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2人,从一班调3人到二班后,两班人数相等,一班和二班原来各有多少人?【答案】一班有学生49人,二班有学生43人.【解析】因为总人数不变,先用“92÷2”求出后来两个班的人数,然后加上3即一班的人数;减去3即二班的人数;由此解答即可.解:92÷2=46(人)一班:46+3=49(人)二班:46﹣3=43(人)答:一班有学生49人,二班有学生43人.【点评】抓住两个班总人数不变,求出后来两个班的人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脱式计算.92﹣14×5 7×(44+38) 76×5÷4 24+62÷2【答案】22;574;95;55【解析】(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3)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4)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解:(1)92﹣14×5,=92﹣70,=22;(2)7×(44+38),=7×82,=574;(3)76×5÷4,=380÷4,=95;(4)24+62÷2,=24+31,=55.【点评】这类型的题目先观察算式,看能不能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简算,若不能就要按照运算顺序逐步运算.3.跳绳比赛.小红:我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刚的2倍少15下.小刚:我每分钟跳72下.小立:我每分钟比小刚多跳16下.(1)小立3分钟跳多少下?(2)小红每分钟跳多少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写下来,并解答.【答案】264下;129下;小红比小刚每分钟多跳多少下?57下.【解析】(1)小刚每分钟跳72下,小立每分钟比小刚多跳16下,也就是比72多16,即72+16=88下,那么3分钟能跳3个88下,即88×3;(2)小刚每分钟跳72下,小红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刚的2倍少15下,也就是72的2倍,再减去15下;(3)根据题意,可以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小红比小刚每分钟多跳多少下,用小红每分钟跳的减去小刚每分钟跳的即可.解:(1)(72+16)×3=88×3=264(下).答:小立3分钟跳264下.(2)72×2﹣15=144﹣15=129(下).答:小红每分钟跳129下.(3)小红比小刚每分钟多跳多少下?129﹣72=57(下).答:小红比小刚每分钟多跳57下.【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分析好题意,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再列式解答.4. 42+8×4 先算,再算,得数是.【答案】乘法,加法,74.【解析】42+8×4有乘法和加法,再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求解.解:42+8×4=42+32=74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得数是74.故答案为:乘法,加法,74.【点评】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5.三年(1)班有男生23名,女生25名,平均分成4组,每组人.【答案】12人【解析】三年(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根据加法的意义,男女生共有23+25人,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人数除以分的组数即得可分多少组.列式为:(23+25)÷4.解:(23+25)÷4=48÷4=12(人);答:每组12人.【点评】首先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总人数是完成本题的关键.6.脱式计算367+36﹣145(142﹣52)×61000﹣(482+204)(176+64)÷4.【答案】258;540;314;60【解析】(1)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解:(1)367+36﹣145=403﹣145=258(2)(142﹣52)×6=90×6=540(3)1000﹣(482+204)=1000﹣686=314(4)(176+64)÷4=240÷4=60【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7.聪聪:我每天锻炼身体,游3个来回.洋洋:这个游泳池长25米.聪聪每天游多少米?【答案】150米【解析】游泳池长25米,聪聪每天坚持游3个来回,即共游3×2个单程,根据乘法的意义,他每天能游25×(3×2)千米,依此即可求解.解:25×(3×2)=25×6=150(千米)答:聪聪每天游150米.【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每个来回为2个单程.8.聪聪的妈妈想买两件不同的商品,你来帮她选一选(圈一圈),这两件商品付500元钱够吗?【答案】不够【解析】先任意圈出两件不同的商品,再求出买这两件商品的钱数,最后与500元比较大小即可求解.解:圈出前两种商品;172+338=510(元)510>500.所以500元钱不够.答:这两件商品付500元钱不够.【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法运算和整数大小的比较.9.金鑫园小区建筑工地需要一批水泥,用载重6吨的汽车运需要24车.如果改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车?【答案】18车.【解析】已知金鑫园小区建筑工地需要一批水泥,用载重6吨的汽车运需要24车,根据总重量=每辆车的载重×车数可求出这批水泥的总重量,再除以8,就是改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的车数,据此解答.解:24×6÷8=144÷8=18(车)答:如果改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18车.【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水泥的总重量,进而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方法求出如果改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的车数.10.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两种方法解决)【答案】84千克【解析】第一种方法是上午卖出和下午卖出的重量,再用总重量﹣这一天卖出的重量=还剩的重量;第二种方法是用总重量﹣上午卖出重量﹣下午卖出的重量=还剩的重量即可.解:第一种方法:410﹣(152+174)=410﹣326=84(千克);第二种方法:410﹣152﹣174=258﹣174=84(千克).答:还剩84千克.【点评】考查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11.小红到商场购物,一台学习机188元,一台护眼灯132元,一个书包48元.小红要购买这三种商品,她需要准备多少钱?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答案】准备370元钱,收银员应收368元钱.【解析】要求需要准备的钱数,把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进行计算,只需要估算即可;把三种的价格相加,即可求出需要的总钱数,也就是收银员应收多少钱.解:188+132+48≈190+130+50=370(元);188+132+48=320+48=368(元).答:她需要准备370元钱,收银员应收368元钱.【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加法的意义,以及加法的计算方法和估算的方法.12.