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通过对音乐剧〈猫〉的赏析,使我对音乐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音乐剧,不仅仅是音乐,其还融入了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等,表演形式比较随意,多元,音乐部分通俗易懂,正是音乐剧这种表现形式和众多元素的加入深深的吸引了我。
《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
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白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邀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关系和扣人心悬的内容,但正是这份简单让人们认识了很多东西,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
我们通过每一只猫的肢体表演,通过他们的言行,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勇敢,有的迷人,有的狡猾,有的慈祥……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与猫为伍了,是在自己的的世界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白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一部音乐剧作品中,戏剧,音乐舞蹈通常不是那么壁垒分明,而是相辅相承,在绝大多数音乐剧中,歌唱舞蹈与对口是交替使用。
而音乐剧《猫》的音乐与舞蹈一样非常动人。
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白听不厌的金曲。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为期十二周的课即将结束,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看了包括《音乐之声》在内的一共五部音乐剧。
虽然每一部都各有特色,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音乐之声》,它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
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
在这一部音乐剧中,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修女,但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惹上麻烦。
修女院的女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
于是,她决定让玛利亚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生活的目的。
玛利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上校要求玛利亚也像他一样,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被音乐和笑声取代。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
当他听到孩子们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
出乎意料的是,舞会中上校走过来和玛利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于是男爵夫人劝玛利亚回修道院。
玛利亚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她悄悄地离开了。
后来在孩子们和女院长的努力下,玛利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利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
歌剧欣赏的论文

歌剧欣赏的论文第一篇:歌剧欣赏的论文歌剧《贝隆夫人》观后感电影的开篇是在两组葬礼中交叉着进行的。
一边是举国上下为EVITA夫人的哀悼,最豪华的葬礼,最隆重的仪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街道上阳台里站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送行同时为了瞻仰他们精神领袖最后的遗容的恸哭着的人民,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她高贵的遗像和那张自信的笑容。
而另一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葬礼,人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个小姑娘突然闯进来的,为死者献上了鲜花,轻轻的亲吻死者的额头,被粗暴的拒绝在父亲葬礼教堂的门外,因为她是父亲和下等女人生下来的私生子!只配远远的看着父亲的灵车离去,“肮脏的东西”不容许靠近家族的荣誉!艾薇塔,这位传奇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付出许多代价。
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
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
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整个曲调宛如调情,狡黠魅惑,而且,萨克斯管真是性感入骨的一种乐器啊。
的确适合被称为“冷音乐”和“最佳调情音乐”。
这首歌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写的是麦当娜饰演的伊娃在宴会邂逅贝隆,以身相许。
在一次慈善晚会上,Eva邂逅了炙手可热的胡安.贝隆上校。
音乐剧欣赏课论文、总结

音乐剧欣赏课总结一、我所认识的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剧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甚至有小部分人将音乐剧等同于我们习惯的歌剧或轻歌剧,其实不然。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的。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今天的音乐剧主要包含了三个元素:1.歌、舞、道白发挥到极至的综合性表演。
2.豪华,场面气派的舞台布景大制作。
3.娱乐和文化交流相交融的现代艺术水准。
此外,音乐剧是一种年轻的、有生命力的表演形式,它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1、音乐剧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
