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

合集下载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什么是下肢骨折?下肢骨折是指腿部或脚部骨骼的断裂或折断。

常见的下肢骨折包括股骨、胫骨和踝骨的骨折。

下肢骨折通常是由剧烈的外力造成的,如车祸、跌倒或运动伤害。

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的症状和体征下肢骨折的症状和体征包括:1. 疼痛和肿胀:由于骨折引起的组织损伤,患者常常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并且出现局部肿胀和淤血。

2. 畸形:骨折部位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如肢体弯曲或错位。

3. 呼吸困难:当股骨骨折扩展到骨盆区域时,可能造成骨碎片压迫腹腔器官,导致呼吸困难。

4. 失血和休克:严重的骨折可能伴随出血,导致患者出现失血和休克的症状。

下肢骨折的处理和康复下肢骨折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适当康复,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处理和康复的步骤包括:1. 急救措施:对于严重的骨折,需要进行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部位、及时送医。

2. 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的程度和类型,医生可能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和内固定,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和功能锻炼。

3.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后,康复锻炼是恢复下肢功能的关键。

康复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肌肉力量练习、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4. 饮食调理:在康复期间,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5. 心理支持:骨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预防下肢骨折的措施预防下肢骨折的措施涉及以下方面:1. 减少跌倒风险: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和安全,使用防滑材料,保证室内外的光线充足,尽量避免走在不平整或湿滑的地面。

2. 运动安全: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或活动时,如滑雪、登山等,应保证个人技能和装备的安全,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和要求。

3. 身体平衡锻炼:通过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和维持正常体重,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助于预防骨折。

下肢骨折课件

下肢骨折课件

02
症状:疼痛、肿胀、畸 形、功能障碍等
2P1
STEP2
STEP3
STEP4
病史询问:了解 患者受伤情况、 疼痛部位、持续 时间等
体格检查:观察 患者下肢肿胀、 畸形、活动受限 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X光 片、CT、MRI等, 了解骨折类型、 骨折线位置、骨 折端移位情况等
02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
03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
04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和预防疾病
4
下肢骨折的案例 分析
典型案例
案例一:患者A,男性,45岁,因
A
车祸导致下肢骨折,经过手术治疗
和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
案例二:患者B,女性,28岁,因
B
运动损伤导致下肢骨折,经过手术
治疗和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
法,降低骨折风险
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恢复下肢功 能,提高生
活质量
康复方法: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等
康复过程: 早期康复、 中期康复、
后期康复
康复注意事 项:遵医嘱, 避免过度运 动,注意饮
食营养等
3 下肢骨折的预防
预防措施
0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 骨骼强度
02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 良好的作息习惯
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
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 骨折是最常见的下肢 骨折类型,通常由跌 倒、车祸等外伤引起。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 台骨折是指胫骨近端
(胫骨近端)的骨折, 通常由跌倒、车祸等外
伤引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 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粗 隆部(股骨近端)的骨 折,通常由跌倒、车祸

下肢骨折 伤残等级

下肢骨折 伤残等级

下肢骨折伤残等级(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下肢骨折的概述二、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三、下肢骨折的伤残等级评估四、下肢骨折的康复治疗五、预防下肢骨折的措施正文一、下肢骨折的概述下肢骨折是指发生在人体下肢骨盆、股骨、胫骨、腓骨、髌骨、髌骨韧带等部位的骨折。

下肢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和运动员。

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摔倒、碰撞、骨骼疾病等。

对于下肢骨折,及时正确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二、下肢骨折的常见类型1.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于 60 岁以上的人群。

股骨颈骨折会导致患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2.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中部发生的骨折,常见于青壮年。

股骨干骨折可导致剧烈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3.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是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胫骨骨折和腓骨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由剧烈运动、跌倒等外部暴力引起。

4.髌骨骨折:髌骨骨折是指髌骨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运动员。

髌骨骨折会导致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等症状。

三、下肢骨折的伤残等级评估下肢骨折的伤残等级评估主要依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

根据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下肢骨折的伤残等级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到十级(基本无影响)。