一个汉堡包15元,买3个汉堡包,付了100元,应找回()元.A.5 B.55 C.82【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一个汉堡包的价格乘以3,求出3个汉堡包的价格;然后用100减去3个汉堡包的价格,求出应找回多少元即可.解:100﹣15×3=100﹣45=55(元)答:应找回55元.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减法的意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13.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到来.这时滑雪场有多少人?【答案】264人【解析】用上午来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开的人数就是上午还剩下的人数,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这时的人数.解:256﹣142+150=114+150=264(人)答:这时滑雪场有264人.【点评】解题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14.国庆假期小强一家要从天津到石家庄旅游.如图是沈阳到石家庄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1)你知道从天津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吗?(2)列车从沈阳站开出,已行驶了900千米,用△在图上标出列车的位置.【答案】397千米;【解析】(1)用沈阳﹣石家庄的距离减去沈阳﹣天津的距离,求出从天津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即可;(2)根据沈阳﹣北京的距离是822千米,沈阳﹣石家庄的距离是1101千米,用△在图上标出列车的位置即可.解:(1)1101﹣704=397(千米)答:从天津到石家庄有397千米.(2)用△在图上标出列车的位置如图:.【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注意根据图示,弄清楚题中的等量关系.15.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试题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试题1.(3分)计算278﹣96÷16×4时,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答案】除,乘,减【解析】【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解答.解答:计算278﹣96÷16×4时,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3分)粮店上午运进大米120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40袋.这一天共运进大米多少袋?【答案】400袋【解析】【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分析:先用上午运进的大米的数量乘2,再加上40袋就是下午运进大米的数量,然后再把上午和下午的数量加在一起即可;解答:解:120×2+40,=240+40,=280(袋);120+280=400(袋);答:这一天共运进大米400袋.点评:解决本题要分清楚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然后再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3.(3分)把100÷25=4,6+4=10,12×10=12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答案】12×(6+100÷25)【解析】【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根据题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把加法算式中的4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把乘法算式的10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把100÷25=4,6+4=10,12×10=12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12×(6+100÷25)=12×(6+4)=12×10=120.点评:本题关键是先弄清运算顺序,再用算式表示出来即可.4.(3分)添括号把130+12×6÷3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改变后的算式是.【答案】(130+12)×6÷3【解析】【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130+12×6÷3是按照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的顺序计算,要变成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的顺序,是把加法提前,所以给加法加上小括号即可.解答:解:把130+12×6÷3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那么算式是:(130+12)×6÷3.点评:本题关键是理清楚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变化的,再根据小括号的作用进行求解.5.(3分)按照运算顺序添加括号.(1)60+120﹣25×4 最后一步算加法;(2)534﹣7×23+24 最后一步算乘法;(3)632﹣8×21+54 最后一步算减法;(4)43×40÷5+12 先除法再加法最后算乘法.【答案】(1)60+(120﹣25)×4,或者60+(120﹣25×4);(2)(534﹣7)×(23+24);(3)632﹣8×(21+54),或者632﹣(8×21+54);(4)43×(40÷5+12).【解析】【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1)60+120﹣25×4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要变成最后一步算加法,就要给减法加上小括号,或者把减法和乘法括在一起;(2)534﹣7×23+24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要变成最后一步算乘法,就给减法和加法分别加上小括号;(3)632﹣8×21+54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要变成最后一步算减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或者把加法和乘法括在一起;(4)43×40÷5+12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要变成先除法再加法最后算乘法,是把除法和加法提前了,只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一起即可.解答:解:(1)60+120﹣25×4最后一步算加法是:60+(120﹣25)×4,或者60+(120﹣25×4);(2)534﹣7×23+24最后一步算乘法是:(534﹣7)×(23+24);(3)632﹣8×21+54最后一步算减法是:632﹣8×(21+54),或者632﹣(8×21+54);(4)43×40÷5+12变成先除法再加法最后算乘法是:43×(40÷5+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关键是理清运算顺序是怎么变化的.6.(3分)25×12﹣40+60=300﹣100=200..(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25×12﹣40+60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计算,计算出结果,再判断.解答:解:25×12﹣40+60=300﹣40+60=260+60=320;320≠200;点评:本题关键是弄清楚运算的顺序,注意不要错用运算定律.7.