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天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天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6月22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审结63件。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37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6万余份、书籍5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1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摘编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网-河南频道”)材料二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34.5%,遭到同学的当众嘲笑27.5%,被同学辱骂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
材料三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上都要远高于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
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56.9%,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则高达85.0%;没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吵架的发生率为32.8%,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则为63.4%……在各类违纪和越轨行为中,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的发生率都差不多比没有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高一倍以上。
(摘编自《调查: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材料四从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角度讲,学生在学校中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在校园中,只要伤害是故意的,并导致受害学生处于惊吓或恐惧之中,无论伤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
站在预防同类事件的角度,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和首要责任人。
2020-2021学年(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管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管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期,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天津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天津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7题;共5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遐想闲暇瑕疵蒹葭苍苍B . 磕碰唠嗑瞌睡溘然长逝C . 蝴蝶间谍碟子喋喋不休D . 害臊噪音暴躁焦躁不安2. (2分) (2019高二下·余姚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杨太辛教授将浙东的人文精神归结为血气偾(fèn))张,遒劲〔jìng)动进,狂猖中和;知虑深远,实学求是,经世致用;志意高阔,胸怀天下,爱国利民。
B .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fǔ)、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密的老饕(tāo)吃净了。
C . 握住镰柄(bǐng)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摩砺出粗厚的老趼(jiǎn)。
D . 对于人们憎(zèng)恶(wù)的那个杜会叫出令那些“治者”们感觉不吉样的声音,这正是鲁迅所期待并努力恭行实践的。
3. (2分) (2016高一上·广东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时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B .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
C .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敕勒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D . 曹操,字孟德,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在他的推动下形成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炽热(zhì)粗犷(kuàng)歼灭(jiān)相形见绌(chù)B . 熨帖(yù)埋怨(mán)谙熟(ān)面面相觑(qù)C . 禅让(shàn)粗糙(zào)胚胎(pī)恪守不渝(kè)D . 船坞(wù)佣金(yòng)力能扛鼎(káng)钟磬齐鸣(qìng)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提纲食不果腹炮制(páo)椎心泣血(chuí)B . 松驰一诺千金靓妆(jìng)泥古不化(ní)C . 布署疾风劲草熨帖(yùn)拾级而上(shè)D . 坐镇跚跚来迟隽永(juàn)溘然长逝(hè)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 . 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 . 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 . 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 . 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部分舆论看来,本属于全民娱乐、全民福利的春晚,用广告践踏公众眼球给公众添堵,使春晚这台公共节目丧失了“公共性”,挑战的是国家电视台的职业操守。
B . 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但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它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已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
宁夏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Ⅰ卷阅读题(共6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
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
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
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
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
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
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

天津一中2019-2020-1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月考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①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
其余的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
祖父气嘘嘘...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个人手里。
②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白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
至于闲人们传扬开去,给小D 王胡等辈笑话,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③古老的教堂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种心电感应,相互吸引,意气相投....,外表相像,使得他紧紧黏附于它,就像乌龟黏附在甲壳..上一样,那凹凸不平的教堂正是他的甲壳。
④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糅造作....了。
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及语段出处文常,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气嘘嘘强.迫(qiǎng )沈从文《边城》B.抱负一笔勾销鲁迅《阿Q 正传》C.甲壳.(qiào )意气相投巴尔扎克《高老头》D.胶柱鼓瑟矫糅造作曹雪芹《红楼梦》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休憩.(qì)蓦.然(mù)不更.事(gēng )退避三舍.(shè)B.翕.张(xī)内讧.(hòng )拧.毛巾(níng )不稂.不莠(láng )C.狡黠.(xié)噱.头(xué)冠.心病(guàn )情不自禁.(jīn )D.谙.熟(àn )木讷.(nè)独角.戏(jiǎo )钻.木取火(zuà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题纲发祥地别出心裁大海里捞针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C.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D.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轻歌曼舞一年之季在于春拙.劣(zhuó)力能扛.鼎(gāng)B.雍荣典雅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打烊.(yáng)寅吃卯.粮(mǎo)C.毋庸赘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果脯.(fǔ)焚膏继晷.(guǐ)D.大厅广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履.历(lǚ)瘦削.不堪(xuē)5.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3·11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之后,录像、证言的公开在世人面前愈发模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真相越来越了。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不全.pdf

