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计算难点速度单位的计算二、自主学习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没有钟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看谁在前面----即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同为百米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时跑,看谁先到终点----即通过相等的路程,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的快;2、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的快;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一)运动的快慢——速度(重点)想一想,练一练1 m/s 和1 km/h 那个大?它们之间怎么换算? 1m/s= 3.6km/h72m/s= km/h 108 km /h =______m/s例1.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B )A 、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 、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 、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 、物体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例2.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0S ,则他的速度是________m/s ,合________km/h 。

解:v= = =10m/s10m/s=36km/h即他的速度为10m/s ,合36km/h例3.火车提速后,在杭州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200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227000m,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解:S=227000m=227kmt= = =1.135h 即该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1.135hs m 10100t s v s hkm km /200227想想议议,回答下面问题:注意:同一照片中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二)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并不相同。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还记得初中有哪些方法吗?初中所学的速度与高中所学的速度完全相同吗?二、讲授新课(一)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位移出示动画:小车的运动教师总结:相同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越快(2)相同位移比较时间出示动画:小车的运动教师总结: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的越快思考讨论:如果时间和位移都不同,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速度(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质,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

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3、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与速率;【学习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速率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位移变化量的理解引入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从而得到速度的概念。

2、比值法是定义物理量的重要方法,极限法是理解物理量的重要方法。

【知识链接】1、位移的知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学习内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画出位移轴,并表示出位移的变化量与位置的关系(借助字母表示)。

2、画出时间轴,并表示出时间的变化量与时刻的关系(借助字母表示)。

3、阅读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并回答。

小结:(二)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二是。

2、(1)速度的定义。

(2)定义式,ΔX表示,是(填标、矢量)。

Δt表示,是(填标、矢量)。

所以速度是,既有,又有。

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方向。

(3)国际单位及符号,常用单位及符号。

3、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初中阶段还学习了哪些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小结:(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是指,它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其计算可以用公式来计算。

2、瞬时速度是指,在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3、汽车速度计上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小结:(四)速率速率是指 ,它是 (填标、矢量),只有 ,没有 。

小结:(五)拓展1、阅读课本“做一做”并设计简单的方案。

2、阅读课本“说一说”,如果你是警察,你将怎么办?【例题和练习】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小结:1、计算过程要有 和 。

高一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第一章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班次:姓名:
预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预习
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难点:平均速度计算
C.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的方向决定,它的___________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2、速度公式v=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知识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
预习自测题得分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课型:新授课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3、时间、时刻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四、新课教学1.新课引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最后减速停下来。

人的运动由静止出发,最后归于静止。

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

2.怎样理解位移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A 、B 、D ,①、②经时间t 分别到达E 、G 两点,③经t ’到达H 。

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 2.位移同,看时间 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2.新知探究 知识点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 =ΔxΔt。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1 m/s =3.6 km/h 。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1.3运动的快慢 导学案

1.3运动的快慢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设计人 奚修阳实验让物理精彩 合作使学习简单1.3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知识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和变形形式的运用。

难点:速度的测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学习过程课前导学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 和 之比叫做速度3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 千米每小时( ) 4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2、 叫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自主学习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2、小组归纳: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试牛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 ___________。

4、小组讨论 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 ,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 ,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图1交流合作与讨论活动一: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活动二: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6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堂清检测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2.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来表示;用符号Δx表示.Δx=x2-x1;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3.时间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用Δt表示;Δt=t2-t1.想一想: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有负值吗时间的变化量有负值吗答案位置的变化量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反.时间的变化量没有负值.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2.表达式:v=错误!.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1 m/s=3.6 km/h;1 m/s=100 cm/s.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吗答案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时间长短;所以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错误!;表示的是物体在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想一想: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答案一、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对概念的理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对表达式的理解:1公式v=错误!中;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2公式v=错误!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矢量性:速度有大小、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例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应.2大小:由公式v=错误!计算得出;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3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2.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2大小:当Δt非常非常小时;v=错误!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3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v=错误!;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错误!可知;当Δt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BD借题发挥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平均速度大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不一定大;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而在其他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其瞬时速度.针对训练2013年9月底“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正确.答案A例3 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则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错误!=错误!m/s=14 m/s解析最初2 s内v1=错误!=错误!m/s=25 m/s中间2 s内v2=错误!=错误!m/s=17 m/s.全部时间内v3答案14 m/s 25 m/s 17 m/s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1.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错误!.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就叫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其他名称.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错误!.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区别与联系:1因为位移不大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 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x=v2t2-v1t1=54×3 km-36×2 km=9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t=2 h+4 h+3 h=9 h;故平均速度大小v=错误!=错误!km/h=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v2t 2+v1t1=54×3 km+36×2 km=234 km;所以平均速率为v′=错误!=错误!km/h=26 km/h.答案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平均速率为26 km/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2、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4、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预习内容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位移是描述 变化的物理量
一个人从A 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 点后再返回到B 点静止,如图,已知AC =80m ,BC =30m ,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
(二)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用 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 表示,如果在时间△t :表示 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 ),厘米每秒(cm/s )等
(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质点的 的比值,叫
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的速度,瞬时速度 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

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
速率: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2) 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4)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
【学习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回答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二.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三.精讲精练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速度
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
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3.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
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
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为_______m/s.
4.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5、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
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登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 内平均速度是[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3.一质点在x轴上并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质点开始运动后: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

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变题:如果问题改成“物体在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内的速度分别为20m/s和30m/s,求它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5.一起重机在竖直向上吊运重物时的速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在表格中所列时间内,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加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做匀速运动?哪段时间内重物在做减速运动?
答案:【当堂检测】
1.B
2.AC
3. 8 4
4. 0 1.6km/h
5. 10m/s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
2.C
3. (1)6m 6m (2)0 (3)1.2m/s 4 . 24m/s 25m/s 5. 0---5s 5---8s 8---10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