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考试必备公式表
CMA管理会计计算公式

CMA管理会计计算公式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证书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管理会计证书之一、CMA管理会计计算公式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重要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CMA管理会计计算公式。
1.成本估算公式:(1)制造成本估算公式:制造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业间接费用(2)作业成本估算公式:作业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作业间接费用2.成本-体积-利润(CVP)分析公式:(1)资本收益=资产报酬率×资产总额(2)债务收益=债务报酬率×债务总额(3)净收益=资本收益-债务收益(4)差异收益=净收益-预计的利润(5)断点分析公式:断点单位=固定费用/单位贡献边际(6)断点金钱=断点单位×销售价格3.预算与预测公式:(1)销售量变化对预算的影响公式:销售量变化对预算的影响=报价×(新销售量-旧销售量)(2)预测误差平均绝对比率(MAD)公式:MAD=Σ(实际值-预测值)/n(3)预测误差均方根百分比(RMSE)公式:RMSE=√(Σ(实际值-预测值)²/n)4.投资决策与资本预算计算公式:(1) 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公式:投资回收期 = 投资额 / 年现金流入金额(2)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公式:NPV = Σ(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 (1 + 折现率)²(3)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公式:IRR = 折现率 + (NPV1 / NPV2 - NPV3) × (折现率2 - 折现率1) / (NPV1 - NPV2)(4) 收益指数(Profitability Index,PI)公式:PI = (现金流入金额 - 现金流出金额) / 现金流出金额5.可变成本计算公式:(1) 单位可变成本(Unit Variable Cost)公式:单位可变成本 = 可变成本 / 产量(2) 变动成本率(Variable Cost Ratio)公式:变动成本率 = 可变成本 / 销售额(3) 边际利润(Contribution Margin)公式:边际利润 = 销售额 - 可变成本以上是CMA管理会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对于想要取得CMA证书或进一步了解管理会计的人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CMA56个必背公式

CMA56个必背公式尊敬的读者,本文将为您介绍56个必背的公式。
这些公式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经济等。
请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我们将以简洁的方式介绍这些公式,并鼓励您自己通过学习更多的材料来深入了解每个公式。
以下是所列出的公式:1.平均值公式:average = (x1 + x2 + ... + xn)/n2.求和公式:sum = (n/2)(x1 + xn)3.求和公式(等差数列):sum = (n/2)(2a + (n-1)d)4.平方差公式:variance = (∑(xi - mean)^2)/n5.标准差公式:standard deviation = √variance6.组合公式:C(n,r)=n!/(r!(n-r)!)7.排列公式:P(n,r)=n!/(n-r)!8.圆的周长公式:circumference = 2πr9.圆的面积公式:area = πr^210.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rea = (1/2) base * height11.正方形的周长公式:perimeter = 4s1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area = s^213.矩形的周长公式:perimeter = 2(length + width)14.矩形的面积公式:area = length * width15.梯形的面积公式:area = (1/2)(base1 + base2) * height16.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olume = length * width * height17.球的体积公式:volume = (4/3)πr^318.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olume = πr^2h19.盒形容器的体积公式:volume = length * width * height20.斜边公式(直角三角形):hypotenuse^2 = a^2 + b^221.弧长公式:s=rθ22.扇形面积公式:area = (1/2)r^2θ2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2a)24.勾股定理:c^2=a^2+b^2(直角三角形)25.等腰三角形的高公式:height = √(a^2 - (b/2)^2)26.乘法法则:(a + b)(c + d) = ac + ad + bc + bd27.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28.立方公式:(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29.二项式定理:(a+b)^n=C(n,0)a^n+C(n,1)a^(n-1)b+...+C(n,n)b^n30.指数公式:a^n*a^m=a^(n+m)31.对数公式:log_a(xy) = log_a(x) + log_a(y)32.倒数公式:1/x * 1/y = 1/(xy)33.正弦公式:sin A = opposite/hypotenuse34.余弦公式:cos A = adjacent/hypotenuse35.正切公式:tan A = opposite/adjacent36.度与弧度的转换公式:radians = degrees(π/180)37.平行线定理:corresponding angles are equal, alternate angles are equal, and interior angle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nversal add up to 180 degrees38.圆心角公式:θ = (s/r) radians39.百分比变化公式:percentage change = (new value - old value)/old value * 10040.连续复利公式:A = P(1 + r/n)^(nt)41.单利公式:A = P(1 + rt)42.抛物线的焦距公式:f=1/4a43.磁场公式:B=μ0I/2πr44.惯性公式:F = ma45.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46.压力公式:pressure = force/area47.力矩公式:torque = force * distance * sin θ49.温度转换公式:℉=(℃*9/5)+3250.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公式:K=℃+273.1551.光速公式:c=λf52.能量公式:E = mc^255.力的功公式:work = force * distance * cos θ56.作为公式的一部分,黄金比例φ等于(1+√5)/2=1.618这些公式覆盖了各种各样的领域,从数学到物理,从经济到化学。
