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分期及预后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完整版)一、TNM分期的历史沿革及数据来源199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成立了分期及预后因素委员会,整体负责肺癌的分期工作。
从委员会成立至今,分期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该分期委员会首先收集了从1990—2000年,来自20个国家共计100869例患者的数据,并递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分析委员会进行全面分析,形成修改TNM分期的初步意见并被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采纳,形成第7版肺癌TNM分期。
同时,为了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进行统一,IASLC在2009年还制定了淋巴结图谱,对不同解剖位置的淋巴结进行详细定义,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在第2阶段,IASLC收集了1999—2010年间,来自16个国家共94708例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成为第8版肺癌TNM分期修改的依据,第8版分期主要强调了肿瘤长径及转移范围对预后的影响。
第8版TNM分期于2017年开始应用至今。
第8版TNM分期公布后,IASLC开始了第3阶段准备并着手数据收集,为第9版更新做准备,此次最重要的变化是分期委员会开始收集并评估分子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并考虑将分子标志物纳入分期的可能性。
本次数据库共纳入来自25个国家、75家中心共计124581例患者,其中,18.9%的患者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纳入本次分析的数据中,亚裔患者占比首次超过欧洲患者,比例达到56%,远高于欧洲患者的25%,此外,中东及非洲患者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占数据来源的0.1%。
剔除病理不明确、生存数据不完善、分期不确定的患者后,最后,共计87043例患者纳入分析及验证(神经内分泌肿瘤及非小细胞肺患者分别纳入8045例和73197例);就治疗方式而言,47%的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
肺癌的分期和预后

肺癌的分期和预后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它的发展和预后与肺癌的分期密切相关。
肺癌的分期是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和扩散范围的关键因素,同时也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肺癌的分期
以及分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1. 肺癌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通常采用国际癌症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来进行。
这一系统包括三个重要因素的评估:
- **T(肿瘤)因素:** 这个因素描述了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
分期从T0(没有可见原发肿瘤)到T4(肿瘤扩散到邻近结构)不等,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进行分类。
- **N(淋巴结)因素:** N分期表示癌细胞是否扩散到淋巴结。
N0表示没有淋巴结受累,N1、N2、N3分别表示淋巴结受累程度的不同。
- **M(远处转移)因素:** M分期指示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远
处器官或组织。
M0表示无远处转移,而M1表示有远处转移。
综合这三个因素的评估,肺癌被分为四个分期:
- **I期:** 这是最早期的肺癌,通常只涉及原发肿瘤,没有淋巴
结受累或远处转移。
- **II期:** 在这个阶段,肺癌可能已经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但。
肺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特征与预后

肺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特征与预后1. 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肺癌病理学中,组织学分级是评估肺癌病理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
组织学分级不仅可以确定肺癌的病理类型,还可以评估其侵袭性和预后。
2. 肺癌组织学分级2.1 病理类型肺癌可以分为两类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NSCLC占肺癌的85%以上,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亚型。
SCLC则占肺癌的15%左右,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和早期转移能力。
2.2 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评估。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肺癌可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个级别。
低分化肺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特征,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和异型核。
相比之下,高分化肺癌细胞的形态和核型相对规则,与正常细胞相似。
2.3 病理分期肺癌组织学分级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常用的肺癌病理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分期指数(Stage)系统。
其中,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从0到IV。
分期指数系统则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从I到IV。
3. 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3.1 分级与预后的关系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低分化肺癌比高分化肺癌具有更差的预后。
低分化肺癌细胞的不规则形态和异型核增加了其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导致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与此同时,低分化肺癌也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不佳。
3.2 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预后也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较好,而大细胞癌和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此外,小细胞肺癌由于其较强的侵袭性和早期转移能力,预后通常较差。
