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资料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资料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资料残疾并不意味着无能,很多残疾人通过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成功故事。

他们的经历不仅激励着其他残疾人士,也给予所有人以勇气和希望。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残疾人励志故事,让我们一同见证他们的伟大。

1. 尼克·沃伊奇奇(Nick Vujicic):无臂无腿的人生导师尼克·沃伊奇奇是全球知名的演讲家和心灵导师。

他在1982年出生时没有四肢,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尼克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和令人惊叹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在全球演讲,传播积极的能量和生活哲学,鼓励人们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梦想。

2. 赵薇(Vivian):海外学霸的励志人生赵薇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她在高中时因突发疾病导致双眼失明。

然而,这并没有让她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赵薇通过坚持学习和借助工具,顺利考入国外一所知名大学,并荣获了多个学术奖项。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毅力,我们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

3.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斯蒂芬·霍金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患上肌肉萎缩症后,几乎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

然而,霍金通过电脑和语音合成器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论文。

他的坚韧和智慧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永远的科学传奇。

4. 路易斯·布拉尔(Luis Braille):启迪盲人阅读的点字法路易斯·布拉尔在19世纪初创造了点字法,为全球盲人社群带来了革命性的阅读方式。

布拉尔自幼失明,但他的不屈不挠和聪明才智使他有能力改变残疾人的命运。

点字法为盲人提供了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这些故事只是众多残疾人励志的缩影,还有许多其他让人感动和激励的个人经历和故事,都是为了向我们传达同样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坚持努力,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很多残疾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他们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一:海伦·凯勒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

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

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

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残疾名人励志小故事二:威尔玛·鲁道夫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

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

国外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国外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国外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在世界各地,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努力赢得了成功。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追求梦想。

以下是一些国外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1.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女作家。

在年幼时,她突发疾病导致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亲人的支持,海伦学会了读写,最终进入哈佛大学。

她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残疾人争取平等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尼尔·阿姆斯特朗: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美国宇航员,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人。

在他年轻时,他对飞行充满热爱,并且通过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飞行员。

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一次航天器爆炸事故,差点丧命。

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类伟大的壮举,步入了月球的表面。

3. 罗南·麦克格雷戈:罗南·麦克格雷戈是一位爱尔兰的格斗冠军,拥有两个不同级别的世界冠军头衔。

他的早年并不顺利,经历了贫穷和逆境。

然而,他从未放弃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并通过坚定的决心和无数的训练,最终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格斗手。

4. 玛丽·居里:玛丽·居里是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她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性别歧视和贫困。

然而,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尽的好奇心,发现了镭元素,为现代医学和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国外著名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克服障碍,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例子鼓舞着我们面对挑战时保持坚持,相信自己,努力追求成功。

励志_外国励志人物残疾人

励志_外国励志人物残疾人

外国励志人物残疾人外国励志残疾人物1:传奇物理学家霍金约翰库缇斯的生命充满了磨难,也充满了奇迹。

约翰出生在澳大利亚,一出生就被医生断言活不到第二天,因为他不仅双腿畸形,内脏错位,还没有肛门,整个人只有可乐罐那么大。

谁知,这个小“可乐罐”坚持过了一周又一周,直到现在,约翰已经活了36年,走遍了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著名的激励大师。

外国励志残疾人物2:澳洲“无腿”激励大师到中国做演讲47岁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于曾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双腿残疾者。

英格利斯是一个传奇人物。

1982年,在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时,他的双腿被冻坏。

截肢后的.英格利斯改练自行车,并获得残奥会银牌。

但是,他从未放弃登山梦想,终于在5月15日梦想成真。

用英格利斯妻子的话说,“登顶那一刻,他摸到了天”。

外国励志残疾人物3:47岁新西兰“无腿人”英格利斯征服世界最高峰史蒂芬威廉霍金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外国励志残疾人物4:南非“无腿飞人"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

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 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外国励志残疾人物5:“无腿帅哥”滑板代步走天涯奥斯卡皮斯托留斯(OscarPistorius)蹲伏在起跑线上,穿黑绿相间运动服,背参赛选手号牌,戴紫色眼镜。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残疾人励志故事一】海伦凯勒的故事童年的海伦凯特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海伦凯特的学生时代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

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

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

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

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故事5篇第一篇身残志坚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许多教益.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讲话”,并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学院的赞扬和嘉奖.一个不幸的聋盲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荣誉,是多么地令人折服啊,如果她向命运低了头,那她可能是一个让人可怜的寄生虫.然而她没有屈服于命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道路,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令人尊敬的人.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予我们及大的鼓舞,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成为一位那么令人尊敬的.而我们有些健全人呢,却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啊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少年儿童都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成功彼岸,真正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第二篇身残志坚的故事: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坚持作文700字生命因坚持而精彩——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跟随父亲,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匠。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