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表演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二、音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
音乐剧中,演唱可能有古典唱法,也可能有通俗唱法;音乐可能有传统的爵士乐、也可能有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还可能有现代的电子音乐。
其三、题材的多样性。
一部音乐剧,可以是悲剧、喜剧、正剧;可以是单纯的爱情剧,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可以是古代故事、现代故事,甚至想象未来的故事。
其四、它可以接受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同台表演。
这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其五、音乐剧与电影、文学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很多著名的音乐剧往往就是由一些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比如《猫》就是改编自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许多音乐剧被人们搬上银幕并获得成功,如《贝隆夫人》、《窈窕淑女》;2、音乐剧能紧贴时代的步伐,非常具有现代感。
它的灯光、布景等都极具现代感,而且,很多曾经用在音乐剧中的歌曲都名列当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列。
如《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等。
3、具有高度的商业性。
给从事音乐剧创作、演出的人带来很大的收益。
在我国音乐剧事业起步较晚,而且由于音乐剧多数使用英语表演,对我国的普通观众来说,理解上还有点困难,因此,目前我国的音乐剧事业尚未得到从分发展。
音乐剧歌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歌剧赏析论文河北传媒学院歌剧、音乐剧赏析考试论文课题名称:论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音乐的使用姓名:张蕊所在系:音乐系年级:08本专业:音乐表演(声乐) 指导老师:李璇【摘要】: 近年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风靡开来,它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戏剧性情节、璀璨夺目的舞美场景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以其独特的声乐魅力在音乐剧历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经典声乐作品也在全球广为传唱。
《歌剧魅影》中的声乐演唱结合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又融入了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使得它既不失古典音乐的高贵,又具有现代音乐的流行气息。
分析研究它的声乐演唱特征,并通过对它的分析,归纳、概括出音乐剧的声乐演唱特征,能够对我们更好地演唱音乐剧作品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即以经典音乐剧剧目《歌剧魅影》中的音乐分析为切入点,通过音乐剧中唱段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音乐剧的声乐演唱特征。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声乐演唱特征绪论:本文通过对音乐剧《歌剧魅影》音乐的分析,来阐述其成功的原因。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鲁?劳埃德?伟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会音乐剧。
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
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他的作品除了《歌剧魅影》,还有《猫》、《万世巨星》、《星光列车》等多部著名作品。
论音乐剧《歌剧魅影》中音乐的使用剧院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艺术品种,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对音乐剧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陶冶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剧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剧赏析论文篇一:《试谈中国原创音乐剧》[摘要]当前,国内音乐剧的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是国外引进剧,还是中文版的外国音乐剧,亦或本土原创音乐剧,都在努力掠夺新兴的音乐剧市场。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从制作模式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它的利在于推动了音乐剧在现阶段的发展,而它的弊端在于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制作模式本土化说起音乐剧,美国百老汇是世界戏剧界的奇葩。
百老汇是音乐剧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剧场聚集区。
它的制作与运营模式在一百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己经形成非常完备与经典的制作体系。
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方式给许多国家的音乐剧发展都带来了启迪。
在中国,音乐剧从近几年开始频繁走入大众的视野,身贴“舶来品”的标签,以其丰富多彩的舞台呈现方式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当前,国内音乐剧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但笔者意识到,目前的音乐剧发展状态仍处于本土化探索和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试图探索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之路。
一、基本概念界定(一)什么叫原创音乐剧?对于“原创音乐剧”的概念,目前学界未能给出准确的概念。
“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或系列创作的衍生作品。
“原创是独一的,是母本不是幕本”。
而又因为音乐剧属于舶来品,属于外来文化,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是指在西方音乐剧元素的基础上,能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表现当地文化、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剧,并在其组织、制作、演出过程中按照本国的运行规律产生的全新作品。
