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之辛丑条约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本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以及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过程。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本课内容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沉重,学生可能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的弱势地位产生负面情绪,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影响,《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的弱势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材通过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教学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历史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7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7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3. 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相关的历史书籍,如《中国近代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纪实》等,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4. 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相关的纪录片,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等,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辛丑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解释:《辛丑条约》的签订背景是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内容包括割地、赔款、驻军等。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3)学生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举例:让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等。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揭示了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

教材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可能存在一定的敏感和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史料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画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以及《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与《辛丑条约》教案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与《辛丑条约》教案

第7课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与《辛丑条约》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 分析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起因和过程;
2.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后果;
3.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

2. 研究活动(30分钟):
a.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的原因和过程,并记录下来。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c. 教师讲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 拓展活动(15分钟):
a. 学生个人思考:请学生思考《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b. 分享讨论:学生之间交换意见,讨论《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强调《辛丑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资源:
1.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资料;
2. 《辛丑条约》的文本材料;
3. 教学投影设备。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涉及中国近代史的事件,加深对中国
历史的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3.通过补充史料,点拨两大问题。

(1)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论:①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②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2)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①“扶清灭洋”: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意识。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③“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拓展: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审视义和团的“热血”?结论:理性,让爱国更有深度!理性爱国,从我做起!板块二八国联军侵华1.通过图片史料等,进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给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打击。

(1)图片展示:(2)讲解:在朝廷的鼓励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

1900年夏天,义和团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作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统治核心地带,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2.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概况:3.请同学们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①②③④⑤⑥⑦4.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归纳抗击八国联军的相关知识及义和团运动的最终结局。

5.展示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组织学生观看圆明园相关视频,认识到列强的残暴本质。

6.组织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结论: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结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板块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展示《辛丑条约》签订的概况。

结论:1901年,清政府(李鸿章,庆亲王奕劻)同11个国家(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另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签订《辛丑条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

但他们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事件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历史史料: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相关的史料。

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角度、辩证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敌人,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识记主干知识。(时间、签订国、内容)
2.【探究】《辛丑条约》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1.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如何认识“扶清灭洋”的口号?清政府对议和团的态度有什么转变?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原因、时间、过程和结果?
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哪些罪行?
5.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6.《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和影响?
根据导学提纲中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教学内容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型
新授课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学生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3.教师结论:《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之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 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
3、22 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 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