有关残疾名人的故事

有关残疾名人的故事

有关残疾名人的故事残疾并不能阻碍一个人追求梦想和取得成功。

下面就是几位残疾人的名人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与众不同的成就。

一、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个美国作家和演说家,她在两岁时因一场大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尽管如此,海伦·凯勒仍然以她坚强的毅力和智慧著称。

通过导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海伦·凯勒学会了沟通和阅读。

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海伦·凯勒的故事鼓舞着无数人,向他们传达了“只要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信念。

二、聋人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范·贝多芬是18世纪的一位伟大作曲家,他在胚胎期或婴幼儿时期失去了听力。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被自己的残疾击垮,他依然创作了伟大的交响乐和钢琴曲,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后人称颂。

虽然无法听到自己的作品,但贝多芬通过内心的声音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来创作音乐。

三、跛脚演员——马里奥·波佐马里奥·波佐是一位意大利演员,他曾在电影《我的左脚》中饰演克里斯多夫·诺兰。

马里奥·波佐在出生时因脑瘫而导致全身瘫痪,只能用嘴画画和沟通。

他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逐渐学会了用脚踩单车和驾驶自行车等日常活动,并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他的表演不仅打动了观众,也让人们重新思考残疾人的潜力和价值。

四、轮椅篮球运动员——张铎张铎是中国轮椅篮球运动员,他曾代表中国队参加多次残奥会并获得多枚金牌。

在7岁时,由于一次事故,张铎双腿丧失了行动能力。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在体育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成就。

张铎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困难,用自己的才能和毅力证明了残疾人同样可以在体育竞技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以上是几位残疾名人的故事,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战胜了身上的残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残疾人霍金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霍金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霍金的励志故事残疾人霍金的励志故事:逆境中的坚韧与成就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成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无数人的榜样。

他,就是伟大的残疾人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英国牛津市。

他从小就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时,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命运却向他伸出了魔爪。

1963年,霍金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

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无法动弹,最终完全瘫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霍金并没有放弃。

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理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辅助设备,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他的学术成果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霍金的代表著作《时间简史》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解释了复杂的物理学理论。

这本书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科学的魅力。

此外,他还通过参加电视节目、发表演讲等方式,向社会传递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

霍金的人生故事不仅是一段科学传奇,更是一段励志传奇。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在困境中,人也能够追求理想、贡献社会。

他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人,尤其是残疾人群体。

回顾霍金的一生,我们不禁为他的伟大成就和坚韧精神所折服。

他身体虽然有残疾,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宇宙的边界。

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理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当我们遇到困境时,不妨想想霍金的故事,勇敢面对、坚持信念。

正如霍金所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前进。

”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大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这个世界,有很多身体残疾的人在努力生活,创造常人难有的辉煌,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克利斯帝;布朗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

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

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

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

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谅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着画呀画,可就是画不好。

姐姐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画好,上帝只不过暂时解除了你的武装,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画画,但只要肯花工夫练习,一定可以画出精彩的画来。

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渐渐长大了,一直很勤奋地学习用左脚画画、写字。

他的家人坚信他的智力没有障碍,只是无法与人沟通。

家人下定决心要让他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车里,拉着他到处跑,让他多认识外面的世界。

他的左脚练得越来越灵活,他竟然学会了游泳。

在家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练习画画,也开始学写作。

他的脚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继续练;他写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没有灰心。

他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但他的热情不减。

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慢慢地,他发现他又有了极大的热情。

当他的画作在全市获奖,处女作《我的左脚》经历多次修改也得以发表时,他感觉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尝到了写作和画画的乐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虽然每画一幅画,每写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脚被磨出了血泡不说,他还常常收到退稿,但他从来不肯放弃,他要拥抱每一个机会。

他的妈妈通过一位医生的协助,将他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获得了很好的治疗。

他特别尊敬这位了不起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不仅为他和其他脑性麻痹人士创办了一家医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坛。

几位爱尔兰知名作家鼓励他创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27岁时,他花了很多心血写了小说《那些低潮的日子》。

令人兴奋的是,小说一经发表就荣登畅销小说榜第一名,并被改编成电影,由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他后来又出版了六本书,另外,他也是一位积极创作的画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听说只有左脚能动、只能发出几个声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诗人和画家,很多人非常惊讶。

克利斯帝在日记中写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样,只要功夫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在风雨中,要勇敢坚定;在黑暗中,要咬紧牙关前行;面对沙漠,心中要充满绿洲。

只要像蝉一样,经历苦痛,决不放弃,一定能一飞冲天!轮椅上的孩子都应该去尝试每一件事!”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贝多芬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

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

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中外残疾名人励志故事大全故事。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张海​迪轮椅上的梦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

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

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

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

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

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通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

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

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

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扎。

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她自己身上进针,她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

曾有人问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她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天才在痛苦中诞生后来,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

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

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

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

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

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夏天的济南,有“火炉”之称,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小电扇吹出的又都是热风。

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

紧接着,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

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2008年11月,张海迪当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她说:“我要振奋精神,让自己的精神飞翔。

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残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和很多同志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残疾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