CMA绩效管理相关公式整理

CMA绩效管理相关公式整理1.静态预算差异的分解静态预算差异=实际结果-静态预算=(实际结果-弹性预算)+(弹性预算-静态预算)=弹性预算差异+销售量差异弹性预算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2.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价―直接材料的预算单价)×直接材料的实际投入量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的实际工时×(实际单位工时工资率―预算单位工时工资率)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效率(数量)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的实际投入量―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的预算投入量)×直接材料的预算单价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的预算工时)×直接人工的预算工资率4.变动间接费用的开支(价格)差异和效率(用量)差异(1)变动间接费用开支(价格)差异=(实际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2)变动间接费用效率(用量)差异=(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实际产量下成本动因的标准数量)×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5.固定间接费用开支差异与产量差异开支差异=实际固定间接费用-静态预算固定间接费用产量差异=静态预算固定间接费用-分摊的固定间接费用其中:分摊的固定间接费用=实际数量×单位产品标准固定间接费用分摊率总固定间接费用差异=开支差异+产量差异=实际固定间接费用-分摊的固定间接费用6.销量差异、销售组合差异和销售数量差异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实际销售组合比率-该产品的预算销售组合比率)×实际销售总量×该产品的预算单位标准边际贡献销售数量差异=(实际销售总量-预算销售总量)×该产品的预算销售组合比率×该产品的预算单位标准边际贡献销量差异=销售组合差异+销售数量差异7.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所有变动成本可控部门贡献=边际贡献-由部门经理控制的固定成本部门营业利润=可控部门贡献-不可控的固定成本8.投资回报率(R O I)=利润/资产=利润/销售额×销售额/资产=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剩余收益(R I)=利润-投资金额×资本回报率。
CMA知识点汇总P2(含延伸知识点)

专题一、基础知识一、财务报表分析:复利终值:F=P*(1+ i)^n 复利现值:P=F/(1+i) ^n年金现值:年金终值:1、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的应用【例题1】A公司是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品牌推广和规模扩张,每年资产规模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为了对各控股子公司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A 公司从2010年开始采用了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对各控股子公司财务绩效进行定量评价。
同时,A公司还从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和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对各控股子公司进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
为便于操作,A公司选取财务指标中权数最高的基本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标准,对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及以上的子公司总经理进行奖励,奖励水平为该总经理当年年薪的20%。
下表为A公司下属的M控股子公司2011年的相关财务数据:项目金额(亿元)营业收入7.48利息支出0.12利润总额0.36经过对M公司业绩指标的测算,M公司最终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为83分,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为90分。
另已知M公司2010年的综合绩效评价分数为80分。
1.分别计算M公司2011年的下列财务指标:(1)息税前利润;(2)财务杠杆系数;(3)营业净利率;(4)总资产周转率;(5)权益乘数;(6)净资产收益率。
2.测算M公司2011年的综合绩效分数以及绩效改进度,并根据绩效改进度对M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 判断A公司仅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标准对子公司总经理进行奖励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1.分别计算M公司2011年的下列财务指标:(1)息税前利润;(2)财务杠杆系数;(3)营业净利率;(4)总资产周转率;(5)权益乘数;(6)净资产收益率。
2.测算M公司2011年的综合绩效分数以及绩效改进度,并根据绩效改进度对M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CMA管理会计师计算公式

CMA管理会计师计算公式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管理会计师)是由全球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推出的一项国际性专业认证,旨在评估和承认管理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CMA考试的内容主要涵盖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个核心领域,对于想在管理会计领域发展的从业人员来说,取得CMA资格是非常有益的。
CMA考试的内容和考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最新的考纲已经在2024年1月生效。
下面将介绍CMA考试的计算公式(新考纲)。
