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合集下载

不论和谁交往,让人三分,容人六尺,敬人一丈的感悟

不论和谁交往,让人三分,容人六尺,敬人一丈的感悟

不论和谁交往,让人三分,容人六尺,敬人一丈的感悟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和谁交往,都应该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

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诚实、宽容的态度,让人三分,容人六尺,敬人一丈。

这是我在和人交往中的一些感悟。

首先,让人三分。

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和人交往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别人或者过于干涉别人的生活。

要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要过度插手或干涉,让他们保有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容人六尺。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容忍别人的不足和错误。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我们应该宽容别人的过错,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不要过于苛责别人,要有容人之量,以和为贵,用宽容和理解去对待别人。

最后,敬人一丈。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不论身份、地位或者成就。

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别人,不要傲慢或者歧视别人。

同时,还要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和帮助,对他们表达感激之情,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在交往中,除了以上的三个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交往的基础,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和感受。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不要一味地强加己见,要通过积极的对话和交流寻求共同的理解和解决办法。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隐私,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别人的隐私,不要擅自打听或泄露他人的隐私。

要学会尊重和坚守个人隐私权的原则,以互相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私人空间。

此外,要重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每个人都有情感和需求,我们在和人交往中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情感。

要关心他人的需求,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让人三分,容人六尺,敬人一丈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这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须留三分白

人生须留三分白
比 如 做 人 。人 们 常 说 ,得 理让三分 。人们都希望人人讲 道理 ,但人们又反感得理不饶 人 。为何 ?就是人们的心里 , 都希望任何有理的人 ,都不要 太 过 分 。有 理 让 人 三 分 ,给 别 人留个退路 ,给别人一个台阶 下 ,是 化 解 矛 盾 的 诚 意 ,是 有
涵பைடு நூலகம்的表现 ,是一种大度 ,会受 到人们的尊敬 ,会得到人们的赞 同和支持 。
慕 容 德 笑 道:“ 你 能 糊 弄 我 ,我就不能糊弄你吗 ?你用虚 言回答 ,我就用虚言赏赐你 ,这 有什么可推辞的 ?”此言一出哄 堂大笑 ,鞠仲则羞得满脸通红 。
这时大臣韩范进谏道:“ 天 子不说戏言,忠臣便无妄对 。今 日的言谈是典型的上下相欺, 君臣俱失。”此言一出,大家都为 韩范捏了一把汗 ,然而慕容德不 仅接受了批评 ,还赏赐韩范丝帛 五十匹。此后朝中大臣直言敢谏 者越来越多,南燕朝政焕然一新 。
人的心灵 ,要留三分空白 。 如果一个人的心里装满了事情 , 就 会 焦 虑 、失 眠 、急 躁 。人 要 经 常给自己的心灵进行清理 ,保留 至少三分空白 ,这样即便有点事 情 ,也能容得下 。心灵的内存不 足 ,人生就会卡顿 。
还有一些“ 三七”定律,也 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经验总结 。比 如治病 ,三分吃药 ,七分调理 。 比如吃饭 ,只吃七分饱 ,须留三
说林广记
书画有一种艺术手法叫留 白 。其 实 ,人 生 又 何 尝 不 是 如 此 ?人生须留三分白 ,是古人 的智慧 ,也是当今人们依然值 得效法的生活法则 。我姑且称 之为人生的三七定律 。人在生 活中 ,记住并用好三七定律 , 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保持在最佳 状态 。
比 如 工 作 。为 什 么 现 在 实 行每周双休制?这其实是有 科 学 道 理 的 。七 天 时 间 ,五 天 工 作 ,两 天 休 息 ,正 是 七 分 劳 动,三 分 休 息,符 合 三 七 定 律 ,这对人身体健康有保障 。 然而有些人不这样认为 ,觉得 自 己 年 轻,结 果 因 为 过 度 加 班 、过 度 劳 累 而 猝 死 。这 就 是 弦绷得太紧就会断的道理 。

得理也须让三分

得理也须让三分

得理也须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
中国有句古话是“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即使道理真的完全在自己一边,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即使自己理直气壮,也要收敛惩罚别人的气焰,给犯错的人留一条退路和弥补过失的机会。

直性子的人凡事喜欢据理力争,爱情情感比较强烈,对于理亏的人素来不愿留情,恨不能让别人原形毕露,尊严扫地。

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正邪较量,对待在道义和道理上占下风的人决不能心软,非要把对方博得无地可容不可。

