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研究

关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研究

关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研究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80例, 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对两组术中的基本情况、术后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化疗药物的使用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具有降低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标签: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骨外科中較为常见占骨关节的结核为脊柱结核,又以第一腰椎的结核居多。

而后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以及前路术式等为目前脊柱结核开放式外科的手术中经典手术方式[1]。

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同时,脊柱结核新的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亦随之出现,其具有恢复快、出血少、微创手术的创口小等优点。

我院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0岁,平均(39.4±3.0)岁;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71岁,平均(40.0±3.1)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在手术前予以两组患者CT扫描的定位治疗。

研究组给予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具体做法为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麻醉后,按照CT检查的结果将病灶具体的位置确定。

腰椎结核予以经过安全三角椎弓根的外侧入路治疗,而一般的胸椎结核予以椎弓根间与肋骨入路治疗。

如果手术中发现较大的脓肿,进行引流时要选取适宜引流管。

如不具明显脓肿可以将中心静脉的导管放置其中,作为进行药物化疗时进入的通道。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四、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脊柱X表现: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为主。
中心型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椎体压缩成楔形,前窄后 宽。边缘型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缘或下缘,进行性的椎间隙 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
脊柱侧弯、后凸 腰大肌脓肿影
四、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
四、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使用原则: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
六、脊柱结核的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 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同时服用保肝药物,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疗程不得少于12个月, 必要时可延长至18至24个月。 目前国内儿童脊柱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常参照骨与关 节结核标准化疗方案。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主讲人:
临床病例1
男性,50岁,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伴有午后发热,一般为 37.5~38.2摄氏度,夜间易出汗,无消瘦及夜间痛,无胸痛咳嗽,曾诊 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理疗、按摩等治疗无效。体格检查:腰部正中 压痛,腰3叩痛,前屈后伸均受限,局部无红肿,未触及包块,双下肢膝 关节以下感觉减退,伸膝肌力3 ~4级,反射无异常。
六、脊柱结核鉴别诊断
椎问盘炎:患者疼痛剧烈,腰背部功能障碍,椎体相对缘可见水肿改变。 椎间盘在MRI呈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椎体边缘 模糊,脂肪抑制序列呈混浊高信号。 椎体终板软骨炎:多属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无菌性炎症,病人症状轻, 椎体边缘可见致密硬化,相邻椎体面可见斑片状水肿及脂肪化改变,形 态不规整,但椎体破坏及椎间隙变窄不明显,椎旁无软组织块影。
的辅助诊断价值。
六、脊柱结核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诊 断困难病例可通过活检以及术中病理检查结果明确。

脊柱结核治疗中面临的几个问题_许建中

脊柱结核治疗中面临的几个问题_许建中

文章编号:1000-5404(2009)20-1923-03专家述评脊柱结核治疗中面临的几个问题许建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全军矫形外科中心,重庆400038)脊柱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0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中就发现有脊柱结核;公元前450年,Hippocrates已对肺结核、脊柱结核进行了零星的描述;1779年,英国外科医师Percival Pott 首先完整描述脊柱结核引起的后凸畸形和截瘫,因此脊柱结核又称Pott病。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流动性增加、耐药结核比例升高、HIV的传播流行,全球结核疫情呈恶化趋势,结核病发病率已明显上升。

中国是结核高疫情国家,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80%患者在农村。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继发于肺结核的骨关节结核,多发于青壮年,是引起后凸畸形、截瘫的常见原因,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

遗憾的是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升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较少[1,2]。

1耐药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石,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措施。

近年来,由于用药量不足、治疗方案不合理、患者依从性差等引起基因突变的结核杆菌选择性富集,耐药结核杆菌逐渐增多,在治疗脊柱结核时,结核杆菌的耐药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3-5]。

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脊柱结核患者耐药率高达22%,一线、二线药物均有耐药情况,以一线药物耐药为主,可能与本地区医疗机构主要选择标准化疗方案有关。

大多数初治患者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短,耐药情况不严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和)链霉素联合用药方案对多数初治患者仍然有效。

但一些术前较长时间不正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耐药危险较高,多出现耐多药的情况,甚至耐5种药物[6]。

因此,对复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用药不合理者,必须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随着肺结核耐药形势的恶化,脊柱结核耐药情况会随之变化,有必要对初治患者常规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个体化抗结核药物化疗方案的制定。

脊柱结核规范化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

脊柱结核规范化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

脊柱结核规范化外科治疗:争议与共识宋滇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结核,脊柱;药物疗法;外科手术【作者】宋滇文【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23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经过数世纪的探索,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