1.成本管理公式:- 目标成本(Target Cost) = 预定利润(Target Profit) + 预计销售量(Projected Sales Volume)× 目标销售价格(Target Selling Price)-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 单位直接材料用量(Unit Material Usage)×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per Unit)-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 单位直接人工用量(Unit Labor Usage)×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per Unit)- 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 预算制造费用(Budgeted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 水平差异(Efficiency Variance) + 收集差异(Spending Variance)- 实际制造费用(Actual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 实际制造费用(Actual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 计划收集制造费用(Budgeted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2.预算管理公式:- 预算收入(Budgeted Revenue) = 单价(Selling Price)× 实际销售数量(Actual Sales Quantity)- 预算成本(Budgeted Cost) = 单位成本(Cost per Unit)× 实际产量(Actual Production)- 预算销售成本(Budgeted Selling Cost) = 单位销售成本(Cost per Unit)× 实际销售数量(Actual Sales Quantity)3.绩效评估公式:- 贡献毛利(Contribution Margin)= 预计销售量(Projected Sales Volume)× (卖价 - 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固定成本(Fixed Cost)/ (单价 - 变动成本)- 最优订单数量(Optimal Order Quantity)= (2 × 需求量× 定期订单固定成本) /(存货存放成本 + 订购成本)- 库存转化周期(Inventory Conversion Period)= 存货 / 日平均销售成本- 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净利润 / 资产总额)× 100%以上是CMA考试中常见的一些计算公式。
CMA必背公式

正常成本法下的成本分摊公式: 工厂间接成本预定分配率 = 预算工厂间接成本 / 估计的成本动因的总金额或总数量
吸收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制造费+固定间接制造费 期间费用=变动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收账款余额占比(m>n)=到 m 月底,第 n 月应收账款余额/第 n 月赊销额
对于计算应付账款的现金流入的公式: 当月现金流出=Σ每个月的赊购额×对应的回收百分比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m>n)=n 月赊购额-n 月赊购额×(当月支付比例
+第二个月支付比例+…+第 m-n+1 月支付比例)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占比(m>n)=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第 n
物理指标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1=Q1/(Q1+Q2)×JC JC2=Q2/(Q1+Q2)×JC=JC-JC1
其中,JC=联合成本,JC1=产品 1 分配的联合成本,JC2=产品 2 分配的联合成本,C1=产品 1 单位在加 工成本,C2=产品 2 单位在加工成本,P1=产品 1 单价,P2=产品 2 单价,Q1=产品 1 数量,Q2=产品 2 数量。
期末存货价值 = 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 转换成本的单位成本×期末半 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作业成本分法分摊公式: 作业率 = 成本池里的总成本 / 动因(相应的作业量)
计算固定间接成本每一个分摊基础的单位分摊率公式: 固定间接成本的适用分摊比率 = 固定间接成本池中的总成本 / 所有分摊基础数量
CMA P1 公式

第一章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1.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流期初存货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存货余额(1)原材料流期初原材料存货余额+(本期购入原材料-退回与折扣)—生产耗用原材料=期末原材料余额(2)在产品流期初在产品存货余额+本期生产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余额本期生产成本=生产耗用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间接费用(3)产成品流期初产成品余额+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销售成本=期末产成品余额2. 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量*预算单位生产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预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预算=期末在产品存货预算+本期生产成本预算—期初在产品存货余额3. 总预算(1)销售预算:提供了预算期的销售量以及销售额。
(2)生产预算完工产品预算=销售量预算+期末预算产成品存货-期初产成品存货(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间接费用预算原材料采购预算=期末原材料存货预算+本期生产所需原材料-期初原材料存货(4)生产成本预算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预算耗用原材料成本+本期预算耗用人工成本+本期分配的间接费用(5)现金预算①直接法期初现金余额加:现金收入=可使用现金减:现金支出=现金溢余或短缺加:贷款取得现金减:偿还贷款=期末现金余额注意:最低现金余额要求以及贷款取整的要求②间接法预算息税前利润加:当期折旧营运资本的变动存货(增加=减; 减少=加)应收账款(增加=减; 减少=加)应付账款(减少=减; 增加=加)减:已付利息减:已付税费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5)编制预算利润表和预算资产负债表4. 期望值期望值= ∑各种可能的结果* 各种结果的概率完全信息的价值= 有完全信息的期望值- 无完全信息的期望值5. 回归分析(1)简单回归分析: y = a + bxy = 因变量a =截距(固定成本)b = 斜率(自变量的系数)x = 自变量注意:回归分析并不能解释因果关系。
(2)多元回归分析TC = b0 + ( b1X1) + (b2X2) + . . .6. 指数平滑法Ft= (α) Xt-1+(1- α) Ft-1Xt-1:本期实际结果Ft-1:本期预测结果平滑指数0«α«1通常会给近期数据较高的权重当变化平稳时采用指数平滑法比较适宜。
CMA计算公式汇总