人海茫茫,机缘难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和别人“后会无期”。

如果你总是得理不饶人,他日于自己批判的人狭路相逢便会吃尽苦头。

我们并不是完人,每个人都有做错事和理亏的时候,如果凡是都扮演铁面无情的裁决者的角色,把对方逼到死角,就一定会结仇结怨。

正所谓“过于不及”,得理之时不饶人明显是矫枉过正,做人应该宅心仁厚一些,这样在放别人一马时,也能为自己铺就一条畅通无阻的阳光大道。

人不讲理,是一个莫大的缺点,可是得理就态度强硬、没完没了地讲道理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有理时义正言辞地抨击别人,对他人采取不宽容不原谅的态度,并不能让自己显得公正无私,反而会使自己看起来心胸狭隘,过于刻薄。

在无关大是大非的问题是,对于错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与其振振有词地指责别人,还不如在保全别人的尊严的情况下帮助对方改正缺点。

《七分做事,三分做人》读后感

《七分做事,三分做人》读后感

《七分做事,三分做人》读后感作者:罗红焰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做事先做人。

其实,做事的根本还是体现在做事上。

做事的成功与否还是直接决定着做人的成败。

首先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做事。

因为人的基本生活资料需要通过脚踏实地地做事去获得。

人的能力在做事中发挥,人的潜能在做事中开发。

人的成就都是在做事中获得,人的价值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做事才是我们立身之道。

而圆融的做事则是成功做事的具体体现。

因为做事需要把握方向,识正道,才不误入歧途。

不但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需要获得周围各种力量的支持,而这一切都需要靠人来获取。

如果一个人品德修养不高,整天净琢磨些邪门歪道的事情,或者不琢磨事情,专琢磨人,见风使舵,搬弄是非。

这样的人能做什么大事呢?所以,会做人,同样不可以忽略。

做人与做事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如果一个人先会做人,不会做事,只顾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却不懂得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去成功地做事。

到头来既使浪费了感情,浪费了精力,也将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做人做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甚至无模式可循。

很多人用尽一生之力也无法达到完美之境。

但是再难的题目也有解答的办法,做人做事也一样。

不仅需要你有满腔的热情,远大的志向以及不畏艰难的努力,更需要你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

比如,智慧的选择与放弃,谦虚低调的姿态。

灵活适时的变通,以及情绪管理的自控能力,自知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必备条件。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不知足的进取心,做人要有节制的欲望,知足常乐的心态;告诉我们生命有限,时不我待。

必须在时效上下狠功夫,我们才能赢得人生的成功;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讲原则,做事要会变通。

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做事如果不知变通,就会错失成功的机遇……总之,它以流畅、优美、简洁的语言画出了五彩缤纷的智慧之光。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做人左右逢源,做事成功圆满,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力求达到大境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

做人要精三分 傻三分 留下三分给子孙

做人要精三分 傻三分 留下三分给子孙

做人要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上了年纪的老人之间经常流行一句俗语:“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

意思是如果这家人的上一辈特别精明,那么下一辈有可能要出傻子或败家。

用这句话提醒人们待人做事不要过于精明。

细细感悟这句话还真有一番道理。

一、精三分1、精三分要用到自己的专业上去。

从学校门一走进社会,有的知识就已经过时了。

所以,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就得终身学习。

要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把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要精益求精。

2、精三分要用到生活中去。

要建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自己融和到社会中去,要能够适应环境,而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环境。

要顺应潮流,大千世界,人人都能生存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也能生存的更好。

3、精三分要用到处理各种矛盾、机遇和挫折。

要理智的去平衡各种矛盾,要事先做好各种迎接机遇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

要勇敢的面对挫折,要能够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一生中绝不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

二、傻三分1、傻三分就是要能吃亏。

领导能吃亏,就能领好一个单位。

个人能吃亏,就能在人群中站住脚。

一个家庭能吃亏,肯定能搞好邻里关系。

能吃亏的人,吃点小亏。

不能吃亏的人,早晚要吃大亏。

2、傻三分就是要能吃苦。

学生能吃苦,学习成绩就好。

领导能吃苦,群众跟着干的有劲。

一个家庭的人都能吃苦,这个家庭肯定是一个富裕的家庭。

能吃苦的人吃一阵子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

3、傻三分就是要有耐力。

要想把事业干成功,必须得有耐力,不能急于求成,走捷径。

数学家一生就研究了十个数。

世界著名球星一生就研究了一个球。

水稻之父一生就研究了水稻。

有耐力的人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

没耐力的人则将一事无成。

三、留下三分给子孙1、要培养子孙爱学习、肯专研,要博览群书,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本里吸取营养。

不要留给子孙万贯家产。

地球人都知道,富不过三代。

2、要传给子孙勤劳、朴实、善良的家风。

不要传给子孙怕吃苦、怕吃亏、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

为人处事要学会把握分寸

为人处事要学会把握分寸

为人处事要学会把握分寸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把握分寸,说话有度,交往有节,办事伸缩得当,人们就会通情达理地接受你的要求,尊重你的体面,满足你的愿望。

