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词语复习教案
字词复习课教案初中

字词复习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的重要字词;2. 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的重要字词;2. 字词的运用和理解;3. 复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 学生翻阅课本,回顾已学过的字词。
二、字词讲解(15分钟)1. 老师选取初中阶段的重要字词进行讲解,包括字词的含义、用法和例句;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字词;3. 老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字词。
三、字词运用(15分钟)1. 老师给出一个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重要字词,并进行解释;2.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3. 学生练习运用字词,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四、复习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如分类复习、联想记忆等;2.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3.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实践,提高复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字词。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字词默写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以上是一份初中字词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字词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基础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基础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字词复习:重点复习易错字、多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
2. 语法复习:重点复习句子结构、成分、时态、语态等。
3. 修辞复习:重点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重点复习文章主旨、观点、论证方法等。
5. 写作能力:重点复习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教学过程:一、字词复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易错字、多音字,让学生辨认和解释。
2. 学生分组进行同义词、反义词游戏,加强词汇记忆。
二、语法复习(15分钟)1. 老师讲解句子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练习判断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
三、修辞复习(10分钟)1. 老师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练习,如修改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理解(20分钟)1. 老师出示一篇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主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观点。
五、写作能力(15分钟)1. 老师讲解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练习使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文本。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解读;
2.词语解释;
3.阅读理解;
4.写作展示。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文解读
1)导入:以课文《背影》为例,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展示课文,学生跟读。
3)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课文内容。
2.第二阶段:词语解释
1)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读音,并简单解释词义。
2)进行句子填空,巩固所学词汇。
3.第三阶段:阅读理解
1)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
4.第四阶段:写作展示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课,学生在课文解读、词语解释、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示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中,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 语文 复习课 教案

初中语文复习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复习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分析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继续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重点字词复习;2. 古诗词复习;3. 文言文复习;4. 现代文阅读复习;5. 写作技巧复习;6.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重点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挑选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意思和用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测试字词掌握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古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首古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作者、朝代、意境和主题。
2.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词,感受韵律和美感。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文言文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文言文,引导学生回忆其内容、人物、事件和主题。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体会语言魅力。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文言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五、现代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现代文,引导学生回忆其主旨、结构、手法和主题。
2. 学生独立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现代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写作技巧复习(15分钟)1. 教师回顾本册书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七、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 学生分组讨论,轮流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词语组词汇总教案

初中语文词语组词汇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词语组词方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词语组词来理解和记忆词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常见的词语组词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词语组词来理解和记忆词语。
教学难点:1. 词语组词的灵活运用。
2. 学生对词语组词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词语组词的示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组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词语组词的理解和经验。
二、讲解词语组词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的词语组词方法,如:合成法、分解法、派生法等。
2. 教师通过示例词语,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组词方法。
三、小组讨论和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词语,讨论并运用不同的组词方法进行组词。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组词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组词方法。
2. 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词语组词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组词方法,进行词语组词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的词语组词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词语组词的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组词方法,提高了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词语组词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词语组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词语组词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地进行词语组词练习,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词语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词语。
2、正确使用成语。
3、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中考指要》上的考点概述和应对策略,明确词语考试要求。
分析:新课标强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其知识点考查主要体现在①根据语境选择实词、虚词、关联词;②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③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④成语的运用与积累;⑤广告词还原赏析,对联、谜语、歇后语填充等方面,并且现在中考主要集中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成语的运用与积累两个方面。
二、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1.心理揣摩法:如“孔乙己涨红了脸”中的“涨红”表示孔乙己内心极度羞耻、痛苦。
2.语境推断法:如“我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狼狈不堪”,“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两句,同为“狼狈”,但意思却不同。
前一个意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后一个意为窘迫的神情。
3.联系主题释义法:如“孔乙己一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中的“笑”就可以联系主题解释:冷酷、麻木的笑,透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语言分析法:如“爷爷老了,可是精神很好,老想到田里干活”中前一个“老”为形容词,指年岁大,后一个为副词,指经常、总是。
典型例题:1.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十几年来,叶江川、谢军这对黄金搭档的成功令许多外国棋手羡慕不已,因为叶江川这种无私的帮助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黄金搭档: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
(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
(豆腐渣:指质量差。
)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
(蛋糕:喻经济利益。
)D、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 (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
(指绿颜色蔬菜)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
(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
(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4.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指家乡)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作为代表的范例)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把大家隔膜..起来。
(指彼此分离)(答案示例:1.配合的最好的、最理想的合作者2.D3.A4.C)四、成语考查1.考查形式①考查读音与书写②成语积累③设置情景考查运用④字形、释义与运用并举2.成语误用常见九种类型成语误用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九、对象用错1、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2、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⑥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⑦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3、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耿耿于怀”就是“一直”“未能忘记”的意思)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③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就是“独自”)④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就是“没料到”,与句中“没想到”重复)⑤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与“全身”重复)4、自相矛盾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②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前后语意矛盾)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5、不分轻重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程度太重)6、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④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7、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③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解决美伊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意为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可“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它是动态的,绝不可能“一劳永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