3.3 分期与预后的关系肺癌病理分期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肺癌who分级标准

肺癌who分级标准
肺癌的WHO分级标准是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肺癌进行的分
级标准。
肺癌的分期和分级是为了帮助医生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和
预后,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肺癌的WHO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分
期和分级两个方面。
首先是肺癌的分期,通常使用TNM分期系统,其中T代表原发
肿瘤的大小和范围,N代表淋巴结受累情况,M代表是否有远处转移。
通过对肺癌的T、N、M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将肺癌分为不同的
分期,从而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
其次是肺癌的分级,WHO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学类型
和分化程度来进行评估。
肺癌的分级通常分为四个等级,包括Ⅰ、Ⅱ、Ⅲ和Ⅳ级,分别代表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的不同。
较
低的分级通常表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较为良性,分化程度较高,预后
相对较好,而较高的分级则表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较为恶性,分化程
度较低,预后较差。
此外,肺癌的分级还可以根据细胞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临床
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肺癌的分级。
总的来说,肺癌的
WHO分级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估肺癌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系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方案

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方案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对于肺癌的治疗,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讨论肺癌的分期及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扩散的程度和淋巴结受累情况进行的。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深度,N代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
通过这一系统,肺癌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不同阶段的肺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Ⅰ期和Ⅱ期的肺癌,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来彻底清除癌细胞。
对于Ⅰ期肺癌,肿瘤较小且未扩散至淋巴结,手术的成功率较高。
而Ⅱ期肺癌,肿瘤较大或已扩散至附近的淋巴结,手术的成功率可能会降低。
因此,在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或化疗可能会被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Ⅲ期肺癌,治疗方案更为复杂。
Ⅲ期肺癌通常已经扩散至附近的淋巴结和其他组织。
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因此通常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这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可以通过特定的药物干扰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
这些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Ⅳ期肺癌,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Ⅳ期肺癌已经扩散至远处器官,手术通常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反,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突破。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正在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并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肺癌分期及预后

一、TNM分期TNM分期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也是国际通用的分期方法。
T 代表原发肿瘤,数字后缀表示肿瘤体积和侵犯的部位;N 代表区域淋巴结,数字后缀表示侵犯淋巴结的水平;M 表示有无肿瘤的远处转移。
(一)关于 T 的具体分期T表示的是原发肿瘤情况。
Tx 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如隐原性肺癌就属于这一类型。
T0 表示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意思是原位癌没有突破基底层,是原位的早期癌症。
T1 表示原发肿瘤≦3cm,而且肿瘤周围被肺或者脏层的胸膜所完整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也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 又可分为 T1a 和 T1b。
T1a 指的是肿瘤的最大径≦2cm,而 T1b 说明肿瘤最大径﹥ 2cm ,但≦ 3cm 。
T2 表示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 )肿瘤最大径﹥ 3 cm ,但≦ 7cm;( 2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此时还有切除的机会);( 3 )累及脏层胸膜;( 4 )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如果满足四项中任何一项,在临床分期时就属于 T2 的范畴。
T2 又可分为 T 2a 和 T2b 。
T 2a 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1)肿瘤最大径 > 3 cm ;(2)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3)累及脏层胸膜;(4)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则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 5cm,且≦ 7cm。