四、下肢骨折的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主要是指骨折后 1-2 周内的康复治疗。

此阶段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

2.中期康复:是指骨折后 2-6 周的康复治疗。

此阶段的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患者需要进行渐进式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

3.后期康复:是指骨折后 6 周至半年的康复治疗。

此阶段的目标是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患者需要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和功能锻炼。

五、预防下肢骨折的措施1.加强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骨折的风险。

2.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摔倒、碰撞等可能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健康教育下肢骨折健康教育1. 什么是下肢骨折?下肢骨折是指腰部以下的骨骼发生断裂或破损的情况。

下肢包括髋关节、股骨、胫骨和腓骨等骨骼。

下肢骨折往往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造成,如跌倒、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

下肢骨折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限,对人体行走和活动功能造成重大影响。

2. 下肢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的位置和骨折线的形态,下肢骨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 髋关节骨折:指髋臼或股骨头的骨折。

- 股骨骨折:股骨是连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长骨,股骨骨折可以发生在颈部、干骺部或骨折端。

- 胫骨骨折:胫骨是前下肢的长骨,骨折可发生在胫骨干骺端或骨折端。

- 腓骨骨折:腓骨是胫骨的辅助骨,常与胫骨同时骨折。

3. 下肢骨折的原因下肢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常见的原因包括:- 意外跌伤: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摔倒或从高处跌落。

- 交通事故:包括车祸和行人被撞等。

- 运动损伤: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力或扭曲力造成的骨骼损伤。

-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骨骼易于发生骨折。

4. 下肢骨折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下肢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不能负重以及无法正常行走等。

如果怀疑下肢骨折,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的外观,包括皮肤状态、肿胀和变形等。

- X光检查:X光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

-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影像,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5. 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好的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固定和休息,帮助骨折愈合。

- 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性高的骨折,如关节骨折或复合骨折等。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和螺钉)将骨骼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 康复治疗: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帮助恢复下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6. 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下肢骨折康复护理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服用消炎药、止痛药和钙剂等药物,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

下肢骨折急救措施

下肢骨折急救措施

下肢骨折急救措施下肢骨折急救措施骨折是指骨头的断裂,下肢骨折是指在膝盖以下的腿部骨头断裂。

下肢骨折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防止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下肢骨折急救措施。

一、判断是否为骨折当遇到下肢受伤时,首先要判断是否为骨折。

常见的症状包括:1. 疼痛:当受伤部位移动或触碰时会感到剧烈的疼痛。

2.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

3. 变形:如果是复杂性骨折,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形。

4. 不能承重:如果是腿部长骨、脚踝或足部的骨折,患者无法承重行走。

如果以上任意一项被满足,则有可能是下肢骨折,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二、停止出血如果下肢骨折伴随着出血,需要立即进行止血。

具体步骤如下:1.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在伤口上。

2. 用手掌按住伤口,施加适当的压力。

3. 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量。

4. 如果出血量过多,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

三、固定受伤部位固定受伤部位是下肢骨折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可以减轻疼痛、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和加速愈合。

具体方法如下:1. 先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保持安静不动。

2. 用软垫或毛巾垫在患者腿部两侧,并将受伤部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 使用绷带或其他可用材料将受伤部位进行固定,以避免移动和进一步损伤。

4. 如果是膝盖以下的骨折,可以使用三角巾将受伤腿固定在健康腿上。

四、疼痛缓解下肢骨折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需要进行相应的缓解。

具体方法如下:1. 给患者口服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2. 用冰袋或冷敷物贴在受伤部位上,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让患者保持平静和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五、送医就诊如果下肢骨折比较严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送医就诊。

具体情况包括:1. 复杂性骨折: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的变形或移位。

2. 骨折伴随着大量出血或神经损伤。

3. 患者无法承重行走或不能正常活动。

4. 骨折后出现感染、发热等不适症状。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
3.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骨折。
2.加强体育煅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叠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膑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三、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四、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六、临证(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下肢骨折工伤认定标准

下肢骨折工伤认定标准

下肢骨折工伤认定标准
下肢骨折是指大腿骨、胫骨、腓骨、踝骨等部位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工伤事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标准》,下肢骨折的工伤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故发生地点
工伤认定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事故发生地点。