李老师要买5个排球和8个足球.估计一下李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他实际用了多少钱?【答案】李老师大约要带1020元,他实际用了1022元【解析】【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数的估算.分析:根据数的估算,可把62估算成60,把89估算成90,然后再利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62×5+8×89≈60×5+8×90=300+720=1020(元);62×5+8×89=310+712=1022(元)答:李老师大约要带1020元,他实际用了1022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单价×数量=总价的灵活应用以及估算的应用.8.(17分)(2014秋•黔东南州校级期末)用竖式计算,前两道题要验算.509﹣368 436+275 83÷9207×6 720×4 89×9【答案】141 711 9…2 1242 2880 801【解析】根据四则运算的笔算法则,列竖式计算即可解答问题.解:509﹣368=141436+275=71183÷9=9 (2)207×6=1242720×4=288089×9=801.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属于基础题,细心计算即可解答.9.比423多17的数是,比940少21的数是.【答案】440;919【解析】(1)根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根据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可.解:423+17=440940﹣21=919答:比423多17的数是440,比940少21的数是919.故答案为:440;919.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的运用.10. 6乘28的积再除以4得多少?【答案】得42【解析】先算6乘28的积,所得的积再除以4.解答:解:6×28÷4=168÷4=42.答:得42.点评:根据题意,先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列式进行解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经典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经典习题(含答案)1、某小学开运动会,男同学有220人参加,女同学有130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讲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就是把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解答:220+130=350(人)答:一共有350人参加运动会。
练习:育才小学有男学生836人,女学生798人。
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学生?列式:2、一共有350名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男同学有220人,女同学有多少人?讲解:已知参加运动会的总人数和男同学的人数,要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从总人数里去掉男同学的人数,用减法计算。
解答:350-220=130(人)答:女同学有130人。
练习:育才小学一共有学生1634人,其中男学生有836人,女学生有多少人?列式:3、不计算,根据240+450=69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90-240= 690-450=讲解: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得到另一个加数。
解答:690-240=450 690-450=240练习: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写得数。
3405+680=40854085-3405=() 4085-680=()4:为了庆祝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们做了四个拉花装饰教室,做一个拉花需要10分钟,做这些拉花一共需要多少分钟?讲解:这道题用加法计算,列示为:10+10+10+10=40(分),也可以用乘法计算,10×4=40(分)解答:10×4=40(分)答:做这些花一共需要40分钟。
练习:汽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8小时。
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5:为了庆祝国庆节,四(1)班的同学们用40分钟做了4个拉花装饰教室,平均做一个拉花需要多少分钟?讲解:球平均做一个拉花需要多少分钟,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0÷4=10(分)解答:40÷4=10(分)答:均做一个拉花需要10分钟。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口头反馈: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困惑和建议。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 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检 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了
解掌握程度
口头反馈:与 学生进行一对 一的交流,了 解他们的学习
感受和困惑
测试与评估: 通过测试和评 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改进的地
方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x4=12,可以转化为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 关系。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其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主题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或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和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定义四则运算:加、减、乘、 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总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Leabharlann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
理解加、减、乘、除的意 义和关系
能正确进行四则运算,提 高计算能力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四则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编写说课稿时,需要对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辅导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引导学生将四则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4算“24点”(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4算“24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并能熟练运用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点”游戏的规则2. 四则运算3. 游戏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熟练运用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游戏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24点”游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24点”游戏的规则a. 讲解游戏规则:使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最后的结果等于24。