命题:韩冰 校对:高文德 制卷:姚文清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 共7 小题,计19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笃侣帖篙碾è)飞舟 C.火钵chàng ) 夜缒(zhuì)而出 D.颓圮(pǐ) 笨拙(zhuō) 叱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4、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5、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一幕,就像是一场梦,让人不可思议。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国家主席胡锦涛进农户、下车间,察民情、访民意,同干部群众回顾峥嵘岁月重温火红历史,共商发展大计。
D.星海音乐厅门前一早就门庭若市,不少市民携老带幼,翘首等待即将到来的花船。
7、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7分) (1)鹰击长空, 。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3)像我一样地, , 。
【高中教育】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结构,BC项考核手法,DE项考核内容,其中C项,对蚊蝇的驱赶只是秋生的一种发泄,与其说他痛恨蚊蝇,不如说他痛悔自己没能照顾、看护好马。
【5题详解】
这是一道伤心文中的句子的题目,句子是一道景物描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和人物、情节以及的主旨的关系角度分析,此题这句话从内容看写出了月光的朦胧、浑浊;其作用为渲染出一种昏沉、压抑的氛围;折射出秋生刚刚回到现实中还有些恍惚的状态,烘托出他渐觉沉痛的心理。
D。 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 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葬
宗晴
“都怪我,去蹲了一会茅坑。那马拴在树桩上,是缰绳勒死的,旁边有一个红苕窖……”秋生诉说着当时的情景,声音有些沙哑。
有人劝,死都死了,埋怨也没用。
“马偏耳”说,本钱早赚回来的,再买一匹就是了。
马偏耳专门撮合猪牛羊的买卖。秋生的马是他帮忙买的,一匹枣红马,6000元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计19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笃.(dǔ)信百侣.(lǚ) 请帖.(tiě) 百舸.(kě)争流B. 长篙.(hāo) 石碾.(niǎn) 彷.(páng)徨浪遏.(è)飞舟C.火钵.(bō) 冰屑(xiāo)惆怅.(chàng ) 夜缒.(zhuì)而出D..颓圮(pǐ)笨拙(zhuō)叱(chì)骂挥斥方遒(q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荆棘篱墙翻了三蕃无耻谰言B.震撼敦厚橘子州头金榜提名C.窘迫纽怩轻歌漫舞怒发冲冠D.记账百舸峥嵘岁月五彩斑斓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一些家长教育意识之所以淡薄,除了缺乏起码的教育意识外,主要是对家庭角色定位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B.不必把这件事想得过于复杂,问题的圆满解决,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摆正态度。
C.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D.随着网络的发展、认识的改变以及交通的顺畅,中国和外国交流不畅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和发展提升。
新诗鉴赏: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4—5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4、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
D.“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5、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一幕,就像是一场梦,让人不可思议。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国家主席胡锦涛进农户、下车间,察民情、访民意,同干部群众回顾峥嵘岁月重温火红历史,共商发展大计。
D.星海音乐厅门前一早就门庭若市,不少市民携老带幼,翘首等待即将到来的花船。
7、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7分)(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再别康桥》)(3)像我一样地,,。
(《雨巷》)(4)岁寒,。
(《论语》)(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所作。
二、阅读(共14 小题,计51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一11 题。
(11 分)生命探测仪①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探测生命迹象的仪器,是一种高科技救援设备。
目前常见的有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
②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爆炸等引起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和埋在地下时,正确测定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
它能经受住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探测出遇难者身体的热量,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处理后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从而帮助救援队员很快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某公司开发研制了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
20世纪60年代早期,瑞典某公司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60年代中期,瑞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后经改进,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军用的侦察设备也被转变成了救援仪器——红外生命探测仪。
目前红外生命探测仪的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相对较低,良好的性价比促使它普遍装备于各国的抢险救援部门,应用广泛。
随着图像转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必然会有更大的提高。
⑥雷达生命探测仪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
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A】一般每秒1到2次,因此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
它可以【B】在30秒内侦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可以穿透障碍物(例如钢筋混凝土砖墙、积雪等)进行侦测。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器,它主动式的探测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电磁信号的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加了它区域性侦测的功能。
与红外、音频探测技术相比,雷达探测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雷达生命探测仪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8.在下面的段落序号间,用“/ ”为文章划分层次。
(2分)①②④⑤⑥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生命探测仪是探测明显生命特征的高科技仪器。
B、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
C、音频生命探测仪可以迅速侦探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
D、雷达生命探测仪不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是因其被动的探测方式。
10.本文在介绍雷达生命探测仪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第⑥段【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能做为依据吗?简述理由。
(3分)11.在地震救灾中,我国救援队可能主要使用的是哪一种生命探测仪?请结合本文相关信息进行推测,并找出三条依据。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 题。
(l8分)淡之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
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
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
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
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有删节)12.(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1)(1分)(2)(4分)13.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答:14.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4分)答: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
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
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6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