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采砂是指通过从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提取砂石资源的活动。
采砂在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采砂活动也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本报告旨在进行采砂可行性论证,评估采砂活动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背景1. 采砂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本地区目前对砂石的需求量较大,主要用于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2. 砂石资源:本地区具有丰富的砂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中。
三、可行性论证1. 环境影响评估a. 水质影响:采砂活动可能导致水体悬浮物增加、水质污染等问题。
通过水质监测和采砂活动控制措施,可以减轻对水质的不良影响。
b. 水生生物影响:采砂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通过合理的采砂方案和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c. 河床侵蚀:采砂活动可能导致河床侵蚀,进而影响河道稳定性和河岸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采砂规划和河道管理,可以减轻河床侵蚀带来的问题。
2. 经济影响评估a. 就业机会:采砂活动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包括采砂工人、运输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这将有助于减少就业压力和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b. 经济增长:采砂活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运输和设备制造等。
这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社会影响评估a. 社区参与:采砂活动应鼓励社区参与和共享利益,确保当地居民的意见被充分听取和尊重。
b. 文化遗产保护:采砂活动可能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通过合理的采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四、管理措施1. 采砂许可制度:建立健全的采砂许可制度,限制采砂活动的规模和区域,并确保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2. 环境监测:建立定期的水质和生物监测系统,及时评估采砂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生态修复:采砂活动后,应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砂石资源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4. 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参与机制,确保当地居民的意见被听取和尊重,并分享采砂活动的利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采砂是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采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包括采砂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采砂是指通过挖掘河床或河岸的沉积物来获取砂石等矿产资源。
在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砂石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然而,采砂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河床淤积、河岸侵蚀、水质污染等。
三、可行性论证1. 经济效益采砂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通过采砂活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采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环境影响采砂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采砂导致了河床淤积,影响水流通畅,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采砂会导致河岸侵蚀,加剧土壤侵蚀问题。
此外,采砂过程中可能产生噪音、扬尘等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3. 社会效益采砂活动对社会也有一定的效益。
首先,采砂可以提供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砂石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采砂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此外,采砂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的就业状况。
四、可行性建议基于对采砂可行性的论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采砂管理。
采砂活动应遵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采砂企业的监管,确保采砂活动的合法性和环境友好性。
2. 推行砂石替代品。
在砂石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推广使用砂石替代品,如废弃建筑材料再利用等,减少对自然砂石资源的依赖。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采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在采砂活动中,应加强管理,推行砂石替代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采砂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采砂是指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中开采河砂、海砂等天然资源的行为。
采砂在建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采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包括资源储量、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资源储量分析1. 采砂区域概况根据调查数据,我们选取了某水域作为采砂区域,该水域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水深平均为XX米。
2. 砂石储量评估通过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该水域的砂石储量估计值。
