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与配送重点与难点整理版3分解

合集下载

物流运输与配送

物流运输与配送

物流运输与配送的重点知识一、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1、铁路运输:速度快、网络覆盖面广,运输能力较大、中长途货运费用较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理条件下修建、占地少,能源消耗小,对环境污染轻、在灵活性上酒公路运输差。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和深入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中途不需换装作业,适运距离内运送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公用性和开放性、建设初期的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快,资金调度和设施转移的自由度也较为方便、运载工具较小,单位运量能耗较大,运费较高,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3、水路运输:航道的投资,维护和管理费用比公路和铁路少得多、占地少,节约国土资源、航道通过能力限制少,单位运量大、耗能少,运量低廉、运送速度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4、航空运输:高速直达性、灵活性好、运价高,运输成本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5、管道运输:运量大、适应性强、占地少、劳动生产率高、耗能低、运费低廉、安全性好、对环境的污染少、专用性强。

二、五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设施、设备:1、铁路运输:固定设备:线路(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车站、其他附属设备;移动设备:机车(内燃、蒸汽、电力)、车辆(棚车P、敞车C、平车N、罐车G、保温车B、煤车M、矿石车K、水泥车U、粮食车L、毒品车W)。

2、公路运输:汽车(载货汽车、汽车列车)、公路站场(货运站、技术站、停车场)3、水路运输:1)设备:杂货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滚装船、载驳船、冷藏船、驳船(本身没有动力装置、依靠其他船舶拖带)等2)港口使用的流动机械:叉式装卸车、蓄电池搬运车、牵引车挂车、汽车、流动起重机等4、航空运输:1)设备:飞机(民用飞机:重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航程分为近程、中程、远程;用途分为客机和货机)、机场(航线分类:国际航线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按机场在民航运输网络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按机场在城市中的地位分为一类机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大城市>、二类机场<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旅游城市、开放城市、重要的经济特区>、三类机场<国内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和四类机场<省、自治区内较发达的中小城市>)2)民用飞机的主要性能:速度性能快、爬升能力受高度限制、续航能力取决于载油量和业务载重量。

运输与配送重点与难点整理版3分解

运输与配送重点与难点整理版3分解

重点与难点(*号表示难点)第一章概述1.运输的概念、功能。

概念: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所谓运力,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 —2006)中对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功能:(1)空间效用。

运输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2)时间效用。

运输除创造空间效用外,还创造时间效用,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进行保管和维护,客观上具有存储功能的作用。

2.配送的概念及其与运输的异同点。

【概念】1、定义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 —2006)对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日本《物流手册》对配送的解释是:“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2、配送定义中的要点配送定义包括如下要点:(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直接面对用户【相同点】运输、配送都是线路活动。

运输主要是线路活动,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

配送以送为主,也是线路活动。

但还要辅以加工、组配、包装以及其他增值 服务。

【不同点】配送虽以送为主,但还包含了拣选、加工、包装、配货、配载等点活动,因 此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

主要区别:(1) 活动范围不同;(2) 功能差异;(3)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3. ※运输的三个基本原理。

(*)规模原理是指聽着一次裟运量的增大.使毎单 位萱量的运输成本下辜’主爰是固怎成衣分摊到 羊位运量上的成本降低.货物密度会影响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密度光的 货汤规模效益妤仃E1-+整箜童点植逾二弍好 一早世賁电迺植冬査圭住竇K至砂战之2.睑富療理距离原理是指运辙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爺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运鹼距离为零时,运翰成本并不为零,这是因为存在一个与货场提瑕和交付有关的固定成运输距書E1-6距离与运ifi成本的关系3.皮速矗理快速运输的运紂时间短,与时间有关的固笈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减少,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使用费.运输工昇的租赁费等。

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堆满文件的书桌上,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梳理那些困扰着物流配送的问题。

物流配送,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隐藏着无数的难题。

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一、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效率低下是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原因有很多,比如配送路线规划不合理、配送人员技能不足、货物装卸时间长等。

解决方案:1.采用先进的配送路线规划系统,根据实时路况、配送距离、货物种类等因素,自动最优配送路线。

2.对配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配送效率。

3.引进自动化装卸设备,减少货物装卸时间。

二、配送成本高配送成本高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原因包括运输距离远、燃油价格上涨、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

解决方案:1.与周边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输成本。

2.引进新能源物流车辆,降低燃油成本。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冗余人员。

三、配送过程中货物损坏货物在配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解决方案:1.采用专业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确保货物安全。