务量×单位变成成本 移动平均法,在给定的时间内选取最近的 n 个数据,求其平均值,公式为: F=Σn 个最近数据/n 加权移动平均法,认为距离现在越近的数据对于预测的解释力越强,公式为: F=Σ(n 个最近数据×wi),且 Σwi=1
CMA计算公式
1 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的公式
简单(一元)回归分析,仅有一个自变量,其基本形式是: y=a+b×x+ε
其中,y=因变量,x=自变量,a=截距,b=斜率,ε=残差项。 多元回归分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其基本形式是: y=a+b1×x1+b2×x2+…+bn×xn+ε 高低点法公式: 单位变成成本 b=(最高业务量成本-最低业务量成本)/(最高业务量-最低业务量)
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 用
总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异
销量差异可以被分解为销售组合差异和销售数量差异,即 总销量差异=总销售组合差异+总销售数量差异 该产品的销量差异=该产品的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销售数量差异
其中,F=预测值,wi=对应的权重。 指数平滑法,使用先前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加权平均,公式为: Ft+1=a×yt+(1-a)×Ft
其中,Ft+1=第 t+1 期的预测值,yt=第 t 期的实际值,Ft=第 t 期的预测值,a=平滑系数, 取值范围 0 到 1。 累计平均时间学习模型,累计平均时间随产量的关系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产出 的翻倍,平均时间比原来的平均时间按比例下降,这个比例称为学习率,公式为: 翻倍后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学习率×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 翻倍后的工作时间=学习率×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2 翻倍后的增量工作时间=学习率×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计算应收账款的现金流入的公式: 当月现金流入=Σ每个月的赊销额×对应的回收百分比
4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收账款余额(m>n)=n 月赊销额-n 月赊销额×(当月回收比例 +第二个月回收比例+…+第 m-n+1 月回收比例)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收账款余额占比(m>n)=到 m 月底,第 n 月应收账款余额/第 n 月赊销额
产品线真实收益=(销售-变动成本)-可避免的固定成本-机会成本 客户的盈利能力用公式表示即为: R=PQ-C 其中,R=单位时间客户的盈利能力,P=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价格,Q=客户在单
位时间内购买的数量,C=企业为吸引该客户所支出的接触成本。 投资回报率使用业务单位的净利润除以为了获得该笔利润而投入的资本额度, 所计算的 公式: 投资回报率 ROI=业务单元的净利润/业务单元的资产 最简单的资产回报率就是用净利润和所有资产组成的指标,公式是: 资产回报率 ROA=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权益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ROE 计量的是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回报率,公式如下: 权益回报率 ROE=净利润/平均普通股权益 剩余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剩余利润=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
对于计算应付账款的现金流入的公式: 当月现金流出=Σ每个月的赊购额×对应的回收百分比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m>n)=n 月赊购额-n 月赊购额×(当月支付比例 +第二个月支付比例+…+第 m-n+1 月支付比例)
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占比(m>n)=到 m 月底,第 n 月应付账款余额/第 n 月赊购额
总销售收入=销售量×预算销售单价 总成本=销售量×预算单位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 弹性预算差异,指实际结果减去弹性预算的结果,公式为: 弹性预算差异=实际结果-弹性预算结果 销售量差异,指弹性预算结果减去静态预算结果,公式为: 销售量差异=弹性预算结果-静态预算结果
弹性预算差异的公式: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的实际使用数量×(直接材料的实际价格-直接材料的 预算价格)
CMA 考试必备公式表
《成功通过 CMA》丛书配套工具
CMA 考试必备公式
说明
本表根据 CMA2009 年考试大纲、 《成功通过 CMA》等内容编写,作为《成 功通过 CMA》丛书的配套工具。希望对于 CMA 考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其他配套工具会陆续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 CMA 项目网站公布,请考 生注意。网址 。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毛利法的联合成本是:
8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JC1=(JC+C1×Q1+C2×Q2)/(P1×Q1+P2×Q2)×P1×Q1-C1×Q1 JC2=(JC+C1×Q1+C2×Q2)/(P1×Q1+P2×Q2)×P2×Q2-C2×Q2=JC-JC1
可实现净值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1=[(P1-C1)×Q1]/[(P1-C1)×Q1+(P2-C2)×Q2]×JC JC2=[(P2-C2)×Q2]/[(P1-C1)×Q1+(P2-C2)×Q2]×JC=JC-JC1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的实际投入量×(直接人工的实际工资率-直接材料的 预算工资率)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直接材料的预算价格×(实际使用数量-预算使用数量) 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预算工资率×(实际使用数量-预算使用数量) 变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实际变动间接费用-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标 准变动制造费用的分摊率
变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效率差异=成本动因的实际使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 分摊率-成本动因的预算使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分摊率