根据数据统计,该水域的砂石总储量约为XXX万立方米,其中可采储量约为XXX万立方米,能够满足未来XX年的建设需求。
三、环境影响评估1. 水生生物影响通过对采砂区域的水生生物进行调查和监测,我们发现采砂活动对水生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为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采取合理的采砂方式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水生生物的不良影响。
2. 水质与水文变化采砂活动会导致水域水质和水文的变化,如悬浮物含量的增加、水流速度的变化等。
我们通过对水质和水文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采砂活动对水域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3. 河床地貌变化采砂活动会改变水域的河床地貌,可能导致河床的下陷、侵蚀等问题。
我们通过对河床地貌的监测和分析,得出了采砂活动对河床地貌变化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四、经济效益分析1. 采砂产值评估根据砂石市场需求和价格,我们对采砂活动的产值进行了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该水域的采砂产值约为XXX万元/年,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就业创收效益采砂活动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采砂活动每年可为当地创造XX个就业岗位,带动XX人就业。
3. 税收贡献采砂活动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产值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为政府提供税收收入。
根据数据估算,采砂活动每年可为政府贡献XX万元的税收。
五、可行性分析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水域的砂石储量丰富,能够满足未来建设需求,具有较高的开辟潜力。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采砂是指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开采砂石资源的行为。
由于砂石是建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采砂在建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采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包括资源评估、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
二、资源评估1. 砂石资源概况通过对目标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存在丰富的砂石资源。
根据采砂点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因素,我们可以确定该地区的砂石资源储量较大,具备一定的开采潜力。
2. 采砂点选择在资源评估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多个因素,如地质条件、交通便利性、环境保护等。
经过综合评估,我们选择了位于XX河流域的XX采砂点作为研究对象。
该采砂点具备丰富的砂石资源,并且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便于后续的开采和运输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估1. 水体质量影响采砂活动可能会对水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水质监测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在合理的采砂范围内,水体质量变化较小,未浮现明显的污染现象。
然而,为了保护水体环境,我们建议在采砂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如科学排放废水、定期监测水质等。
2. 水生生物影响采砂活动对水生生物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发现在采砂点周边的水生生物群落中,存在一定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我们建议在采砂过程中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如建设人工湿地、保护重要的鱼类繁殖场所等。
3. 河岸侵蚀和土地利用影响采砂活动可能会导致河岸侵蚀和土地利用变化。
我们进行了地形测量和土地利用调查,发现在采砂点周边存在一定的河岸侵蚀现象,并且部份土地被用于采砂活动。
为了减少河岸侵蚀和土地利用冲突,我们建议在采砂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如修筑护岸、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
四、经济效益评估1. 采砂成本通过对采砂活动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采砂的总成本。
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投资、运输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根据我们的计算,采砂的成本相对较低,具备一定的经济优势。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采砂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从河床、湖底等水域中获取砂石资源的行为。
采砂在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不合理的采砂行为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估采砂活动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二、背景1. 采砂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本地区建筑、道路等领域对砂石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2. 砂石资源现状:通过对本地区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丰富的砂石资源,但未进行过系统的开采。
三、可行性论证1. 研究目标:本次可行性论证的目标是评估采砂活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可行性。
2. 方法:a. 经济可行性:通过分析采砂成本、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因素,评估采砂活动的经济可行性。
b. 环境可行性:研究采砂对水体、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等环境要素的潜在影响,评估采砂活动的环境可行性。
c. 社会可行性:调查采砂对当地居民、社区、文化遗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评估采砂活动的社会可行性。
