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处方1【组成】当归、川椒、续断、防风、木瓜、羌活、红花、白芷、乳香、没药、透骨草、黄柏、茄根各50g【用法】碾末,加白酒、盐各100g拌匀,分3个袋蒸透,外敷患处,1日1〜2 小时,20天为1疗程。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治疗398例,治愈38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方源】中医药学报,1995;(3): 46处方2【组成】全蝎108,蜈蚣3条,乌梢蛇10g,当归、白芍、川芎、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川中膝各15g,熟地、伸筋草各30g,甘草6g。
【加减】虚寒者加独活12g,制川乌9g、川羌活9g、细辛6g;肾虚者加杜仲15g、狗脊15g、川断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源】河南中医,1994;14(6):24处方3【组成】归尾、赤芍、桃仁泥、留行子、五加皮、落得打、延胡索、川牛膝各9g,红花、乳香、没药、陈皮、川芎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淤血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处方4【组成】麻黄3g,羌活、独活、秦艽、赤芍、牛膝、陈皮各5g,防风、防己、威灵仙、木瓜、地龙、鸡血藤、川芎各9旦,三七末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风寒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答案补充处方5【组成】防风、独活、秦艽、赤芍、川芎、陈皮各5g,全当归、威灵仙、五加皮、牛膝、防己、桑寄生、续断、炒杜仲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湿通络,养血活血。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
【方源】中医骨伤,1993;6(4):11处方6【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巴戟天、肉苁蓉、千年健、狗脊、牛膝各9g,川芎、秦艽各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60例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60例发表时间:2016-02-18T13:54:12.7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作者:刘向阳[导读] 新化县中医医院湖南娄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导致患者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刘向阳新化县中医医院湖南娄底 417600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55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导致患者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和大腿前侧痛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脊柱的负荷过重,使腰椎受到强大的压应力,除此之外腰椎键盘突出还受到遗传因素、职业因素和外伤的影响,腹压增加、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和妊娠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诱发疾病的真正因素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由于患者的机体症状、病例特点和对疾病的敏感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要加强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加强对疾病的识别和判断。
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患者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后选择手术疗法,但是手术疗法常常会留下后遗症,远期的治疗效果并不明确,因此人们更关注非手术疗法。
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甚至治愈疾病,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包括针灸、牵引、理疗、推拿、药物和功能锻炼等等。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肠俞 、 环跳 、 殷门 、 中、 委 阳陵泉、 山、 承 绝骨。腰 痛较重者加 攒 竹; 下肢麻 木、 怕冷者 加足 三里 。依穴位 不 同分 别选 用 3 0号 15 . . ~30寸毫针 , 速刺入皮 , 中环跳 、 门、 其 殷 阳陵泉针感需达
( 收稿 日期 : 0 8 8 1 ) 2 0 —0 —0 。
2 3 肌力训练 .
从 第 3 5天开 始增 加运 动疗 法 锻炼躯 干 ~
肌 。背 肌锻炼 : 患者俯 卧位 , 腹下垫高 , 两上肢置躯干两侧 , 两 上肢后伸一抬起头及肩部一胸部离开床面 , 同时双腿 伸直、 并 拢一向后方抬起 , 使身体 至水 平位 , 保持 5 s休息 5 后继 ~6 , s 续, 如此重复 1 , O次 每天锻炼 2遍 , 患者可依 自身情 况量力而
为 9 . 。 83 4 体 会
治愈 4 , 7例 好转 1 , 2例 无效 1 , 例 总有效率
2 1 腰椎牵引 采用 YHZ Ⅱ型温 热牵 引床牵 引 , . 一 取腰 大 肌位 , 每次 3mi, 日 1 。症状重者 , 日2次 。重量以体 0 n每 次 每 重 的 14开始 , / 渐增至体重的 1 2 /。
骨盆牵引治疗为保 守治疗腰椎 问盘突 出症 的首选方 法之
一
,
电脑骨盆 牵引床 一定量 的断续 牵引力 可将椎 间隙渐进 拉
22 电针治疗 .
