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锚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样本

合集下载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1铁路接触网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2. 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下锚锚臂、拉线底板均已安装完成。

2)承力索、接触线补偿绳长度及在滑轮上的缠绕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或在预配中心进行预制缠绕完成。

(2)施工准备1)施工人员已经过技术培训和交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滑轮补偿装置安装、调整的各工具已按照型号、规格等要求准备就绪。

3. 引用标准规范(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建设[2015]47号)。

(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

(3)设计院提供的相关设计说明及图纸。

4. 作业内容滑轮组补偿装置安装:滑轮组与固定底座连接、滑轮组与坠砣连接、滑轮组补偿装置与承力索连接、滑轮补偿装置与接触线连接、调整滑轮组A、B值。

5. 施工技术标准(1)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的铰接点应具备水平、垂直转向的功能。

(2)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

整串坠砣合重允许偏差不大于额定重量的±1%,同一锚段两坠砣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

(3)坠砣限制架导管安装直立、补偿传动灵活,坠砣串无卡滞现象。

6.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序流程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调整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施工准备补偿装置安装补偿装置调整填写安装记录(2)操作要点1)安装滑轮本体前,首先检查滑轮补偿的补偿绳缠绕情况,发现错槽等现象要重新缠绕,加装开口销的位置,开口销并掰至120°。

2)按要求码放坠砣,连接补偿绳,检查拉线,然后安装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相连,最后安装绝缘子及其他连接件,待放线车到位后,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连接。

3)承导线给定张力开始架线后,确认补偿绳没有出槽,补偿运行状态正常后,对补偿绳是否在同一垂面进行检查,确保滑轮底座滑轮处不发生卡滞。

(3)结束施工完成后填写安装记录。

7.劳动组织劳动力配置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 现场负责人人 1 现场全面负责2 现场技术负责人人 1 负责现场施工技术3 安装人员人4 安装、调整补偿4 司机人 2 正、副司机各一人5 防护人 3 联络员1人、现场2人8.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机械设备及工器具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作业车台 12 铁丝套子件 13 钢卷尺把 24 大绳Ф22棕绳条若干5 安全带条若干每名施工人员均佩戴6 安全帽顶若干人均1顶7 防护用具套 38 力矩扳手把若干各规格9 断线钳把 19.物资材料配置所用物资材料应符合实际要求,具体规格型号见下表。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棘轮补偿装置(混凝土柱、钢柱)安装施工工艺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棘轮补偿装置(混凝土柱、钢柱)安装施工工艺
4、在支柱棘轮底座下边和坠砣杆上各扎一铁丝套将1.5T手扳葫芦在支柱上固定,用倒链葫芦把坠砣串顶部提到导管中部,然后用φ4.0铁线将上下两个铁丝套连接起来,把坠砣固定住,卸下导链葫芦
三、结束
确认安装正确无误后,用φ4.0铁线将补偿装置帮在支柱上,以防其摆动侵限。
填写工程记录
限制导管应处于铅垂状态
按设计图

2

铁锤

1
3
锚固定角钢
按设计图

1
4
梅花扳手
M17、M24、M36

各1
4
限制架上部固定角钢
按设计图

1
5
克丝钳
250mm

2
5
限制架下部固定角钢
按设计图

1
6
棕绳
φ20

1
6
限制架固定卡子
按设计图

2
7
滑轮

1
8
钢丝套

2
9
倒链葫芦

1
10
安全带

2
11
安全帽

4
二、操作工艺
操作程序
操作要领
棘轮补偿装置(混凝土柱、钢柱)安装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组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安全监护
2
杆上人员

2
3
地面辅助工作

1
2、工机具 3、材料设备
序号

长大坡道隧道内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长大坡道隧道内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127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01 (上)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在我国铁路电气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施工和运营维护经验。

但由于西成高铁穿越秦岭隧道群这一天险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尚无在类似秦岭隧道群如此长大坡道条件下的接触网下锚装置安装的施工及维护经验。