3. 数据来源:a. 经济可行性:收集采砂成本、销售价格等数据,并与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对比。
b. 环境可行性:通过水质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等手段,收集与采砂相关的环境数据。
c. 社会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采砂活动的态度和看法。
4. 结果:a. 经济可行性:根据数据分析,采砂活动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但需注意市场需求波动和竞争状况。
b. 环境可行性:采砂活动可能对水体水质、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需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c. 社会可行性:当地居民对采砂活动持有不同意见,需进行公众参与和沟通,确保社会可行性。
5. 风险与对策:a. 经济风险:需预留市场需求波动、价格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风险。
b. 环境风险:需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保护水体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社会风险:需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合作,解决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四、结论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因素,本次可行性论证得出以下结论:1. 采砂活动在经济上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注意市场需求波动和竞争状况。
河道采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采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对于沙石等建筑原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河流中的河床沙石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原料,其开发利用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河道采砂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道采砂场的可行性,包括资源勘探、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目标河道进行资源量及品质的勘探;
2. 分析河道采砂对于环境的影响;
3. 计算河道采砂的经济效益。
三、资源量及品质的勘探
通过对目标河道的地质勘探,确定其河床上沙石的储量和品质。
可通过采用地质勘探、样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环境影响分析
河道采砂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主要包括对于水质、生态环境、河道结构等的影响。
具体可通过对采砂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噪音、尘土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进而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计算
河道采砂场的开发利用应当是一个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过程。
因此,对于河道采砂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将会对于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可通过对采砂成本、销售收入等方面进行计算。
六、结论和建议
经过对于河道采砂场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对于河道采砂场的开发利用,应当在充分利用河道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以上即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于河道采砂场的开发利用有所帮助。
4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

4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河道采砂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对采砂的目的、影响因素、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河道采砂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但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确保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河道采砂是一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对于满足建筑、道路、水利等行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采砂活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河床淤积、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有必要对河道采砂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目的1.确定河道采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需求。
2.评估采砂活动对河道生态系统和水质的影响。
3.研究采砂管理和监测的可行性。
4.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影响因素1.地理条件:河道的宽度、水深和流速等因素影响着采砂的可行性。
2.矿产资源:砂石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采砂活动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
3.社会需求:建筑、道路和水利等行业对砂石的需求量决定了采砂的市场需求。
四、环境影响1.河床淤积:采砂导致河床破坏,河床淤积,降低了河道的水动力能力。
2.水质污染:采砂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矸石可能会导致河水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生态系统破坏:采砂活动可能破坏河道生态系统,影响水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环境。
五、经济效益1.市场需求:建筑、道路和水利等行业对砂石的需求量大,采砂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2.就业机会:采砂活动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经济增长:采砂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六、可行性论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河道采砂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经济增长。
