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浮选论文初稿
关于选煤厂浮选煤泥若干问题探讨

或粒状 产品作为动力燃料 ,一般掺入 到 中煤 中作 为混 煤销售 , 较 4 压强预处理影响煤泥浮选效果的机理 在 一定温度下 , 当液 面上的一种气体 与溶 液所溶解 的该 气体 好地解决 了煤泥掺} 昆 不均 , 产 品水分不均 , 冬季冻 车皮等问题 , 但 该技 术并 未考虑动力煤用户对燃料 的结焦特性指标 的要求 。由于 达到平衡时 , 该气 体在溶液 中的浓度与其 在液面上 的平衡压力 成 主焦煤及 1 / 3 焦煤其选后煤泥 的结焦特性仍 不低 于动力煤产品性 正 比。当与液体相接触 的气体压强 增大时 , 气 体分子与液体 表面 气体分 子被液体存 获的速 度加快 , 气体 在水 中的 能的要求 , 因此 , 此技术不 适用 于类 似于滴道选 煤厂 的炼焦煤 选 碰撞次 数增加 ,
1 煤 泥 制 浆和 煤 泥 碎 干 及 煤 泥 发 电
成的, 可作为 电厂流化床 锅炉 的液态燃料 , 宜选 用变质 程度适 宜 的气煤 、 长焰煤或 1 / 3 焦煤 与前 2 种煤 的混配煤为原料 , 这 样才能 使该 煤基液 态燃料 的着火温度 适宜 , 且不会 引起煤 泥 、 煤 粉燃 烧 时粘结结焦而影响锅炉 的正常工作 。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 院提 出的将水采煤泥或选后煤泥 经脱 水 、 烘 干再经碾压切 碎成条
煤泥浮选颗粒间相互作用及对浮选影响研究

摘要摘要煤粒表面良好的疏水性是实现浮选的前提。
浮选过程中,细粒或微细粒亲水性黏土矿物会罩盖在煤粒表面,导致浮选选择性下降,影响精煤灰分;罩盖严重时会阻碍捕收剂或气泡与煤粒间的吸附,导致煤粒不能浮起而损失在尾矿中,造成浮选回收率下降。
细泥罩盖不仅存在于煤的浮选中,还广泛存在于矿物的浮选中,如硫化矿、氧化矿、盐类矿物及油砂等。
尤其在复杂多金属矿的浮选过程中,不同矿物颗粒的电性差异较大,导致脉石矿物与有用矿物颗粒间凝聚现象严重,影响浮选选择性和矿物回收率。
因此,矿物颗粒间的界面调控是决定浮选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利用淮北选煤厂重选块精煤、火烧铺选煤厂重选中煤、林西矿浮选精煤和庞庞塔矿浮选入料以及加拿大格林希尔矿原煤等煤样,针对高灰难浮煤泥存在的细泥罩盖严重影响煤泥浮选问题,以提高浮选回收率为目标,从颗粒间相互作用入手,研究了黏土矿物、煤中原有细泥与煤颗粒间的凝聚与分散行为,考察了不同矿浆条件下颗粒间相互作用对煤泥浮选的影响,探索了机械搅拌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剪切调浆中表面擦洗对细泥罩盖的去除作用,提出了细泥罩盖的调控机制。
论文首先研究了颗粒表面荷电行为。
探讨了矿浆pH、钙镁离子对黏土矿物以及不同密度煤颗粒表面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矿浆pH决定了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大小和符号,钙镁离子对颗粒表面双电层有显著的压缩作用。
通过zeta电位分布、激光粒度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矿浆中颗粒间的凝聚与分散行为,结果表明酸性矿浆加重了黏土矿物及原有细泥与煤粒间的凝聚,碱性矿浆下黏土矿物及原有细泥与煤粒间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但中性矿浆下二者发生了轻微凝聚。
对颗粒间相互作用力进行了研究。
通过DLVO理论计算了不同矿浆pH、钙镁离子浓度下黏土矿物与煤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矿浆pH对黏土矿物与煤粒间的DLVO作用力有重要影响,矿浆pH值越小、钙镁离子浓度越高,则颗粒间双电层斥力和作用范围越小,越有利于颗粒凝聚,加重细泥罩盖的发生。
低阶烟煤煤泥浮选提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低阶烟煤煤泥浮选提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能源的绿色化和高效利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烟煤煤泥浮选技术是一种高绿色、高效率、经济实用和环境友好的烟煤提质技术,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烟煤煤泥浮选技术是一种把低热值的烟煤调整成高热值的煤泥、煤粉和烟煤的浮选技术。
它是以烟煤为原料,经过适当的添加剂处理,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改良的微粒浮选机将烟煤和矿泥分离,分离出的烟煤尾灰是煤粉,烟煤残渣被提高热值后调配成煤泥,而采用的添加剂是把烟煤残渣调成煤泥所必备的物料,它能提高烟煤残渣的抗裂性和使用性能。
低阶烟煤煤泥浮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它能够在烟煤残渣中有效提取有用矿物质,达到高热值,提高烟煤残渣的发热率,降低烟煤消耗;(2)它采用多层微粒浮选机,烟煤残渣的选择性提高,减少了烟煤的消耗,节约了煤炭资源;(3)它采用低温低压工艺,环境污染减少,烟尘气体排放量大大减少,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4)它采用新型添加剂,可以把烟煤残渣调整成煤泥,提高烟煤残渣的抗裂性和使用性能,提高了烟煤残渣的热用价;(5)它可以改善低阶烟煤的炉效,减少烟煤消耗,降低烟煤的热值,提高烟煤的热效率,节能降耗。
