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的枢纽等级
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2017年本)

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2017年本)简要说明: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印发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目录细则。
二、本目录细则具体划分市与区的核准权限。
(一)本目录细则规定由“市级项目核准机关”核准的项目,按照下列原则进行核准:1.市经济信息化委核准炼油、变性燃料乙醇、石化、煤化工、稀土、民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项目。
2.浦东新区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准其所属区域内项目。
3.其他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二)本目录细则规定“由区级项目核准机关核准”的项目,由区级投资主管部门以及市政府确定的机构核准,并按照项目所在地原则进行核准。
(三)市政府确定的机构根据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对所属区域内项目实施核准,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办公室、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的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等。
三、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核准机关及核准权限按照本目录细则第十一、十二条有关规定执行。
四、需要综合平衡岸线、能源等资源,跨区,享受重要政策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五、本目录细则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市与区级的备案权限,按照《上海市政府备案的投资项目目录》相关规定执行。
六、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专门规定的项目核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七、各级项目核准机关按照“谁核准、谁监管”的原则,依法加强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
一、农业水利农业:涉及开荒的项目由市级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水利工程:涉及跨界河流、跨省(区、市)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重大水利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库容10亿立方米及以上或者涉及移民1万人及以上的水库项目由国务院核准。
其余水库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剖析上海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

客户不仅局 限于 交通人流 ,更面 向其他地区的潜在 客户 。
写字楼 、 公寓酒店 、 居住及其他综合性 内容构成了枢 纽型 商业 中心 的服务链 , 零售、餐饮、娱乐等诸多业态整合一
体 ,业态更加综合 、多元 。
13 枢纽交通 与商业 中心 的互动 .
高盈 利性的商业 中心与交通枢纽的联合 开发 , 顺应 了
2 交通枢纽型商业 中心的开发类型
21 区域型商业 中心 . 当多层面的城市交通在城市网络 中形成一个集中的点 时, 商业 中心就 可以借 力发展 , 同时与交通枢纽建立起不 同层面 的功能衔接 ,重新分配交通人流 。
上 海 中 山公 园 的 “ 之 梦 ” 物 中心 , 在 城 市 交 通 龙 购 是
置商业办公综合体 、 长途客运站及公交枢纽; 跨铁路设计
图 3 虹 口商 城 总 平 面 图
这种区域型商业中心的设计首先应 当合理设置商业综 : 的出入 口, 交通 的集散与转乘可 以为商业带来大量人 但 交通 人流不等于消费人 流 :交通人流 的特点 是快 流动 ;而商业人 流的特征是缓慢 的步行速度 , 留是 停 商业效益的首要因素 , 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人流特 征如
圈
舒适性 , 以适 当的休 闲、 休息空 间为交通人流的逗留行为 提供可能 ,从而活化商场公共空间。
22 门户型商业 中心 .
J 性地组织在一起 , 在最短 的距离 中疏导人流 , 同时展
彩 的核心商业场景 ,并对商业形成最小的人流干扰 ,
; 各类人流的逆向冲突。 由于轻轨站在立体 空间的处理 是将 虹 口足球场与虹 口商城联系在一起 , 口商城 将 虹 l 特殊时段下来 自足球 场的大批 客流 , 并提供 综合性城
全国10大铁路枢纽详解

全国10大铁路枢纽详解全国十大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中,几条铁路干线相交或衔接的地点,由若干个车站、站间联络线、进站线和信号等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
我国铁路枢纽约有500多个,一般也是全国或者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业基地和水陆联运中心等,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有:1:北京铁路枢纽:是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2:天津铁路枢纽:是北方最大的海陆交通中心,京沈、京沪两大铁路在此交汇,并与塘沽新港相连,是北京的外港和门户。
3:上海铁路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
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
4:哈尔滨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
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
过境运输量很大。
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
5:郑州铁路枢纽:地处我国中原地带,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是全国铁路网的“心脏”。
6:武汉铁路枢纽:是京广、襄汉、汉九(江)铁路和长江、汉水航运交汇的交通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以水陆中转联运为其特色。
7:沈阳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肿心。
有哈大、京沈、沈丹、沈吉等干线交汇,过境运输量为东北之冠。