作为接触网关键受力部件,对整个接触网系统的安全性能、张力以及悬挂系统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接触网下锚装置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接触网系统的运行安全。

本文针对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的长大坡道隧道内接触网施工,做出了相对应的长大坡道隧道内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保证了西成高铁的运行安全。

1 工程概况西成高铁位于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行经秦巴山地,连接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

线路北起西安,向南经西咸新区、安康及汉中进入四川省境内,后经广元至江油与绵成乐客专相接抵成都。

西安至江油段线路全长约510km,其中陕西省境内约343km。

线路自西安北客站引出,沿西汉高速公路溯涝峪而上以长14.8km 特长隧道(大秦岭)穿越秦岭,后以特长隧道群(15.9km 的天华山隧道、15.2km 老安山隧道、14.2km 得利隧道、13.1km 的福仁山隧道、9.3km 罗曲隧道)斜穿岭南条带状分布的支脉经佛坪至洋县进入汉中盆地,后向西经城固至汉中,与阳安线并行接入汉中车站,出站跨汉江后取直经宁强,翻越米仓山后进入四川境内。

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段境内长度大于10km 的隧道7座,总长98.228km,45km 为25‰的长大坡道隧道,全线最长隧道为15.974km 的秦岭天华山隧道。

2 长大坡道隧道内环境对接触网系统的不利影响本区段线路已进入秦岭山区,秦岭隧道群区域长,总长98.228km,45km 为25‰的长大坡道隧道,全线最长隧道为15.974km 的秦岭天华山隧道,大坡道隧道对接触网悬挂系统安全性能要求更高、对接触网张力要求更加严格、对接触网弓网关系要求更加苛刻。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安装技术标准 (4)4.3. 安装作业流程 (12)4.4. 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处理方法 (19)4.5. 安装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2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安装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4.1.1.1 采用接触网作业车作业人员不少于7人。

4.1.1.2 不使用车辆,以人工方式作业的,除具体登高作业人员外,应按《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设置高空作业监护人员。

4.1.2 工具: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台 1 选用2 水平尺1m 把 13 丁字尺把 14 激光参数测量仪套 1 选用5 测斜仪套 16 皮尺50m 把 17 绝缘滑轮1T 个 18 绝缘绳20m 根 19 钢丝套根 110 钢丝刷把 1 钢柱除锈防腐用11 除锈刀把 2 钢柱除锈防腐用12 油漆刷把 2 钢柱除锈防腐用13 油桶个 1 钢柱除锈防腐用14 支柱整正器套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5 铁锹把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6 钢钎根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7 十字镐把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8 箩筐个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19 手扳葫芦 1.5T 套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0 地锚棒根 2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1 捣固锤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2 活动扳手450mm 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3 二锤8P 把 1 混凝土支柱整正用24 水桶个 1 混凝土支柱整正及修补用25 接触网作业车辆 14.1.3 材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镀锌铁线 ∮4mm Kg 52 防锈漆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3 黄油 包 14 水泥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5 细砂 Kg 视具体情况定量6 绑扎线 ∮1.6不锈钢Kg 0.17 UT 线夹 套 1 视具体情况定量 8横卧板个视具体情况定量4.1.4 资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接触网平面布图置图。

下锚检调

下锚检调

下锚补偿装置检调指导书一、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下锚补偿装置的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下锚补偿装置检调和更换。

二、下锚补偿装置检调1、作业准备1.1、作业人员:4人1.2、主要工具:常用扳手、梯子、牛油枪、卷尺1.3、安全用具:柔性接地棒、柔性验电器、安全带、安全帽1.4、主要材料:无2、作业程序2.1、核对施工检修申请单与工作票是否符合规定;2.2、要令申请,向行调申请允许作业命令;2.3、行调下达准许作业命令后进行验电接地;2.4、进行下锚补偿装置检调2.4.1、测量补偿装置的A、B值并做好记录;2.4.2、记录制动板至棘轮的距离;2.4.3、用牛油枪对准棘轮注油孔加入牛油2.4.4、观察补偿绳是否有断股、散股、重叠等现象;2.4.5、检查大、小轮补偿绳是否有磨擦棘轮现象;平衡轮是否处于水平平衡状态;2.4.6、检查坠砣是否上下活动灵活;2.5、工作结束,工作负责人对人员、工器具及材料进行清点;2.6、拆除接地线,作业人员撤离现场;2.7、消令登记;2.8、回基地填写相应的报表。

