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劝学》(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劝学》(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第18课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内容分析,理清作者论述逻辑。

3.重点分析,理解本文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1.把握内容,理清作者论述逻辑。

(重点)2.重点分析,理解本文论证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思想家、文学家。

名________,时人又尊称为________,因荀、孙音近,故又称“________”。

赵国人。

齐湣王晚年与齐襄王期间,两度游学稷下,齐惠王时被奉为最富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

后被谗,去齐至楚,楚相春申君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荀子罢官,遂居家著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

政治上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又主张霸力,法后王,又与孟子异。

重视民心向背,宣称“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荀子·正论》)。

哲学上主唯物主义观点,提出“天行有常”(《荀子·天论》)的命题;主张“性恶论”。

文学上,荀子为迄今所知作赋第一人。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中()绳輮()槁暴()参()省()须臾()跬()步锲()镂()刻骐()骥()螯()(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原义指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更深;后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③()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能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四、整体感知1.找出下列句子之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导学案(含解析)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导学案(含解析)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基础扫描】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_______进行。

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西欧封建社会(1)_____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2)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_________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1)背景:近代民族国家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表现①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___________。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_______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4.二战后(1)表现①_______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②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

③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2)作用:缓和了_______,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以后(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

(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西方国家(1)建立与发展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________。

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③1935年,美国颁布《__________》,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④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⑤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学案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导学案
2.走进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主张“仁政”、“王道”以统一天下。
二、朗读训练营
1.听课文配音朗读。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基础知识园
1.我来注拼音
郭()米粟()寡助()
亲戚()()畔()
通过对学,相互考一考,掌握这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合作探究
(15分钟)
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回顾: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展示提升
(10分钟)
联系历史知识,
结合当今实例,
课前搜集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
●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当堂计分。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城非不高也。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翻译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回顾反馈(5分钟)
这些文言常识,你记得多少?
●自主学习
(10分钟)
导入语: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出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且得民心的方法。
2.我来释词义
得道()天时()
地利池()兵革()委而去之()()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24 编制:窦汝梅李金刚审核:审批:时间:2013-11-8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18.《慈母情深》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圈点勾画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进行识记理解。

2、通过自读自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

3、认真完成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知识链接】《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史诗。

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预习案【字词练习】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预习初体验】认真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探究案探究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可从动作、语言、外貌三方面考虑)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探究二: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拓展延伸】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体现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不少于50字)训练案1、读拼音,写词语。

shīhūn luòpòdān wùzhânɡqián ɡuàn tóu( ) ( ) ( ) ( )zhânɡěr yùlónɡzào shēnɡpíbâi còu zú(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8)我的白鸽——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作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中篇小说集《初夏》,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2.写作背景:1988年,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

四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经受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他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1992年,陈忠实终于完成了《白鹿原》这部巨著。

3.词语解释:惬意:满意,称心。

蜕变: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邋遢:肮脏,不整洁。

亭亭玉立: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知识小练】1.阅读语段,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在骊_________山之巅,夕阳将白鸽有点儿lā to_________的羽毛镀上一层金色。

经过风雨的洗礼后,白鸽的眼神更加坚定。

我不禁感慨万分,面对人生风雨,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经历tuì biàn_________,就能排解_________心中的烦忧,生活也会变得hu ò lǎng_________起来,就能像那只白鸽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感受那份真正的惬_________意。

2.编辑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宣传册标题,就“朋友”二字的选择展开了讨论。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里的菊花正在争奇斗艳呢,有的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伙子。

B.年方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风烛残年。

C.登上泰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自主学习】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原因:(1)17世纪开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北美的经济发展起来了。

(3)1773年,英国授权垄断北美的贸易,引起了新的抗税浪潮。

2.爆发:1775年,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775年第二届在费城召开,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独立宣言》:(1)时间: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宣称人人生而,享有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举了殖民统治的暴行,号召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意义:第一个以名义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转折:年,大陆军取得了,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胜利: 年,在(地点)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部投降,独立战争结束;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4.性质:既是一次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5.美国宪法:(1)时间:年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的(机构)制定。

