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历史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秦朝的建立?A. 陈胜吴广起义B. 巨鹿之战C. 焚书坑儒D. 统一六国答案:D2. 下列哪个是秦朝时期的著名建筑物?A. 阿房宫B. 长城C. 兵马俑D. 故宫答案:A3. 下列哪个是汉朝建立的重要事件?A. 楚汉战争B. 巨鹿之战C. 焚书坑儒D. 垓下之战答案:A4. 下列哪个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建筑物?A. 阿房宫B. 长城C. 兵马俑D. 故宫答案:B5. 下列哪个事件是汉武帝时期发生的?A. 垓下之战B. 楚汉战争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焚书坑儒答案:C二、填空题1. 秦朝的建立是在____年。
答案:公元前221年2. 秦朝的统治者是____。
答案:秦始皇3. 汉朝是在____年间建立的。
答案:公元前202年4. 汉朝的建立者是____。
答案:刘邦5. 汉武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体现在____政策上。
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过程。
答案:秦国在秦始皇的领导下,通过连续的战争,逐渐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 请简要介绍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汉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免赋税,注重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四、论述题1. 请论述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答案: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同时也实行严酷的法律和苛捐杂税,使得民众生活困苦。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更是昏庸无能,加之赵高等人的专权,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以上是第二章的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二单元考试即将来了,同学们必须要做大量的历史单元试题来练手。
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 宋代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时期,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 960 年B .公元前 960 年C .公元 916 年D .公元 1038 年2 .北宋与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 . 12 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 )A .北魏、西夏B .西夏、北宋C .辽、西夏D .辽、北宋4. 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5 .《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女真统治者B .匈奴统治者C .契丹统治者D .党项统治者6 .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 .春秋B .战国C .三国两晋南北朝D .隋唐7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 .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 .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C .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 .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8.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 .有时从谚语中也能看出历史发展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为⼤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试题及答案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1.★★10世纪初,统⼀契丹各部,建⽴契丹国的是( )A.完颜阿⾻打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契丹的建⽴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对契丹建⽴者的识记和掌握。
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各部,建⽴契丹国,因此正确答案为B 。
2.★★★在宋辽澶渊之战中,⼒主坚决抵抗的是( )A.宋真宗B.王安⽯C.⽯守信D.寇准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辽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对宋辽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审题,题⼲中的关键词是“⼒主坚决抵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辽澶渊之战中,⼒主坚决抵抗的是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D。
3.★★★宋并⽴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个民族建⽴的( )A. 党项族B. 契丹族C. 蒙古族D. 回纥族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和西夏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对宋和西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政权是党项族建⽴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4. ★★岳飞墓前“青⼭有幸埋忠⾻,⽩铁⽆辜铸佞⾂”的对联中“佞⾂”应指( )A.李林甫B.秦桧C.杨国忠D.魏忠贤与北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岳飞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对岳飞抗⾦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岳飞。
正确答案为为B 。
5. ★★★“双⽅以淮⽔⾄⼤散关⼀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之间的分界线( )A. 北宋与西夏B. 北宋与辽C. 南宋与辽D. 南宋与⾦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南宋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对⾦和南宋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和南宋之间和议规定了双⽅的分界线,双⽅以淮⽔⾄⼤散关⼀线划定分界线。
因此正确答案为为D。
6. ★★★⾦庸在《天龙⼋部》中有⼀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的惨烈⽂字,导⽕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的⾝世,发⽣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家D、有⼈嫉妒乔峰,想找借⼝把他除去 知识点: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的关系 答案:A。
2023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同学在整理宋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与这些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B.宋太宗C.铁木真D.忽必烈2.北宋名将狄青,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并迅速获得升迁。
但因与当时的国策相悖,他遭到众多文臣猜忌,最终被免去职务,抑郁而终。
文中提及的“国策”是指()A.分化事权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重义轻利3.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此规定()A.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B.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减少了财政收入4.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5.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商业往来。
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多。
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能征服先进民族6.下图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该画作主要反映的是()A.北宋人民劳作的疾苦B.北宋时期的异域风情C.北宋商品贸易繁荣D.北宋政府重农抑商7.[2021 ·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
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
材料的主旨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陆路贸易的阻断C.海外贸易的兴盛D.贸易路线的变化8.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朱温灭唐9.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迁入草原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契丹②党项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3套