8: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华南的水陆交通中心,京广、广深铁路与珠江航运在此汇合。
黄埔港是广州的外港,经这里的海内外旅客和进出口货物流通量很大。
9:兰州铁路枢纽:位于全国的几何中心,有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客货周转量很大,是直接内地与边疆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0:重庆铁路枢纽:在成渝、襄渝、川黔、遂渝、渝怀五条铁路干线以及长江和嘉陵江航线的交汇处,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中心。
我国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为中心,以四纵、三横、三网和关内外三线为骨架,联接着众多的支线、辅助线、专用线,可通达全国的省市区的铁路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及等级划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及等级划分研究戴子文;谭国威;戴子龙【摘要】分布于全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由于所处不同区位、服务于不同特性乘客、客流量差异巨大,无论在建造规模上还是在配套设施供给上,均需差异化对待.特别是往往规划先行,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等级的车站配置相应的土地和设施资源条件.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将车站分类归结为节点导向型和场所导向型两大类.结合参与车站分类及等级划分的项目经验,确定车站分类原则,将车站划分为枢纽站、轨道交通车站两大类,对大类再进行细分.搜集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将车站划分为三级,以便于对不同车站类别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采用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印证分析结论.【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车站分类;等级划分【作者】戴子文;谭国威;戴子龙【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6;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6;江西省吉安市地质队江西吉安3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提出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出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国家对城市公共交通给予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
在大力建设的同时,由于对轨道交通车站缺乏统一的分类、分级标准,直接导致很多城市投入大量成本用于轨道交通建设,但对于轨道交通配套车站接驳设施考虑不足,造成居民出行不便,难以良好吸引客流。
国内已建成轨道交通的城市遇到类似问题,开展了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分级的相关研究工作,但研究成果不一致。
因此,很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内的等级划分标准体系,为后续的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资源的配置提供指导。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
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
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
首都北京现有地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
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
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上海南站

大致分为三层:中层与地面同高,为站台层,设有13条铁轨和6个上下客站台,另有通道与南 北广场相连,还设有贵宾候车室、车站公安派出所等;上层为出发层,设有周长为800米的高 架环形出发平台、可同时容纳一万余人候 车的大空间候车区、检票通道等;下层为到达层, 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南北地下换乘大厅、 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即将建设的轻轨L1线、部分 长途客运和旅游专线等,在站内实现零换乘。南站南北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 ,南北广场地下设计二层商铺、道路和停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
区域规划
南站周边地区规划开发总面积为2.77平方公里,目前规划控制范围,北起沪闵路、龙华港,南 至石龙路、罗城路、老沪闵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南路为界。铁路南站周边地区现状: 北片地区是已建成的居住区,有城市快速干道沪闵路通过。南片地区受城市道路和铁路阻隔, 交通较不方便。除长桥、梅陇居住区外,另有石龙工业区用地。东片是以工业和老宅基为主的 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西片是南站主站屋、车站南北广场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的车辆段。
发展规划
南站周边地区除交通设施用地外,控制用地105公顷,其中近中期可开发土地84公顷。A块: 位 于上海南站东面的,被龙华港、老沪闵路、沪闵路和柳州南路包围的地块,现状为工业仓储为 主,及少量的老宅基;面积约31公顷。B块: 于石龙路北,轨道交通三号线南,现状主要为仓 储和少量老宅基;面积约13公顷。C块: 为石龙路南,罗城路北,现状为石龙工业区工业用地 ,面积约40公顷。
世界一流,城区精品
南站地区的规划起点是“世界一流,城区精品”。它的城区景观设计要和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繁 荣繁华相适应,与徐家汇城市副中心、龙华旅游城、光大会展中心、滨江开发地区共同构成联 动发展的对外开放区域,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一个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性交流平台。南站 地区的功能定位是,将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以建设信息媒体城作为南站地区经济发展主 要引擎,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金融、中介、信息、媒体等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高档 房地产业。同时要在南站地区引入水和绿,塑造城市文化氛围,新建建筑物立面和天际线要体 现城区现代化个性与风格,提升南站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人文品质。