患者取俯 卧或健侧 卧位 , 取腰 阳关 患侧 、 大
大, 以降低椎 间盘 内压力 , 轻突 出髓核对 神经根的压迫 而避 减 免或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 由于炎性反应所产生的致痛物 使 质如 5 一羟色胺等减 少或消失 , 从而起 到止痛或镇 痛 的效 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髓核组织突出及脱出的病变,可对神经根及马尾造成压迫而引起腰腿痛、脊柱活动受限、痛觉过敏等症状。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与工作方式逐渐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也不断增加,所有年龄段均可患病,直接影响了患者生活与工作质量。
而中医通过对病因病机研究,结合辩证论治与各种传统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症状,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腰痛病的一种,是由于椎间盘逐渐退化,由于外力与肌肉拉伤,使得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滑脱,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出现诸多症状[1]。
目前LDH患者已经逐渐年轻化,直接影响了患者工作,治疗上课选择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长久研究中,保守治疗效果会更加理想[2]。
中医在临床治疗期间效果突出,通过传统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本年通过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腰痛病的产生原因主要为寝卧湿地、少阴、风痹、肾虚、坠堕伤腰,也有学者指出腰痛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标为风寒湿热痰饮[3]。
中医认为无论何种,本质均为肾气虚惫,发生基础在于原有追腰间盘退变,加之体质虚弱,过度劳累,肾精亏虚。
患者在出现跌倒、腰部外伤、腰部用力等情况下,也会出现筋骨受损,使得腰部瘀滞经脉气血,引发腰痛[4]。
2.中医药内服中药治疗机制主要在于止痛,减轻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炎症递质释放,并调节免疫等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5],中药内服可使得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并促进变性神经纤维恢复,使得胶质细胞减少,瘢痕化对周围组织挤压减轻,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现代药理学显示,补肾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改善患者骨骼韧带结构,活血药物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了局部的营养供给,祛风解痉药改善腰部肌肉痉挛,减少了对化学刺激的敏感性[6]。
活血通络法药物熏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急性期84例的护理体会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e c t a n d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o f H u o x u e T o n g l u o me d i c a m e n t f u mi g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wa s r e ro t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 t h e n rs u i n g i n t e ve r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a n d p r e c a u t i o n s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 Re s u l t s : 2 9 c a s e s we r e c u r e d
依从性 。
院从 管理层到全 院各阶层 医务 人员都要 从思想上 高度 重视手
卫 生 ,关 爱 生 命 ,从 手 开 始 。
参考文献:
【 1 ] 任南, 文细毛 , 等. 医 院感染 监测方 法与 技术【 M】 . 湖南 科学技 术 出版社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库含答案

推拿治疗学练习题库含答案1、落枕的多发季节A、秋冬B、夏秋C、春夏D、无明显季节性差异E、冬春答案:D2、上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形体消瘦B、消谷善饥C、尿频尿多D、视物模糊E、烦渴多饮答案:E3、可作为退行性脊柱炎诊断的标志和依据是A、椎体边缘的唇形变或骨刺形成B、椎体骨质疏松C、椎间盘萎缩D、椎体萎缩E、脊柱强直答案:A4、患者男性,20岁,青年工人。
抬东西而致腰痛,右下肢亦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而加强试验阴性,腰部右侧有压痛,站立时压痛区可摸到指肚大之肿块,平卧时即消失,其诊断为A、强直性脊柱炎B、腰椎间盘突出症C、脊间韧带损伤D、急性腰扭伤E、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答案:E5、梨状肌综合征患侧下肢在直腿抬高试验中()以前疼痛明显,当超过(),疼痛反而减轻A、60、60°B、30、45°C、60、120°D、30、60°E、45、45°答案:A6、半月板损伤,压痛点见于A、关节间隙B、胫骨结节C、髌韧带两侧D、髌骨边缘四周E、B,髌骨上缘答案:A7、颞颌关节紊乱症多发于()岁青壮年A、20—30B、40—50C、10—20D、30—50E、20—40答案:E8、以下哪项是提示骶髂关节病变的特殊检查A、“4”字试验B、床边试验C、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D、斜板试验E、以上皆是答案:E9、前锯肌瘫痪,可见A、“方肩”畸形B、肩关节内旋试验阳性C、餐叉状或枪刺状畸形D、翼状肩E、肩胛骨高耸答案: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拿治疗通过节段反射调节内脏功能B、推拿治疗通过对神经血管血流改变