b. 演示游戏过程:教师出示一组数字,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四则运算得到24。
c.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组数字,体验游戏的乐趣。
3. 学习四则运算a. 复习四则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b. 通过实例讲解四则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顺序。
4. 游戏策略a. 观察力: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寻找可能的运算组合。
b. 分析力:指导学生分析不同运算组合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
c.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找出所有可能的运算组合。
d.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运算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合作交流a. 分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24点”游戏比赛。
b. 交流心得: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心得和策略。
6.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24点”游戏的规则和四则运算的应用。
b. 强调观察力、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游戏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乐园》第32页的“24点”游戏题目。
2. 思考:如何运用四则运算得到其他数字(如25、30等)?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4.4算“24点”2. 板书内容:a. “24点”游戏规则b. 四则运算c. 游戏策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24点”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定律应用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四则运算;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学具:练习本、铅笔3.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还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如:2×2+3×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并总结运算定律。
如: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素材料资料-第一章四则运算 (无答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 四则运算【本讲内容】 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 ÷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 +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 -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 -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 ×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 (a ≠0)= 0 三.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加法结合律:(a +b)+c =a +(b +c) 乘法交换律:a ×b =b ×a乘法结合律:(a ×b)×c =a ×(b ×c)乘法分配律:(a +b)×c =a ×c +b ×c 或a ×(b +c)=a ×b +a ×c 拓展:(a -b)×c =a ×c -b ×c 或a ×(b -c)=a ×b -a ×c 【课前加油站】97—12×4+45 (97—12)×4+45 94+4×52—15 94+4×(52—15)82+75+18 75+18+8294—4×22+6 94+4×22+12 0×25= 0÷25=0+25= 100+100×0=8×103×125 25×55×4 103×8×125 55×25×4加减法运用【典例例题1】一根铁丝长350米,第一次用去126米,第二次用去207米,这根铁丝还剩下多少米,正确列式为( ) A.350-126+207B .126+207C .350-(126+207)【巩固1】丁丁家与铛铛家都在北京路上,丁丁家距学校2000米,铛铛家距学校3000米,他们两家相距( ) A .1000米 B .5000米 C .都不对D .可能是1000米,也可能是5000米【巩固2】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3,得到的差( ) A .增加3 B .减少3 C .不变【巩固3】被减数减少2.5,要使差减少1,减数应( ) A .增加1.5 B .增加2 C .减少1.5 D .减少2如果46+3□的结果是七十多,□里可以填的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5【作业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样,( ) A .左对齐 B .右对齐C .相同数位对齐【作业2】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 A .111B .999C .899D .888在0~9这10个数字里,和是10的数字有( )对.A.5 B.4 C.6 D.无数【作业3】536+85()935-189.A.等于B.大于C.无法比较D.小于两个三位数相加,和是()A.三位数或四位数B.三位数C.四位数【典例解析2】131-63+37=131-(63+37). _________.(判断对错)【巩固1】三位数加三位数,它们的和一定也是三位数. ________.(判断对错)【巩固2】在进位加法中,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_______,都要向 ________进 ________.【巩固3】最大的八位数与最小六位数差 ________.用三个1和二个0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多 _________.【作业1】比最小的六位数少10的数是 ________,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三位数的积是 ________.【作业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________(判断对错)三位数减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_________.