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

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要素、特点及种类,学会写作新闻并尝试修改。

2.把握新闻写作的要求,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进行写作。

3.制作报纸版面或新闻网页等,培养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的要素、特点、种类及其写作要求,尝试选择合适的新闻文体进行写作。

2.尝试制作报纸版面或新闻网页等,培养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播放央视新闻联播片头)2.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一熟悉的旋律时,你们想到了什么?每天晚上7点钟,中央电视台准时播报新闻。

提到新闻,我们也不再陌生,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前面几节课我们在“任务一”中我们阅读了优秀的新闻作品,感受到了新闻语言的魅力;在“任务二”中我们熟悉了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每一位同学都当了一次小记者,确定了报道题材,并且完成了相关任务。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

通过这一任务的学习,我们就达成了新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

二、知识回顾1.出示知识卡片一:消息是迅速、简要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最大的特点是迅速及时、真实客观。

2.出示知识卡片二:消息六要素:即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消息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必不可少。

三、写作指导(一)确定好标题“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新闻,读者一般会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不看内容,所以,学会拟写新闻标题,是学写新闻的首要环节。

1.新闻标题的形式新闻标题有哪些形式?新闻标题常见的有主题(正题)、引题 (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标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揭示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举例:此风不可长(引题)南京万元宴席(正题)——外商国人不可攀比(副题)补充:我们所学的消息基本都是只有正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课件出示: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

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预设蒲苇好像在摇动;黄昏前阳光温暖昏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房屋静默着。

设问2: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这幅图画的景物特征?预设夕阳徐徐落下,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抹一抹的橙红似乎都溶解在湖里了。

湖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向前铺展,远处的房屋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默着。

追问:此种景色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我想要拥抱它,拥抱这一天里最后一抹灿烂!【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诵读推敲学写景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课件出示: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预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景物需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更生动形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

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

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第三单元 写作-【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景物环绕着我们,常常影响我们的情思和行动。

这里的“景物”既指花鸟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景物,也包括社会环境中的景物。

它包含美丽的、赏心的,也包含丑恶的、恼人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景物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那么,如何才能描写好景物呢?1.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调动多种感官写景。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中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灵活变换观察角度。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清、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緣潭.回清倒影,绝嫩多生怪柏,悬泉澡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注意融入人的情感。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如《雨的四季》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写作实践(一)作文○题目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

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

写作《学写传记》教案

写作《学写传记》教案
写作《学写传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传记的基本写作方法;2.分析名人传记作品,学习如何选取传主的重要事件和典型细节;3.学生动手实践,撰写一篇简短的传记。具体内容包括:导入传记概念、分析优秀传记作品、讲解传记写作技巧、学生写作实践及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记文体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传记概念与特点:使学生明确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如真实性、客观性等。
-传记写作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选取传主的重要事件和典型细节,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
-优秀传记作品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传记作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3.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化指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具体的传记作品。这篇作品展示了如何通过选取重要事件和细节来展现传主的生平和个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平衡,以及如何选取和组织材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和对比不同传记作品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课文中的《鲁迅传》等作品,强调传记以真实人物为基础,反映人物生平的特点。
-在教授传记写作方法时,可以以课文中的《华罗庚传》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选取华罗庚生平的关键事件,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
2.教学难点
-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平衡: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传记写作中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关系,容易偏向于纯粹叙述事实或过度文学加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第3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第3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③描绘
青砖绿瓦。屋顶上晒着金黄而饱实 家乡秋的风
的玉米,窗台上摆着几个硕大的南瓜。
格。写景由 上而下,条
屋檐下,一尊石磨上落着几只麻雀, 理清楚。
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你追我,我追你,
很是热闹。③
广阔的田野,融汇了秋天的一切景物。头 戴红缨的玉米,裹着层层秋装。等待着前来收 获的农民。谷子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子,在秋风 中频频点头。高粱涨红了脸,挺直了身板,军 人般地矗立着。饱满的豆荚里,躺着可爱的大 豆,金灿灿的。它们有的耐不住寂寞,把豆荚 扒开一道缝,争先恐后地向外探头。果园里, 苹果红彤彤的,仿佛被油彩
⑤总结, 点明主旨, 进一步深化 中心。
【名师总评】 片段按“总—分—总”的顺序行文,将视线
聚焦在校园内小小两方池塘。先以“望”绘远景; 继而以近看写池上胜境,运用多种手法描摹“涟 漪”“石间杂草”“锦鲤”等细节;然后将视线 关注于池中小岛,侧重于听觉描绘。末尾融情于 景,将“美的景致”与“陶醉”联系起来作结,令 人回味。
涂过。梨又黄又大,美中不足的是有 一脸雀斑。石榴咧开了嘴,见谁都嘿 嘿地傻笑。④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金色的田野, 飞过丰收的果园,会被一片白茫茫的 东西所吸引。那是一大片苇子地。 毛茸茸的芦花被风轻轻捧起,漫无目 的地在空中飘荡,犹如朵朵雪花,
④描绘 秋天的田野。 抓住不同作 物的特征来 写,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 情趣。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目标导航
1. 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 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 尝试运用多种手法,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 角度描写景物;
3. 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 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文题展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描写景物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景状物文第一是对事物须仔细观察。