下锚装置下锚类型全补偿,半补偿,硬锚,承导一体下锚.弹簧补偿.补偿装置给接触线或承力索两端装设的随温度变化而自动调整张力的装置。

主要作用:用来补偿接触线或承力索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张力变化,使之确保水平张力的恒定,从而维持接触线或承力索的动态平衡。

形式与状态:坠砣式:适用于750-1500米长锚段 150-750米短锚段。

补偿作用靠棘轮和坠砣的重量来实现的。

张力补偿器要求:1、按照导线安装曲线表确定a值或b值。

2、设定制动距。

3、补偿作用明显。

弹簧式:适用于150以下小锚段。

承导一体:适用于上下行渡线和特殊情况下的短锚段。

补偿装置检修1、自动张力补偿装置1)检修参数参照《接触网检修技术标准》。

2)用手托起坠砣串,棘轮应转动灵活,当坠砣串返回原位,大小轮上钢丝绳不得有重叠现象。

3)限制架、导管各种底座除锈,涂油漆。

接触网零件——下锚补偿(滑轮组)装置

接触网零件——下锚补偿(滑轮组)装置

接触网零件——下锚补偿(滑轮组)装置用途及组成:用于接触网隧道外承力索及接触线补偿下锚处及隧道内承力索及接触线转向下锚处。

常规滑轮补偿装置由安装底座、铝合金滑轮、补偿绳、连接线夹、坠铊限制架等组成,不包括下锚用绝缘子。

承力索和接触线经不同的设备分别下锚。

各安装底座与支柱相连接。

性能(1)工作张力及传动比:正线/站线承力索工作张力:20/15kN;正线/站线接触线工作张力:25/10kN;(2)导线补偿温度范围:-10︒C~+80︒C;(3)接触悬挂锚段长度:正线一般不大于2×750m,困难情况下不大于2×800m;站线一般不大于2×850m。

(4)传动比1:3的工作荷载不小于27.5kN;破坏荷载不小于最大工作作荷重的3倍。

传动比1:2的工作荷载不小于11kN;破坏荷载不小于不小于最大工作作荷重的3倍。

(5)补偿装置要求补偿灵活,安全可靠,传动效率≥97%;(6)补偿绳两端楔形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54kN。

(7)各部分零件的拉伸破坏荷重根据张力及使用条件决定。

(8)抗震动及抗疲劳能力:满足运行条件的要求;(9)滑轮补偿装置应采用无油润滑或其他措施保证20年免注油维护。

(10)补偿滑轮组在1.5倍工作荷载的作用下,保持5分钟后,滑轮本体应转动灵活,无变形及卡滞现象。

材料(1)轮体采用铝合金,抗拉强度σb≥310MPa,延伸率δ≥3%,合金状态为T5。

(2)滑轮组框架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表面热浸镀锌防腐,技术要求应符合TB/T2073-98中三级镀锌标准。

(3)补偿绳宜采用采用直径为φ8.75+0.50-0.00mm的柔软性能好的牌号为0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丝绳。

整绳拉断力≥54kN。

钢丝绳结构为8T (1+6,6+12)+7(1+6+12)。

(4)安装底座及坠铊限制架采用碳素结构钢,表面热镀锌防腐。

(5)所有材料均耐腐蚀或采用可靠的防腐措施。

(6)供货商提供的补偿滑轮采用固体润滑,无滚动轴承的无油润滑免维护滑轮。

国内首创的内置式补偿下锚系统施工工法

国内首创的内置式补偿下锚系统施工工法

国内首创的内置式补偿下锚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上海浦江镇公共交通配套工程线路起自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成山路站,沿上南路向南穿过中环线,外环线折向西至闵行区浦星路,沿浦星路东侧至竹园路附近终点站航天公园站。