上海地铁1号线

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1号线简介上海地铁1号线是上海地铁系统中的一条主要干线,是上海地铁系统首条开通的线路。
该线路北起上海市虹桥火车站,南至莘庄,全长累计43.2公里,共设29个车站。
历史背景上海地铁1号线的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上海市政府决定开展地铁建设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1993年6月10日,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兴建工作。
在建设期间,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地质工程、施工环境、市政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地铁1号线于1995年9月末实现了全线贯通,并于同年10月开通运营,标志着上海地铁系统的正式诞生。
线路特点地铁1号线是上海地铁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线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运力:地铁1号线全长43.2公里,设有29个车站,可提供大量的运力供乘客出行。
该线路采用了6节编组的列车,每列车可容纳近2000名乘客。
2. 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连接了上海市的两大交通枢纽——虹桥火车站和莘庄地铁站。
虹桥火车站是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了高铁、火车、飞机等多个交通方式,方便乘客出行。
莘庄地铁站则是上海地铁系统的换乘站,与其他多条地铁线路相连。
3. 覆盖面广:地铁1号线途经了上海市的多个重要城区,包括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等。
乘客可以通过该线路方便地到达各区域,解决出行问题。
4. 服务完善:地铁1号线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列车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晚10点半,保证了乘客的出行需求。
车站设有自助售票机、自动取票机、无障碍设施等,方便乘客的购票、出行。
5. 与地铁2号线的联系:地铁1号线与地铁2号线在人民广场站进行换乘。
这个换乘节点不仅便利了乘客的出行,也提供了更多的线路选择,缓解了交通压力。
未来发展地铁1号线在运营多年后,也面临了发展和升级的需要。
据规划,未来地铁1号线将进行线路延伸和车站改造,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其中,位于虹桥火车站北的虹桥2号航站楼将成为地铁1号线北延的终点站,方便乘客前往虹桥机场。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环港汇”方案设计

X zZn ln , hmig C i n Wa gZ uy g Z ag u eg ag MaS i n , u Qi, n ho i , h nh i n
Z nj o h gi e
I f r t e a sr c n o ma i b ta t v
1 .Th i tb sme to a d Gae y wl e ta — e f s ae n fGrn twa U b rn r s fr e oah l frt ecn o reo h asn esfo t e o d t a1 o h c us ftep se g r rm h m o r
mer n ;t esc n ae e t lb al o rn fr ar t l e h eo db s o is m n 1 eah lfrta se.fi wi
I “ h n h iUr a i Trns Newok a nn n S a g a b n Ral a i t t rs Pln ig”
摘 要 轨道交通 19 1 线在徐 家汇交 汇形成大型换 乘 、 、1号
n rhwih i tt n c n t ce n t eb sme to a g u ot t t sai o sr t i h ae n fG' h i s o u d n
P a a Th s t e p o l s s e n c n e t n l sa in u l lz . u , h r b e e n i o v n i a t t s b i m o o t
枢纽。在“ 环港 汇” 方案 中, 9号线车站设 干 而把 常规 在道路 下建造 车站 而 从
产生的管线搬迁、 交通改道、 深基坑施工 等系列问题巧妙地 转
u d rra s u h a he r o a o ieie ,t e c a g f n e o d ,s c st e v l rpp l s m n h h n e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等级近年来建设部提出要确定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促进公共交通健康有序发展,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不同交通方式、不同方向客流的转换点,是城市客运交通各方式有机衔接的重要设施,是确定公共交通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布设对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功能,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解决出行换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综合服务水平的研究中,首先应确定枢纽的等级和功能类型,明确枢纽的服务对象和范围,才能对上海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服务水平作出综合、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3.1 上海公共交通枢纽分级上海枢纽布局规划在市域范围内选择了145个枢纽站点,根据枢纽承担的交通功能和规模大小,分为A、B、C、D四类。
其中,A类枢纽5处,B类枢纽88处,C类枢纽37处,D类枢纽15处。
