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的历史名词解释

巴黎和会的历史名词解释巴黎和会,也称巴黎和约,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的目标是通过制定签署和平条约来解决战后各方面临的问题。
下面,我将为你解释一些与巴黎和会相关的重要名词。
1. 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凡尔赛和约是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的一项重要条约,也是巴黎和会的成果之一。
该条约以对德国的处罚为核心,要求德国承担对战争负责,并减少军队、领土的削减,支付巨额赔款。
然而,这个条约被认为对德国过于苛刻,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国际联盟宪章》(Charter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宪章》是巴黎和会通过的一个重要文件。
国际联盟是一种国际组织,旨在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它的成立被认为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缺乏美国的支持,国际联盟最终未能实现其设想的目标,被视为一次失败的尝试。
3. 人道主义关切在巴黎和会期间,出现了对战后各方面临的人道主义问题的关切。
例如,巴黎和会讨论了对被称为“失踪人口”的人们的寻求,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或失散,需要得到帮助和关注。
此外,会议还对土地问题、难民问题以及为战争负责的国家提供援助的问题表示关切。
4. 民族自决原则(Principle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巴黎和会强调了民族自决原则的重要性。
这一原则认为,每个民族都有权决定自身的政治地位,并自由选择独立或加入其他国家。
这一原则在巴黎和会的结果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而独立。
5. 秘密协商(Secret Diplomacy)在巴黎和会之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秘密协商的传统。
例如,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秘密协议《西威协定》,以及英法之间的《山东秘密协议》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与影响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与影响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至1920年1月2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并为战后的国际秩序奠定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之一,也参与了这次会议,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1. 正式加入会员国中国作为盟国之一参与了巴黎和会,正式成为会员国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有机会就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讨论和争取。
中国代表团的到来为会议注入了新的力量。
2.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积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他们提出了《二十一条》等文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
中国代表还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大战中为了同盟国胜利所做的巨大贡献,希望能够得到公正对待。
3. 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中国代表团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的代表进行交流和协商。
他们争取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得到了一定的回应。
中国代表还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建立了联系,表达了对亚洲和平与发展的期望。
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影响1. 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的努力,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反思他们对中国的不平等待遇,并提出了一些与中国相关的议题。
这对于中国的民族独立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意识。
2. 引起国际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参与巴黎和会也使中国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利益诉求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迫使西方列强重新审视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和政策,并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国代表团的出现,促使一些国际社会对以往由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产生了质疑和反思。
巴黎和会后,一系列有助于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的举措开始出现,尤其是对于殖民地问题和不平等条约的议题。
这为中国和其他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提供了契机。
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简称PPC)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
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会议的筹备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
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
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
1919年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
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
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
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会议的机构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
①大国会议,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
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
“十人会议”为五大国“经常的正式会议”,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
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局面)。
②和平预备会议,即27国全体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止于形式。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简称PPC)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
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
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
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
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
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
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
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
巴黎和会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与后果

巴黎和会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与后果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以巴黎为主会场的国际和平会议。
此会议旨在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问题,制定和平条约,并建立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安全与合作。
巴黎和会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后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和会成果及其影响巴黎和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对战胜国与败国进行了平等对话,重新划定了欧洲地图,如根据协商将德属西非和南非殖民地交给英国和法国,重新修订欧洲国际关系。
这种重新划定边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战后的领土问题,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后果。
首先,巴黎和会导致了战胜国对德国施加了沉重的制裁和赔款。
《凡尔赛条约》规定了德国的战争责任,并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导致了德国的国内经济崩溃,社会不稳定。
这种不公平和剥削感触发了德国人对战后秩序的不满情绪,为纳粹党上台创造了条件。
其次,巴黎和会促成了国际联盟的成立。
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重要结果之一,其旨在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然而,由于美国未加入和盟国的负面情绪等原因,国际联盟在一战后的国际事务中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这也是巴黎和会后果之一。
最后,巴黎和会为民族自决原则的扩展提供了一个起点。
和会期间,一些被殖民地统治的民族开始要求独立与自主权。
尽管在巴黎和会上只有少数民族获得了满意的解决方案,但这激发了更多民族追求独立权利的意愿。
这为后来的殖民地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巴黎和会的评价与争议巴黎和会具有光辉历史地位,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首先,会议参与国家的不均衡性问题。
虽然会议号称是「和平的代名词」,但并未让战败国平等参与,特别是俄国和德国。
这种不平等使得巴黎和会的决策备受质疑,也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
其次,巴黎和会忽视了中东等地区的民族利益和背景。
对于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巴黎和会的结果并不公正,因为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言权。
例如,巴黎和会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归英国托管,这导致了之后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内容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内容一、引言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是20世纪初期国际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本文将从背景、会议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对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局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经济、政治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德国作为主要败方,被迫承担了巨额赔款并失去了领土。
这使得德国社会极度不满,社会主义思潮四起,政治动荡不安。
2.凡尔赛条约签订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签订。
该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承认对法国等盟国的责任,并支付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
此外,德国还必须放弃所有殖民地和领土,并接受军事限制。
3.巴黎和会召开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巴黎和会召开。
该会议由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个主要盟国组成,旨在制定新的国际秩序。
会议期间,各方就领土变更、赔款、军备限制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三、会议内容1.领土变更巴黎和会期间,各方就欧洲领土变更问题进行了磋商。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必须放弃所有殖民地和领土。
此外,奥匈帝国也被解体,东欧各国成立。
2.赔款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必须支付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
这一巨额赔款使得德国经济崩溃,并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军备限制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巴黎和会提出了一系列军备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德国禁止拥有空军和潜艇;德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巴黎和会成立了一个永久仲裁法庭等。
四、影响1.新的国际秩序建立巴黎和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欧洲各国重新划分了领土,新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
2.德国对条约不满德国在巴黎和会上被迫承认对法国等盟国的责任,并支付高额赔款。
这使得德国社会极度不满,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主义思潮四起。
3.二战爆发巨额赔款使得德国经济崩溃,并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外,巴黎和会未能解决民族自决问题,导致了后来一系列领土争端和战争。
巴黎和会