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灶,骨与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2]。

脊柱结核常导致寒性脓肿形成、脊柱骨质破坏、脊柱畸形和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脊柱结核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3]。

从治疗角度,脊柱结核历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和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治疗等几个阶段,而上述治疗方式的革新无疑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6]。

在此过程中,尽管脊柱结核治疗的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包括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制动、规范化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的外科干预等)[7],但在具体抗结核方案的制定,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争议与共识时而并存,时而演变,本期“脊柱结核”专题将对上述争议与共识进行探讨。

1 脊柱结核的化疗原则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外科手术不可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此仍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8]。

根据用药时间的长短,临床上抗结核药物治疗主要有3种方案:超短程(>4个月且≤ 6个月)、短程(>6个月且≤9个月)及标准化疗程(18个月)[9]。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医学研究工作小组发布了出自韩国的脊柱结核病例随访报告,针对265例未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用6种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在9个月的短程抗结核治疗后,83%的患者被治愈。

脊柱结核治疗指南

脊柱结核治疗指南

脊柱结核治疗指南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引起椎体病变所致。

受累的脊柱表现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

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椎较少见。

其中,椎体结核约占 99%、椎弓结核占 1%左右。

疾病分类一、根据病程对脊柱结合进行了新的分期:1.活动期,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腰背疼痛、僵硬、神经功能障碍、窦道等;2.稳定性,脊柱结核病灶已稳定,临床上已经不需要抗结核治疗。

如没有形成严重后凸畸形,没有神经受压功能障碍,没有脊柱不稳时为临床治愈;如出现后遗症时(如逐渐形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脊柱不稳)需进一步治疗。

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将活动期的脊柱结核顺利进入稳定期,临床大多数求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属活动期,约占85%—95%。

二、脊柱结核还有从CT 的影像分为四型:1.碎片型:椎体破坏后留下小碎片,其椎旁有低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其中常有散在的小碎片;2.溶骨型:椎体前缘或中心有溶骨性破坏区;3.骨膜下型:椎体前缘有参差不齐的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中常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像;4.局限性骨破坏型:破坏区周围时有硬化带。

三、最常见分型以初起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将脊柱结核分为四型。

1.椎体中心型(The center of the vertebral body type)病变起于椎体中心松质骨,椎体破坏后塌陷呈楔形,小儿多见因此又称幼儿型,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

早期椎间隙尚在。

此型应与椎体肿瘤特别是转移癌鉴别。

2.椎体边缘型(The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 type)又称骨骺型或成人型,最常见,发生在较大儿童或成人,起于椎体上缘或下缘的骨骺,往往相邻椎体骺部同时受累,早期 x 线摄片显示间盘狭窄,病变常迅速破坏椎间软组织,使椎间隙狭窄或消失,约占脊柱结核75%。

刍议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刍议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刍议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发展的,在青少年当中发病率比较高,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采用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率越来越高。

通过该文的介绍,了解脊柱结核的病灶原理、研究发展现状、手术方法比较,并介绍了该科室近1年收治情况。

标签:脊柱结核;病灶原理;手术方法目前,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流动性增加、耐药结核比例升高、HIV 的传播流行,全球结核疫情呈恶化趋势,结核病发病率已明显上升。

中国是结核高疫情国家,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80%患者在农村。

2010 年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根据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四川、重庆地区的结核发病率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居较高水平,是京津沪之和的10 余倍。

研究脊柱结核病的病灶原理以及研究发展、手术规范和常见的手术方法,对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该院(四川甘孜州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 病灶原理作为一种常见而古老的疾病,脊柱结核可以算是伴随着人类进化文明的发展而来,在震惊世界的埃及木乃伊当中就发现了脊柱结核的病症,而最早的距今已经有5 000多年了。

并且有文献记载,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就有学者对痨病(肺结核)和脊柱结核进行了较详细的记载描述。

最早对脊柱结核病理特征进行完整的描述是18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为了纪念他的创举,因而也将脊柱结核病称为“Pott 病”。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48%,最常见的继发于肺结核的骨关节结核,其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年龄以10岁以下最多,其次是11~30岁,30岁以上明显减少;发病部位依次为腰椎、胸椎、胸腰段、颈椎及骶椎;90%脊椎结核病灶只有1处,10%2处或2处以上,每处病灶之间有健康的椎骨或椎间盘隔开因而称这类病灶为跳跃性病变,但3处以上很少。