图3.1 上海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近期建设规划示意图1、A类枢纽(5处):以航空、铁路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配套设置轨道交通车站、地面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大型市内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结合两大机场和铁路客站,全市共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站、铁路上海南站和铁路浦东客站枢纽共5个一体化市内外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2、B类枢纽(88处):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主,结合地面公交站点、出租车营运站、社会停车场和长途客运站等其他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大中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图3.2 B类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图根据不同的客流规模,B类枢纽主要分为两类:B1类枢纽(15处):是以三线及三线以上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主体的大型枢纽。
B1类换乘枢纽地区的规划工作是近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汉中路、静安寺、人民广场、世纪大道、徐家汇、虹口体育场等地区的综合交通规划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余站点将根据轨道交通推进情况和周边用地情况逐步实施。
B2类枢纽(73处):是以一线或二线轨道交通站点为主体的中型枢纽。
在本市规划的300余个一、二线轨道交通站点中,通过综合考虑地面公交始末站、长途客运站、社会停车场库等交通设施的用地需求,对其中有新增用地需求的73个B2类枢纽进行了规划布点。
其中19个分布在内环线以内,32个分布在内外环之间,22个结合郊区城镇布置,分布在外环以外。
3、C类枢纽(37处):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机动车换乘为主体的停车换乘(P&R)枢纽。
中心城用地紧张、交通负荷重,因此规划在外环附近及外环以外、靠近主要公路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区域设置大中型社会停车场,提供优惠的停车收费标准和便捷的换乘条件,起到适当截流进城机动车、引导换乘公交的作用,形成37处C类停车换乘枢纽。
规划建议根据需求预测上限控制C类枢纽用地规模,并应根据实际交通需求增长情况,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和城镇建设阶段,对C 类枢纽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结合世博会地区建设,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选择37个枢纽中的16个C类枢纽先行实施,如11号线嘉定城北站枢纽、松江客运中心枢纽等;二是每个枢纽地块可根据本身客流增长的不同阶段和地块的实际情况,分期开发建设。
图3.3 C类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图4、D类枢纽(15处):以多条地面公交换乘站点为主体的小型枢纽D类枢纽通常是距离轨道交通站点较远的、多条常规公交线始末站集中布局而形成的枢纽,例如:军工路枢纽、南浦大桥枢纽等。
这类枢纽根据全市公交线网规划和公交发展导向,结合地区规划统一布局并控制用地。
本次规划形成15个D类枢纽,其中8个分布在中心城,7个分布在郊区城镇。
为便于市民出行、形成较为均衡的枢纽布局,同时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规划部门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度,结合郊区城镇的建设,规划选择用地条件和建设条件均比较成熟的枢纽列入近期建设计划。
规划“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综合交通枢纽60个,其中包括A 类枢纽3个(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枢纽和铁路上海站枢纽(扩建)),B类枢纽36个,C类枢纽16个,D类枢纽5个。
加上目前已建成的枢纽24个,如铁路南站枢纽、人民广场枢纽等,到2010年本市共建成综合交通枢纽84个。
下一阶段市规划局将会同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局和相关区县共同组织编制各类枢纽的详细规划,做到规划落地,以推进建设实施。
市规划局还将制定“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导则”,对不同地区、性质和规模的枢纽,在功能定位、设施配置、集约用地、交通组织、开发强度等方面予以分类指导。
市建设交通委和市交通局将结合轨道交通等市政交通建设和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建设机制,市区联手、共同推进。
近期将启动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城北站、新城站、中环线共和新路、沪太路等枢纽的建设。
由此可见,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在上海综合公交枢纽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枢纽规划的重中之重。
3.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回顾一直以来,国内在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少有的研究文献中,枢纽功能等级划分、指标选取及标准设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如《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采用的分级标准及所分等级均不相同,且前者制定的特大型车站划分标准值明显偏高,不符合国内实际,如表3.2.1所示。
表3.1相关研究文献对轨道交通枢纽的分级及标准确定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在相应的规划文件中,一般采用枢纽衔接方式种类、衔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数及枢纽所在的土地开发类型等指标,划分为3个等级,详见表2.2.2。
各城市划分标准中均缺少客流换乘量等定量指标,另外各等级的标准也有较大差异表3.2 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情况日本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根据轨道交通枢纽所处区位划分为市区站和郊区站,并据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换乘特性将上述两类枢纽各划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详见表3.3表3.3 日本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情况综上分析,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并具普遍适用意义的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系及划分指标和标准;而国外如日本的经验也很难直接应用。