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1.“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A.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2.下图中1和2的位置分别应是()A.西夏和辽B.金和西夏C.辽和西夏D.西夏和南宋3.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 看见两尊铁铸跪像, 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位读书人做此感慨是因为()A.秦始皇焚书坑儒B.卫青抗击匈奴C.蒙恬反击匈奴D.秦桧谋害岳飞4.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5.下列选项中, 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 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6.《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的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7.北宋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子D.勾栏8.《东京梦华录》记载: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9.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 地位低下, “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
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从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10.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A.科举制行省制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行省制D.郡县制丞相制11.瓦子出现的原因是()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的南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2017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17年3月在北京拉开大幕, 元朝时管辖大都(今北京)的行政机构是()A.辽阳行省B.甘肃行省C.陕西行省D.中书省13.深圳某中学校园电视台举办电视知识大赛, 主持人出了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I.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杨坚2.宋元时期统治今天“北京”一带的政权是( )A.北宋B、西夏 C.金 D.南宋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元,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擅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4.“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
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阿保机B.阿骨打C.元吴D.赵构5.右图是坐落在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下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的宋陵相当。
王陵中独特的陵塔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
对它的考察.可以为我们寻找哪一个王朝的历史踪迹提供佐证( )A辽 B.西夏 C 元朝 D.清朝6、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B.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C.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民族矛盾加剧8.“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9.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一与铜钱在市场上井用10.“(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_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班级: 姓名: 成绩:1. 右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你知道西夏政权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金 C.辽 D.元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7.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开封B.西安C.泉州D.大都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2.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历史测试题
帝的是谁?
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
2. 南宋有位诗人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的生活。
其中诗中的“汴州”和“杭州”分别指北宋和南宋的都城,他们是
A、东京、大都
B、长安、临安
C、东京、临安
D、中都、临安
3.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4.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但是从越南引进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是
A.杂交水稻 B.占城稻 C.四季稻 D.江南稻
5.“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出海贸易
A.瓦子
B.市舶司
C.早市
D.勾栏
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8.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资治通鉴》 B.参加岳飞的岳家军抗金
C.到四川经商时使用纸币 D.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真本
9.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厂
B.瓦子
C.早市
D.榷场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气势豪迈,热情奔放的词是哪位词人的代表作品
A、李白
B、苏轼
C、辛弃疾
D、岳飞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元旦
B.中秋
C.清明
D.寒食
13、她,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生活在两宋之交,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是一位婉约派代表词人,留下了大量著名词作。
她是
A、谢道韫
B、蔡文姬
C、鱼玄机
D、李清照
14、下列关于《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者是司马迁②是一部编年体通史③描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1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 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6.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苏轼B.辛弃疾C.黄庭坚D.关汉卿
17.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8.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
”茗茗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19.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开封
B.西安
C.泉州
D.大都
2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二、图说历史(10分)
21、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一幅著名风俗画,写出这幅画的名称和作者。
(4分)
(2)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和产生的地区。
(4分)
(3)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
二、材料分析题(30分)
22.材料一:12世纪,蒙古史书记载了这样的情况:“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相互杀伐。
”
(1)材料反映了蒙古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最后统一蒙古的是哪位人物?(4分)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也是古代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
(2)元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其建立者是谁?(4分)
(3)南宋是在什么时候被南宋灭亡的?坚持抗元、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精神的是谁?(4分)
(4)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管理,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3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上述两则材料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到什么时候最终完成?(4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6分)
三、问题探究(20分)
24、宋元时期是我国又一大民族融合时期,这是其相继建立起了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政权发生冲突和碰撞,演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史诗。
(1)写出这时期三位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及这支少数民族的名称。
(6分)
(2)北宋和南宋分别与辽、西夏、金达成合议,其中三个合议内容中共同点是什么?今天如何来评价这些合议产生的影响?(6分)
(3)金灭北宋,俘虏了徽钦二帝,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什么?南宋和金双方划定的边界线是那条?(4分)
(4)在这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民族,他的名称是什么?他们信仰哪一宗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