烟煤煤泥浮选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烟煤提纯,还可以应用于热力发电厂、余热锅炉和供热系统等领域。
对于热力发电厂来说,烟煤煤泥浮选技术可以利用烟煤残渣为原料,提高烟煤残渣微粒浮动程度,有效提高烟煤热用价,提高热效率,降低烟尘气体排放,有效改善环境。
在余热锅炉方面,烟煤煤泥浮选技术可以加入烟煤残渣作为热力源,以提高余热锅炉的热效率,减少烟尘排放,保护环境。
在供热系统方面,烟煤煤泥浮选技术可以使烟煤微粒浮动性增加,提高烟煤残渣的热用价,更有效地改善烟煤残渣的发热率,同时以更低的价格节省能源,更好地保护环境。
低阶烟煤煤泥浮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工业界是一个新兴的前沿技术,它在提高烟煤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浮选药剂论文

新型浮选药剂论文一:浮选原理及新型浮选药剂浮选是利用矿物亲水性的差异而实现矿物分离的方法。
易被水湿润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难被水润湿的表面称为疏水表面。
煤各部分的显微组分是不同的,煤粒表面的大部分为非极性区域,部分为极性区域。
有机组分的表面主要是非极性区域,矿物杂质等的表面主要是极性区域。
煤粒在水中,其表面的质点和水分子互相极化,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水化作用。
极性区域的水化作用较强,能生成较厚且较稳定的水化层,从而表现出亲水性。
非极性区域的水化作用弱,甚至没有水化作用,表现出疏水性。
浮选时,在搅拌和起泡剂的作用下产生气泡,气泡和煤中的疏水表面相接触时,因水化层较薄容易破裂,结果使气泡和煤中的有机组分黏在一起而上浮。
而当气泡和由煤中的矿物杂质构成的亲水表面相接触时,要克服较厚的水化层的阻挡是困难的,故难以使其上浮。
当煤粒表面吸附液相中的离子或分子后,其水化作用的大小程度会变化,故可通过向水中加入药剂的方法来扩大被分离组分间亲水性的差别,并产生大量合适的气泡,促进有机组分的上浮。
按其作用可把这些药剂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属于起泡剂,它们能在气-液界面上促进气体向水中的扩散,从而生成大量均匀、稳定性好的气泡。
另一类属于捕收剂,其主要作用是在固-液相界面上增加有机组分的疏水性,从而使煤粒和气泡结合的更牢固。
捕收剂浮选是细粒煤泥精选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煤泥浮选过程中通常要加入捕收剂来提高煤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捕收剂多为煤油、轻煤油,约占80~90%。
而这类浮选药剂普遍存在药耗量过大的问题,而且,对于细粒煤含量较多和低变质程度的焦煤,由于其可浮性和选择性更差,因而浮选药剂耗量更大。
煤泥浮选中烃类油用量一般在吨干煤泥1~2kg,随着油价上涨,浮选药剂费用将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浮选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研制新型高效的浮选药剂,以求降低成本,提高精煤产率。
以下是新型捕收剂的种类。
第一类:ZNX-0711捕收剂ZNX-0711捕收剂是一种新型煤泥浮选捕收剂具有捕收性能好、浮选速度快、分选效率高的特点。
关于煤泥浮选合理用药的探讨

关于煤泥浮选合理用药的探讨殷富安,杨剑飞(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公司选煤处,七台河市 154600)摘 要 针对煤泥浮选剂用量大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浮选剂用量的指标;在对煤泥浮选剂用量的影响分析基础上,探讨了降低浮选剂用量的途径。
关键词 煤泥浮选 浮选剂1 前 言我国选煤厂煤泥浮选,普遍存在大流量、低浓度、细粒度、高药耗问题。
其中,以高药耗问题尤为突出,使选煤生产成本提高。
通常,用试验方法确定的浮选剂用量最接近实际,但这并非合理用量。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浮选剂用量的合理确定。
2 浮选剂的有效利用选煤厂浮选剂多耗,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
前者指人为多加药;后者指客观原因引起。
主观多耗,通过确定合理用药限量及加强浮选剂的添加调节可以消除;客观多耗,应根据技术条件及经济对比决定。
当通过研究确定某些客观多耗属必要时,则应划归合理用量之内。
研究中,建议采用浮选剂利用系数F为评价浮选剂用量的合理性指标。
若令浮选时理论上矿浆中所需浮选剂浓度为C,实际浓度为c,则定义浮选剂利用系数F=logc C。
当用量恰为理论值时,F=0;不足时,F<0;过量时,F>0。
可见,使用该指标能较清楚反映用药水平。
新兴厂的浮选剂用量较高。
总油耗(仲辛醇和煤油)210kg t(干煤泥)。
