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论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论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论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自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自由》的读后感1把一本叫《论自由》的小册子看完了,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穆勒。

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一句《马哲》教科书中的话: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论自由是向真理接近的方法论。

人类对自身有多不满,就意味着人类所掌握的真理有多残缺。

同时,人类没有出现比现实更糟糕的状况,意味着人类某种程度上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或快或慢,有时甚至曲曲折折。

真理可能是碎片化存在,而人类则透过海量的探索,将这些碎片拼在一齐,并透过传播、共享。

这就有了主流与边缘(异端)的分界,自由意味着让主流之外的边缘(异端)存在。

这能够算作是一种宽容,但其实际上是对真理的维护。

穆勒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

异端可能是一种谬误,可能是一种邪说,也可能是尚未被人们感知的真理的一部分。

不管怎样,它要么刺激着现有的主流真理使其尽量不被教条化、概念化,它要么将在未来补充现有主流真理身上藏有的缺陷。

人类对自身的前途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很多时候又似乎一无所知。

如果70亿的人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真理就会收缩;如果这是70亿充满个性、首创精神的鲜活的人,真理才会扩张。

人类才有可能迈向终极目的地,如果有的话。

思想上的自由,放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态度与行动,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它的原则是,如果不伤害到他人,能够为所欲为;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遭受处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囚禁人们自由的监狱,如果被正当使用,实际上也是维护自由的设施。

这就引出了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问题。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教育。

如果一种教育体系,它的存在是为了统治官僚机制输送人才,它就是一种反自由的,其结果是,最聪明的人被聚集在一齐去控制其余人的自由。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自由读后感(一)《论自由》一书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其次,在讨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真理只能来源于讨论;《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论自由》一书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近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密尔最具代表性的着作。

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在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老师的推荐与指导下,我有幸拜读如此佳作,以下为读后感。

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阅读《论自由》前,我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只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见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阶级人民追求自由的运动与观点——孔子、孟子、伏尔泰、华盛顿、甘地、严复等,他们的事迹及观点都曾烂熟于心。

是的,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历与学识实在无法逐字逐句地领会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内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在书中最感兴趣且触发感受的是书中所言第二部分——关于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的分歧,密尔认为不能强迫异议的人沉默。

他在书中提到,“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

”我曾在高中政治课的哲学课堂上遇见这句话,印象颇深,时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尔先生的《论自由》。

当对于自己思想或意见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时,密尔认为“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

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由的探讨,更是一
本关于人类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探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自由的定义和解释所震撼,也被他对自由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深刻阐述所感动。

自由,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由不仅仅是指人们在物质
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由。

只有在心灵自由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自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自由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需要在
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限制和规范。

同时,不同的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自由的相对性。

因此,我们需要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自由之路。

通过阅读《论自由》,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由的珍贵和重要性。

自由不仅仅是
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由,不断地追求和捍卫自己的自由权利。

总的来说,《论自由》是一本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书籍,它让人们重新审视
自由的含义和意义,引领人们走向心灵的自由之路。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由,是一种珍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珍惜和捍卫它。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读后感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读后感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读后感《论自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密尔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自由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密尔在书中提到:“自由的意义,就是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受到他人的强制。

”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有时来自于外在的权威,有时来自于内心的恐惧。

而密尔的这一观点提醒了我,一个人的生活应该由自己来主导,而不是被他人或环境所左右。

书中还提到:“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任何形式的言论都应该受到保护,只要它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一观点让我对言论自由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我们国家,言论自由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密尔在书中还讨论了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虽然个人应该享有自由,但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读完《论自由》,我对自由的理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自由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享有自由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

第二篇范文:《论自由》[英]约翰密尔著读后感——自由与责任的双重奏《论自由》是约翰·密尔对自由理念的深刻阐释,其核心思想是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性。

然而,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本书时,会发现自由并非无条件的,而是在个人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的。

这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框架,用以探讨自由与社会的关系。

密尔在书中明确指出:“自由的意义,就是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受到他人的强制。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绝对。

密尔同样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个人不仅要享有自由,还要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读《论自由》有感

读《论自由》有感

读《论自由》有感读《论自由》有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自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论自由》有感1该书是由英国作家弥尔顿与1644年所写,当时英国升职欧洲都处于高压政治下,言论自由显得弥足珍贵。

弥尔顿是一位诗人,热情洋溢,关心政治,而他所发表的著名政论便是《论出版自由》一书。

此书从遥远先哲时代,来论述人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他列举了雅典法官所禁的渎神和无神论文字以及中伤的文字。

其中西塞罗虽然反对伊壁修鲁的看法,却没有任何命令禁止他们。

之后也举了屋大维和提图斯的例子,充分列举了古代先哲的示范,同时折射出当时教皇和国会对思想的禁锢。

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真理与缪误的解读。

他说唯有保持言论自由,才能让真理战胜缪误。

阅读好书与坏书怎么处理,弥尔顿巧妙地借用上帝之口来说“你不论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

”一个人的判断力怎么来,那是通过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经验形成的一种理性且正确的判断与认知。

那么如果人类根本没有接触到饿,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做选择呢?就像亚当尝的那个苹果的皮上,善恶是连在一起的,强行分开本来就有违约自然。

