境,扰动不大,且湖中富含各种水生生物,故碎屑湖相沉积常具有下述特征:薄而均匀的水平层理,包括纹层状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薄互层层理和扩散层理等,有时也具有波痕层理;深浅相间的颜色,是漂浮生物和沉积碎屑物含量季节性变化的结果,夏季沉积颜色较深,冬季较浅;富含有机质,特别是在湖的中心,长期淹没于水下,处于还原状态,沉积物一般呈较深的灰蓝色和蓝色,多锈斑和生物残骸,有的地方还有较多的泥炭分布。

此外,
在河流注入湖盆的地方,发育入湖三角洲,沉积物呈三角洲相;②化学湖相沉积。

由干燥气候环境下,注入湖水中的盐分因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而沉淀形成。

按盐分性质分成3类:碳酸盐湖和苏打盐湖,为淡水湖向咸水湖的过渡性形态;硫酸盐湖,也称苦湖;氯化物湖,即咸湖。

化学湖相沉积特征是水平层理,不具交错层,常成为有价值的盐类矿床。

2.1研究湖相沉积意义
现代陆地上发育着许多大小和类型不同的湖泊,是研究古代湖相沉积的最好借鉴。

在地质历史记录中,中、新生代有不少湖相沉积的分布,中、新生代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油气聚集场所。

湖泊沉积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除了富含油气资源外,也是油页岩、蒸发矿物以及铁矿的沉积场所。

以美国大盐湖为例,它涉及到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与怀俄明州的古湖泊,湖泊的时代是始新世早期,约45百万年。

当时该地区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所有流入湖泊里的水都没有什么别的出口。

这对于研究水与岩石之间的作用是很有利的,我们研究了所有类型的水(包括雨水、河水、热泉水和湖水等)。

由于该地区含有一些碳氢化合物,还有规模较大的油页岩与含有机质丰富的岩石共生,所以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

中国的青海湖或许也有相同的价值所在,需要学者进一步探讨。

【2】
3 湖相沉积与海相沉积的区别
(1)沉积规模的差异:海相沉积的规模大,同一个相带分布范围一般都很大,例如奥陶纪的海相沉积分布在华北,其可对比性要比当地后来形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大得多。

(2)湖相沉积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沉积不到1%,而海相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比例较大。

在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发育浅海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

湖相沉积的规模小,相带分布范围窄,湖盆面积大者万余平方千米,小者不足数百平方千米。

【4】
(3)海相碎屑岩的成分较单一,结构较简单,以分选好的石英砂岩为主。

而湖相碎屑岩的成分复杂,结构差异大,既有分选好的石英砂岩,又有分选差的长石砂岩或岩屑砂岩。

(4)海相沉积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即海相沉积全球具有可对比性。

湖泊沉积不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而受构造、气候、物源供给的控制,地层仅在湖盆内可以对比,与其他湖盆的可对比性很差。

【5】
参考文献
【1】朱筱敏沉积岩石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2】H.P.Eugster 湖相沉积:从油页岩到蒸岩
【3】郎鸿儒浙江第四纪泥质海相沉积层的形成和鉴别标志浙江地质【4】刘焕杰海相成煤论进展沉积学报
【5】贾承造等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科学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