如果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不识深浅,不知厚薄,那么你的人缘不但是一筹莫展,处世也可能处处留下败笔。

所以,掌握于分寸之间是为人处世的普遍规则,是获得好人缘的关键。

在为人处事的分寸之间,应该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刚柔并济人际交往中,心平、和颜、谦逊的态度,柔言、细语、悦色的谈吐,容易给人以好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力提倡。

与"柔”相反,则为"刚”。

刚的表达方式,一是刚毅生威,即遇事沉着冷静,情况越是紧急,越能表现出强者的姿态,有处险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其神态自若本身就能给人以强大的心里影响或是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是对于"吃硬不吃软”的无聊者,要利用其色厉内荏的弱点,据理力争,有时要抓住其语言上的漏洞发起进攻,强化自己的优势和强硬地位,迅速把对方置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古人曰,无欲则刚;今人说,打铁先得自身硬。

要想成为刚毅之士,就必须有过硬的内在修养,这样才能刚中见柔,以柔制刚。

只有一身正气,才能底气十足,词严雄辩;只有光明磊落,才能刚柔并济,刚硬无比。

阴阳相滋"以阴克阳”"以静制动”。

阴与阳本无褒贬之意,只是该阴则阴,该阳则阳,该互补时互补,该相滋时相滋,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既能成就大事。

为人处事,只要你动机不恶,手段不毒,心胸坦荡,光明正大,在关键时刻不失分寸地耍一点"小花招”,搞一点"小名堂”,既对事业有利,又不损害他人,何乐而不为呢?所谓"阴谋”有时候并不完全阴,阴谋完全可以阳用,这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一次转换,是对长期以来那些"非对即错”"非我即敌”"非真即假”的绝对化、极端化错误倾向的一种批判。

我们应当辨证地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留三分

留三分

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三分余地于人.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内涵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敛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谦让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宽容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福择于己;凡事不必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余德于己。
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振旗鼓,这是一种勇气心。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心。 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心。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心。 用心写一个家字:一笔一划,点撇横捺,正好十笔,必得十全十美,才写出一个圆满。 用情写一个家字:游子千里,总有牵挂,经经纬纬,编织一生凉热,才写好一个思念。 用日子写一个家字:淡饭粗茶,酸甜苦辣,和美是暖,经过四季寒暑的心情日子,才写好一个春天。
恋爱就像口香糖,时间长了会平淡无味,觉得平淡了就想放弃,而无论丢在什麽地方,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
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因为想一个人而寂寞, 因为爱一个人而温柔;
因为有一个梦而执着, 因为等一个人而折磨;
想去履行曾经的诺言.....
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
已经失去的,留着回忆;
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
但最重要的,是好好爱惜自己!
去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
而不是那里的风景,一个城市会跟自己联系起來,也是因为那里有和自己相同的人,有你放不下的人,很多时候,我喜欢了别人,她却不知道;更多时候,我伤害了别人,我却不知道。

凡事且留三分余地作文

凡事且留三分余地作文

凡事且留三分余地作文咱老话说得好:“凡事且留三分余地。

”这可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细细琢磨,真有大道理。

你想啊,要是咱干啥事儿都一股脑儿地往前冲,丝毫不给自己和别人留点儿退路,那一旦出了岔子,可就傻眼了。

就好比走路,要是把每一步都迈到最大,不留点儿劲儿,万一前面有个坑,那不就摔个大跟头啦?
比如说在和人争论的时候,咱别把话说得太绝。

就算觉得自己占理,也别得理不饶人,噼里啪啦一顿说,把人逼到墙角。

万一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呢?那多尴尬!留三分余地,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也给自己留个转身的空间,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也不至于闹得太僵,日后还好相见。

再比如说做事儿,别一下子把资源全用光,计划定得满满当当,没有一点儿弹性。

万一中间有点啥意外情况,比如生病了、堵车了,那不就抓瞎了?留三分余地,就像是给自己准备了一把备用钥匙,遇到紧急情况能打开一扇窗。

还有啊,在追求目标的时候,也别把目标定得高到够不着,把自己累得半死还达不到。

稍微留点儿余地,一步一步来,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点个赞,这样既有成就感,又能保持前进的动力。

凡事留三分余地,不是让咱偷懒、退缩,而是让咱更聪明、更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这就像是打太极,有收有放,才能稳稳当当。

所以啊,记住这句话,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狼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得理时也要让人三分
俗话说“得理还让人”,这话有道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拥有真理就拥有力量,这个世界是认理的。