原因之一是,浮选剂用量不足时,浮选指标波动较大;过量时,指标相对稳定,且较容易操作。
这就导致主观多耗。
3 煤变质程度对浮选剂用量的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有不同可浮性。
低变质煤,由于有较高的孔隙结构,煤粒表面有较多的极性官能团,浮选剂易被煤粒表面孔隙所吸收,造成无效多耗。
例如,气煤浮选中,浮选剂耗量相当高;且煤粒表面孔隙越多,耗量越大。
试验结果表明,挥发分37%煤的用量比中等变质程度煤高1~4倍。
新兴厂对气煤和焦煤的浮选试验表明,气煤的浮选剂耗量比焦煤高318倍。
浮选低变质和高变质煤时,因煤粒表面都有较高孔隙结构,使浮选剂无效多量。
尤其是用小粒度浮选剂,因其易渗进煤的孔隙中,耗量更大。
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为了探究煤泥粒度组成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以内蒙古某选煤厂炼焦煤煤泥为试验对象。
在小筛分试验、分步释放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设计。
评价指标为产率、灰分、可燃体回收率以及浮选完善指标。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产率、灰分与粒度组成的关联度,可定性分析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对认识煤泥粒度组成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煤泥;粒度组成;关联度;浮选与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相比,炼焦煤储量低,优质资源稀缺。
我国炼焦煤的储量仅为2,758亿吨,仅占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27%[1] ,然而炼焦煤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高效利用炼焦煤成为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煤炭入选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炼焦煤已经实现了全粒级的分选。
对于细粒煤泥而言,目前浮选是应用最广、分选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浮选环节在炼焦煤选煤厂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精煤的质量,还能够提高精煤的回收率。
在煤泥浮选的过程中,矿物粒度组成,矿物表面电性,润湿性,水化现象对浮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里着重探究粒度组成对煤泥浮选的影响[2] 。
在浮选过程中,通常粗粒级浮选速度慢,但是选择性较好,但过粗时浮不出,易损失在尾矿中,俗称“跑粗”;细粒级浮选速度快,选择性差,过细时则失去选擇性,只有中等粒度才具有最佳可选性[3] 。
通常情况下,煤泥中的细泥灰分较高,所以粒度过细的煤泥含量对浮选产生很大的影响。
细颗粒煤泥过高导致浮选精煤产率低,精煤灰分高,这是因为细颗粒煤泥容易粘附在煤粒的表面或者通过“泡沫夹带”的方式混入精煤中[4] ,同时,细颗粒煤泥吸附在粗颗粒表面,产生“罩盖”现象,降低了粗颗粒的产率。
1、试验部分试验煤样采自于内蒙古某选煤厂。
对该煤泥进行了小筛分试验和分步释放试验。
将煤泥用0.5mm、0.25mm、0.125mm、0.075mm、0.045mm的标准筛,依照GB/T19093-2003筛分出-0.045mm、0.045-0.075mm、0.075-0.125mm、0.125-0.25mm、0.25-0.5mm五个粒度级。
煤泥的浮选试验研究

分、 提高分选效率方面 , 浮选柱比浮选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关键词 中图分 类号 T 9 3 D4 文献标识码
Hale Waihona Puke Fl t lo x e i e a t dy o he c a lm e o a i n e p rm nt ls u ft o lsi
一
1 浮选 柱 的优点
0. 2 —0. 7 15 04 0. 7 ~0. 4 04 05
( )集浮选和重选为一体 , 1 强化分选 , 提高分选效
率。
—
0. 5 4 0
合 计
18 o 9 .6
100 o .o
2 .7 22
( )处理能力 大 , 艺指 标先进 。现在 的浮 选柱 2 工 已大型化 , 最大直径达到 4 5m, . 处理量 为 3 4 O一 0t /h 干煤泥 。由于集 浮选 和重选于 一体 , 一个 柱体 内能 在 完成粗选 、 精选和扫选过程 , 以高灰细泥 对精煤 的污 所 染小 , 精煤的灰分 低 , 回收率高 , 重选环 节不 必为 浮选 背灰 , 提高经济效益 。 ( )体外 配 置 的射 吸式 节 能气 泡 发生 器 充 气量 3 大 , 泡质量好 , 气 产生的气泡平均直径 为 0 36ml 对 . 1 i, l 细粒 物料的黏附效果好 , 尤其适用于粒度 <0 0 5 m .4 r a 的难 浮煤泥 。 ( )动力消耗小 。 4 ( )选择性好 。 5 ( )在 药剂方面 , 6 浮选 柱能使 用普通 浮选 药剂 , 用 量 与浮选机基本相当 j 。 2 浮选 机与 浮选 柱 的对 比试验