2.加强配送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损坏的货物进行赔偿。

四、客户满意度低客户满意度低是物流配送中的一大痛点。

原因包括配送速度慢、服务态度差、信息不对称等。

解决方案:1.提高配送速度,确保客户在约定时间内收到货物。

2.培训配送人员,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3.加强与客户沟通,提供实时物流信息,让客户了解货物配送情况。

五、配送过程中安全隐患配送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如交通事故、货物丢失等。

解决方案:1.加强配送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配送车辆,确保车辆安全性能。

3.建立完善的货物追踪体系,防止货物丢失。

六、环保问题物流配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噪音污染等环保问题日益严重。

解决方案:1.采用低碳、环保的物流设备和技术。

2.优化配送路线,减少碳排放。

3.开展绿色物流宣传,提高全行业的环保意识。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重点与难点

运输与配送(徐天亮)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号表示难点)第一章概述1.运输的概念、功能。

2.配送的概念及其与运输的异同点。

3.运输的三个基本原理。

(*)4.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5.配送对生产方式变革和对商品流通业态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6.运输在物流系统功能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运输方式及业务流程1.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类型、适应环境。

(*)2.甩挂运输的概念及优点。

3.班轮运输的特点。

4.航空货运中的集中托运组织方法。

(*)5.多式联运及其组织体制。

第三章运输合理化1.从物流系统整体的角度全面理解运输合理化的四项指标。

(*)2.比较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营运特征。

3.有特殊约束的直达运输问题建模与求解。

(*)4.中转运输问题建模与求解。

(*)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1.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环境特殊性及运输特点。

2.国际租船货物运输的租船程序。

3.国际铁路联运、国际多式联运、大陆桥运输的概念及其异同。

(*)第五章配送系统结构与服务模式1.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

2.配送中心按内部特性划分的类型及其特点。

3.配送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4.配送基本服务的能力要求。

5.配送增值服务及其类型。

(*)第六章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1.配送路线安排与车辆调度的节约法原理。

2.单车非满载配送问题的配送路线安排。

3.单中心多车非满载配送问题的路线选择与车辆调度。

(*)4.多中心配送问题转换成单中心配送问题的边界点方法。

(*)第七章配送作业1.配送中心的两种拣货方式及其优缺点、适应环境。

(*)2.拣货单元,拣货时间的计算。

3.配送中心常用的拣货策略。

第八章运输管理1.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自营运输和服务外包的利与弊。

(*)2.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成本结构特点和成本控制策略。

(*)3.运输服务定价中,平均成本定价法和价值定价法如何确定价格。

4.用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确定运输服务价格中的利润各有什么利弊。

(*)第九章运输企业发展及向全面第三方物流转型1.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专项物流企业、综合或全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

运输与配送重点

运输与配送重点

运输与配送重点
1.运输与配送概念
2.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3.运输与配送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4.运输的功能、作用
5.运输方式的分类和选择
6.公路运输的特点,使用范围及组织形式
7.铁路运输的特点,使用范围及组织形式
8.水路运输的特点,使用范围及组织形式
9.航空运输的特点,使用范围及组织形式
10.管道运输的特点和形式
11.整车运输、零担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12.集装箱运输的定义、特点
13.集装箱的定义和种类、国际标准
14.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特点
15.运输组织的概念和内容
16.运输生产过程的构成和特点
17.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18.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
19.搬运的活性
20.危险货物、大件货物和鲜活类货物的概念
21.危险货物的分类
22.危险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要求
23.大件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要求
24.鲜活类货物运输的特点及运输的方法
25.国际物流的特点及方式
26.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特征;
27.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经营人;
28.运输成本的构成
29.运输成本的控制策略
30.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31.不合理运输的存在形式
32.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33.配送系统的目标
34.配送模式的分类
35.配送模式的选择(几种方法)
36.配送增值服务
37.配送计划的内容,配送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
38.配送路线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39.配送车辆调度的作用和特点,配送车辆调度的基本原则
40.配送中心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41.配送中心的基本运作流程
42.配送中心的成本构成与核算控制。

运输与配送复习重点

运输与配送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运输:是指用各种专用运输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3.整车运输:是指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在3t以上(含3t),或虽不足3t,但其性质、体积、形状需要一辆3吨以上公路货物运输的形式。

4.零担运输:凡同一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的计费重量不足3吨者,称为零担货物。