2.采砂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确保可持续发展。
七、建议1.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采砂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确保合法合规进行采砂。
2.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废水和废矸石的排放,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规程

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规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河北省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介绍
1.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定义和目的
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是指报告编制者根据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的资料,以便于对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进行审查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的一种文件。
报告的目的是帮助政府部门证明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是否有必要和可行,以及它是否可以满足政策目标和投资者的期望。
2.报告编制负责人的职能和职责
报告编制负责人的职能主要是负责编制及上报河北省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具体职责包括:
(1)分析河北省河道采砂项目的经济、技术、环境、社会、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状况;
(3)根据项目特点编写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用技术经济指标、各项投资效益指标等对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4)审计、完善项目投资计划;
(5)参与项目投资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审计;
(6)配合政府部门审查报告,并就审查意见作出分析和反馈;
(7)推进报告改造或调整,以满足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采砂项目合资建设方案研究合资建设单位: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芜铜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项目开采地点:安徽·芜湖市(芜湖长江段)编制单位:安徽芜铜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第3—4页第二章基本情况-------------------------------------------第5-10页第三章河段水文泥沙特征-----------------------------------第11-12页第四章编制依据-------------------------------------------第13-14页第五章采砂任务与规模-------------------------------------第15-16页第六章拟采砂区选址---------------------------------------第17-22页第七章采砂方案拟定---------------------------------------第23-24页第八章采砂项目可研报告结论与建议-------------------------第25-26页第九章合资建设前景---------------------------------------第27-28页第十章合资建设方案---------------------------------------第29-29页第十一章投资分析----------------------------------------第30-30页第十二章合资建设结论------------------------------------第31-31页1 前言项目兴建缘由合福铁路是我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贯通合福铁路的重要节点性工程,对改善皖江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乃至推动全省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1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专门主持会议,要求省有关部门、有关市县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砂石开采项目的具体申报事项。
立项情况根据安徽省长江河道工程性采砂的有关规定,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27日填报了《安徽省长江河道工程性采砂项目申请书》,经芜湖市水务局、安徽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审查后报安徽省水利厅审批。
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申请拟开采量100万吨,拟采砂地点为长江芜湖河段汽车轮渡至火车轮渡之间水域,砂石堆放转运地点为三山区、四合山和无为等地的长江滩地。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批,并要求业主单位芜湖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分析论证,涉及采砂经营权许可转让应当依法进行公开拍卖。
目前已经完成河道采砂可行性论证报告、河道采砂作业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航影响论证报告。
论证成果简介综合考虑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附近涉河工程影响、砂石储量等因素,初步拟定两个采砂方案:采砂方案一采砂区位于芜湖河段下段华谊液体化工码头与华谊化工散货码头前沿水域,采区长800m,上游宽150m、下游宽230m,采砂总量90万吨;采砂方案二采砂区位于芜湖河段下段汽车轮渡上游320m左岸水域,采区长200Om、宽250m,采砂总量90万吨。
经分析论证,推荐采砂方案一,其主要特性见表1-1。
表1-1 拟采砂方案特性表2基本情况接线项目简况合福铁路是我省首条纵贯南北的快速客运专线,自合肥南站引出,经安徽巢湖、铜陵、芜湖、绩溪、黄山,江西婺源、上饶,福建武夷山、南平,至福州站,正线全长813公里,其中安徽段长339公里。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及其接线工程是合福铁路的重要配套工程。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1座4线铁路、6车道高速公路的高水平现代化桥梁,联通合福快速客运铁路、庐铜普通铁路和岳武东延、铜南宣、无铜等高速公路。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接线工程北起无为县神墩、南至铜陵钟鸣镇,路线全长约公里,投资概算为亿元。
