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的西北腔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
腔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比较喜欢听音乐,但是,在所喜欢的音乐多数都为流行歌曲,只有少数民乐曲和外国乐曲,在接触音乐的途径中,多于网络为主。

可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正确的引导。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3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
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刚才听到的歌曲曲目名是什么?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唱。

导入新课。

2【活动】活动。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高亢的西北腔》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高亢的西北腔》

2+2+ 3
3 + 3 +2
看是 容易 摘去难,摘不到 我手里 枉然。
民间格律诗 1、格 式 : 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 2、歌词意境:式一段写景,二段抒情;
运用比喻,喻情于景。
聆听与思考
语言:
采用方言( ) 普通话( )
旋律:
高亢悠扬(
节奏:
) 柔美低沉( )
紧凑规整( ) 自由随意( )
学唱旋律 它的旋律线是怎样进行的?
青海

宁 夏

山 西

西
地区地域了解
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 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一种山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民歌
花儿的种类较多,而影响最广、最具代 表性的则要数青海地区的“河煌花儿”。 由具有“花儿王”之称的朱仲禄演唱的 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就是河煌花 儿的代表作之一。
歌词分析:
上去 高山 望平川,平川里 有一朵 牡丹;
追逐流逝的岁月 不见我的童年 搜寻远去的从前 什么都没改变 小河亲过我的脸 一遍又一遍
正月里来呀是新春, 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脚夫调
——陕西民歌
在陕北“脚夫”又称“赶脚的” 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 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他们常年赶着牲口 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在寂 寞无助之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
这首信天游的旋律、节奏、歌词和 演唱方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

音乐高中人教新课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音乐高中人教新课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祖国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更应有当肩负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四、重难点1、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2、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七、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先让学生了解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了解西北的风土人情西北五省区是指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于山西也位于黄土高原,其民歌风格与西北相似,所以山西民歌也归于西北民歌。

西北地区的人粗犷豪迈,有着爽直的性子,敢作敢当,是一群被黄土地孕育的汉子,他们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温柔,他们说话都是吼出来的。

引出西北民歌的特点❖西北人民粗旷豪放的性格特点、及其语言的特点都影响到西北民歌的特点。

❖西北民歌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歌曲内容大都表现平民生活。

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亢西北腔》说课25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亢西北腔》说课25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亢西北腔》说课25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亢西北腔》说课25高亢的西北腔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第一节《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作为引导。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音乐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们都知道,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而西北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叔本华说过:“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诣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本民族的音乐,挖掘民歌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情韵,从而调动学生对祖国民歌的兴趣,更好地传承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上去高山望平川》以及《脚夫调》两首作品。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旋律高亢开阔,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脚夫调》则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们背景离乡的寂寞,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

通过第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音乐要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比较规范地对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这个能力。

由于目前的学生对民歌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地挖掘,才能够使他们在对待民族音乐上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西北民歌,感受、体验其地方风格,培养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初步认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归纳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高亢西北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理解其地域文化内涵。

难点: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2)引导学生谈谈对西北音乐的印象,为学习《高亢西北腔》做好铺垫。

2.课程内容(1)介绍《高亢西北腔》的背景及特点《高亢西北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2)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①旋律:以五声阶为基础,强调音程跳跃,富有棱角。

②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分明,富有弹性。

③音色:以人声为主,演唱时真假声转换,具有独特的韵味。

(3)欣赏《高亢西北腔》经典作品播放《高亢西北腔》的经典作品,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

(2)分享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在课堂中的表现。

四、作业2.收集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2.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3.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5.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1.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高亢西北腔》片段,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2)教师再提问:“这首曲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高亢西北腔》的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对比明显,听起来很有力量。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作者:冯宪群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7期教学内容: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内容——《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1)赏析《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感知并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

(2)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西北民歌的高亢,在学唱中体验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西北民歌的高亢情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歌声中创设意境。

随着高亢激越的歌声吸引学生,进入情、景、声交融的音乐意境。

(1)师:刚才这首歌是什么?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师:画面中演唱者的装扮和音乐音调上判断,会是哪里的民歌?生:西北民歌。

阿宝演唱,着装是典型的白头巾,红羊袄。

师:对,这就是西北民歌。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中国民歌。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呈现着多姿多彩的风格迥异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高亢的西北腔。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运用视频,开门见山地进入到主题。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采用从星光大道上出来超具人气的阿宝演唱版本,一下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得学生对所上内容产生兴趣】(2)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二、由感知到理性欣赏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师: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有名的花儿,那么什么是花儿呢?生:是山歌。

师总结:花儿又名少年。

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师:民歌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民歌的歌词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我们先看下这首民歌歌词有什么特点。

生:歌词委婉,结构工整。

师:这首民歌中,歌词有着委婉的含蓄美;歌词结构工整,音乐上是属于双四度结构音型。

《高亢的西北腔》完整详案优秀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完整详案优秀教案

附件2:教学设计格式范例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音乐风格。

本课选自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分析形成该风格的原由。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积累,但深度和广度还缺乏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音乐学科表达不够明显,更多时候需要老师协助完成。

结合学生的根本情况以及学习诉求,课程设计需在深度、广度、温度上有所重视与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认识西北民间音乐主要的曲调框架,即“双四度曲调框架〞,分析西北民间音乐的根本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个》,运用音乐的各项要素分析作品,并适当体验歌曲局部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与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的聆听与分析,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脚夫调》和《上去高山望平川》,分析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机器形成该风格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脚夫调》等谱例,初步探究西北音乐的主要曲调框架,即“双四度曲调框架〞。

四、教学过程。

高亢的西北腔最新ppt课件

高亢的西北腔最新ppt课件
?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
3、教学重点、难点:
?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 歌。
.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 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 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 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 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 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
?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 “花儿”和“信天游”。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 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 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
2、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 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
.
?西北地区民歌的主要体裁是: ?花儿 ?信天游
.
花这流特山首行点歌儿民在?。—歌 青—在 海旋 、律 甘、肃演、唱宁上夏有的什一么种
其基本特点: 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 合的方法演唱。
.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 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
教学程序
? 一、 教学导入 ?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
问视频中都演唱了哪些地区的民歌,从而引起 学生们对地方民歌的注意,导入本节课题.
.
多彩的民歌 之
.
冼星海名言:
?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 乐,必须研究民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唱下面的旋律框架,体验他们的运行 特点,这种运行特点概括了西北民歌的 一些风格 5 2 1 5 2 1 5 6 5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
• 旋律特点——高亢 悠长 • 节奏特点——舒缓 自由 • 演唱特点——假声 或真假声结合
山西民歌
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 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 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信天游”
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 1.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 2.节奏公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情 感较为细腻
流传在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歌曲表达了脚夫赶 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 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 生活。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 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 甘肃、宁夏、青海等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