T3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2 )肿瘤位于距隆突 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3)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4 )肿瘤最大径﹥ 7cm;(5)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2)与原发灶不同叶单发或多发的病灶。
肺癌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u准确的TNM分期是肺癌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u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最新肺癌分期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新修订的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
u新分期标准采纳了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包含了自1999年至2010年间新发病的94 708例肺癌病例。
•T表示原发肿瘤的程度,N表示淋巴结受累,M表示转移性疾病。
•使用CT进行T分类,CT和PET-CT进行N和M分类。
•它可用于术前成像和临床分类iTNM/cTNM,同时也适用于明确的病理分期pTNM、治疗后的再分期yTNM和复发的分期rTNM。
•T分期:•TX: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1cm。
•T1b:肿瘤最大径>1cm,≤2cm。
•T1c:肿瘤最大径>2cm,≤3cm。
•T2:肿瘤最大径>3cm,≤5cm;侵犯主支气管(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一直延伸到肺门。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
•T2a:肿瘤最大径>3cm,≤4cm。
•T2b:肿瘤最大径>4cm,≤5cm。
•T3:肿瘤最大径>5cm,≤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3。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分期:•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转移。
国际肺癌分期(第七版)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03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与分级
组织学分类
鳞状细胞癌
腺癌
腺鳞癌
大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 所有肺癌的30%~50% 。多见于老年男性,与 吸烟关系密切。鳞状细 胞癌在显微镜下通常表 现为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粒。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占所有肺癌的 30%~40%。女性多见 ,与吸烟关系不大。腺 癌在显微镜下通常表现 为黏液分泌增多,细胞 核深陷,核沟深。
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组 成的异源性肿瘤,占所 有肺癌的1%~2%。与吸 烟关系密切。
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占所有肺癌的1%~2%。 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 烟关系密切。大细胞癌 在显微镜下通常表现为 细胞核大、染色深、核 沟较浅。
缺乏生物学特征
02
肺癌分期主要关注肿瘤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而忽略了肿瘤
的生物学特性,如基因突变和免疫表型等。
未考虑治疗影响
03
肺癌分期是在治疗前进行的评估,未考虑到治疗对肿瘤的影响
和治疗后的变化。
02 TNM分期系统
T分期
T1
肿瘤最大径≤3cm,局限于肺和脏层胸膜内,未累 及主支气管。
T3
肿瘤已直接侵犯胸壁、纵隔、膈肌、心脏或大血 管,或已累及隆突,或支气管内有肿瘤,同侧肺 门淋巴结转移直径≥2cm。
局部进展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相对较低,约为20%-30%。其中, ⅢA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约为25%,ⅢB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约
为15%。
晚期肺癌(Ⅳ期)
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较低,通常低于10%。其中,ⅣA期肺癌 的五年生存率约为7%,ⅣB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约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TNM 分期TNM 分期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也是国际通用的分期方法。
T 代表原发肿瘤,数字后缀表示肿瘤体积和侵犯的部位;N 代表区域淋巴结,数字后缀表示侵犯淋巴结的水平;M 表示有无肿瘤的远处转移。
(一)关于T 的具体分期T 表示的是原发肿瘤情况。
Tx 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如隐原性肺癌就属于这一类型。
T0 表示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意思是原位癌没有突破基底层,是原位的早期癌症。
T1 表示原发肿瘤≦3cm ,而且肿瘤周围被肺或者脏层的胸膜所完整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也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 又可分为T1a 和T1b 。
T1a 指的是肿瘤的最大径≦2cm ,而T1b 说明肿瘤最大径﹥2cm ,但≦3cm 。
T2 表示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 )肿瘤最大径﹥ 3 cm ,但≦7cm ;( 2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此时还有切除的机会);( 3 )累及脏层胸膜;( 4 )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如果满足四项中任何一项,在临床分期时就属于T2 的范畴。
T2 又可分为T 2a 和T2b 。
T 2a 指的是肿瘤最大径≦5cm ,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1)肿瘤最大径> 3 cm ;(2)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3)累及脏层胸膜;(4)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则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 ,且≦7cm 。