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血压C、推拿治疗对植物神经功能影响较大D、推拿治疗可以提高免疫力使癌症治愈E、推拿手法对心率心功能都有调节作用答案:D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拿可以调节心率B、推拿可以收缩毛细血管C、推拿可以解除肌肉痉挛D、推拿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E、推拿可以加速血液流动答案:B12、正常膝关节过伸幅度为A、3°B、4°C、6°D、5°E、7°答案:D13、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阳维脉B、任脉C、冲脉D、督脉E、阴维脉答案:C14、肱骨外上髁炎多由于A、尺神经损伤B、前臂屈肌总腱损伤C、桡神经损伤D、前臂伸肌起点反复牵拉、损伤E、正中神经损伤答案:D15、产后身痛的治疗原则A、调理冲任、通调气血B、扶正补虚,调和气血C、疏经通络,活血化瘀D、舒筋止痛,调理气血E、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答案:D16、伤食型急性泄泻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法是A、点中脘、天枢B、擦腰骶C、捏脊D、搓两肋E、顺时针摩腹答案:E17、下列哪项除外,皆是胃肠燥热型便秘的临床特点A、大便干结B、胸胁痞满C、舌红苔黄D、面红身热E、小便短赤答案:B18、饮食停滞型呕吐按揉A、脾俞、心俞、胃俞B、足三里、肝俞、胃俞C、胃俞、脾俞、气海D、丰隆、足三里、解溪E、脾俞、胃俞、足三里答案:E19、推拿治疗按关节错位形式分不包括A、前倾后仰式B、踝关节错位C、左右旋转式错位D、前后滑落式错位E、侧弯侧摆错位答案:B20、乳癖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哪项A、乳房肿块B、乳房胀痛C、乳头溢液D、乳汁分泌不畅E、月经失调答案:D21、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应采用A、拔伸、斜扳手法B、腰椎斜板C、拔伸后,嘱患者深呼吸,配合拍击手法D、点按局部穴位,双手配合操作使关节复位E、滚法在腰部两侧操作,然后点按有关穴位,擦局部以透热为度答案:E22、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是A、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B、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C、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D、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E、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答案:E23、内伤头痛不包括A、肾虚头痛B、血郁头痛C、痰浊头痛D、肝阳头痛E、肝郁头痛答案:E24、患者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干,舌红,脉弦,推拿治则应强调A、活血化瘀B、养阴补肾C、平肝潜阳D、清热利湿E、解表清热答案:C25、落枕一病属于A、内科病B、经筋病C、皮部病D、络脉病E、经病答案:B26、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为多A、春秋B、春冬C、春夏D、秋冬E、夏秋答案:B27、肩峰下滑囊炎患者,晚期可出现哪块肌肉萎缩A、肩胛提肌B、冈上肌C、大圆肌D、冈下肌E、三角肌答案:E28、()为感冒首发病因A、寒邪B、热邪C、火邪D、湿邪E、风邪答案:E29、密尔试验阳性,提示A、肱骨外上髁炎B、前臂屈肌损伤C、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腕管综合征E、尺神经损伤答案:A30、腕管综合征可见哪个试验阳性A、屈腕试验B、抽屉试验C、握拳试验D、屈颈试验E、网球肘试验答案:A31、胃脘痛的治疗原则A、调整阴阳B、扶正补虚C、调和气血D、理气止痛E、补虚泻实答案:D32、肩关节从外展到上举60度~120度范围内有疼痛,超过此范围时反而不痛,可能为A、冈上肌肌腱炎B、肩关节炎C、三角肌下滑囊炎D、肩关节粘连E、肩关节脱位或骨折答案:A33、腱鞘囊肿初期治疗A、擦局部,但不能用药物介质B、可用拔伸法C、挤压或敲击法D、用洗药熏洗E、慢性劳损而致者,手法比急性损伤更轻柔答案:C34、何种分型的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的僵硬疼痛A、椎动脉型B、颈型C、神经根型D、交感型E、混合型答案:B35、胃痛的病因病机不包括哪项A、七情所伤B、寒邪犯胃C、脾胃虚寒D、饮食伤胃E、肝气郁结答案:A36、敲击法治疗腱鞘囊肿适用于A、一般囊肿B、囊肿大而坚硬者C、囊肿肿大而柔软者D、质坚较小而扁平的囊肿E、囊肿小而柔软答案:B37、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时,以下哪项试验为阳性A、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B、密尔试验C、“扛肩”试验D、肩关节外展试验E、挺胸试验答案:A38、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早期治疗原则是A、舒筋通络B、通络止痛C、松解粘连D、活血化瘀E、活血止痛答案:E39、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相当于A、第2胸椎平面B、腰骶关节C、第四腰椎棘突D、第7胸椎平面E、第8胸椎平面答案:C4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A、颈部神经根受压B、腰部神经根受压C、骶髂关节病变D、髋关节病变E、以上都不是答案:A41、阳气不足型的感冒按揉肾俞、命门、足三里A、正确B、错误答案:A42、治汗要穴是复溜,止痛要穴是合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补虚通络法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陈青松刘德华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除“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外感病证外,气血虚损,人体正气不足亦是重要病因。
笔者用中医补虚通络法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予总结,与同道交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补虚通络法/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笔者近二年来,用中医补虚通络法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