零担运输是利用运输工具使零担货物产生位置移动的活动。

5.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通过一种或几种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运输的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6.集装箱: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

7.国际多式联运:指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物地点的货物运输。

8.装卸搬运:指将不同形态的散装、包装或整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使适量物品能适时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

9.搬运的活性:人们把货物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程度。

称为搬运活性。

装卸次数少,工时少的货物堆放方法为搬运活性高。

10.危险货物: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11.鲜活类货物:是指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措施,以防止腐烂变质或病残死亡的货物,或托运人认为须按鲜活货物运输条件办理的货物。

12.大件货物:是指货物的外形尺寸和重量超过常规(指超长、超宽、超重、超高)车辆、船舶装载规定的大型货物。

13.运输组织管理:是指对运输生产的宏观管理和对生产业务的指导,包括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个方面。

14.运输合理化:是按照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遵循合理使用运力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经济合理的而运输路线、运输工具和运输形式,力争以最短的里程、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安全优质的完成货物运输任务。

物流运输与配送复习重点

物流运输与配送复习重点

第一章运输的作用1、产品和货物的转移功能 2、产品和货物的储存功能 3、物流节点的衔接功能快速公交系统(BRT bus rapid transit)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n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BRT组成部分1、专用路权2、先进的车辆3、设施齐备的车站4、面向乘客需求的线路组织5、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第二章运输业的特点:运输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商品;运输生产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运输产品具有同一性。

运输市场的概念运输市场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受供给与需求规律的支配。

狭义的运输市场——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直观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运输市场管理的目标:“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运输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必备条件——位移意愿和支付能力)运输需求的特点:1广泛性 2派生性 3多样性 4定向特定性 5时间特定性 6部分可替代性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与生产力布局2.国家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3.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4.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5.国家运输网的布局与质量6.人口增长与居住社区化7.价格水平变化运输供给——运输攻击者在特点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运输产品或劳务。

运输供给的特点:1.整体性2.一定的公共性3.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4.时空特定性和时空差异性;5.部分可替代性。

运输供给的主要因素1.国家经济发展状况2.政策的倾斜方向;3.运输工具造价和科技发展;4.国防需要;运输市场调查是指运输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通过一定方法,把市场对运输需求的情况进行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对运输的需求,为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物流行业的末端配送难点与优化方案 (3)

物流行业的末端配送难点与优化方案 (3)

物流行业的末端配送难点与优化方案一、物流行业末端配送的难点在物流行业中,末端配送是整个供应链环节中最后一公里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然而,该环节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

1. 城市交通拥堵:大城市中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物流末端配送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交通拥堵不仅会延误配送时间,还会增加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2. 低效率和高人力成本:末端配送涉及到众多小区、住宅楼等目标地点,容易碰到繁杂的家庭居民接收形式以及门卫签收等问题。

传统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使得成本高且效率低下。

3. 不可预测性因素:受各种突发事件(如天气恶劣、车辆故障等)影响巨大,导致末端配送的时效性无法保证。

货品可能被延迟或遗失,给顾客体验造成负面影响。

4. 高抄袭风险:末端配送是物流最后一公里,很容易出现货物遗失、被盗等情况,尤其是当盗窃团伙瞄准某些昂贵的商品时,风险更高。

二、优化方案为了应对物流末端配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配送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

1. 引入智能科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物流末端的配送进行智能化管理。

例如,在路线规划中使用实时交通信息来避免拥堵,并通过无人机或机器人实现自动化配送。

2. 建立共享经济模式:结合共享经济理念,建立一个基于社区居民之间互助的末端配送平台。

利用居民个体空余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资源,在小区内进行点对点的配送服务。

3. 增加仓储与运输基础设施投资:适当增加仓储与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在重要区域建立多个配送中心,并提供便捷的运输工具和设备。

通过优化仓库和运输操作流程,减少中转环节和等待时间。

4. 完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提高货物包装的安全性和防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盗窃风险。

同时,引入现代化的电子签收系统和监控设备,实时追踪货物状态并减少货物丢失的可能性。

5. 建立激励机制:为配送员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晋升途径,提升工作积极性。

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提高快递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与难点(*号表示难点)第一章概述1.运输的概念、功能。

概念: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运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所谓运力,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对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功能:(1)空间效用。

运输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物品远距离的位置移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或称“场所效用”。