椎体结核约占99%脊柱其余部位结核仅1%。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第1篇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一、背景
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为了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特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目标
1.纠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
2.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病情进展。
3.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脊柱X光片、CT、MRI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3.实验室检查:定期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了解病情活动程度。
六、全程化管理
1.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管理:预防药物副作用,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4.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七、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
2.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确保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
3.加强院内外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与康复服务。
4.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3.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采用热疗、电疗、磁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五、疗效评估
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外科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有明确结核病灶的患者。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作者:苏二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方式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核无复发。

结论通过合理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结核病变组织的清除以及脊柱稳定性的改善,有利于结核的治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结核患者1500万,我国为结核病高发区,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约500万[1]。

骨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结核,约有50%的骨结核发生于脊柱。

脊柱各节段发病率依次为:胸椎、胸腰椎、腰骶椎、颈椎及颈胸椎。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对人类的威胁巨大。

以下论述通过回顾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手术的时机、手术的方式、术后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意义,现论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16-71岁,平均41.2岁。

腰椎结核患者11例(39.3%),胸腰段结核8例(28.6%),胸椎结核7例(25%),腰骶椎结核2例(7.1%)。

其中19例(67.9%)伴有椎旁冷脓,3例已形成窦道;术前有5例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在38.5℃以上;有13例(46.4%)出现明显的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11例(39.3%)脊柱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1.2方法28例患者均行脊柱的正侧位X片、CT、MRI对结核侵及范围以及脊柱受累严重程度做分级,并对伴发冷脓肿的患者行脓肿超声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常规检查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