(判断对错)【作业3】笔算加、减法时,_______ 要对齐.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________位进.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上一______位退 ______再减.用0、1、2组成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他们的差是 ________.【典例解析3】跳高的可能有多少人?(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23人63人72人98人【巩固1】水果店运进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276千克,下午又进货288千克,问现在有多少千克荔枝?【巩固2】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6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作业1】案例分析:“9加几”的数学片段师:怎么计算这三个数一共是多少?(见图)生1:9+4+1=13+1=14生2:9+1+4=10+4=14生3:4+1+9=4+10=14生4:1+4+9=5+9=14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不过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生:我认为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4等于14简单些.师:你真聪明,会用9+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来计算.如果题目改成9+5你会算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实例计算方法的迁移)稍停片刻生1:我会算,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生2:我的算法和他不一样,我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根据以上片断,从学生学习方式角度进行分析.乘除法运用【典例解析4】把除数45错写成54,结果得到的商是3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A.36 B.25 C.63 D.39【巩固1】根据□÷()=△,下列算式不正确的是()A.□÷△=()B.△×()=□C.△÷()=□【巩固2】在算式:()÷()=()…6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A.49 B.7 C.55【巩固3】因为被除数÷除数=商,所以被除数-除数×商=()A.0 B.1 C.2【作业1】两个数相加的和一定小于这两个数相乘的积. _______.(判断对错)【作业2】0+6、0÷6、0×6的结果都是0. _______.(判断对错)混合计算【典例解析5】口算36+54= 300÷6= 26×3= 500×3= 1500÷5=444÷4= 274-74= 125×8= 360+80= 0÷91=120+6÷6= 6×5-9= 10-0÷5= 100×8+0= 1米-2分米=420÷7×0= 80+40×2= 8×5-25÷5= 60×(18-9)= 6元2角×3=【巩固1】用竖式计算,第①②题验算.①549+867= ②517-348= ③52÷6= ④356×6=【巩固2】(1)4650比517多多少?(2)8的4倍是多少?(3)被减数是1580,减数是753,差是多少?【巩固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号要验算.726+389=708-389=*736×8=350×6=*632÷6=【作业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25+35 16÷12= 80-34= 6×13=811÷89= 58-12= 23×34= 35+12=67÷3= 16+56×15= 78×4×87= 98×0=【作业2】72-18= 540÷9= 23-18= 69÷3=2000÷5= 63÷7= 12×4= 480÷4=48+35= 180÷3= 18×4= 82÷2=32-15= 630÷9= 18+36= 100÷5=【作业3】26+26 ______26×2720÷9 ______20×577÷7 ______70÷735×2 ______100-28560÷7 ______560÷848÷4 ______84÷4.【典例解析6】完成下表.因数89 2 47因数23 31 8积402 368被除数404 728 680除数 4 7 4 5 4 商206 170【巩固1】【巩固2】横线里最大能填几._____×5<44 ______×7<50 4× _____<35______×7<50 ______×9<78 6× _____<29.【作业1】在横线里最大能填几.28+ ______<434× ______<3742- _____>33______+43<88.求□中的数□+267=3841800÷□=72□×23=1058.【作业2】312×108=33696,把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 .【作业3】在下面横线里填上适当的数._____×48=288782÷ _____=23_____÷5=7 (4)25×46×40=25× _____×46.【作业4】按要求,估一估,算一算.150-※=15 15+◎=150150÷△=15 15×○=150□-15=150☆÷15=150(1)选出求除数的题抄在方框中,写出计算过程并验算.(2)估一估,选出计算结果最大的题,在题下画“”.加减乘除【典例解析7】(1)4650比517多多少?(2)8的4倍是多少?(3)被减数是1580,减数是753,差是多少?【巩固1】50减去25的差乘20加上13,和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50-25×20+13 B.(50-25)×20+13C.(50-25)×(20+13)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A.25×44÷25×11 B.(44+25)÷(25×11)C.(44×25)÷(25×11)【巩固2】把75-60=15 15×2=30 150÷30=5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A.(75-60)×2÷30 B.150÷(75-60)×2C.150÷[(75-60)×2]【作业1】下面算式,结果不相等的是()A.1800÷2÷8=1800÷(2×8)B.36×(15+5)=36×15+36×5C.18×6÷18×6=(18×6)÷(18×6)D.78×3+56÷4=(78×3)+(56÷4)【作业2】计算(3500-125×25)÷25时,应先算()A.除法B.括号里的减法C.括号里的乘法在“350÷50+20○350÷(50+20)”中,○里应填什么符号?()A.>B.= C.<【典例解析8】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 _____,从 ______位起加、减.调换加数的位置, ______不变,可以验算加法.减数与差相加,结果等于 ______,可验算 _____法.【巩固1】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平均数是60,减数是差的3倍,减数是 _______.【巩固2】一个数是9,先加上42,再减去26,又加上42,再减去26,…如此计算下去,则经过 ______次运算得到323.【巩固3】商不为零的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反而扩大10倍. ______.(判断对错)2张20元,3张5元和7张1角面额的钱币.一共是 _______.【作业1】李明同学做一道算术题,本来应是某数除以7,然后加72,由于他粗心,除法做成乘法,加法做成减法,可是答案还是对的,你知道某数是什么数吗?【作业2】小马虎做加法,把个位上的6看成9,把十位上的8看成3,算出的结果是214,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