你本身就无理,还有什么资格“不让人”呢?无理,还不让人,那就是“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了。

在这个意义上说,“得理不让人”是坚持真理、推崇公理的表现。

可是事物都是辩证的,话说回来,假如任何时候都“得理不让人”,那就要坏大事了。

人生在世,家长里短、婆婆妈妈、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的琐碎事情实在太多,而大量的生活纠结是很难以谁对谁错、有理无理来判定的,有些甚至是永远也说不清的糊涂账。

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非难断、纠葛不清,很多时候只好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为由,“各打二十大板”了事。

主观地认为真理永远在自己一方,老是觉得自己绝对正确,过错都在别人,文过饰非,自我陶醉,这种认识论本身就值得怀疑。

假如再处处奉行“得理不让人”的处世原则,一遇无理之人、无理之事,就穷追猛打、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不依不饶,那结果就更加糟糕。

当你吹着胜利的号角洋洋得意之时,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更加险恶的处境。

长此下去这个社会不乱套才怪,还有何和谐可言!一个人不仅要胸怀宽广,更要注意别人的自尊。

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了避免因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为自己树敌。

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具有它的两面性。

这就告诫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绝对,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房太太发现有3个人在后院里东张西望,她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报警电话,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车的一瞬间,房太太发现他们都还是孩子,最小的仅有14岁!他们本应该被判半年监禁,房太太认为不该将他们关进监狱,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请求您,让他们为我做半年的劳动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吧。

”经过房太太的再三请求,法官最后终于答应了她的要求。

房太太把他们领到了自己的家里,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还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

半年后,3个孩子不仅学会了各种技能,而且个个身强体壮,他们已不愿离开房太太了。

房太太说:“你们应该有更大的作为,而不是待在这儿,记住,孩子们,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吃饭。


许多年后,3个孩子中一个成了一家工厂的主人,一个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个则成了大学教授。

每年的春天,他们都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与房太太相聚在一起。


太太就是“得理让三分”的典范。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这是一个人在被人排挤,或者被人欺侮时,经常说的一句急欲“争气”的话。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

”这是普通人常犯的毛病。

其实,世界上的理怎么可能都让某一个人占尽了?所谓“有理”“得理”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得理不让人”就有可能变主动为被动。

反过来说,如果能得理且让人,就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气量与水平。

给对手或敌人一个台阶下,往往能赢得对方的真心尊重。

遇事该较真的要较真,不该较真的没必要较真。

别人对你产生误会,或者莫名其妙地受到指责,只要不是本质性的问题,大可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也许那是别人的无心之错,也许那是别人的一时失察,还有可能是别人关注你、爱护你的另一种方式。

“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只要行得端走得正,何惧他人说三道四。

面对飞短流长,尽可坦然一笑,如此方显松柏气节、云水襟怀。

每遇嘴舌便冲天一怒、拍案而起、奋起反击,勇则勇矣,然而充其量是“帐下一勇夫”的做派,断不是真君子所为。

弄不好还会越描越黑、越闹越大,带来更大的麻烦和危害,出现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放宽心胸,海纳百川,束之高阁,难得糊涂。

有些时候,沉默就是无言的威严,冷静才是治病的良方。

偃旗息鼓、不战而胜,比刀兵相见、你死我活不知高明
了多少倍!万物皆有度,说话做事也要留有余地,千万不可把事情做绝。

“该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别人说了不利于你的话、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人家已经赔礼道歉了,就坦然一笑、握手言欢吧。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礼让、恕道”,这种哲学观其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足够我们终身享用,外国人对此佩服得不得了,视之为“神奇而无敌的人生宝典”。

有道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人一步自己宽。

大家都不是圣人,不会都修炼到宠辱不惊、刀枪不入的程度,但只要宽容大度、体谅他人,必将渐进到人生化境。

大千世界,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消除百般愁肠;茫茫人海,一句真诚的道歉,可以化解千年恩怨。

日出日落,朝花夕拾,人生多彩,好事多磨。

谁能保证自己不和别人产生一些磕磕碰碰?矛盾纠纷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要有雅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豁达大度,包容大气。

这才真正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大境界。

感悟:每个人都会做“人”,却有巧拙的不同。

因为人都是自我的、爱表现的,不过聪明人常常懂得收敛自己,把风头让给别人出。

“为人作嫁装”、“甘当绿叶”、“和光同尘”的处世技巧,不但是“爱现”的年轻人该学的,恐怕连活过大半辈子的中年人。

都该好好想一想。

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

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无形的情。

没有人喜欢欠人情。

没有人希望永远背负着人情债。

这世上,做什么事都应该掌握好分寸,记得留三分地给别人走。

当你把“机关算尽”,占尽便宜的时候,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

文/单眼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