术前均行2周以上的抗结核治疗,并复查血沉与C反应蛋白水平,若复查结果较入院时有所降低,则行术前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1 脊髓 受压 、 经功能 障碍 ;2 脊柱 的稳 定性破 坏 ;3 脊柱 严重或进 行 性后 凸畸形 。而脓 肿 、 () 神 () () 死骨 、
窦道 形 成 则是 脊 柱 结核 的 相 对 手 术指 征 , 需要 结 合 病 变破 坏 程 度 、 位 、 者 年 龄 等 综 合 考 虑 治 疗 方 案 。 部 患 随 着 对 脊 枉 结核 病 理 的 深 入 认 识 及 脊 柱 微 创 理 论 和 技 术 的 进 步 , 分 符 合 手 术 指 征 的 患 者 不 再 需 要 部
有 效重建脊 柱稳定性 , 灶局部 得到 可靠制 动 ,防止术后畸 形矫正 的丢 失 , 病 有利 于脊柱 结核的愈 合 。然而
目前 有 过 度 强调 通 过 内 固 定 来 增 加 脊 柱 稳 定性 的 趋 势 。我 们 必 须 清 醒认 识 到 : 固 定 只 是 提 供 暂 时 固 定 . 内
育与代谢 性 等各 种疾 病所 引起 的脊 柱 不稳 , 可进 行 内固定 治疗 . 脊柱 结核 所 导致 的不稳 进 行相 应 的 均 对
内 固定 理 应 无 可 非 议 。采 用 器械 内 固 定 的 患 者 术 后 3 4周 即 可 下 地 活 动 ,~ ~ 2 3个 月 即 可 生 活 自理 . 疗 程 总
全 部 脊 柱 结 核 患 者 的 约 4 % 0
脊 柱结核 手术 治疗的 目的是彻 底 清除病 灶 , 充分神 经减 压 , 矫正侧 / 凸畸 形 , 建脊柱稳 定性 传 统 后 重
脊柱 结核 手 术指征 包括 : 有 较 大的寒 性脓 肿 、 注脓肿 者 ; 病 灶 内有较 大 的死 骨和 空洞 者 : 窦道 经 ① 流 ② ③ 久 不愈 者 ; 神 经功 能障碍 者 ; 脊 柱明显 不稳 者 ; ⑨ ⑤ ( 柱严重 或进行 性后 凸畸 形者 。然 而这 些手 术指征 脊
的 划 定 具 有 较 大 的 讨 论 空 间 , 较 大 的 寒 性 脓 肿 , 到 什 么程 度 需要 外 科 干 预 ?较 大 的 死 骨是 否 有 一 明 确 如 大
维普资讯
80 9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 0 0 6年第 1 6卷第 1 2期 C ieeJum S ie∽dS ia C r ,06, f1 ・2 hns or do pn f. pnl od 2H 。・ D 6, 1
脊 柱 结 核 . 别 是 硬 化 型 脊 柱 结 核 的 病 灶 处理 应 强 调 “ 底 ” 字 , 种 “ 底 ” 要 把 硬 化 壁 的 4 特 彻 二 这 彻 是 mm 切
除 但 病 灶 组 织 形 成 的硬 化 壁 是 不 规 则 的 , 牺 牲 一 些 “ 正 常 骨” 很 难 达 到 “ 底 ” 。 样 势 必 加 重 了 不 亚 是 彻 的 这 脊 柱 已 有 的 不 稳 定 . 为 了结 核 治 愈 率 还 是 值 得 的 。 因 为这 种 不稳 定 完 全 可 以 通 过 植 骨 融 合 与 内 固定 来 但 解 决 我 们 所 遵 循 的 原 则 是 , 彻 底 切 除 病 灶 的 前 提 下 , 大 限 度 地 保 留 “ 正 常 骨 ” 正 常 骨 。 在 最 亚 与
脊柱 结核 治疗 的基 本原 则是 个体化 综合 治 疗 , 包括 休 息、 制动 、 强营 养 、 结核 药物 、 加 抗 手术 治疗等 脊柱 结核 是结核杆 菌全 身感染 的局 部表现 , 结核 病的 “ 早期 、 联合 、 适量 、 规律 、 全程 ” 药物 治疗原 则依 然是 脊柱结核 治疗 最重要 的手段 。 药物 治疗 贯 穿整个 治疗过程 的始 终 , 必须 充分认识 药物 治 疗与手 术治 疗的
等 术式 , 明显缩短 了病程 , 降低 了畸 形发 生率 和死 亡率 , 效促进 了结核病 变的愈 合 。脊柱 外科技 术 的发 有
展 普 及 、 柱 内 固 定技 术 理 论 的 进 步 , 大 提 高 了脊 柱 结 核 的 治 疗 水 平 , 对 于 脊 柱 结核 手 术 指 征 的 确 定 脊 大 但 和 手 术 方 式 的 选 择 , 需要 不 断 总 结 经验 , 脊 柱 结 核 手 术 治 疗 规 范 化 尚 使
的 大 小 概 念 ?经 久 不 愈 的 窦道 是 否 有 量 化 的 标 准 ?大 多 数 术 后 窦 道 经换 药 处 理 后 是 可 以痊 愈 的 , 仅 在 仅 病 灶 清 除 欠彻 底 及 脊 柱 稳 定 性 较 差 的 情 况 下 窦 道 才 经 久 不愈 。 笔 者认 为 脊 柱 结 核 手 术 治 疗 的 绝 对 指 征
2 关 于 植 骨 融 合 与 内 固 定 问题
病 灶 处 理 后 椎 体 的 缺 损 、 稳 , 用 植 骨 融 合 来 解 决 。 是 否 所 有病 例 均 能 成 功 地 达 到 植 骨 融 合 , 献 不 需 文
报 道 不一 我 院治疗 的 1 4例 患者在 病灶彻 底 清除后均 实行 了植 骨融合 术。 大 多数病 例是 支撑 植 骨( 5 绝 切