线路全长约14.44km,其中地下部分线路约8.24 km,高架桥部分线路约6.2 km,全线共设8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4座,高架车站4座,高架段锚柱全部采用内臵式锚柱,共53处。

内臵式补偿下锚系统是为了解决城市景观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其技术思想是采用棘轮补偿下锚方式,通过导向滑轮将新型铅合金坠坨放臵在圆管型的C型锚柱内。

使传统外露的补偿坠坨串隐蔽在锚柱内,取消了接触网在补偿系统部分庞杂繁琐的外在设臵,形成视觉上的整齐统一。

本项技术在国外亦有成功的应用先例。

在国内属于首次技术创新应用。

因整套系统牵涉零件多,重量大,安装空间狭小,安装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套系统的补偿效果。

系统中,内臵式锚柱为外径400mm的等径圆管支柱,支柱内上方固定有一个导向轮,补偿坠砣悬臵于支柱内,并用绳索提吊经导向轮悬挂于支柱的棘轮上。

在等径圆管支柱侧边上开有安装检修孔。

采用棘轮补偿装臵,具有补偿灵活、强度好、传动效率高、占用空间小,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具有断线制动功能,施工安装方便等优点。

1:内臵式补偿下锚系统内臵式锚柱内壁设计间距为368mm,考虑到镀锌,有效间距为360mm,而铅坠砣的直径为300mm,铅坠砣周边与锚柱内壁距离仅为30mm。

根据验收标准规定,锚柱端部往拉线侧偏0-1%,锚柱长7米,倾斜度影响铅坠砣与锚柱的间距,而设计要求铅坠砣与锚柱内壁最小距离保证15mm,可调整余地非常小,要求精度非常高。

最为关键的是在内臵式锚柱受力后,锚柱必定往拉线反方向偏斜,如何确保锚柱内部的铅坠砣在锚柱的中心特别困难。

项目部经过厂家试验、设计监理业主厂家施工方五方的共同探讨、开展试验段和规模化推广,确保了浦江镇公交配套系统工程内臵式补偿下锚系统合格率100%,并于2009年3月浦江镇公交配套系统工程高架段一次性送电成功。

补偿下锚拉线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补偿下锚拉线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补偿下锚拉线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1铁路下锚补偿及硬锚下锚拉线安装。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提前熟悉施工图纸,掌握需安装下锚拉线的支柱号;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1)拉线基础预留接口检查已完成,基础质量符合验标规定; (2)需安装拉线的支柱已安装、整正合格。

3 技术要求(1)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2)拉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3)连接螺栓均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4)连接螺栓装好后,应穿开口销,并用钳子扳开口销使其两支夹角大于120°;(5)调整螺丝应预留调节余量;(6)LX 线夹平面(受力面)在上,回头面在下;(7)NUT 线夹平面(受力面)在线路侧,回头面田野侧;(8)NUT 线夹受力后,螺扣应外露,其长度不应小于20mm ,且最大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9)拉线应绷紧,双拉线松紧一致;(10)拉线在楔形线夹外回头长度500mm ,允许偏差±50mm ;端部用1.6.mm 线绑扎两圈;(11)拉线回头与本线用1.6mm 线绑扎100mm ,施工偏差±10mm ,绑扎密实整齐;(12)拉线底座为单板双孔式的型式,接触线拉线安装在靠近支柱侧孔上,承力索拉线安装在远离支柱侧孔上;拉线底座为双耳型式的,承力索拉线安装在线路侧单耳上,接触线拉线安装在田野侧单耳上。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拉线预制→拉线安装→结束。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① 按限额领料单从库房领取安装所需材料,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型号、数量确认;② 提前将所用工具、材料装在送工车上。

