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小城》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至第6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记叙的方法。

2.了解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场景特点进行观察描述的写法。

3.从用词、句式等方面,着重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阅读方法,并能在写作时实践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

要点把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海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教师谈话激趣。

导语: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告别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思考: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过渡:同学们的大脑里,有这么多疑问!这座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是我们国家的吗?在哪儿呢?那里有什么特色?……好吧,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海滨小城》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海滨小城》公开课  精品教学设计

19 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漂亮的景色,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文第一部份写海滨的景象。

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这部份突出景物色采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采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漂亮。

课文第二部份写小城漂亮的景色。

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漂亮、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漂亮。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漂亮、整洁,体味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漂亮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味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

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者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

这一切是多么漂亮、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2)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漂亮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滨小城》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教材分析】《海滨小城》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景色,用词丰富,句式多样,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象,想象画面,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品味、积累写得好的语句。

2.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体会并初步尝试运用这一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唤起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田字格里板书“滨"),看老师写一个字,三点水旁,你一定猜到这个字和水有关系,右边是宾客的“宾”,认识这个字吗?“哈尔滨"这个名字是从满族语转化而来的。

其实,“滨”这个字的主要意思是水边,靠近水的地方,那么,河边就叫做——河滨,江边就叫做——江滨,海边就叫做——海滨(板书:海)。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很多城市都想在“最美城市"评选中一展风采,有一座海滨小城也不甘示弱(补充板书:小城)。

著名散文家林遐为自己家乡这座海滨小城写了一篇文章,想请我们帮忙,根据这篇文章策划拍摄“最美海滨小城”的风光宣传片,你们愿意帮忙吗?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那么咱们家乡参加最美城市评选的工作可怎么办啊?那就让我们先去助人为乐,并从中学习一些经验,再为我们自己的家乡参选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嘛?二、初读课文,了解特点任务一:研读文案先让我们通过阅读文本看看海滨小城什么样。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海滨小城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海滨小城的特点吗?(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第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试着向作者学习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

3、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借助第4~6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写法,试着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感受美景(一)激趣导入运用简短导语与鲜艳图片让学生走入海滨小城,进入文本世界,营造舒适与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前几节课,我们刚浏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诗人笔下的天门山,今天又要走进美丽的海滨小城。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座海滨小城有什么迷人的景色。

多媒体出示简洁短语:“蓝色大海和蓝蓝的天,还有白色的海鸥,花纹各式各样的贝壳,金黄色的海螺,真是美丽至极。

"教师:面对如此诱人的景色,你们想看一看它的真实面貌吗?学生开始想象蓝色的大海、漂亮的海螺等,特别期待看到真实的海滨小城,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展示美丽的海滨小城的图片,通过鲜艳图片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情境,此时,提出引导问题:①海滨小城是什么颜色的?②你可以找出这些颜色吗?学生跃跃欲试,根据上述问题,快速搜集与颜色相关的词语,如蓝色、银白色、金黄色、棕色、青色等,体会洒脱与自然。

面对鲜艳的颜色,学生产生了探索兴趣。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需求,布置文本阅读任务,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家乡海滨小城的真正风光。

教师提问:海滨小城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以此引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

学生围绕问题去阅读,明白海滨小城里有大海、沙滩等景物,对大海与沙滩有一定印象,也学会读“的"字短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浓缩为简短文字,将其视为课堂情境导入语,帮助学生找到关键的颜色词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感叹祖国的伟大,为后续审题与读议带来帮助。

)(二)揭题、审题探讨:什么是海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同学们,你们说海滨到底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带领学生略读课文。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 课标摘录本课定位为阅读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

2.课标解读1.学生学什么(1)关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指的是本文中的关键句和写得好的词句。

(2)关于“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指的是文中表达有特点的句子,有新鲜感的句子。

2.学到什么程度(1)所谓“能”,“理解”“体会"是指:学生能在原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对关键词、句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能找出课文第4、5、6段的关键句,并能理解借助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所谓“初步感受”是指:学生能找出本文中表达上有特点的句子、有新鲜感的句子,并积累。

3.学生怎么学(1)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出现的景物,抓住关键词,借助关键句,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分享,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