如果下肢骨折是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如从高处摔落、机械设备碾压等,那么可以认定为工伤。

而如果是在非工作岗位上或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发生的,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二、事故发生过程
其次,工伤认定标准还要考虑事故发生过程。

如果下肢骨折是因为工作岗位上的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或者其他工作相关原因导致的,那么可以认定为工伤。

而如果是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事故,如私自攀爬高处、违规操作等,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三、损伤程度
工伤认定标准还需要考虑下肢骨折的损伤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下
肢骨折需要住院治疗并且影响了工作能力,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如果只是轻微的骨折,不需要住院治疗或者不影响工作能力,就不
能被认定为工伤。

四、医疗证明
最后,工伤认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医疗证明。

申请工伤认定的员工需
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证明下肢骨折是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并
且需要住院治疗。

医疗证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工伤认定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的工伤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地点、事故
发生过程、损伤程度和医疗证明这几个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
下肢骨折才能被认定为工伤。

希望雇主和员工都能够加强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治疗】
应按照骨折的时间、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决定治疗方案。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 需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 复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 重建术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 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1.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 腘窝,并使膝、股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缩短畸形。 然后内旋外展髋关节并伸直下肢,以纠正成角畸形, 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 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图6-69)。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 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 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 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 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在 2cm以上者,则会出现跛行。
Hale Waihona Puke 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固 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是股 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常需配 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长些,以 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踝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髌骨骨折 胫骨髁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距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的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 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儿 童平均为151°,而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 127°。
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 不多,除由股骨干髋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 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 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 骨 骨 折 - 预 防 与 调 护
整复固定后,病情轻者可下地自由活动。
重症需卧床者,可取半坐卧位,肋骨牵 引者取平卧位,可进行腹式呼吸运动锻 炼。有痰者,鼓励患者按住伤处进行咳 痰。若痰液浓稠难于咯出者,可用超声 雾化吸入。
脊柱骨折 -概述


基础解剖
1脊柱由33—34块椎骨组成,即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及4~5个尾椎,由于骶椎节和尾椎

5脊髓有三个功能区,颈膨大(C4~T1)为臂丛神经发出
腰膨大(T12~s2)为腰骶丛发出区,支配下肢的运动和感觉及膀胱自主排尿功能。

6脊柱的运动和稳定,不仅依赖于脊柱骨和韧带及椎间盘的完整,而且还依赖脊柱周围的肌肉舒缩和固定作
用,
脊柱骨折 -病因病机
1.屈曲型损伤 2.过伸型损伤
3.垂直压缩型损伤
第一肋骨骨折-诊查要点


病史及查体
1.胸部外伤史: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挤压或 直接打击等胸部外伤史。当剧烈亥嗽、喷嚏后突然胸 壁剧痛,也应考虑到有肋骨骨折的可能。 2.临床表现:伤后局部疼痛,说话、喷嚏、咳嗽、 深呼吸和躯干转动时疼痛加剧,呼及较浅而快。检查 可见局部有血肿或瘀斑,骨折处有剧烈压痛点,沿肋 骨可触及骨骼连续性辛断或骨擦感(音)。两手分别置于 胸骨和胸椎,前后挤压胸部,可引起骨折处剧烈疼痛, 为胸廓挤压征阳性。多根双处肋骨骨折时,该部胸廓 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
第一肋骨骨折-【病因病机】
1.直接暴力棍棒打击或车祸撞击等外力 直接作用于肋骨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如塌方、车轮辗轧、重物 挤压等, 3.肌肉收缩长期剧烈咳嗽或喷嚏时, 胸部肌肉急剧而强烈的收缩,可致肋骨 发生疲劳骨折,但多发生于体质虚弱、 骨质疏松者。

第一肋骨骨折-病因病机


骨折可发生于一根或数根肋骨。一根肋骨发生两处骨折时, 称为双处骨折。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 骨折,使该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 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恰与正常呼吸活动相反,故称为反常呼吸。 外力不仅可导致肋骨骨折,也可使肺脏受到挤压,发生肺泡 内出血水肿,肺泡破裂,引起肺间质水肿,影响血气交换。 若骨折端损伤胸膜、肺脏,使空气进人胸膜腔,即为气胸。 肋骨骨折伤及胸膜、肺脏或血管时,使血液流人胸腔,即为 血胸,多与气胸同时发生。称为血、气胸。
4.侧屈型损伤 5.屈曲旋转型损伤 6.水平剪力型损伤又称安全带型损伤 7.撕脱型损伤
脊柱骨折的分型
脊 柱 骨 折