T3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 1 )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2 )肿瘤位于距隆突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3)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4 )肿瘤最大径﹥7cm ;(5)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 1 )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2)与原发灶不同叶单发或多发的病灶。
以上是关于T 的分期。
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距离隆突的位置,是否导致的肺炎或肺不张,是否累及全肺,对侧是否有转移灶,以及直接侵犯的一些重要脏器或结构等来进行的分期。
总的来说,肿瘤大小是否>3cm 是区分T1 与T2 肿瘤的有效界定值;肿瘤大小 2 、5 、7 cm 也是肿瘤T 分级的有效界定值;肿瘤大于7cm 的患者根据其他指标分为 3 个亚组;T1 期和T2 期分别进一步分为T1a 和T1b 、T2a 和T2b;根据病理学分期,无论pN 或R 状态如何,各肿瘤大小亚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分期,T1a 、T1b 和T2a 的生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入组患者较少有关。
(二)关于N 的具体分期N 的分期关于区域淋巴结的分期。
NX 表示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举例来说,如果为T1Nx ,就说明有一个小于3cm 的肿瘤,但不能评价淋巴结是否能转移。
N0 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表示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肿瘤直接侵犯。
N2 表示转移至同侧纵隔或∕和隆突下淋巴结。
N3 表示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亚洲与其他地区采用不同的淋巴结图谱,在进行纵隔镜检查或胸廓切开术时,一些相邻淋巴结区域的边界确认的可重复性不高。
因此IASLC 国际分期委员会制定了一套新的淋巴结图谱,并且定义了7 个淋巴结区域。
解析:IASLC 淋巴结图谱。
解析: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区域IASLC 淋巴结图谱。
解析:肺门区、解剖血管、气管及周围组织的IASLC 淋巴结图谱。
(三)关于M 的具体分期M 表示的是远处的转移;MX 表示远处转移不能评估;M0 表示无远处转移;M1 表示有远处转移,又可分为M 1a 和M1b ,M 1a 表示胸膜播散,包括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对侧肺叶的转移性结节,M1b 表示胸腔外远处转移,如肝、脑等的转移。
二、分期和预后解析:后前位和侧位胸片。
显示了左侧的胸腔里头有巨大的占位,导致了左肺全肺的肺不张。
属于T3 期。
解析:上图CT 片显示左侧较中心型的肺癌,造成左下肺不张了并侵犯心包。
属于T3 期。
解析:从后前位胸片可以看到左侧巨大的中心型肺癌,结构不太清楚,与血管结构没有明显界限,判断可能已经侵犯到了纵隔和大血管。
属于T3 或T4 期。
解析:胸部CT 显示肿瘤直接侵及到了肺动脉,扩散到大血管,并进入心包。
属于T4 期。
解析:解剖的图表,可以说明T4 的病变。
T4 的病变通常指肿瘤扩散到胸腔外,或者侵及到纵隔、锥体、臂丛神经等结构。
而上图可以看到肿瘤明显侵犯锥体,同时可能压迫到臂丛神经、喉返神经等。
解析:从后前位胸片可以看到肺尖部的肿瘤,同时可以看到左上肋骨有明显的被破坏,胸椎结构不完整。
属于T4 期。
解析:上图CT 片可以看到第三胸锥水平的锥体、锥间孔受累,属于T4 期。
解析:从前后位胸片可以看到左侧有大量的胸腔积液,肿瘤侵犯属于T4 期。
解析:从CT 片上可以看到右上叶的原发性肿瘤,合并有同叶的卫星灶。
属于T4 期。
解析:从CT 片可见巨大的左上肺肿瘤,侵犯了纵隔了,而且进入心包,同时压迫了左肺动脉。
属于晚期的T4 。
解析:上图为N1 的病变。
可见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转移,而且转移到同侧的肺门淋巴结了,纵隔胸膜尚未侵及。
解析:胸部CT 可见左上肺叶有恶性的占位,左侧肺门附近周围淋巴结广泛受累尚未侵及对侧。
属于N1 期病变。
解析:上图以图片形式解释了N2 病变。
可见侵犯到了同侧的淋巴结、隆突,纵隔淋巴结也被侵及。
一般同侧淋巴结增大大于1cm ,尤其是大于 1.5cm 时,通常有临床意义。
解析:N2 期的情况。
从左图的后前位胸片可以看到显示右上叶有一个肿块,边缘不太光滑;从右图CT 上可以看到气管前有肿大的淋巴结,说明肿瘤除了同侧外已经累及到了气管、气管旁,导致淋巴结肿大。
属于N2 期。
解析:从CT 片可以看到肿大的淋巴结,界限不很清楚,隆突增宽,提示隆突下有肿大的淋巴结,同时食管也向后明显推移。
属于N2 期。
解析:上图为N3 的病变图解。
N3 的病变指有转移和扩散到对侧的淋巴结,或是同侧的锁骨上和同侧的前斜角肌。
简单而言,只要锁骨上颈部淋巴结和前斜角肌的淋巴结肿大,或者是同侧的纵隔淋巴结或是对侧的肺门淋巴结都有转移,都属于N3 期。
从上图可见肿瘤对侧的气管旁、隆突、纵隔、肺门等都有扩散。
解析:胸部CT 显示左侧支气管肺癌病人的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和右侧的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怀疑是N3 期病变。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分期。
早期肺癌通常指的是0 期、1a 期和1b 期;局限期的肺癌指的是2a 、2b 和3a 期,3a 以上通常原则上是要做手术;进展期或广泛期的肿瘤指的是3b 期、4 期。
解析: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模式图。
分期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当分期处于0-IIIA 期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要争取手术。
同时,其他一些因素也影响预后,包括肺部症状、肿瘤的最大径、erbB-2 和p53 过表达、血管侵犯、肿瘤血管形成等。
这些因素都可以决定是否能够手术,以及肿瘤的预后情况。
当非小细胞肺癌处于IIIB-IV 期时,因为已经有远处的转移,因此不是手术的适应症。
除此之外,影响预后的因素还包括,PS 评分(大于 2 分时,不主张放化疗)、年龄和性别、体重下降、转移灶、LDH 、AKP (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红蛋白、含铂化疗方案等。
解析:NSCLC 的TNM 与分期。
解析:NSCLC 的分期与TNM 。
解析:0 期。
原位癌只是原位灶没有淋巴结转移。
解析:Ia 期。
约占患者的15% 。
解析:Ib 期。
约占患者的13% 。
解析:IIa 期,约占患者的10% 。
解析:IIb 期,约占患者的16% 。
解析:IIIa 期,约占患者的28% 。
解析:IIIb 期,约占患者的4% 。
解析:IV 期,约占患者的14% 。
若原发肿瘤有脑、肝、肾上腺、骨的转移即为M1b ;M1a 指的是胸腔内的转移。
解析:新旧版肺癌分期的差异。
( 1 )旧版基于肿瘤的大小分为三组,新版分为五组,进行了细分,如:T 分成T1 、T2 ,T1 分成T1a 、T1b,T2 又加了T2a 、T2b 等。
因为新版认为肿瘤的大小与预后相关,因此进行了细分。
(2 )旧版位于同一肺叶的卫星灶并不属于T3 ,而新版则分在了T3 里。
(3 )同叶的卫星灶伴有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膜扩散的肿瘤,过去认为是T4 ,新版里认为是远处转移,因此属于M1 。
(4)位于同侧肺不同肺叶的肿瘤,旧版划为M1 ,认为是远处转移,新版被分为T4 。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