小27岁,最大75岁,平均46.3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3年,平均
5.7个月。
1.2诊断依据按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腰椎间盘突
出症6项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必须具备第1、3、4、6项。
1.3 治疗方法中医补虚通络法配合腰椎牵引,中医治疗根据该病病因病机及临床证侯特点,大致可分成四型:
(一)、气虚疼痛
主证: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益剧,倦怠乏力,气短易汗,少气懒言,声低息微,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舌淡苔薄,脉大无力。
治法:益气升阳方药:补中益气汤化裁
(二)、血虚疼痛
主证:下肢麻木,隐隐抽痛,面色萎黄,唇爪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化裁
(三)、阴虚疼痛
主证:腰酸肢麻,颧红、潮热,盗汗,目涩,耳鸣,遗精,口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化裁
(四)、阳虚疼痛
主证:腰膝酸冷,畏寒肢凉,尿频,便溏,舌淡胖,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壮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化裁
腰椎牵引使用南京新中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Y型自动牵引床牵引,治疗时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两腿伸直,骨盆及胸部缚扎固定。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Kg)×0.5+5] Kg(具体视个人体质而定)。
以持续牵引方式牵引30分钟,治疗结束嘱病人平卧休息10分钟后起床,每日1次。
2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三个疗程(30天)后,治愈18例,占30%,好转34例,占57%,无效8例,占13%,总有效率87%。
4典型病历
张XX,女,47岁,于2002年3月9日来诊,主诉腰及左下肢疼痛、麻木一年,加重二十余日。
一年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痛,时作时止,每遇劳累后疼痛加重,并逐渐向下牵及左臀,下肢酸胀、麻痛。
二十余日前,腰及左下肢疼痛突然加剧,夜间尤甚,腰部屈伸转侧受限,行走困难,伴见周身倦怠乏力,气短易汗,口淡乏味,纳谷不香,苔薄白略干,脉细无力。
查体:脊柱左凸,L4/5棘突、棘旁两侧压痛(+),左侧较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左50º、右正常,屈颈、挺腹试验均(+),左侧踝反射减弱。
腰椎CT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腰腿痛(气虚血瘀证)。
治疗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络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用药如下:黄芪30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党参20g甘草6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6g 红花6g赤芍6g地鳖虫6g。
每日1剂,配合腰椎牵引1次。
首服七剂后,病人自述腰及左下肢疼痛、麻木感减轻,倦怠乏力,气短易汗,纳谷不香等症亦有改善,遂续服本方共28剂直至该病痊愈。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如腰椎牵引、推拿按摩、针灸、胶原酶溶解髓核、骶管滴注等,但疗效不一。
笔者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经验,使用中药补虚通络法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
,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非独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外感病证,人体正气不足,气血虚损,尤其是脾、肝、肾三脏亏虚,亦是重要病因:①劳役过度伤气,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可引起疼痛;②营血亏虚,不能滋濡筋脉,“不荣则痛”,或血虚肝阳化风,旁窜四肢,痹阻脉络,引起筋脉掣引,肢麻肉目闰;③肾精亏竭,“水不涵木”,可致肝脏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滋养,腰背痛而胫痠,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或胃腑津液短少,不能荣养宗筋,也致周身筋脉拘挛;④肾阳不足,寒从内生,不能温煦筋脉关节,可致气血凝滞,筋脉绌急,关节屈伸不利。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原因[2],并非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所致,而是椎管内鞘膜外脂肪和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所致。
笔者用中医补虚通络法,调理脏腑气血虚损,增加机体抵抗力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参考文献:
1.陈佑邦主编: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
年4月,P201页。
2.宣蛰人主编: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7
月出版,P79页。
作者简介:陈青松-江苏省中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刘德华-江苏省中医院物理医学康复科住院医师
通讯地址:江苏南京汉中路155号(江苏省中医院康复理疗科)。
邮编210029 电话:025-*******转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