注 : 分 重量 :0 . g煤 样 灰 分 :2 2 % 筛 20 0 ; 2 .7
煤泥浮选及应用

煤泥浮选及应用煤泥浮选是一种将煤泥中的有用矿物质与废料分离的物理处理方法。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矿含尘量高、煤质复杂等原因,煤中掺杂了一定量的泥石、硫化物等杂质。
这些杂质会降低煤的燃烧效率,并且给环境带来污染。
因此,煤泥浮选在煤炭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煤泥浮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石中的物化性质差异,通过在矿浆中加入助浮剂和抑制剂,使有价矿物质与废料颗粒在水中得到分离。
在浮选过程中,煤泥浮选分为粗选、精选和扫选等不同阶段。
其中,煤泥的粗选是通过使煤泥与空气接触,使含泥煤在水中浮起来,而废料则下沉。
而煤泥的精选阶段则是通过加入更多剂量的助浮剂和抑制剂,进一步提高有价矿物质的浮选率。
煤泥浮选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煤泥利用率:煤泥中所含的泥炭、泥石等有机废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通过煤泥浮选可以将这些废物与煤质分离,从而提高煤泥的利用率。
2. 减少煤泥污染:煤泥中的有毒元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煤泥浮选可以有效地将这些污染物分离出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提高燃烧行业的效益:煤泥浮选可以分离出的有用矿物质,例如煤制油、煤制气等资源,可以被进一步利用,从而提高燃烧行业的效益。
4. 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通过煤泥浮选可以将煤泥中的废料颗粒和有害物质分离出去,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
5. 通过煤泥浮选可以降低用水和用电的消耗:煤泥浮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力。
通过煤泥浮选可以降低用水和用电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煤泥浮选是一种重要的矿石分离方法。
通过煤泥浮选可以分离出煤炭中的有用矿物质,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煤炭行业中广泛应用煤泥浮选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益,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题目:棋盘井某煤矿选矿厂煤泥水浮选工艺的实验研究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矿物加工工程班级:矿加09-1班指导教师:摘要我国是个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炭原煤灰分偏高,而且随着机械化采煤比例提高,煤泥海量越来越高,高灰难选细颗粒煤泥呈现“细、杂、难”的特点。
灰分是有害物质。
根据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张规划,在选煤技术方面,将重点发展高灰、高硫及难选煤的洗选煤技术、细粒煤分选技术。
浮选是处理煤泥的主要途径,也是降低煤泥灰分的有力途径。
所以对浮选方法处理煤泥工艺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试验重在探究浮选工工艺主要包括分级入选、二次浮选以及加絮凝剂浮选等工艺对降低煤泥灰分的效果影响。
试验原煤来自内蒙古鄂克托旗某煤矿选矿厂待处理煤样,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分级浮选、二次浮选及其分级二次浮选正交试验,改变絮凝剂用量、絮凝剂作用时间及其正交试验,来探究浮选工艺。
实验证明二次浮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浮选效果,特别是精煤的精选可以有效的有效的降低精煤灰分。
分级浮选对此种煤样的浮选作用不大。
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可以改善浮选效果,超过这个范围效果就不再明显。