5.2 施工工艺5.2.1 校核支柱顺横线路倾斜度用支柱斜率测量仪检测支柱顺横线路方向的倾斜度,若不符合要求时松开地脚螺栓螺母重新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成客运专线XCSDJC-1-2标段接触网工程
编号: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成客运专线四川段四电工程指挥部
二○一五年九月六日发布二○一五年九月七日实施
西成客运专线接触网工程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川陕省界至江油站段接触网下锚
补偿装置安装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组织设计; 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 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 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 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特别是重点工序须重点学习, 重复研究; 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 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确认下锚补偿装置在现场的安装位置, 检查各项零部
件是否合格, 严禁施工现场使用不合格零部件。

3.技术要求
3.1 轮体必须垂直, 用水平尺检测。

制动卡块咬住轮齿。

经过螺栓轴和固定底座上的调节板调整轮体。

3.2 轮体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并完整无损, 转动灵活, 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 不得有接头。

3.3 坠砣完整, 表面光洁平整, 坠砣串排列整齐, 其缺口相互错开
180°, 并保证坠砣不被支柱或其它物件卡滞。

3.4 在张力状态下, 对所有连接螺栓再次紧固, 紧固力矩符合安装指导书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的施工程序为: 承力索下锚棘轮底座安装、接触线下锚棘轮底座安装、棘轮组与固定底座连接、棘轮组与接触网连接、棘轮装置调整。

4.2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 并进行样板示范安装, 使其清楚安装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合格后方可上岗。

2.按施工计划从库房领取安装所需材料, 并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棘轮转动是否灵活等。

棘轮示意图:
2-棘轮轮体3-连接螺栓4-双头螺杆5-棘轮连接架
图1-正线棘轮
5.2 安装底座
作业人员带绳及滑轮上杆, 系好安全带, 将滑轮固定在支柱可靠位置, 放下绳索, 地下人员将底座绑好拉上杆子, 杆上人员按设计要求将棘轮补偿底座安装到位, 安装后必须用水平尺检验底座水平度, 将底座调整到位, 拧紧螺栓螺母( 安装底座时分清线路侧和田野侧方向, 防止装反) 。

承力索、接触线下锚补偿棘轮排列形式见下图2。

图2-承导线棘轮排列形式图
1.承力索下锚底座安装
⑴用螺栓、螺帽、垫圈把两件本体连接在H型钢支柱两侧面上, 并保证四块钢板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 预紧螺栓。

⑵将上固定角钢用螺栓、螺帽、垫圈与底座本体连接, 调整位置使角钢相对支柱中心面左右对称, 预紧螺栓。

⑶将连接角钢用螺栓、螺帽、垫圈与底座本体和上固定角钢连接, 调整位置使其相对支柱中心面对称, 预紧螺栓。

⑷将连接角钢先用螺栓、螺帽、垫圈与底座本体连接, 并调整位置, 使角钢相对支柱左右对称, 保证安装棘轮装置的上下孔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以便于棘轮补偿装置的安装。

⑸调节板用于调整棘轮补偿装置垂直, 用螺栓安装连接角钢的
下部, 中间孔位于连接角钢对应的长孔中心位置, 预紧螺栓。

⑹最后调整, 上下连接角钢之间的距离; 保证安装棘轮补偿装置的上下孔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且不能偏置。

用扭矩扳手把所有螺栓拧紧到设计力矩, 并拧紧背紧螺帽。

⑺承力索下锚棘轮底座各连接螺栓如安装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详细安装参照产品安装手册。

图3-承力索下锚棘轮底座安装示意图
2.接触线下锚底座安装
接触线下锚棘轮底座安装参照承力索下锚棘轮底座执行, 最后调整, 上下连接角钢之间的距离; 保证安装棘轮补偿装置的上下孔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且不能偏置。

用扭矩扳手把所有螺栓拧紧到设计力矩, 并拧紧背螺帽。

安装好如下图所示, 详细安装参照产品安装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