变动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耗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变动 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 用
物理指标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1=Q1/(Q1+Q2)×JC JC2=Q2/(Q1+Q2)×JC=JC-JC1 其中,JC=联合成本,JC1=产品 1 分配的联合成本,JC2=产品 2 分配的联合成本,C1= 产品 1 单位在加工成本,C2=产品 2 单位在加工成本,P1=产品 1 单价,P2=产品 2 单价,Q1= 产品 1 数量,Q2=产品 2 数量。 分批成本法的计算每一成本分配基础的单位分摊率,公式是: 实际间接成本分摊率=间接成本池的实际总成本/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 分批成本法下废品的计算公式是: 总废品=期初存货+投入数量-完工并结转之合格产品的数量-期末存货=正常废品+ 非正常废品 分步成本法下的约当产量是: 产品的约当产量=期初存货×(100%-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当期投入并完工数 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当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期初存 货×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 加权平均法下的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当期投入直接材料成本)/(当 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转换成本的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的转换成本+当期投入转换成本)/(当期完工数 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指数平滑法,使用先前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加权平均,公式为: Ft+1=a×yt+(1-a)×Ft 其中,Ft+1=第 t+1 期的预测值,yt=第 t 期的实际值,Ft=第 t 期的预测值,a=平滑系数,
取值范围 0 到 1。 累计平均时间学习模型, 累计平均时间随产量的关系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产出
直接人工预算的相关公式为: 生产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预期产量×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 直接人工成本的预算额=生产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人工公式的单位成本 销货成本预算的相关公式: 单位边际贡献=产品的单位售价-产品的变动单位成本 总边际贡献=总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 现金预算包括期初现金和现金流入,计算公式为: 现金冗余或不足=期初现金余额+收款–支出–最低现金余额要求
给定产出水平时,成本的公式成立: 给定产量水平下的单位总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正常成本法下的成本分摊公式: 工厂间接成本预定分配率=预算工厂间接成本/估计的成本动因的总金额或总数量
吸收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制造费+固定间接制造费 期间费用=变动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总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 (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异
销量差异可以被分解为销售组合差异和销售数量差异,即 总销量差异=总销售组合差异+总销售数量差异 该产品的销量差异=该产品的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销售数量差异 其中,
的翻倍,平均时间比原来的平均时间按比例下降,这个比例称为学习率,公式为: 翻 n 番后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学习率 n×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
翻 n 番的工作时间=学习率 n×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2n
翻 n 番后的增量工作时间=学习率 n×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 ×2n-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
固定成本 a=最高业务量成本-最高业务量×单位变成成本=最低业务量成本-最低业 务量×单位变成成本
移动平均法,在给定的时间内选取最近的 n 个数据,求其平均值,公式为: F=Σn 个最近数据/n 加权移动平均法,认为距离现在越近的数据对于预测的解释力越强,公式为: F=Σ(n 个最近数据×wi) ,且 Σwi=1 其中,F=预测值,wi=对应的权重。
总销售组合差异=产品 A 的销售组合差异+产品 B 的销售组合差异 混合成本方面的公式: 混合(组合)差异=预算单位成本×所有成本的实际用量×(该成本的实际混合比率- 该成本的预算混合比率)
产量(产出)差异=预算单位成本×该成本的预算混合比率×(所有成本的实际用量- 所有成本的预算用量) 其中,混合比率=某种成本用量/所有业的成本流最为复杂,制造企业的存货账户如下: 使用的直接材料=初期直接材料存货+净采购-期末直接材料存货 其中,净采购=采购-(采购退回+采购折扣)+运费 产品制造成本=初期半成品库存+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期末半成品库 存 产品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产品制造成本-期末产成品库存
销量差异=(实际销售量-静态预算中的销售量)×预算的单位边际贡献
6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总销量差异=产品 A 的销量差异+产品 B 的销量差异 该产品的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实际销售组合比率-该产品的预算销售组合比率) ×销售组合中的所有产品的实际销售量×该产品预算的单位边际贡献
蔚欣欣 博士,CMA,CFA,CQF 2011-9-5
2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1
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的公式
简单(一元)回归分析,仅有一个自变量,其基本形式是: y=a+bx+ε 其中,y=因变量,x=自变量,a=截距,b=斜率,ε=残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