(2)内容:依据原则确立美国是一个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产生。

(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合作探究】“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①上述材料是哪国的、什么文献的内容?②是什么机构、什么时候发表的?③为实现材料中的目标,殖民地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④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这次战争的性质是?【当堂达标】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B.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C.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D.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2.“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内容;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内容。

2.通过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三、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等;亚洲的等;拉丁美洲的2、经互会(1)背景:随着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建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简称“经互会”。

(3)影响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的轨道。

②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措施: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改行收购制;改革体制。

(2)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措施:①经济:推行,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同美国展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2)评价:①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国民经济呈现出发展状态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措施:①实施加速的方案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2)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日益尖锐③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战略;④改革的影响2、实质:东欧各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的市场经济。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白鸽相伴本真相随——《我的白鸽》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重点)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难点)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任务三:研读课文·理解“我的白鸽”的内涵任务四:结合批注·理解课文结尾句的内涵【学习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第二站是陈忠实的《我的白鸽》,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喙.()惬.意()排解.()豁.朗()蜕.变()邋遢..()骊.山()亭亭玉立风烛残年孵.化()怦.然()土坯.()诱饵.()诞.生()聆.听()亢.奋()蔑.视()肮.脏()翱.翔()南麓.()兵谏.()美味佳肴.()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满意,称心。

()(2)宽慰,消解。

()(3)文中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

()(4)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5)气质性情。

()(6)肮脏,不整洁。

()(7)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

()(8)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陈忠实(1942—2016),人,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本文选自《陈忠实文集》,原题为《》。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1.文中写了几只白鸽?它们是怎样来到作者的身边的?分别有着怎样的样貌特征?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与白鸽相关的叙述与描写语句,用自己的话介绍它们的来历、外形特点、性情,为“我的白鸽”画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
马丽华说:“既不为稻粱谋,也不为取悦谁,全凭一片热爱,满心欢喜和感动。

”正是这种不带任何功利的创作动机以及在极地高原长期游历的生活,促成了马丽华纪实散文的问世。

她为追寻雪域高原的太阳,毅然踏上充满希望又满载风险的漫漫长途,在那片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上,从青年走到中年,在高原的冰山雪岭挥洒着青春的美丽与光彩。

她这腔令无数须眉男儿也汗颜的热忱与勇气,着实令人敬佩!
1.把握作者的游览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

2.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长江之歌》里面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呢?歌词中的“雪山”指的是哪座山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马丽华,一起去探寻长江源头,去领略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色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黧.黑() 棱.角() 虔.诚() 蠕.动
( )
豁.然() 懈怠.( ) 演绎.() 明媚.
()
酝酿
..() 砾.石() 眩.晕( ) 蜷.卧( )
腈.纶() 皱褶.( ) 熠.熠()
烁.烁() 接踵.而至()
(2)理解词义。

虔诚:
黧黑:
懈怠: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2.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

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3.资料链接。

各拉丹冬突耸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由一大片南北长达50余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的山岳冰川群所组成,位于东经9l°,北纬33.5°,海拔6 621米。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

同时,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各拉丹冬的经历是怎样的?并说说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二)深层探究。

2.文章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三)主旨探究。

3.作者通过游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者是一位充满感性的女性作家,高原雪域的奇美景色,引发了作者对人生及生命的诸多感悟,其中有不少精彩的语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再读课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二)感悟升华。

4.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法分析。

本文叙述了作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经历,探寻到高原雪域奇美眩晕的景色。

边叙边悟,于由静止的冰塔林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中,看出了宁静中生命的躁动,面对美丽璀璨的冰川,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因而赋予看似死寂的冰川以生命无限生长的力量。

作者由这奇美的景致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写法值得借鉴。

四、拓展延伸
请你就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发挥你的想象,由物及理,阐述你对人生或对生命的感悟。

【交流点拨】如野外的野菊花,它生长在野外,无人照料,任凭风吹雨打,但它自信乐观,永远向阳,努力生长,如期绽放。

我们也应像野菊花那样,无论生命中遇到怎样的风雨,都应永远向阳,努力向上,积极生长,这样才能开出灿烂多彩的生命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