然而,从上述总结分析中也可看到,枢纽所在区位条件、衔接方式种类、衔接方式数量、衔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数和枢纽换乘客流量等指标是影响分级体系的重要因素,这对更深入的研究和确定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系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3.3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系研究3.3.1 分级指标的选取分级体系的建立是通过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进行衡量和评价的,为使分级体系尽可能具备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灵敏性、可量性、操作性的原则。
在遵循以上选取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国家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国内外主要城市进行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时采用的站点所在区位、衔接的交通方式种类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对其与轨道交通枢纽分级的影响密切程度进行计算,据此提出以下轨道交通枢纽功能分级指标体系。
图3.4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指标体系其中:Q1:枢纽所处区位的用地性质及功能;M1:枢纽衔接交通方式的类型;M2:枢纽可能衔接的交通方式数量;K1: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换乘客流量K2:衔接方式换乘客流占总换乘客流量的比值根据轨道交通枢纽分级指标的影响分析,综合各种因素,建议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化分为3个层次,即综合枢纽站、枢纽站和一般换乘站。
并以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性质为依据,将各层次又分别细分2~4个子层次。
其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5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系结构图结合轨道交通枢纽所划分的等级,将指标体系中第一层次各指标的取值范围也相应地划分出为s 个分界区间,例如将指标j 的取值范围划分为[][][]1121,,...,,,...,,+-s js j k j k j jja a a aa a ……………………………………(3.1) 其中,ij i j y a min1=、 ij is j y a max 1=+(ij y 为第i 个枢纽关于指标j 的取值),k j a (k=2,3,…s )的值一般可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或定性研究结果初步确定。
对存在多项下层指标的指标(如第一层次的指标M包含了M1和M2两个下层指标),可以通过AHP法对其对枢纽分级产生的影响权重进行计算,找出其中主要的指标先划定分界区间,并将其他指标的分界要求叠加进去考虑后确定整个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界标准。
3.3.2 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分级通过上述分析,确定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枢纽3个等级划分的指标标准如下。
(1) 综合枢纽站轨道交通衔接综合枢纽站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内外交通转换关键节点,其站点区位、换乘方式、换乘客流指标必须满足表5中的要求。
考虑到几种主要的对外客运交通方式在客运量以及在城市中的门户地位的不同,又将综合枢纽站分为一级综合枢纽、二级综合枢纽两个等级。
(2) 枢纽站轨道交通枢纽站具有很强的客流吸引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交通转换能力,具有实现扩大轨道交通网络服务范围的功能,根据枢纽站的客流性质,又可将其细分:对外交通换乘型枢纽、市内公交换乘型枢纽和P+R停车换乘型枢纽,各指标要求分别如表5、表6所示。
(3) 一般换乘站一般换乘站为分级体系中的底层,通常客流换乘规模较小,或衔接方式相对简单,客流集散以步行及非机动车方式为主。
另外,按客流换乘性质的不同又可将该类站点细分为对外换乘型、公交驳运型、P+R换乘型和步行衔接型四种。
各指标要求分别如表3.4、表3.5所示。
表3.4 上海市轨道交通枢纽分类标准表3.5 上海市轨道交通枢纽子层次细分标准3.4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布局方法探讨3.4.1 布局原则轨道交通枢纽是构筑一体化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关节,将起到支撑和带动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其空间布局关系重大,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
轨道交通枢纽布局要与城市规划及空间发展战略模式相符,能支撑和体现城市规划及空间结构发展的意图,各行政区中心至少要有1个枢纽站以上级别的站点;近期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撑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需要,因此,本次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枢纽布局要与世博家园及场馆分布相协调;作为城市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转换的关节点,轨道交通衔接枢纽布局要体现城市交通功能布局及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的意图;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应有助于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资源的整合,确保各方式间的衔接配套和优势互补,实现城市整体交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最节约化;为确保轨道交通枢纽布局方案的科学性,枢纽点的选取须与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换乘量规模及集散方式结构一致;为确保枢纽站点的辐射腹地,同一线路相邻站点不宜同时设置为枢纽站及以上级别,日均换乘客流规模均大于15万人次的车站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