关键词:浮选工艺;煤泥;灰分;絮凝剂ABSTRACTOurs is a coal as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China's coal coal ash high, and with the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mechanized coal mining, coal increasingly high mass, high-ash refractory slurry of fine particles show a "fine, mixed, difficult" characteristics.Ash is hazardous. Send a coal industry under long-term planning in the 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ash, high-sulfur coal and hard coal washing technology, fine coal sorting technology. Slime flot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deal with, but also a powerful way to reduce sludge ash. So treated slime flotation process of inqui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test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flotation process includes grading work was selected, as well as the secondary flotation process flotation flocculant sludge ash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impact. Test coal from a coal mine in Inner Mongolia Hubei Hector flag pending coal plant,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by fractional flotation, flotation and secondary grade secondary flotation orthogonal change coagulant dosage, flocculant the role of time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flotation process.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econdary flotation can b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flotation results, especially coal sel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sh content effectively. Grade coal flotation flotation of such little effect. The amount of polyacrylamide and time in a certain range of conditions can improve the flotation effect, over this range the effect is no longer evident.Key words:Flotation process ; Slime;Ash;Flocculant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目录 (4)第一章绪论 (6)1.1煤炭中的灰分及由来 (6)1.1.1灰分的定义 (6)1.1.2灰分的分类和由来 (6)1.2 课题的提出 (6)1.2.1 课题的研究意义 (6)1.2.2 课题的研究内容 (7)1.2.3课题可行性 (7)1.3关于分级浮选、二次浮选和絮凝浮选研究状况 (8)1.3.1于分级浮选的研究概况 (8)1.3.2二次浮选的研究概况 (8)1.3.3絮凝浮选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9)第二章煤质分析及实验方案 (10)2.1煤样分析 (10)2.1.1煤矿概况 (10)2.2.2煤质分析 (10)2.2实验方案 (11)第三章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12)3.1准备试验 (12)3.2分级浮选 (13)3.3二次浮选 (14)3.4分级浮选后二次浮选 (15)3.5絮凝剂的用量探究实验 (16)3.6絮凝剂的作用时间探究实验 (18)第四章总结及探究 (20)4.1分析以上结果 (20)4.2延伸试验 (21)4.3总结 (22)4.4课题拓展 (22)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绪论1.1煤炭中的灰分及由来1.1.1灰分的定义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
1.1.2灰分的分类和由来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底板和夹矸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a内在灰分,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2%;次生矿物质,是成煤过程中泥炭沼泽液中的矿物质与成煤植物遗体混在一起成煤而留在煤中的。