介于以上的定义,关于“海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这两个音乐剧类型暂不作讨论。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音乐剧鉴赏——猫管理系 130701班李睿 130734020这学期,我的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程,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中外音乐剧,并且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演唱了很多的音乐剧。
当音乐响起,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猫》。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
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
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
《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
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主要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杰克利猫的聚会的故事,在故事中,许多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詹尼安点点、剧院猫、厨师猫、摇滚猫、英雄猫、铁路锚、剧院猫等等令人觉得新奇却又觉得亲切的形象让人十分喜欢,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摇滚猫与铁路猫的故事,摇滚猫的形象张扬有个性,桀骜不驯十分活灵活现,而铁路锚这一形象,让猫穿上马甲,作为铁路秩序的维持员,很有意思,当中的音乐也很好听。
当然,这其中的所有故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格里泽贝拉的故事,这只早先混迹于人类世界的猫已不受杰里科猫们的欢迎,被排挤被唾弃,但年迈的她仍想回到杰里科猫们之中,先后两次闯入聚会,而这两次的闯入,为我们带来了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回忆,两次的演唱相似但绝不相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对于往日时光的回忆,当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而第二次的演唱更加有力,像是对回忆声嘶力竭的控诉,对错误选择的严肃忏悔,我更喜欢第二次的演唱,在演唱之中,她终于像一只猫一样躬下身去,趴在地上,不再像人类一样行走,而趴下之后的再次站起把歌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这动情的演唱感动了所有的猫,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最终格里泽贝拉被选上进入杰里科之月,重新来过这一生,这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事情也让人十分欣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狮子王》赏析
3120104971 医药1205 黄丽华序号:176 摘要:电影《狮子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形象丰满的角色形象,电影画
面色彩鲜明,音乐旋律跌宕起伏,与故事发展情节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狮子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动的生命之歌,包含着生命的轮回、生命的盛衰等至高真理,堪称动画史上的一部史诗巨作。
关键词:人物和音乐的结合
电影主要叙述狮子辛巴一步步成长为国王的故事。
辛巴是国王木法沙的儿子,刀疤则一直想杀了木法沙从而取而代之。
辛巴在刀疤的误导之下认为自己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为此他远避他乡。
最终辛巴在狒狒拉菲奇和父亲不灭的灵魂的帮助下认清了自己的责任,勇敢地击败了刀疤,成为了荣耀的国王。
木法沙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故事主人公辛巴的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国王,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个兄长,他了解刀疤的野心,虽拥有王国的绝对权力却并不欲处之而后快;作为一个父亲,他关心辛巴的成长,在辛巴遇到危险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作为故事中的一个绝对正派人物,他教给辛巴的是真正的自然真理,他告诉辛巴,“一个国王的统治期就如同太阳的起落一样。
辛巴,总有一天太阳将会跟我一样慢慢下沉,并且在你成为新王的时候和你一同上升”、“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去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我们死后,尸体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
所以在这个庞大的生命圈里我们是互相关联的”、“我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勇敢,勇敢并不代表要去找麻烦”,这些台词可谓是整部剧的精华所在,对辛巴的日后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遭刀疤暗算身亡后,他依旧灵魂不灭,在辛巴最迷茫的时候如一盏指明灯一般指引他认清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要走的道路。
正因木法沙,辛巴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拥有了击败刀疤的勇气,最终成为伟大的荣耀之王。
或许有人会认为木法沙的正义过于迂腐,因为他的正义,刀疤篡位成功,让辛巴度过了失去父母的童年,更让大草原陷入了生命灭绝的危机,他的正义让所有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中,木法沙身上的正义感却是难能可贵的,它代表了人类身上最美好的品质,特别是在中国,如果失去了正义感,又何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刀疤是故事中一个分量较重的反面人物。
他拥有野心,他时时在背后用他那绿幽幽的眼睛阴森地注视着木法沙,毫不掩饰眼中的杀意昂然;他同样拥有智慧,为了补己之短,他联合了土狼,然后引发万兽奔腾并借机杀掉木法沙;他也拥有隐忍的毅力,他蛰伏许久终当上了国王,在与辛巴的决战之中,处于下风的他愿意低声下气地恳求以降低辛巴的警惕,再发动最后一搏。
