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师招聘面试试讲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
板
1教学目标
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况,体会括号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1、递等式计算
22×6÷4 560-560÷8
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为什么?
师:计算时要注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2【导入】引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欢欢平时最爱吃胡萝卜、青菜。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动物也喜欢吃草? 生:牛、羊、马……
师:过年时,欢欢准备了一些草料送个2个邻居,老黄牛和3匹小马(师边说边出示题目) 【说明:先复习旧知,让学生有一定的回忆过程,也为下面的新知作对比。
同时通过简单的问话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自然的引入题目。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4.“想想做做”第5题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
先算括号里面的。习题讲解
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4课时)
课题
练习五(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练习五第1~5。
2.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明确学习目标。
4.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说说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5.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学生相互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
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除例题讲解
法,再算加减法。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
课题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题3和“试一试”,第38~3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能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2.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明确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关的混合运算顺序后,即使安排各种生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综合
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
合运算的实际价值。
4.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教材不仅多次
安排运算顺序易混式题对比练习,而且,还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一:新课引入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
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活动二: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
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 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 22×3=66(个)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22(个)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22×3=66(个)预设方法2:(60-38)×3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方法2:(60-38)×3 方法3:60-38×3预设: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三年级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第2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信息5。
教学目标:1.通过把两个分步(加·乘)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体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富饶的大海,物产丰富。
人们不仅能加工出很多好吃的食品,有的还能做成漂亮的工艺品。
瞧,小朋友们正在学习制作工艺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引导学生观察,寻找数学信息。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同桌交流想法。
个别学生说教师板书: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都搜集到哪些相关的信息?学生搜集信息并交流:每条项链用48颗珍珠,每条手链比项链少23颗2、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方法,小组内先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然后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3、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小组长负责让每一位同学参与交流、发表意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先算一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48-23=25(颗);再算一共用多少颗珍珠:25×4=100(颗)有没有列综合的?生:48-23×42、与分步列式对比,大家来看一看这个综合算式和分步列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不一样,分步算式先求的是1条手链有多少颗珍珠,再求4条手链有多少颗珍珠。
而综合算式先算23×4求的是4条手链比项链少的颗数,所以不一样。
)3、要想先算48-23,那该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这一章节制定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 6.3.2章节,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讲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2. 板书内容:(1)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计算方法: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25 ÷ (10 + 5) × 4b. 81 ÷ (9 6) + 272. 作业答案:a. 25 ÷ (10 + 5) × 4 = 10 × 4 = 40b. 81 ÷ (9 6) + 27 = 81 ÷ 3 + 27 = 27 + 27 = 5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1:27+13—35 例2:32÷4×5=40—35 =8×5=5 =40练习题:23+35—8 52—6+3756÷7×6 6×6÷4知识点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1:27÷3+35 例2:80-6×8=9+35 =80—48=44 =32练习:6×3-13 18÷2+92×4+15 71-16÷4知识点三: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例1:49÷(4+3)例2:6×(5+2)=49÷7 =6×7=7 =42练习题:81÷(4+5)(36—28)×7(47—15)÷8 (6+2)× 5综合拓展与应用:一、填空题。
1.18+4×6先算( ),再算( )。
2.72÷9—5先算( ),再算( )。
3.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 ),再算( )。
4.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
5.8的4倍减去15,结果是( )。
6.4×9—16=( )。
二、列式计算。
1.被减数是90,减数是8与9的积,差是多少?2.7的8倍比36多多少?3.47与38的差乘7,结果是多少?4.54与6的商,比36少多少?三.解决问题。
1.商店运来7箱粉笔,每箱8盒,其中白粉笔30盒,其余是彩色粉笔,彩色粉笔有多少盒?2.电影院放映《喜洋洋和灰太狼》,一张成人票25元,3张儿童票27元。
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贵多少元?3.王老师用24元买了6瓶红墨水,小兰买一瓶蓝墨水用了5元。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秋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教学内容1. 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2. 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够灵活运用小括号解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新课:讲解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练习。
3. 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的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题。
2. 提高题:让学生做一些稍有难度的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题。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活学活用 12 - 4=8
6 × 8=48 综合算式:
挑战自己
把下面的综合算式改写分步算式。
24+ 36 ÷ 6
(24+ 36 )÷ 6 你发现了什么?
在有加7减2乘-除5混×合8 运算中,按先乘除4后8加-减1的8+顺序32计算。 有(小1括4号+的2,1)先算÷小7 括号里面的。 30÷6+29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成3类吗?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4×6÷8 7×(36-30)
72-5×8
数学诊所
3×(2+5) =3×7
=21
3×(7-5) =3×2 =6
1.什么是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各指什么?
( 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 )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说出以下算式的运算顺序
只含有加4减×(6或÷乘8 除),要从左至7右×按(顺3序6计-算3。0)
小马虎在计算下面算式时得到的 结果是18,你知道他计算的时候犯了 什么错吗?
15-6 ×2 =9 ×2
=18
你能把下列每组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 个综合算式吗?
45÷5=9
9+18=27
算式: 45÷5+18=27
26-18=8 8×5=40
算式: (26-18)×5=40
小结: 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的步骤: 1、观察算式的特点。(有没有相同 的数) 2、替换算式。(不代换的数照原位抄下来) 3、检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