次生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也不高,但变化较大。
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b外在灰分,是在采煤和运输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矸石。
外在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外在灰分可用洗选的方法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1.2 课题的提出1.2.1 课题的研究意义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同样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用作动力燃料时,灰分增加,煤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减少。
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影响了锅炉操作(如易结渣、熄火),加剧了设备磨损,增加排渣量。
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z1/kg左右。
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还必须指出的是,煤中灰分增加,增加了运输成本,增加了无效运输,增加了运输的压力,浪费了运力资源。
浮选工艺的改进可以降低灰分、提高精煤产率、提高尾煤灰分;提高煤炭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最大力度的回收利用宝贵资源。
1.2.2 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每样进行分级浮选、二次浮选、分级浮选后对尾煤和精煤的二次浮选;以及对浮选后的精煤产率和精、尾煤的灰分进行比较对,从而优化或者改进浮选工艺。
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絮凝剂,对细泥颗粒的表面性质和矿浆整体粒度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细泥颗粒和特细颗粒有重要的影响。
本试验探究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煤泥水中的作用时间和用量变化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1.2.3课题可行性在浮选过程中,粒度的大小不能忽视,特别是在细泥颗粒的浮选中,由于重力的影响,粒度较大的煤颗粒不容易吸附在气泡上,而出现“跑粗”现象。
颗粒较小的杂质颗粒,容易吸附在气泡表面,从而升高了精煤的灰分。
分级浮选对粒度不同的煤泥分别浮选,避免了跑粗现象,也避免细灰物质掺入精煤,从而降低了精煤灰分。
二次浮选可以对精煤和尾煤再次浮选,再次抛弃精煤中的灰分物质,降低精煤的灰分;再次浮选出对尾煤中的精煤,相对的提升了尾煤的灰分,提高了精煤产率。
浮选过程主要根据颗粒表面亲水性不同而实现,絮凝剂可以改变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
同时絮凝剂的加入还会影响矿浆的粒度组成,小颗粒矿物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形成聚合体,从而减少了细颗粒物质在矿浆的含量。
灰分物质,特别是粒度较小的灰分物质容易被浮选而掺入精煤中。
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颗粒较小的灰分物质聚合成大颗粒物质,降低了掺入精煤的概率,从而降低了精煤灰分。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方法工艺都能提高精煤回收率,降低精煤灰分,使选效果得到改善。
提高了精煤品质,使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更好的利用我国宝贵的煤炭资源。
1.3关于分级浮选、二次浮选和絮凝浮选研究状况1.3.1于分级浮选的研究概况灰细泥对浮选精煤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药剂用量影响较大,且这种趋势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还会加剧。
所以,提高细粒级选择性和粗粒级回收率是煤泥浮选的重要任务。
先对入选煤样进行分级,在对不同的粒度级别分别进行浮选的过程称为分级浮选。
中国矿业大学谢广元等人,采用了实验室正交实验、小筛分实验、分步释放浮选实验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0.125 mm为分级粒度的粗、细煤泥分级浮选新工艺,采用分级旋流器组进行浮选人料粗、细煤泥分级,0.125—0 mm煤泥采用新型旋流微泡浮选柱一快速双隔膜压滤机处理,0.5—0.125 mm粗煤泥采用浮选机一过滤机处理。
结果表明:应用此分级浮选新工艺,浮选精煤灰分较原混合浮选工艺下降了1.12个百分点,尾煤灰分提高了9.51个百分点,精煤产率提高了2.6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