书上也列出了一些限制出版自由的客观弊端。

首先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认知也不同。

但是一本书确实要很多个通行证才能出版,这不仅会使好书的出版率大大下降,也会形成单一的书籍知识。

试想千篇一律的书本,还有什么思维的碰撞呢。

且复杂的审查制度,也会消磨作者写书的动力,就会停止思考,一个停止思考的社会该是多么的堕落,前途该是多么的灰暗呀。

当然,审查书籍也必须要有审查人。

作为掌握知识发行的人,他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力及长远的目光。

且不说这样的人是否容易找到,在日复一日的审核中,是否浪费他们的时间,后逐渐机械化随意化我们可以想象。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自由,这是一个从古至今都被人们不断探讨和追求的话题。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更是将对自由的思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书中,密尔开篇就指出,他所探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框架和规则下的相对自由。

密尔强调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类福祉的核心要素之一。

只有当个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这让我反思我们所处的社会,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因为种种外在的压力和限制,而放弃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比如,在选择职业时,可能会因为社会的主流观念或者家庭的期望,而选择了一个并非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

同时,密尔也指出,个人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

我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能以损害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为代价。

这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的行为可能看似是在追求自由,但实际上却给他人带来了困扰和伤害。

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密尔对于言论自由的论述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言论自由是探索真理的必要条件。

即使是错误的言论,也应该有被表达的权利,因为只有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理。

这让我想起了网络上的各种讨论和争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批评或者被否定,而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但实际上,只有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中,各种思想才能得以交流和发展。

此外,密尔还探讨了个性自由的意义。

他认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一个压抑个性的社会,必然是缺乏创造力和活力的。

这让我思考教育的方式和目的。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是否过于强调标准化和统一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并非易事。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是一部由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著的
著名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自由的本质和重要性。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书中,密尔提出了自由的两种维度,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

政治自由是指个体不受外部强制力的干预,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实践
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而个人自由则是指个体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密尔认为,这两种自由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尊严和权利的基础。

通过阅读《论自由》,我深刻地意识到自由对个体和社会的重
要性。

自由不仅是个体权利的保障,更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个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更多
的价值和成就。

同时,自由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减少冲突和矛盾,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在当今世界,自由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个人的自由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思想自由等
都受到了限制。

而在另一些国家,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个体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实践自己的意志。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由,保护自由,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

总的来说,阅读《论自由》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尊严和权利的基础。

我们应该珍视自由,保护自由,让自由成为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

论自由优秀读后感参考

论自由优秀读后感参考

论自由优秀读后感参考《论自由优秀读后感参考》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论自由优秀读后感参考《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

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

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

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它将自由问题的探讨从国家与个人延伸到社会领域,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论述,成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它对个人自由的强有力的热情辩护,使之成为英文世界里捍卫自由的经典。

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型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个目的.之得以实现而显为正当。

现在看来,密尔的这句话是相当政治不正确的。

一个如此强调“自己对自己负责,他人无权干涉”的人,怎么会觉得用专制来“对付”一个民族是正当的呢?原来,在密尔看来,野蛮人的种族就好像人类中的未成年人,他们无法对自己负责,需要成年人的照管。

可是,如果密尔的这种看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文明种族是怎么长大的呢?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可没有其他人来帮助、照管这些“野蛮人”啊。

对于某些意见,因我们自己的判断裁定其错误就拒绝倾听,为了更充分说明这种做法的危害性,看来有必要把讨论付诸具体的案例;而且最好我首先选择那些最不利于我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反对言论自由的论点,无论是从正确性上还是从有用性上来说都被视为是最强有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由读后感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一班
铁文君
摘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否是人的必需品呢?当人的温饱问题解决时,谈论自由是否有意义?当人解决了温饱而图进一步发展后,自由又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自由的意义相差甚远呢?
关键字:自由思想自由讨论自由话语权真理
《论自由》一书中引言交代了文章的背景,一个国家已经进入选举权和责任制政府的时期,人们不仅意识到政府权力是可以通过投票或其他政治制度予以限制或更换的,而且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就算政府权力可以限制,但不代表对自由的限制有所减少,而是该种限制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除了将自由的讨论限制在以上社会基础上外,作者在引言中还排除了对他人利益有损的自由以及基于对他人有益的行为而自身利益有所限制的自由。

“惟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


作者认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应该是绝对的自由,对于社会掌握话语权的少数人认为是“真理”,而社会大多数并未认可是“真理”是否需要进行讨论的问题,其意义不仅在于我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了真理,而是通过对真理的讨论使人们主动接受真理,而不是被动接受,更重要在于对该问题的深入讨论可以找到通向真理的道路,或者说离真理更进一步吧。

自由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现在撇开政府不管,就连国家普通公民还对自由一词有所顾忌,也就是说无论权利者还是权力者对自己拥有自由都没有信心。

事实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究其根本,就是在于在经济领域松绑了,给予了经济自由,给予了公民相当程度的经济处分权,农民可以相对拥有土地的处分权,城市居民可以勇敢从事工商行业,因为自由激发了人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更通俗地说,让人民有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感觉,人们的自由就是最大财富的源泉。

当我们受惠于自然依然浑然不自知,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是说没有了自由,就没有了自己的主体性,回到裴多菲的诗句中去,离开自由的爱情最终会使双方窒息,丧失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于是双方最后还是失去了爱情;没有了自由的生命,那生命的意义就不是由自己发现,而是被别人预先设计好,随之而来的结果与主体已经没有相关了。

不自由毋宁死的叹息,当个体在生存时总是由于社会既有的僵化道德、教条或者潜规则而放弃自由,个体的幸福感就得不到满足,人的创新从何谈起。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得起前人浴血奋战而换来的自由呢?我们是否有自信去理性探讨并争取自由呢?胡适曾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争国家的自由!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封建时代早已过去,我们还有奴才意识吗?不需要自由吗?
参考文献:《论自由》约翰密尔
《容忍与自由》胡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