(2)学生能抓住表达上有特点的句子、有新鲜感的句子品读感悟,并积累。

二、教材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三篇精读课文,旨在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第一个语文要素,那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学会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和“选做交流"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的时候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去写,为习作奠定基础。

“习作”练习旨在落实第二个语文要素,启发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梳理归纳。

“识字加油站”启发学生懂得形声字的特点。

“词句段运用"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日积月累”在于通过积淀,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

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

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

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

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

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3.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学习重难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设计A、朗读全文,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再说说留下什么印象?预设:海滨的小城非常美。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再找一找,课文七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自然段很简洁,最概括,同时又最完整地说出海滨小城的特点。

学生找。

预设:第七自然段。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第七自然段。

全班齐读。

1.师:读第七自然段,你知道讲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吗?生回答。

梳理出:海滨小城美丽,整洁2.确证师:第七自然段能不能做为全文关键句?预设:能。

3.尝试挪动师:同学们,既然它是全文最关键的句子,按理说,它在全文哪个位置都可以出现,因为它概括了海滨小城的特点。

课件:师:挪到开头可以吗?预设:可以师:放在第三段后面可以吗?预设:可以于是确证,这段话为全文的关键句。

关键句有时在开头,中间,结尾,也是对写作方法的引导。

继续寻找关键句1.亮出课后第二道题为学习任务。

师:有的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你们找出来了吗?预设:第5自然段,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有很多树。

如果学生在第1、2、3找,老师不忙否定,因这这三段要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生说这一段时,师:好的,我们呆会儿再来确认。

同学们,还有关键句吗?不管说什么都先认可。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课题叫什么?预设:海滨小城师:刚才你说的小城庭院美,街道美,公园美,在哪儿呢?预设:小城师: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4、5、6、7自然段都是写小城的,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海滨的美景呢?预设:第1自然段写海的美、第2自然段海被镀上了金色、第3自然段写有一种船叫渔船,渔民打鱼回来就卖。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导入我们大多数人的家乡都是北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作者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这节课我们就同文章的作者一同去他的家乡游历一番。

二、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1、小组自学生字词2、反馈:⑴字音:海滨⑵填空:遮:除部首外()画。

繁:部首是(),除部首外()画。

甚:部首是(),除部首外()画。

凳:部首是(),除部首外()画。

⑶组词:踩()淌()宣()掌()蓬()堪()睬()躺()喧()撑()逢()甚()⑷字词意思:寂寞:孤独、冷清喧闹:喧哗,热闹。

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呼喊,场面非常活跃。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⑸造句:喧闹繁茂三、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城的?(1~3段)海滨(4~6段)小城四、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海滨是美丽的?主要景物:海面、海滩海面:⑴颜色(蓝色、棕色、银白色、白色、灰白色、金黄色)⑵镀上: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上,形成一个薄层。

⑶如此多的色彩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你能读出海面的美丽吗。

海滩:⑴描写景物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静寂——喧闹)⑵静寂的海滩什么样?指名读⑶出示:“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寂寞地躺在那里。

”展开想象,体会句子。

(贝壳太多,生活在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对漂亮的贝壳不理会,那些色彩斑斓、花纹多样的贝壳只好冷清地躺在沙滩上)⑷你喜欢这寂静美丽的海滩吗?读出你的感受。

⑸寂静的海滩令人神往。

听,这时是谁打破了这种宁静?(指名读)⑹想象理解当时“喧闹”的场面?(捕鱼的船队满载而归,人们无比喜悦,高兴的大声呼喊,非常活跃,海滩立刻喧哗热闹起来。

)⑺你能读出海滩的喧闹和人们的喜悦吗?⑻静动对比读(背)过渡:海滨景色是绚丽多彩的,美丽的海滨是令人神往的。

小城中又有哪些独特的风情呢?2、默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各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把这写地方写具体的?⑴地方:庭院、花园、街道⑵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朗读体会庭院:⑴写出了庭院的什么特点?(树多)⑵从哪几方面写树多?(种类多、香味飘满街、凤凰树开的像一片片红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

(配乐)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

(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5、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学生读书、勾画、交流)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

(屏显小城美景图)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

(配乐)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

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