故事中的刀疤代表了黑暗和恶势力,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和灰暗的色调,故事中他不断阴险谋害木法沙,与低贱卑微的土狼蛇鼠一窝,更是以辛巴心中害死父亲的罪恶感刺激他,欲故技重施杀死辛巴,种种行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刀疤的生动形象,如此刀疤深深激发了观众心中嫉恶如仇的感情,可见刀疤的创造者的艺术功力之深。
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丁满和彭彭这两个角色,在我看来,他们是快乐和幸福的代表。
在辛巴最灰心迷茫的时候,他遇到了丁满和彭彭,他们带领着辛巴走出了父亲因他死去的阴影,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丁满和彭彭生活在美丽的热带雨林之中,与大象墓园的阴暗晦涩不同,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热带雨林给刚刚逃离了危险的荆棘丛林的辛巴一个安逸成长的环境,让他在经历了人生剧变之后依然保持着儿时的纯真与勇敢,更为辛巴和娜娜的爱情提供了一个浪漫的场所,为整部剧营造了一个轻快欢乐的氛围,这一阶段的故事发展实为整部剧的精华所在。
每次看到丁满和彭彭,我都会忍俊不禁,喜欢丁满的自恋诙谐,也喜欢彭彭的天性乐观,更喜欢他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尽管他们那么渺小,甚至稍微强大一些的生物都可以把他们当作盘中餐,但不论处于何地他们都会乐观以对,对彼此不离不弃。
也正是心怀善良和乐观,虽然心中害怕辛巴醒来可能会把他们当作食物吃掉,他们仍然救了身为狮子的辛巴。
在如今的社会上曾发生过多起救人反被诬陷的事,由此许多人惊呼,难道如今的社会竟容不得助人为乐了吗,如果助人为乐的人到最后竟成为被害者,今后谁还会扶老人过马路,谁还会给老弱病残让座呢?丁满和彭彭告诉我们人间有真爱存在,虽然做好事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但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更美好。
辛巴是故事的主角,在辛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狮子王的成长历程,我们跟随着他的成长足迹,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因他的快乐而快乐,因他的悲伤而悲伤。
小时候的辛巴调皮叛逆,每一次遇到危险父亲都能将他救出,小小的他在父亲无微不至的保护下不知忧愁为何物。
终于有一次父亲将他从万兽奔腾的危机中救出,但父亲自己却在刀疤的暗算下失去了生命,小小的辛巴终于明白父亲再也不会醒过来保护他了,他把自己父亲宽大的怀抱之中不肯离去,心中充满了惊惧和迷茫,身心遭受到了极大地打击。
身心俱疲的他在刀疤的挑唆下逃离了荣耀石,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到底他还是幸运地,他遇到了丁满和彭彭,在身边长辈和朋友的陪伴下他最终成长为狮子王,真正理解了何为责任。
除了人物的塑造,影片中令人惊艳的还有音乐与人物个性的完美交融。
影片开头,伴随着《生生不息》的音乐旋律,黎明破开黑夜,太阳从水平线上升起,唤醒了广袤的非洲大地,接着万兽群集,荣耀欢呼,共同庆贺小狮子王辛巴的诞生,处处都给人以生命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此处给我们展示了在国王木法沙的统治下生机勃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的国家,与日后刀疤篡位后失去了生命力的非洲大陆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小辛巴和小娜娜在刀疤的撺掇下欲甩开沙祖前往大象墓园,此时响起了充满童真童趣的《I Just Can't Wait to Be King》,这一首歌很形象地表现出了小狮子的天真可爱和迫不及待渴望长大的急切心情。
小辛巴在父亲的保护下不知世事艰险,在这段音乐中更配合了基调鲜明的色彩背景以及万兽舞动的画面背景来表现出小狮子无忧无虑的状态。
随后辛巴走进了阴森的大象墓园,但这一次刀疤的阴谋没有得逞,木法沙及时赶到救走了自己的儿子。
之后刀疤出现在了三只土狼的面前并唱起了《Be Prepared》,这首歌配以阴暗的色调以及类似火山喷发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刀疤毫不掩饰的想要杀死木法沙然并取代他成为国王的野心。
刀疤的第二次阴谋终于成功地杀死了木法沙,此时响起了由《荣耀大地》变奏而成的葬礼进行曲,哀鸣的音乐将小辛巴失去父亲的彷徨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辛巴因为内心的罪恶感逃离了家乡,碰到了丁满和彭彭,在美丽的热带雨林中共同唱起了《HAKUNA MATATA》,在歌声中辛巴抛却烦恼忧愁,影片的时间在此由辛巴的童年阶段过渡到了成年阶段。
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下去,辛巴儿时的伙伴娜娜出现,辛巴与她陷入了爱河。
美丽的热
带雨林为他们的纯美爱恋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在璀璨的星空下,在清澈的小河边,辛巴和久别重逢的娜娜尽情嬉戏、拥抱,悠扬浪漫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轻轻响起,其温柔缱绻的音调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内心,相信此时任何人都会对他们的爱情给予深深的祝福。
故事的高潮是辛巴与刀疤的决斗,音乐激越高昂,黑暗中荣耀石周围燃起了熊熊大火,愈发衬托出两人之间战斗的激烈。
开始辛巴占据上风,刀疤企图用言语迷惑辛巴,此时音乐暂停,突然,刀疤向辛巴脸上挥去一捧火星,音乐重新响起,变得越发激昂,战斗已经到了尾声,终于刀疤被踢下石崖,高昂的音乐瞬间变为和缓,象征着辛巴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刀疤的黑暗统治时代已经结束。
剧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乐曲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或低沉,或激昂,或欢乐,或悲伤,木法沙的正义睿智,刀疤的阴险狠毒,特别是主角辛巴的天真欢乐、悲伤无助以及决斗时的果断勇敢,无一不通过乐曲的旋律完美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可以说这部动画音乐剧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仅仅因为成功塑造出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剧中的音乐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正是有了这两者的完美融合,我们才看到了这部动画史上的巨作——《狮子王》。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狮子王电影鉴赏
【2】春之雨的博客:狮子王赏析
【3】豆丁网:《狮子王》解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