(2)时间效用。

运输除创造空间效用外,还创造时间效用,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物品进行保管和维护,客观上具有存储功能的作用。

2.配送的概念及其与运输的异同点。

【概念】1、定义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日本《物流手册》对配送的解释是:“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2、配送定义中的要点配送定义包括如下要点:(1)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2)“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以“送”为主。

(3)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4)处于末端的线路活动,直接面对用户【相同点】运输、配送都是线路活动。

运输主要是线路活动,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

配送以送为主,也是线路活动。

但还要辅以加工、组配、包装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不同点】配送虽以送为主,但还包含了拣选、加工、包装、配货、配载等点活动,因此是线活动与点活动的结合。

主要区别:(1)活动范围不同;(2)功能差异;(3)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3.※运输的三个基本原理。

(*)4.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

1.运输线路2.运输工具包括铁路机车、公路机动车、船舶、飞机等。

3.运输参与者(运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货主、承运人、货运代理人、运输经纪人等,在具体业务环节中,根据参与者所起的作用不同,货主或货运代理人可能被称为托运人、收货人等5.※配送对生产方式变革和对商品流通业态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配送保证了生产方式的变革】1、配送与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是以订单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生产的品种多、批量小,目的是减少浪费,特别是由于库存造成的浪费。

实现准时制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和配送。

2. 配送与精细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精细生产追求完美、零缺陷和零库存,即质量要尽可能高,库存尽可能少。

工厂按订单排出生产日程,并将日程表交给零部件生产厂组织生产和供应。

3. 配送与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以全球通信网络为基础,采用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制造。

产品变化越快,对零部件的配送要求也就越高,没有高效率的配送,敏捷制造也是一句空话。

6.※运输在物流系统功能中的核心地位。

(*)物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效用,即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1)空间效用由运输或配送活动来实现;(2)时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3)形质效用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4)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处理活动主要是为运输、配送和储存功能服务的。

运输、配送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物流合理化是指在各物流子系统合理化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系统总体功能最优,即系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具体表现如下:1快速运输使单位物品的运输费用降低、周转加快、使用价值提高快速运输效率提高,单位运输成本降低。

快速运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鲜活商品或用户急需的物品(报纸)能更好地保持其使用价值,物资利用率提高。

快速运输还通过降低储存成本来实现物流合理化。

2运输、配送路线的优化,既节约运力,又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通过运输路线优化,使运输行程减少,节约运力,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行程减少,也起到与运输速度提高对物流合理化同样的作用。

3运输、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通过影响其他子系统,转而使物流系统合理化不同运输方式各有特点,主要表现在速度、规模、成本、可靠性、方便性等方面。

不同运输方式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运输方式对装卸、搬运的影响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受车站、码头和机场的限制,必须经过短途转运,增加了装卸和搬运次数;公路运输可做到门到门运输,装卸、搬运次数少,成本低。

集装箱运输可使转运、转载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简单化,避免货损货差。

(2)运输方式对包装的影响汽车运输由于振动大,要求货物防震包装要好;散装运输可以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成本,也便于实现自动化装卸;集装箱运输简化外包装,也使中途转运换装时的装变得容易;托盘化运输也可降低装卸、搬运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对库存的影响铁路、水路运输批量大、批次少,必然形成大量库存,存储成本高。

公路运输,运量小,频率高,可使库存降低;还可实现门到门输送,既节约了换乘转装的时间,也节约了费用。

配送一般采用汽车运输,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而且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配送方案,使用户的生产库存降为零。

第二章运输方式及业务流程1.※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类型、适应环境。

(*)(老师上课提问过)【铁路运输】优点:1、运输速度快。

一般货运列车为100~160km/h 。

2、运输批量大。

一列火车一般可装2000~3500吨货物,重载列车可装2万多吨货物。

3、准确性和连续性好。

几乎不受天气影响,可昼夜不停地运行。

4、能源消耗较低。

铁路、公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运送单位货物能耗比为:1:1.3:3。

5、运输成本较低。

不到汽车的1/10。

6、环保性好。

废气少,电气化铁路几乎无废气。

7、占地较少。

是高速公路的40%以下。

8、安全性好。

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9、劳动生产率高。

仅次于水路运输。

缺点:短距离运输成本高。

途中换乘转装时间长。

车站固定,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

计划性强,不适宜紧急运输。

资本密集,固定投资大铁路货物运输类型1、整车运输(一批货物的重量、体积或形状需要用一辆及其以上货车运送,按整车运输类型办理托运手续。

)2、零担运输(一批货物的重量、体积或形状不需要用一辆货车运送,且允许与其他货物混装,可按零担运输类型办理托运手续。

体积不得小于0.02 m3(一件重量在10kg以上的除外),每批不得超过300件。

)3、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元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特点(1)灵活性强。