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文的写作对象是事物,需要抓住被写作对象的特征。

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抓特征,是各种作文中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

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抓住能表现特点的事物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

具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

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写作 说明要抓住特征 【写作文题】 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 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 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 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 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当我们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只 有把这一事物的独特之处突出地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准确的 、深刻的印象。不同事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写作说明文时, 我们就要根据说明的对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何抓住 事物的特征呢?我们可以运用下列方法:
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
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佳作欣赏】
枣阳风味名吃——酸浆面 酸浆面是枣阳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将 面条煮熟后冲凉烫热,加配料及酸浆汤拌和而成。汤面内绿、白 、红各色搭配,显得十分雅致,面条韧劲强,酸辣适口。 酸浆面的制作比较复杂。 首先是制浆。选用适量的小青菜、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倒 入沸水锅中适度焯水后捞起,放在一只预先用开水洗净并消过毒 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菜的水烧开,倒入适量事先调好的生面糊 烧沸,舀入瓦坛中用干净塑料布盖住坛口密封,二至三天后即酸 香扑鼻,成了老浆。以后每次把坛中的老浆舀出,把坛洗净后用 上述同样的方法,把焯好水的菜及焯菜的水舀置坛中再倒入老浆 ,盖好密封,就可得到源源不断的酸浆水。
然后是和面和擀面。取上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精盐和食用碱拌 匀,用温水和匀面团(要求冬天稍软、夏天略硬)揉好,每隔十 几分钟揉搓一次,直至面团光亮无裂口。用适量的面粉下入锅
中用文火炒熟摊凉,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以炒面为面扑,
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成5厘米宽的条,用刀切成粗细均匀 的面条,抖散到面板上,撒一些面扑,以防沾黏。
1.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 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 同点,并加以说明。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 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 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果能抓住这些进行说明,事物 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 2.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 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 。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 说明。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 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 的方法。
最后是煮面。取一口干净的锅,加满水放在大火上烧沸,将
洗净的绿豆芽50克,焯水至断生捞起,和切碎的酸菜同置一大 碗内,用漏勺盛适量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略煮,然后倒入碗中,
浇淋煮好的酸浆,撒上一汤匙炒熟且碾碎的芝麻,根据个人口
味浇一勺用香油调好的辣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调好口 味,一碗美味可口的酸浆面就做成了。
第三步是过汤。取一口干净的锅,加满水,放在大火上烧开
,把切好的面条投入煮熟捞起,迅速倒入干净的凉水中投凉, 以使面条有筋力,然后捞起控干水分。
第四步是煮浆。选大号干净砂锅一个放置在火上,舀入适量
的酸浆,放入用纱布包好的调料、洗净的葱、拍破的姜,烧沸 煮至出香味,移入文火上用精盐调好味,使之微沸待用。
酸浆面因其劲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开胃而脍炙人口。夏
天食之能去油腻助消化、消暑开胃;冬天食时多调些辣子油、 胡椒粉,能开胃御寒、增强食欲,很适合高寒山区、湿气较重
地区的人们食用。
看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口舌生津?想吃正宗的酸浆面 ,欢迎你到湖北枣阳来。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介绍了枣阳的风味小吃——酸浆面,作者 介绍了酸浆面的历史、制作以及酸浆面的外观及口感特点。文 章着重介绍酸浆面的制作过程,“首先”“然后”“第三 步”“第四步”“最后”,这些词语将酸浆面制作的先后顺序 清楚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
3.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我们平时付出努力。一要认
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
体、肤等感觉器官,对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
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 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