你野心真大,我只 要个欧洲大陆行了。
我想要 个世界, and you?
巴黎和会三巨头
“十四点原则” 夺取世霸权
“百灵鸟”
美国总统威尔逊
“老虎总理” “狡猾的狐狸” •保持英国的优势 •削弱德国
-复仇,最大限 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在欧洲大 陆的霸权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
会议讨论。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
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该约第156﹑157﹑158条 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 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背 景
二、德国等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
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
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 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会上中国代表
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
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 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
中国代表团
团长:
外交总长陆征祥
组员:
驻美公使顾维钧 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 驻法公使施肇基 驻比利时公使魏震组
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
中国代表
著名外交家,才气纵横,31岁 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全 权代表,并向和会提出取消21 条,要求收回山东权益。
在此处添加标题
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激烈争夺 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相互勾结
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
1.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时间地点: 1919.1 法国巴黎
3.参与国: 一战战胜的协约国
4.操纵国: 英法美
5.目的: 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6.中心议题: 对德和约问题
7.性质: 帝国主义战胜国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8.结果: 1919.6 签订<凡尔赛和约>
二.<凡尔赛和约> (对德和约)
1. 签订时间
2 .内容: 领土问题
海外殖民地问题(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军事问题
赔款问题
3. 对德国的影响
暂时限制并削弱了德国发展,在德国人民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刺激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抬头,为二战埋下祸根.
三.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构成
2.作用
(1)积极: 重建了…
(2)消极:P13 最后一段小字
四. 华盛顿会议
1. 背景:
2. 时间地点: 1921-1922 美国华盛顿
3. 参与国
4. 操纵国:英美日
(两次会议的操纵国: 英美)
5. 中心议题:中国问题
6. 主要条约: <九国公约> 时间: 1922
内容
7. 实质: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华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同时受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8. 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多: 受控制最大: 受侵害最重:
五. 凡-华体系
1. 形成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2, 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破产的标志: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巴黎和会
编写者:张江滨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学法指导】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宰割、瓜分德国殖民地的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的会议,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
【合作探究】
巴黎和会的与会国几个?哪些国家被排除在外?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谁?各大国又有自己的什么打算?
在对德问题上,哪些国家有矛盾?
凡尔赛合约有哪些内容?假如你是德国人,你听到合约的内容后,会是什么情绪?为什么?
请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凡尔赛合约的影响
【疑难解析】
如何认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是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 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
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
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力都很强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一旦它从战败国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自我测试】
1、“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
3、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国、美国矛盾的根源是()
A、法美联合抗击英
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
C、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
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
4、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②它在处理领
土问题上根本未履行民族自决的原则③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④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是最能体现英国愿望的是()
A、领土问题
B、军事问题
C、殖民地问题
D、赔款问题
6、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都()
A、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7、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A、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
B、争夺战争赔款
C、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D、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
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
”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摘自《世界史》回答: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
答案:1-7 C B D C C B D
8、(1)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和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
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
(2)经济崩溃的德国无力偿还美国的战债和投资;同时法国强大不利于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
(3)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的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英国和美国都不愿意边分削弱德国使法国强大。
(4)英美联合反对法阻过分削弱德国妄图称霸欧洲大陆计划;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