空间、时间、数量、服务灵活性强。

(2)全运程速度快。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3)受地形、气候限制小。

(4)运载量小。

(5)安全性较差。

(6)能耗大,成本较高。

(7)环境污染严重。

(8)占用土地多。

公路货运类型1、整车运输(一次托运货物的数量在3吨(含3吨)以上,或不足3吨,但货物性质、形状和体积需用一辆汽车运输的)2、零担货物运输(一次托运货物的数量不足3吨、同一到站的运输类型。

一般是定线路、定班期发运。

零担运输货源随机性大,用户点多面广、需求多样化,运输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分拣拼装环节,组织工作复杂)3、公路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盛装器具,由专用汽车运载的货物运输。

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汽车集装箱运输的运量占陆上集装箱运输总量的80%~90%。

我国汽车集装箱运输主要作为铁路和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接运手段。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优点(1)运量大。

长江干线上一支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达到3~4万吨。

(2)适应性强。

海洋运输适应运输各种货物,尤其是火车、汽车无法运输的特种货物,如石油井架、机车等。

(3)基本建设投资少,占地少。

整治航道也仅仅只有铁路建设费用的1/3~l/5,不占用或很少占用耕地。

(4)能耗小。

长江航运每千吨公里运输油耗为 2.81~4.28kg,而铁路运输为5.61kg。

(5)运费低。

水路运输费用只相当于铁路运输的20%~30%,公路运输的7%~20%。

(6)劳动生产率高。

沿海运输劳动生产率是铁路运输的6.4倍,长江干线运输劳动生产率是铁路运输的1.26倍.水路运输缺点1、速度慢,一般船舶航行的速度只有40km/h,海洋班轮的航行速度也只有30kn左右;2、受自然条件,如气候、潮汐等条件的影响较大,航期有时不能得到保证,海上运输风险大;3、受航道、港口位置的限制,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

水路运输类型1、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

“四固定”的特点: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相对固定的费率。

班轮运价包括港口装卸费用;班轮主要承运件杂货和集装箱货。

2、租船运输也叫不定期船运输。

货主或其代理人租赁他人船舶进行货物运输。

航线、港口、船期、运价不固定。

可以全船租赁或部分租赁。

租船运输的主要对象是价值较低的大宗散货。

租船运输在运输市场上进行交易。

租船形式主要有:定期租船、航次租船、包运租船、光船租船等。

(1)定期租船。

以时间为基础的租船方式。

租船人负担货物装卸费、理舱费、平舱费、船用燃料费、港口使用费等,其他费用,如船员工资、船舶维修保养等费用由船东负担。

(2)航次租船。

也称程租。

船东向租船人提供特定的船舶,在某两港或数港之间从事一定航次的承运方式。

费用负担与定期租船基本相同。

(3)包运租船。

船东提供给租船人一定吨位的船舶,在确定的港口之间,以约定的时间、航次周期和每航次较均等的货运量,完成运输合同规定的总运量的方式。

是航次租船派生的一种特殊形式。

(4)光船租船。

船东向租船人提供一艘特定的“裸船”,从交给租船人起,租船人负责船舶营运的全部责任。

承租人负责配备船员、船舶调度,并负担一切营运费用。

3、轮驳船运输以拖船或推船为动力,拖带或顶推驳船组成运输船队的运输方式。

装货量大、造价低廉、维护成本小,适应于货运量大、航道或港口水深较浅的运输航线【航空运输】航空运输优点(1)运送速度快。

飞机的飞行时速大约在每小时500~1000公里。

大大缩短了货物在途时间。

(2)受地面条件影响小,机动性大。

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受限程度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小得多。

(3)货物安全性好、包装成本低。

货物破损率较低、货损货差少,货物包装简单,包装成本低。

(4)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省、占地少。

在相距1000公里的两城市间建立载客能力相同的交通线,修筑铁路的投资是开辟航线的1.6倍,铁路修筑周期为5~7年,开辟航线只需2年。

航空运输缺点(1)运量小、成本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货机安-225载货量250吨。

航空货运适合运载两类货物,一类是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另一类是紧急需要的物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