传 统制动 方 法 包括 半年 以上的 卧床或 应 用石 膏床 、 膏 固定、 石 支具 治疗 等等 , 惠者 卧床 半年 以上 , 痨 9 抗 ~ 2 4个 月 , 患者能进行 生活 自理 需半 年 以上。 内固定是脊 柱外科 的方 法之 一 , 柱创伤 、 脊 肿瘤 、 变、 形 、 退 畸 发
3 5个 月, ~ 患者在 短期 内可恢 复社 交、 工作 能力 。另外 内固定较 传统 制动 方法 固定可靠 , 有利 于植 骨融合 , 能较好 地矫 正和 维持 已经矫 正的畸 形 , 使脊 柱恢 复 正常序 列 . 有效 解 除和 维持 已经解 除 的病 变对 脊髓 的
压 迫 。 如 何 合 理 地 使 用 内 固 定是 值 得 重视 的 问题 。 保 证 可 靠 固 定 的 前 提 下 , 量 不 要 或 减 少 正 常 椎 间 但 在 尽
彻 底 清 除 结 核 性 病 灶 是 脊 柱 结 核 手 术 目的之 一 , 治愈 脊 柱 结 核 、 少 复 发 的 基 础 , 是 使 用 内 固 定 是 减 也
的 安 全 保 证 。 目前 由 于对 结 核 病 理 及 结 核 杆 菌缺 乏 足 够认 识 ,彻 底 ” 被 扩 大 趋 势 , 灶 清 除 后 往 往 对 但 “ 有 病 脊 柱 局 部 的 稳 定 性 造 成 破 坏 . 成 医源 性 不 稳 , 大 了 内 固定 的 应 用 指 征 。作 者 认 为 彻 底 病 灶 清 除 主 要 针 形 扩 对脓液 、 酪样组 织 、 芽组织 、 骨 、 化骨质 等 , 维护 脊柱局 部稳 定性 , 体 非硬化 骨 应予 以保 留 , 干 肉 死 硬 为 椎 咬 除 硬 化 骨 质 直 至松 质 骨 有 新 鲜 渗 血 , 证 局 部 良好 的血 液 循 环 , 保 以利 抗 结 核 药 物 渗 透 。 对 于 一 些 复 杂 病 变 , 于 病 灶 范 围 大 、 野 限 制 等 因素 , 时 术 中难 以 做 到 彻 底 病 灶 清 除 , 于 强 调 由 术 有 过 “ 底” 彻 ,过 大 范 围 清 除病 灶 会 增 加 创 伤 和 手 术 风 险 , 成 医 源 性 不 稳 。我 们 的 经 验 是 对 于 病 灶 中 心 区 以 造 外 隐 匿 的 、 以触 及 的 细 小 病 灶 采 用 刮 匙 搔 刮 、 管 反 复 冲 洗 , 后 进 行 有 效 的 支持 和 抗 结 核 治 疗 , 证 难 置 术 保
维普资讯
巾国脊柱脊髓杂志 2 0 o 6年第 1 6卷第 1 2期  ̄ iee ̄un ns rd ̄ @ie0d n c ,o 6,o. N .2 n n o 2 0 V 1 6,o1 1
88 9
当于最低 抑 菌浓度 , 有 药物浓 度达 最低 抑 菌浓度 的 1 只 0倍 才 可 达 到 有 效 杀 菌 浓 度 ) 空 洞 中 的 结 核 物 质 ; 中 未检 测 到 RF ; 切 除后 断 面 即 “ 正 常 骨 ” RF P而 亚 中 P浓 度 为 43  ̄ .  ̄ / , 到 了 有 效 杀 菌 浓 度 。 充 分 ,2 1 9 g g 达 5
隙的 固定 , 切 多少, 即“ 融合 多少” “ ;融合 多少 , 固定 多少” 。但 内固定给 患者额 外增 加 了手 术创伤 与 医疗 费
用 . 用 时 应 权 衡 利 弊 使
对 脊 柱 结 核 手 术 指征 和 手 术 方式 的再 认 识
许 建 中 ( 三 军 医大 学 西 南 医 院 骨 科 4 0 3 重 庆 市 ) 第 0 08 近 年 来 脊 柱 结 核 的 治 疗 发 展 迅 速 , 别 是 手 术 治 疗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进 步 . 简 单 的 脓 腔 和 病 灶 清 除 到 特 从 强 调 重 建 脊 柱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性 。 步 出现 单 纯 前 路 椎 间 植 骨 、 间 植 骨 后 路 内 固 定 、 间 植 骨 前 路 内 固 定 逐 椎 椎
行 开放 手 术治 疗 , 骨质破 坏 不 明显 , 如 以冷脓 肿 为主要 表现 的腰 大肌 脓肿 、 带 下型 脊柱 结核 , 可 以在 韧 就
B 超 或 C 引 导 下 穿 刺 抽 液 、 入 抗 结 核 药 物 , 至 引 流 , 不 需要 手 术 清 除 病 灶 。 微 创 技 术 可 以 准 确 定 T 注 甚 而 位 , 化病灶 局部 药物治 疗 , 些 既往需要 处理 的死 骨 、 洞病 变可能 不再 需要 开放手 术 。有学 者对此做 强 一 空 了 有 益 探 索 但 相 关指 征 需 要 进 一 步 明 确 。 .
除后 椎 体 断 面 为 “ 正 常 骨 ” 较 硬 ) 部 分 病 例 施 行 了镶 嵌 植 骨 , 一 例 因植 骨 融 合 失 败 导 致 的 复 发 与 未 亚 , , 无
治愈该 施 行 内 固 定 ?内 固 定 比 传 统 的 制 动 方 法 有 无好 处? 柱 结 核 治 疗 原 则之 一 是 制 动 , 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