全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该接线工程2013年7月份正式开工,计划工期3年。
河道基本情况芜湖河段上起繁昌县三山河口,下迄芜湖市东梁山,河道全长,河道走向在大拐处为900°转弯,以上为东西向,以下为南北向。
本河段弋矶山以上至三山河口长约23km称之为大拐段,汤沟一带原江中鲫鱼洲在八十年代梢失,后在其右下侧又淤出一潜洲。
弋矶山以下至东西梁山长约,为首尾束窄,中部展宽的微弯分汊型河段。
展宽段有曹姑洲和陈家洲顺列江中,将分流为左(北水道)、右(西华水道)两汊,其中右汉为主汊,高水位时分流比为60~70%,低水位分流比80一90%,2002年4月右汊分流比为89%,曹姑洲头心滩系八十年代水流切割而成。
水流在三山河口(头棚)附近分流后,主流进入潜洲左汊贴左岸汤沟码头下行,次流进入潜洲右汊,冲刷新大圩。
两股水流于潜洲尾汇合,贴左岸五显外圩下行,过大拐后居中下泄向右岸过渡,于弋矶山附近再次分流,主流进入右汊,次流进入左汊。
进入右汉水流贴右岸广福矶、朱家桥,受四褐山挑流后冲陈家洲右缘于洲尾与左汊水流汇合,流出东西梁山。
防洪及护岸工程芜湖河段左岸筑有无为大堤,右岸筑有繁昌江堤、麻凤圩江堤和芜当堤,本节仅介绍左岸无为大堤和右岸芜当江堤。
(1)无为大堤:上起无为县果合兴,下讫和县方庄,全长,为1级堤防,保护巢湖流域七县、二市600多万人口、427万亩耕地及国家重要通、电力、军工等设施的防洪安全。
该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堤顶超设计洪水位。
堤防现状标准断面为:丘陵区堤顶宽8m,堤身内外坡比为l:3;平原区堤顶宽10m,堤外坡为1:3,内坡在堤顶以下处设宽为6m的戗台,戗台上下坡比分别为1:3和1:5,堤内外坡已实施草皮护坡、块石护坡或砼护坡。
(2)芜当江堤:芜当江堤上起芜湖市青弋江铁路桥,下至当涂县姑溪河铁路桥,全长。
其中四褐山以上为1级堤防,四褐山以下为2级堤防。
堤顶超设计洪水位2米,堤顶宽10米,堤防迎水侧堤坡为1:3,背水侧堤顶以下1米处戗台,戗台宽4米,哉台以上坡比1:3,:以下坡比1:。
堤顶为砼防汛公路,堤外坡为砼护坡、内坡为草皮护坡。
相邻涉水工程拟采砂区所在河段两岸涉水工程较多,左岸自上而下依次有二坝江芜船厂、芜湖客渡江北8#码头、下沟排灌站、汽车汽渡北码头、二坝自来水厂取水口、华谊液体化工码头(危险品)、火车轮渡、华谊化工散货码头、华谊化工取水口、华谊化工件杂货码头等。
右岸自上而下依次健康路水厂取水口、海事码头、芜湖客运码头、芜湖造船厂、芜湖水位站、汽车轮渡南码头、一建砂库码头、西江涵泵站、芜湖江风船厂、江东船厂、二米厂码头、火车轮渡码头、火车轮渡、铁路水厂取水口、同鑫石油码头、省防汛码头、长芜囤码头、杨家门水厂取水口、长江航道码头、长江海事码头、长江公安码头、打捞队码头、大桥海事码头等。
采砂方案一采砂区下游1070m有铁路水下过江电缆,下游1490m 有水下过江通信电缆,下游2350m为芜湖长江大桥。
拟采砂区相邻涉水工程统计见表2-1。
表2-1 拟采砂区相邻工程一览表河段采砂规划情况2011年10月31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11)559号文批复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2011~2015)》。
规划将长江芜湖段划分为以下三种区域:1.禁采区。
禁采区为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水工程、涉河建设项目、长江主航道等保护范围的对应水域。
2.可采区。
经过河道演变及趋势分析,芜湖河段本次规划的可采区工2个,分别是头棚(距两渡水域约19km)、黄泥滩采区(距两渡水域约8km)。
规划禁采期为6~9月及超过警戒水位期。
3.保留区。
本次规划将长江干流安徽段禁采区和可采区以外的水域均划定为保留区。
规划确定,因沿江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确需在保留区内采砂的,应在满足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沿江涉水工程和设施正常运行以及满足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参照可采区划定的原则,在保留区内选择具有较好可采条件的采砂区域作为年度采砂作业区。
拟采区附近砂石开采情况2011年10月31日,安徽省水利厅以皖水政函(2011)1333号文批复了无为双钱轮胎项目场地采砂吹填工程,该采砂区位于芜湖河段左岸二坝汽车轮渡上游约960m近岸水域,采区长1200m,宽150m。
该工程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存在越界违规开采行为,经管理部门责令暂停施工并进行整改后,陆续恢复开采作业,工程于2012年10月27日完工,实际作业时间32天,共完成采砂量万吨。
根据采砂实施前后水下地形测图对比分析,采砂后较采砂前采砂区河床变化不大,河床淤积较好,采砂作业对河岸稳定、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影响不大。
3 河段水文泥沙特征泥沙补给分析泥沙主要来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宜昌以上干支流及中下游两岸的支流、湖泊入汇的泥沙。
同时,对于局部河段当其水沙条件或河床边界发生较大变化,水流挟沙力处于非饱和状态时,发生河岸崩坍、床面冲刷,泥沙被水流携运在其下游堆积,这部分床沙也是其下游河段的泥沙来源。
此外,沿江两岸山矶较多,有的临江山矶植被较差,石料开采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有些地方或部门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向长江倾倒煤灰、矿物废物和垃圾等现象,这些流失的泥土或废料将转化为床沙中的粗颗粒部分而成为泥沙的另一个来源。
三峡水库蓄水后泥沙补给分析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情况及来水来沙变化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不断地调整,河道演变总是向冲淤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受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水库拦沙的影响,年输沙量系统偏小,坝下河床沿程出现冲刷,武汉以下河段冲刷幅度较小,深泓高程起伏变化,河床冲淤相间,没有出现累积性抬高或下切的趋势。
(l)悬移质泥沙悬移质泥沙是长江中下游泥沙输移的主体。
在长江中下游泥沙的堆积中主要是~的泥沙。
从三峡水库蓄水前干支流各主要水文站悬移质泥沙实测资料来看,粒径大于以上的泥沙所占比例不足30%;粒径大于0.1mm以上的较粗颗粒的泥沙所占比例一般不足巧15%,这部分泥沙既是中下游干流河床的主体,也是悬移质泥沙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坝下游河床冲刷,悬移质中粒径大于的含量有所增多。
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水文站2003一2007年悬移质泥沙输沙量统计,汉口、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12900万t和15800万t,荆江三口分入洞庭湖的年输沙量约为1477万t,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入汇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1482万t,1464万t和1942万t,区间支流入汇年输沙量合计2000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