- 诊 查 要 点
1.外伤史:由高处坠下、重物落砸、车祸撞击、
坍塌事故等均有发生脊柱损伤的可能


2.临床表现:脊柱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
3.对任何脊柱损伤患者,均应进行详细 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是否伴有脊髓 损伤。





-


3.手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出现反常呼吸,
且患者不能充分换气,不能有效咳嗽排痰时,可选择切开钢丝内 固定,或硅橡胶板固定。


4.药物治疗
(1)内治:初期应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伤气为主者,可选用柴 胡疏肝散、金铃子散;伤血为主者,可选用复元活血汤、血府逐 瘀汤,加用款冬花,桔梗,杏仁,黄芩等,以宣肺止咳化痰。后 期胸肋隐隐作痛或陈伤者,宜化瘀和伤,行气止痛,可选用三棱 和伤汤、黎洞丸;气血虚弱者,用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 (2)外治:初期可选用消肿散、消肿止痛膏;中期用接骨续筋膏 或接骨膏;后期用狗皮膏或万灵膏敷贴,或用海桐皮汤熏洗。 5.并发症的处理:1止痛2预防及积极处理肺部感染3紧急处理血 气胸
脊柱骨折 -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对确定脊柱损伤的部位、类型和程度,以 及在指导治疗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诊断脊柱 损伤的首选方法。 2 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椎体、椎骨附件和椎管等结 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骨折移位情况,风湿性关节炎 3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很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非 常明确地显示脊髓和椎旁软组织是否损伤及损伤的具 体细节,是脊髓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4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等

第一肋骨骨折-诊查要点

X线检查
1 胸部正侧位x线片可证实骨折部位。无移位骨折, 早期X线可呈“阴性”,需待伤后3 ~4 周,出 现骨痂时,才能证实为骨折。 2 X线检查亦不能发现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 骨折,因此肋骨骨折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 体征 3 X线透视或摄片可以确定血气胸及其程度。
肋骨骨折-鉴别诊断

自发性气胸





-


单纯肋骨骨折,因有肋间肌固定和其余肋骨支持,多 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止痛和 预防肺部感染 多根或伴有多段骨折,移位明显,甚至造成浮动胸壁 时,需予复位与固定。 1.整复方法: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浮动胸壁,出 现反常呼吸时,采用肋骨牵引法,可选择浮动胸壁中 央一根肋骨,局麻后用无菌巾钳将肋骨夹住,系上牵 引绳进行滑动牵引,牵引重量2—3kg。 2.固定方法 (1)胶布固定法: (2)尼龙扣带或弹力绷带固定法:固定时间约3~4周。
第六章 第四节 躯干骨折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吴彦生 副主任医师
教学目的与方法
掌握脊柱骨折的概念、诊断要
点 熟悉脊柱骨折的辨证论治 了解外伤性截瘫的定义、病因 病理、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教学方法:问题式,讨论式
躯干骨折 -概述

躯干骨是由脊柱、肋骨和骨盆组成,对 胸腔、腹腔和盆腔脏器的保护和承重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躯干骨损伤的致伤 暴力强大,损伤机制复杂,往往合并内 脏组织结构的破坏,产生严重并发症, 可致终身残废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躯 干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应当既要重视躯 干骨折,也要重视并发的内脏损伤及其 对全身和局部生理功能的影响。
节分别融合为1个骶骨和尾骨,故脊柱也可以说是由26块脊柱骨组成。



2脊柱有四个弯曲的类似弹簧作用的生理弧度
3脊椎骨可分为椎体及附件两部分,

区,支配上肢的运动和感觉,胸段脊髓周径大致相同,

4脊髓位于椎管内,共发出31对脊神经,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1对脊神经所对应的脊髓是一个节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