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一、实现独立开课,加强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以往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课合并开课,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30%的比例,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自2012级开始,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实行独立授课,同时增加学时,目前学时数为64学时。
有机理论课分两个学期开课,为了方便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及运用,避免以往由于实验室场地、时间安排冲突和教学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而导致的实验课内容超前于理论课,而使学生上课目的性不够明确。
我们将有机实验安排在有机理论授课的第二学期,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运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实行小班授课。
二、合理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占总学时数约40%,合成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10%,设计性实验内容占10%。
充分考虑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出现的顺序及频率,重要的实验操作至少要训练两次以上,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实验基本功打好基础。
为此前期我们安排熔点和沸点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提取、色谱分离、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重结晶等实验,尽可能对各种基础操作进行训练。
运用前期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对物质进行合成,或对天然物质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对产品进行鉴定及含量分析,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因为有机实验授课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后半段,在前期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结束进行合成实验及设计实验时,理论授课大概已经进行至杂环化合物的章节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没有太大障碍,还有助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时安排上,实行弹性分布设置,不再是原来机械地一周固定几学时,而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时数,最短为3学时,最长为6学时。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关注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精心设计就是必须的,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
因此,教学设计既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考虑到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如实验失败。
如何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在这里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是最要的环节,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
设计需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
要制定出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上了几年后,对教材就比较熟悉,经常备课都不看教材,我是要熟练掌握教材,不是简单了解知识点就行了。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
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学生是教学对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才能更好地做恰到好处。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摘要】化学已经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初中生应懂得化学科学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实验教学,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其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即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才会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渴求知识、探究事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强烈的兴趣,同样,学生的求知欲也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和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可以用实验手段和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做适时讨论来优化教学过程。
如在学活性炭时,我问学生:糖厂在制糖时,红糖是怎样变成白糖的?学生一听非常感兴趣。
然后我告诉学生,工人们往红糖水里加一些物质,经过搅拌和过滤,可以得到无色的糖液,再减压蒸发水分,红糖就变成晶莹的白糖了,加入的是哪一种物质,起什么作用?二、注重学法指导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
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
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
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
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化学实验【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1、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任务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
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
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
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使教师的活动不象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组成,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篇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

将“ 阅读 “ “ 习 ” “ 论 ” “ 笔 记 ” 在 课 堂 上 都 规 定 时 间 , 、练 、讨 、抄 等 要 求 学 生 在 规 定 时 间 内完 成 相 应 内容 。所 谓 “ 序 课 堂 ” 是 程 就
根 据 课 型 展 现 出 自 己的 教 学 特 点 , 学 生 按 照 程 序 去 思 维 , 让 一 步 一 步 往 前 走 。同 时 , 堂 上 ,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掌 握 情 况 采 取 课 我 三 个 判 断 : 是 看 课 堂 上 举 手 人 数 , 励 学 生 大 胆 思 考 , 胆 一 鼓 大 回答 , 便 于教 师 判 断 知 晓 率 。 二 是 练 的 习 惯 , 在 课 堂 上 的 也 我 练 习是 根 据 学 生 举 手 情 况 实 行 点 名 制 . 名 都 是 分 中 、 、 点 上 下 来看知晓率 , 而且 练是 学 生 黑 板 上 练 和 桌 上 练 相 结 合 , 与 错 对 用 “ 阅兵 ” 方 式 解决 , 兵 的 以鼓 励 学 生 自觉 思 考 的 习 惯 。 是 阅 三 读习惯 。 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有两点规定 , 我 即规 定 阅读 的 内 容 , 定 带 问题 阅读 的 时 间 , 高 学 习效 率 , 括 讨 论 时 间 、 规 提 包 作 业 时 间 。 堂 上 的“ 名 制 ” 每 位 学 生 有 紧 张感 . 高 了 课 堂 课 点 让 提 的学 习率 。 认 真 听 讲 的 同时 , 积极 、 动 地 去 思考 问题 、 在 要 主 讨 论 问 题 。 勇 于 将 自己 的 观 点 表 达 出 来 。 锻 炼 语 言 组 织 能 并 以 力 , 而 将 本 节 课 的知 识 很 好 地 消 化 。 在 探 究 性 学 习 过 程 中 , 从 要 认 真 细 致 地 观 察 、 实 准 确 地 记 录 、 极 主 动 地 思 考 , 善 如 积 要 于 合 作 、 于 质 疑 、 于探 索 。 敢 勇 由于 初 中 化 学 知 识 点 杂 乱 而 零 碎 . 师 在 讲 课 时 , 是 围 老 都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优化自我教学方法,高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兴趣;优化;效率基础教育改革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依靠增加课时和学生的习题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显然与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背道而驰。
如何优化自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我就个人的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需要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能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能有效地清除叛逆,增强学生的“亲师性”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他们对哪个教师有好感,就会对其学科感兴趣,下工夫,因而成绩显著。
我们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位可敬的师长、亲密的朋友。
重视自我感情的投入,通过表情和行动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的信息。
对学生的批评不伤其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
2.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对化学有新颖感,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兴趣。
但当到了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就有可能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此时我们要将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长久的兴趣。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
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
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教好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在向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我首先想办法让自己与学生同时建立兴趣,共同喜欢这门课,用内动力促进“内涵发展”,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的探究之路。
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呢?下面围绕四个问题叙几点教学之见。
一、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
“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
“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
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
“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随
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老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形成。
“兴趣”就是通过教师的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要用心去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
通过这些前期作用,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生的入门就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建立“战场课堂”和“程序课堂”,培养学生紧张的课堂习惯,把节节课堂演化为战场,让学生始终有紧张感,始终处于主动的思维状态。
制造紧张的习惯,通过将“阅读”、“练习”、“讨论”、“抄笔记”等在课堂上都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容。
所谓“程序课堂”就是根据课型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按照程序去思维,一步一步往前走。
同时,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采取三个判断:一是看课堂上举手人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回答,也便于教师判断知晓率。
二是练的习惯,我在课堂上的练习是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实行点名制,点名都是分中、上、下来看知晓率,而且练是学生黑板上练和桌上练相结合,对与错用“兵阅兵”的方式解决,以鼓励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
三是阅读习惯。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有两点规定,即规定阅读的内容,规定带问题阅读的时间,提高时间和学习效率,包括讨论时间、作业时间也规定,课堂上的“点名制”让每位学生有紧张感,
要保证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多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老师在讲课时,都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
因此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课时“走神”。
在记课堂笔记时,我要求学生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
要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
对每章内容的重点,我规定时间检查过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
每章节讲完后我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归类梳理,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
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就容易把握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往往简单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就需要我们
教师最好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
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集体交流预习体会,互相评点,互相促进。
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习惯,教师就可以稍放开手,只提供给学生章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行预习。
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四、要提高课堂吸收率,必须做到“听、思、问、练”的四个学习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
学生对一堂课所学内容掌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科学的听课方法很重要,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聚精会神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对概念进一步理解,再用例题检阅学到的知识程度,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另外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及时复习,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板书、演示操作等,同时对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
发现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思”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在化学课上要让学生有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的能力。
便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产生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对当堂所学知识起到消化、巩固、理解、掌握。
要“练”一定量的化学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能,从而形成一种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
要通过做一定量的化学试题让学生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把做题的过程看成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从教化学16年得经验沉淀,一路陪我,让我在教学上取得了连续三年唯一满分的优异的成绩,受到乡、县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